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細胞汙染那些事

2021-01-21 永諾生物

凡混入細胞培養環境中對細胞生存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細胞不純的異物都應視為汙染,細胞汙染不能完全被消除,但能減少其發生的頻率和後果的嚴重性。細胞汙染根據汙染源主要可以分為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汙染。


通過影響細胞培養體系中的生化成分,從而影響細胞的代謝。培養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如溫 度、放射線、振動、輻射(紫外線或螢光)會對細胞產生影響。物理性汙染常常被人們所忽視或被籠統地歸為化學性汙染。


指培養環境中許多化學物質(血清、培養基、試劑、培養器皿、水、培養箱等)都可以引起細胞的汙染。化學物質並不總是抑制細胞的生長,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就可促進細胞的生長。不同細胞對化學物質汙染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是由於體外培養的細胞自身沒有抵抗汙染的能力,而在培養基中加抗生素的抗汙染能力也是有限的,因而細胞微生物汙染一旦發生往往是無法挽救的。其中包括細菌汙染、真菌汙染、支原體汙染以及細胞系交叉汙染等。不同的微生物汙染物對細胞的影響也有差別,微生物中支原體和病毒對細胞形態和技能的影響是長期的,緩慢的和潛在的。而黴菌和細菌增殖迅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抑制細胞生長或產生有毒物質殺滅細胞。


對於細胞物理性汙染可通過實驗室的合理設計及建立規範的操作規程,可以減少環境中物理因素對細胞的影響。


對於細胞化學性汙染,為了保證實驗的可重複性,最好選用同一批次的血清。細胞培養使用的所有物質都應是高純度的,並經過權威機構的鑑定,實驗者本人也應對上述成分進行純度鑑定。同時,正確配置和儲存培養液及試劑也是非常重要的,應該採取標準的操作步驟等措施來預防細胞化學性汙染。


細胞生物性汙染中,細菌汙染、黴菌汙染、酵母汙染容易發現,而病毒汙染、支原體汙染及其他部分汙染不容易被發現。在發現有細胞汙染時,應首先要進行登記(細胞名稱、報告課題負責人、汙染數量、汙染原因、培養基標記、操作人員),如果發生情況要及時上報。


其次,把受汙染的細胞與其他細胞隔離開,觀察細胞汙染的種類,判斷汙染的原因。如果該細胞容易獲得或凍存庫有存貨則把汙染細胞棄之。之後對試劑進行雜檢,若發現是試劑汙染導致的則把汙染試劑全部丟棄。最後若汙染細胞價值較大則可嘗試用抗生素清除汙染。細菌汙染用可慶大黴素,真菌汙染可用兩性黴素。



關注永諾生物,更多生物技術分享!

永諾生物原創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細胞汙染那些事
    點擊上方「細胞培養技術交流」關注我上次說到細胞培養只要用心,該注意的地方都注意到,一般不會發生汙染事件。細菌汙染如果發現的早,可以用高倍(5到10倍)抗生素的培養液培養清除,一天兩次換液,維持兩天後換回常規培養液培養。要是發現的晚(比如培養液都渾濁了),建議還是重新復甦細胞。真菌可以用兩性黴素來清除,但很難徹底清除。
  • 如何拯救你 那些被汙染的細胞
    汙染是細胞培養的大敵。預防和避免汙染是細胞培養成功的關鍵之一。一開始就要十分重視,防止汙染,否則會前功盡棄,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浪費人力、物力,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 細胞汙染的類型
    摘自:生物學霸是不是細胞汙染?是哪種細胞汙染?如何識別?
  • 常見細胞汙染
    培養液從冰箱中取出後應在室溫中放置一段時間後再進行實 驗,以避免過冷的溫度對細胞的影響。化學性汙染的來源、危害及預防  培養環境中許多化學物質都可以引起細胞的汙染 。化學物質並不總是抑制細胞的生長,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就可促進細胞的生長。不同細胞對化學物質汙染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未純化的物質、試劑、水、血清、生 長輔助因子及儲存試劑的容器都可能成為化學性汙染的來源。
  • 細胞被支原體汙染是每個實驗室常見但不自知的事
    這周主要講有關支原體汙染細胞的原因和樣子。   在細胞培養過程中,支原體感染發生率達到63%,(63%,多恐怖)因而細胞培養過程中被支原體汙染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當細胞(特別是傳代細胞)被支原體汙染後,細胞內的DNA、RNA及蛋白表達發生改變,而細胞的生長率一般並未發生顯著的影響,因而細胞被支原體汙染一般難以察覺。
  • 實驗 細胞汙染後,你該做的那些事兒
    作者:解螺旋.燕子 解螺旋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解螺旋,醫生科研助手師弟:師姐,快來幫我看一下,我的細胞好像汙染了,都長毛了,怎麼辦?師姐:多久沒換液了? 培養箱裡還有其他細胞汙染嗎?還有顯微鏡下這麼黑呼呼的,是好像嗎?
  • 細胞汙染的來源
    培養液從冰箱中取出後應在室溫中放置一段時間後再進行實驗,以避免過冷的溫度對細胞的影響。      化學性汙染的來源、危害及預防 :培養環境中許多化學物質都可以引起細胞的汙染 。化學物質並不總是抑制細胞的生長,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就可促進細胞的生長。不同細胞對化學物質汙染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 如何有效把支原體汙染趕出你的細胞?
    對於已耗費很多時間、大量擴增起來的細胞,或經過基因轉染、體外刺激等大量工作處理過的細胞,如果發現細胞被支原體汙染了,怎麼辦?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如何有效把支原體汙染趕出你的細胞? 由於前期工作量巨大,我們無法丟棄已有細胞。
  • 細胞培養那些事:14個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不僅如此,這些文章的引用次數高達50萬次,導致這種「被汙染」的研究成果波及範圍越來越廣[2]。這件事引起了生物醫藥研究中,對病人隱私和權益的擔憂。直到2013年,Henrietta Lacks去世的60多年後,NIH和她的後人才達成了對HeLa細胞系及其基因組信息的使用協議[4]。 5.
  • 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情況
    :常見的汙染如下:1、細菌:細菌在普通倒置顯微鏡下為黑色細沙狀,根據感染細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養液一般會渾濁變黃,對細胞生長影響明顯。預防黴菌汙染,可在培養基裡加3u/ml的兩性黴素或制黴菌素或放線菌素D或雙抗;但細胞一旦汙染,很難挽救,制黴菌素或放線菌素D或雙抗都於事無補,建議捨棄該汙染細胞。
  • 談談賽爾號中那些概率感人的事
    今天小編不談精靈,不談關卡,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賽爾號中那些關卡概率感人的事咱們先不說像王哈最後四星、七星龍珠和聖譜第五關那樣的點燈遊戲,就先聊一聊可以得到的這張圖大家應該不陌生,正是聖光斯嘉麗三件套的祈禱環節
  • 細胞汙染鑑別、處理技能全get
    啊,您的細胞又汙染了?小編教您幾招判斷細胞是哪種汙染。狀態:細菌在普通倒置顯微鏡下為黑色細沙狀,根據感染細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養液一般會渾濁變黃,對細胞生長影響明顯。預防和補救:a,仔細檢查一下器皿的滅菌情況,是否在高壓滅菌時放氣時間和壓力足夠!
  • Science:實驗室細胞汙染影響科學進步
    Korch的主要希望改正的是目前實驗室中的細胞培養物的汙染問題。在過去15年期間,他發表的文章中有78株廣泛應用的細胞系被證明受到了汙染。例如,甲狀腺細胞系中含有膀胱癌細胞成分,正常的子宮組織事實上完全變成了乳腺癌細胞。這些汙染都對基礎科研造成很大的困擾。以前他一直以為自己是野外的一個微弱的聲音,直到不久前他發現自己成為了改革的促進者。"
  • 細胞汙染的處理方法
    尤其是和儲存培養液接觸的移液管等物品,連續兩次汙染的話有可能造成儲存液汙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檢查一下培養液是否存在渾濁的現象!也可在培養液中加相應的抗生素處理。2、黴菌:用硫酸銅溶液擦拭CO2孵箱內,再把水盤裡也加上飽和量的硫酸銅。或者在培養箱的託盤加入飽和的消毒磷酸氫二鈉高鹽液體,可以防止黴菌汙染。
  • 培養細胞汙染的檢測及排除
    細胞培養的汙染問題十分重要,一旦發生汙染,將導致前功盡棄。遇到培養汙染要分析原因,及時處理。凡混入細胞培養環境中對細胞生存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細胞不純的異物都應視為汙染細胞汙染不能完全被消除,但能減少其發生的頻率和後果的嚴重性細胞汙染的分類物理汙染化學汙染生物汙染(支原體汙染)控制汙染掌握良好的無菌操作技術建立細胞庫合理應用抗生素保持工作區清潔建立良好的規章制度檢測細胞汙染
  • 《膠黏劑行業那些事》介紹
    每周一、三、五晚上20點發布三篇原創文章,歡迎投稿,敬請閱讀、分享01《膠黏劑行業那些事》內容提要膠黏劑行業是眾多行業中的一個細分行業,它歷久彌新,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者慶幸自己親歷了這個充滿了激情和變化的時代。
  • 細胞培養汙染拯救及預防方法
    概論§汙染是細胞培養的大敵。預防和避免汙染是細胞培養成功的關鍵之一。§一開始就要十分重視,防止汙染,否則會前功盡棄,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浪費人力、物力,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一)汙染的類型§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汙染不僅僅指微生物,而且還包括所有混入培養環境中的、對細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細胞不純的物質,包括生物和化學物質。1、細菌汙染§細菌汙染是實驗室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即使在細胞培養液中加入了抗菌素,也可能因為操作不慎而引起汙染。
  • 細胞被支原體汙染的危害有多大
    在細胞培養過程中,支原體感染發生率達到63%,因而細胞培養過程中被支原體汙染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當細胞(特別是傳代細胞)被支原體汙染後,細胞內的DNA、RNA及蛋白表達發生改變,而細胞的生長率一般並未發生顯著的影響,因而細胞被支原體汙染一般難以察覺。
  • 細胞汙染的一些總結和心得
    所以本人翻閱了一些園子裡的關於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汙染問題的貼子,結合平時查閱資料以及這些天的細胞培養的一些心得,整理出一些關於細胞汙染的東東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對剛踏入細胞培養的同仁們有些幫助,也希望各位達人作出補充,大家共同進步。
  • 細胞培養:關於支原體汙染的危害
    支原體汙染普遍存在,據美國數據統計,細胞發生支原體汙染的機率在70%以上。同時,由於支原體直徑很小,僅在180nm~350nm之間,只有通過電鏡才能看到,不易被實驗者肉眼發覺,支原體汙染逐漸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細胞培養:關於支原體汙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