經驗分享︱如何判斷和防止培養細胞受汙染

2021-01-08 騰訊網

上一期小編已在《【經驗分享】細胞培養如何避免支原體感染》一文中簡單介紹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支原體汙染,現在就跟大家探討一下怎樣判斷和防止細胞在培養中出現汙染。

(圖片來源於Bing搜索)

微生物主要通過下面途徑進入培養體系,造成汙染。

1)空氣是微生物傳播的主要途徑。空氣流動性大,如果培養操作界面與外界隔離不嚴格或消毒不充分,外界空氣很容易進入培養體系而造成汙染。所以,培養設施不能設在通風場所,無菌操作應在超淨工作檯內進行,工作時要戴口罩,以免因講話、咳嗽等使外界汙染進入工作面,造成汙染。

2) 各種培養器皿、器械消毒不徹底、洗刷不乾淨可導致汙染。

3)操作中若無菌意識不強、技術不熟練、操作不規範、使用汙染的器皿,可造成汙染。當培養兩種以上細胞時,交叉使用吸管或培養液、培養瓶可能導致細胞之間交叉汙染。

4)血清在生產時已經被支原體或病毒汙染,變成了汙染源。

5) 原代培養的汙染多數來源於組織樣本本身。

體外培養的細胞本身沒有抵抗汙染的能力,細胞一旦汙染意味著這次培養失敗。當汙染程度較輕時,如果能及時去除汙染物,部分細胞還能恢復。如果汙染物一直存在,細胞生長變得緩慢,分裂次數逐漸減少,細胞的輪廓增強,細胞質出現顆粒。嚴重的時候細胞停止生長和分裂,細胞質中堆積很多小顆粒,細胞變得很圓,直至細胞死亡。

怎樣判斷細胞細菌汙染呢?

常見的汙染細菌包括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當培養細胞懷疑受細菌感染的時候,取10 mL細胞懸液以1000 r/min離心5 min,用無菌的緩衝液清洗2次,在沉澱中加入2 mL不含抗生素的培養液,37℃下培養。

如果細胞真的被細菌汙染,24 hr內就可獲得陽性結果。當汙染的細菌量比較大或細菌增殖到一定基數時,大約每20分鐘增一代,培養體系內的大量細菌可快速消耗培養體系中的養分,同時釋放大量代謝產物。數小時後可憑肉眼就可看到培養液變得渾濁。如細菌含量較大,代謝產物可使培養液變為黃綠色,用相差顯微鏡觀察,可見全視野都是細菌顆粒,清晰的培養背景變得模糊,大量細菌可覆蓋細胞,直接威脅細胞的生存。

可用青黴素、鏈黴素雙抗可有效預防細菌汙染。

如果細胞被真菌感染了,怎麼判斷呢?

多數真菌會長出菌絲和孢子,交織在一起。而且呈白色或淺黃色小點漂浮在培養液表面上,或以絮狀物漂浮在培養液中或附著在培養皿表面。有些則分散生長,鏡下可見呈絲狀、管狀、樹枝狀,縱橫交錯穿行於細胞之間,汙染了黴菌的培養液中可見到白色絲狀團塊。真菌生長迅速,短時間內能降低培養液的pH並抑制細胞生長,能產生有毒物質殺死細胞。一旦出現汙染,真菌還通過培養瓶的孔隙間傳播,交叉汙染。

抗真菌製劑可有效防止和排斥真菌汙染。

那怎樣判斷支原體汙染呢?

支原體汙染是細胞培養中最常見的幹擾試驗結果的一種汙染。鏡下不易觀察,培養液不渾濁。在早期發現支原體的汙染很困難,一般情況下,當在顯微鏡下觀察,培養的細胞碎片較多,並且要頻繁更換營養條件才能長期支持傳代培養時,應懷疑已經受汙染,可通過DNA螢光染色、PCR、免疫學方法等手段進一步判斷。

小編認為比較可靠的判斷方法,一是用螢光免疫法觀察,使用Hoechst33258螢光染料,它使支原體的DNA著色。二是用掃描電鏡或透射電鏡觀察。三是將5毫升細胞懸液加入45毫升支原體肉湯培養基,培養14天觀察肉湯培養有沒有出現霧狀沉澱,再取500微升細胞懸液至50℃培養基,用瓊脂培養基做分離培養,37℃培養3天觀察是否出現類似「荷包蛋」菌落。

支原體汙染細胞,特別是很珍貴或難取的細胞株,必須要清除支原體。常用的方法包括抗生素處理抗血清處理抗生素加抗血清和補體聯合處理。支原體最突出的結構特徵是沒有細胞壁,對作用於細胞壁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完全不敏感。對支原體有較強的抑制活性及常用於支原體感染治療的抗生素是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一些氟喹諾酮。

總的來說,預防汙染是非常關鍵的,才能使實驗順利進行。那怎樣預防細胞受汙染

用於細胞培養的器皿要求很高,一定要清潔得當,清洗完一定要滅菌,做到真正的無菌。

在操作之前,按照機器型號的相應規定,定期清洗或更換超淨工作檯或生物安全櫃的空氣濾網,請專業人員定期檢查超淨工作檯的空氣淨化標準;注意培養器皿的消毒情況,是否標示清楚,有條件的實驗室可使用一次性細胞培養用品;檢查新配製的培養液,確認無菌才能使用;操作前30分鐘啟動超淨工作檯的紫外燈消毒,照射半小時後方可進行實驗操作;操作時要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注意消毒。

在操作中,放置在超淨臺上的所有培養用品包括培養器皿的瓶口不能與風口相逆,應注意保護瓶口,避免讓器皿直立敞口直接暴露在操作臺。不允許用手觸及器皿的無菌部分,如瓶口和瓶塞的內測。在開啟或封閉瓶口時要經過酒精燈燒灼,並在火焰附近工作;吸取培養液和細胞懸液時,應該專管專用,以防止汙染擴大或造成培養物的交叉汙染(最好是只在超淨臺上處理一種細胞)。使用培養液前,不要過早開啟瓶口,應先將瓶口擰松,以便單手操作。使用完培養液後要立即過火焰封口(最好用封口膜完全封口)。培養的細胞在操作前不要過早暴露在空氣中。操作過後將工作檯整理好,並用75%乙醇擦拭臺面,紫外燈照射30分鐘。

另外,要儘早凍存有價值的培養物。購入的未滅活血清要採取56℃水浴滅活30分鐘,以滅活血清中的補體和支原體;為了避免誘導產生耐藥細菌,要定期更換抗生素,或儘可能少用抗生素。還要密切觀察新購入的細胞株,防止外來的汙染源。

本期就介紹到這裡,大家如果對細胞培養有任何疑問,歡迎在下面評論區留言。

• END •

相關焦點

  • 分享:一種在細胞培養中支原體汙染檢測的方法
    支原體汙染是細胞培養實驗中的常見問題之一,那如果細胞被支原體汙染不明顯,出現實驗結果難以理解,重複性差等問題如何解決呢,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享:一種在細胞培養中支原體汙染檢測的方法。分享:一種在細胞培養中支原體汙染檢測的方法常規PCR
  • 細胞培養支原體汙染的判斷和處理方法
    ,光鏡下難以看清它的形態結構,並對青黴素有抗藥性,是細胞培養界的隱性殺手。主要來源是血清,支原體汙染不能用肉眼或光學顯微鏡檢查細胞觀察出來,帶有一定的隱蔽性,易被人們忽視。當細胞被支原體汙染後,在光鏡下常可見到細胞核及胞漿內出現大小不等的顆粒或空泡,細胞營養液可能毫無變化,短期內細胞沒有明顯的病理變化,也可以因為傳代或換液而緩解。只有當汙染嚴重時才影響細胞增殖,使細胞脫落。支原體可以與宿主細胞形成一個共生關係,使汙染不斷擴大。
  • 關於如何鑑定收到的新細胞是否有汙染
    關於如何鑑定收到的新細胞是否有汙染,很多朋友,特別是新接觸細胞培養的朋友通常沒有太多經驗,在此我分享下我這邊接收到新細胞後是如何判斷是否有汙染的。一、肉眼觀察以下幾項:1.培養基澄清度:如果培養基澄清,正常;如果有少許漂浮物,則可能是汙染或者有細胞凋亡;如果培養基很渾濁,甚至出現絮狀物,則汙染機率非常大。
  • 細胞培養中出現黑點是汙染嗎?如何處理
    一旦您在細胞培養的過程中發現有黑點生成,首先,要肉眼觀察培養基是否混濁,然後,在鏡下觀察培養細胞生長的狀態,黑點是否遊動。如果細胞被汙染,微生物則會大量繁殖,培養基就會迅速變黃、變混濁。汙染包括細菌汙染、支原體汙染等。
  • 細胞培養汙染拯救及預防方法
    概論§汙染是細胞培養的大敵。預防和避免汙染是細胞培養成功的關鍵之一。§一開始就要十分重視,防止汙染,否則會前功盡棄,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浪費人力、物力,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一)汙染的類型§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汙染不僅僅指微生物,而且還包括所有混入培養環境中的、對細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細胞不純的物質,包括生物和化學物質。1、細菌汙染§細菌汙染是實驗室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即使在細胞培養液中加入了抗菌素,也可能因為操作不慎而引起汙染。
  • 培養細胞汙染的檢測及排除
    一、汙染途徑空氣:每立方米含菌數不應超過1-5個器材:操作:血清:組織樣本:二、對細胞的影響生長緩慢,分裂相減少,細胞變粗糙,輪廓增強,胞漿多顆粒狀物。重者細胞增殖停止,分裂相消失,胞質中出現大量堆積物,細胞變圓或崩解,從瓶壁脫落。細胞汙染的種類和判定    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物有細菌、酵母菌、真菌、支原體和病毒等。在出現以下情況時培養的細胞可能有汙染:培養液的酸鹼度發生異常的改變。培養液出現混濁。光鏡觀察到菌絲和顆粒。細胞出現死亡或增殖緩慢等。
  • 細胞培養中汙染的預防與清除
    一、汙染的預防   預防是防止細胞培養過程中發生汙染的最好辦法。只有預防工作做在前,才能將發生汙染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程度。一般預防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從操作者做起   1、操作者責任心要強,要細心穩重,操作技術要熟練。進無菌室前要用肥皂洗手或用5%新潔爾滅浸泡5分鐘,按規定穿隔離衣。進入後關好門,坐下來儘量少走動。
  • 如何拯救你 那些被汙染的細胞
    汙染是細胞培養的大敵。預防和避免汙染是細胞培養成功的關鍵之一。一開始就要十分重視,防止汙染,否則會前功盡棄,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浪費人力、物力,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 談談細胞汙染那些事
    凡混入細胞培養環境中對細胞生存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細胞不純的異物都應視為汙染,細胞汙染不能完全被消除,但能減少其發生的頻率和後果的嚴重性。
  • 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情況
    尤其是和儲存培養液接觸的移液管等物品,連續兩次汙染的話有可能造成儲存液汙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檢查一下培養液是否存在渾濁的現象!可在培養液中加相應的抗生素處理2、黴菌:培養液是清亮的,倒置顯微鏡下無雜質,37度孵箱培養2-3天,仍清亮,但出現絮狀雜質,鏡下可見呈細絲狀的團狀漂浮物,可看到明顯的菌絲,細胞仍可生長,但時間長之後,細胞的活力狀態變差,用硫酸銅溶液擦拭CO2孵箱內,再把水盤裡也加上飽和量的硫酸銅。或者在培養箱的託盤加入飽和的消毒磷酸氫二鈉高鹽液體,可以防止黴菌汙染。
  • 細胞培養:關於支原體汙染的危害
    支原體汙染普遍存在,據美國數據統計,細胞發生支原體汙染的機率在70%以上。同時,由於支原體直徑很小,僅在180nm~350nm之間,只有通過電鏡才能看到,不易被實驗者肉眼發覺,支原體汙染逐漸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細胞培養:關於支原體汙染的危害。
  • 實驗室細胞培養支原體汙染怎麼辦
    概述:在細胞培養過程中,支原體感染發生率達到63%,因而細胞培養過程中被支原體汙染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細胞培養中常遇見的有細菌汙染、真菌汙染、支原體汙染、病毒汙染等。說起支原體汙染,估計細胞培養的同學就開始犯愁了,細胞培養的老手都知道,支原體汙染非常不易察覺。
  • 如何培養細胞?這套細胞培養新手入門指南送給你
    什麼是細胞培養?細胞培養(cell culture)是指在體外模擬體內環境(無菌、適宜溫度、酸鹼度和一定營養條件等),使之生存、生長、繁殖並維持主要結構和功能的一種方法。細胞培養也叫細胞克隆技術,在生物學中的正規名詞為細胞培養技術。
  • 細胞汙染的類型
    細胞中如果汙染細菌,最常見的有枯草桿菌等革蘭陽性菌以及大腸桿菌、假單孢菌等革蘭陰性菌,其中又以白色葡萄球菌較常見。培養細胞受細菌汙染後,會很快出現培養液變混濁,pH 改變。也有少數培養液肉眼觀察無多少改變,只能在鏡下發現菌體才知汙染。所以,每天應仔細觀察。
  • 293細胞培養的經驗總結
    293細胞培養的經驗總結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1-15 21:50 293細胞培養293細胞是用5型腺病毒75株系轉化,含有Ad5 E1區的人胚腎亞三倍體細胞系
  • 細胞培養黴菌汙染處理
    細胞培養黴菌汙染處理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8-12 21:21  天氣炎熱
  • 獨家珍藏|細胞培養攻略,了解這些細胞培養變得更簡單!
    細胞復甦時升溫要快,防止在解凍過程中水分進入細胞,形成冰晶,影響細胞存活。38℃水浴不時搖動,在1分鐘內使其完全融化,並注意水面不可超過冷凍管蓋沿,否則易發生汙染情形。1000rpm離心5min,棄去上清,用新鮮培養基重懸移入培養瓶中。不能。
  • 養了 8 年細胞的經驗分享
    我養細胞有 8 年歷史了,現在我的細胞已成為大家參觀和崇拜、學習的對象。好的經驗要分享,這就將我這幾年來養細胞的經歷和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
  • 百拓講壇:細胞培養過程的汙染預防交流會
    細胞培養技術作為生物工程技術中必不可少的過程,是生物技術中最核心、最基礎的技術。為幫助蘇州生物納米園內生物醫藥企業更好地掌握細胞培養技術,加快企業研發分析步伐,蘇州百拓生物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拓」)聯合上海敦祥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敦祥」)將於2015年5月28日下午,在生物納米園A1樓北座3樓的商務中心9號教室開展一場「細胞培養過程的汙染預防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