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胞汙染的處理方法
尤其是和儲存培養液接觸的移液管等物品,連續兩次汙染的話有可能造成儲存液汙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檢查一下培養液是否存在渾濁的現象!也可在培養液中加相應的抗生素處理。2、黴菌:用硫酸銅溶液擦拭CO2孵箱內,再把水盤裡也加上飽和量的硫酸銅。或者在培養箱的託盤加入飽和的消毒磷酸氫二鈉高鹽液體,可以防止黴菌汙染。
-
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情況
可在培養液中加相應的抗生素處理2、黴菌:培養液是清亮的,倒置顯微鏡下無雜質,37度孵箱培養2-3天,仍清亮,但出現絮狀雜質,鏡下可見呈細絲狀的團狀漂浮物,可看到明顯的菌絲,細胞仍可生長,但時間長之後,細胞的活力狀態變差,用硫酸銅溶液擦拭CO2孵箱內,再把水盤裡也加上飽和量的硫酸銅。或者在培養箱的託盤加入飽和的消毒磷酸氫二鈉高鹽液體,可以防止黴菌汙染。
-
細胞汙染鑑別、處理技能全get
尤其是和儲存培養液接觸的移液管等物品,連續兩次汙染的話有可能造成儲存液汙染,一定要檢查培養液是否存在渾濁的現象!b,可在培養液或血清中加吉銳生物支原體預防劑。c,若細胞一旦汙染,建議加支原體清除劑能可以清除常見的革蘭氏陰性和陽性菌。
-
細胞培養中的支原體汙染的預防及處理
國外調查證明,大約有二十多種支原體能汙染細胞,有的細胞株可以同時汙染兩種以上的支原體。 支原體汙染的來源包括工作環境的汙染、操作者本身的汙染(某些支原體在人體是正常菌群)、培養基的汙染、被汙染細胞造成的交叉汙染、實驗器材的汙染、製備細胞的原始組織或器官的汙染,等等。
-
GB 4789.15-2016 黴菌和酵母計數 黴菌培養中容易汙染,實驗室該如何解決?
很多小夥伴在後臺給小編留言,在採用國標檢測黴菌是容易汙染培養箱,培養箱汙染了怎麼處理?汙染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這個問題!GB 4789.15-2016相比GB 4789.15-2010,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平皿的培養方式。
-
細胞汙染的類型
重點檢查和儲存培養液接觸的移液管等物品,連續兩次汙染的話有可能造成儲存液汙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檢查一下培養液是否存在渾濁的現象,可在培養液中加相應的抗生素處理。白色念球菌汙染鏡下可見呈細絲狀的團狀漂浮物,可看到明顯的菌絲,細胞仍可生長,但時間長之後,細胞的活力狀態變差。用硫酸銅溶液擦拭 CO2 孵箱內,再把水盤裡也加上飽和量的硫酸銅。或者在培養箱的託盤加入飽和的消毒磷酸氫二鈉高鹽液體, 可以防止黴菌汙染。CO2 孵箱被黴菌汙染後,可把所有細胞暫時轉移,採用過氧乙酸擦洗孵箱(包括隔板,箱壁)。
-
細胞汙染的來源
微生物汙染 由於體外培養的細胞自身沒有抵抗汙染的能力,而在培養基中加抗生素的抗汙染能力也是有限的,因而細胞微生物汙染一旦發生往往是無法挽救的。一般在細胞受到汙染早期或汙染較輕時,能及時處理並除去汙染物,部分細胞還有可能得到挽救。
-
細胞培養支原體汙染的判斷和處理方法
支原體是一類無細胞壁、大小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直徑在0.13~0.18 μm)並獨立生活的微生物,可穿過0.22 μm 的孔徑濾膜,光鏡下難以看清它的形態結構,並對青黴素有抗藥性,是細胞培養界的隱性殺手
-
細胞汙染的一些總結和心得
三、微生物汙染 由於體外培養的細胞自身沒有抵抗汙染的能力,而在培養基中加抗生素的抗汙染能力也是有限的,因而細胞微生物汙染一旦發生往往是無法挽救的。一般在細胞受到汙染早期或汙染較輕時,能及時處理並除去汙染物,部分細胞還有可能得到挽救。
-
黴菌培養箱(液晶屏)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打開APP 黴菌培養箱(液晶屏)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shhuitao 發表於 2021-01-06 14:44:37 黴菌培養箱
-
培養細胞汙染的檢測及排除
-
【細胞培養】DMEM 和RMPI1640的不同
發現細胞有桿菌汙染,棄掉培養基,用pbs清洗3遍;b. 然後按1:1000 比例加入Paebacl™ Rid 試劑,即:邊加邊搖勻;c. 每天處理一次,Paebacl™ Rid 連續處理3-4天,即可完全清除桿菌汙染。除以上汙染源外,配液消毒問題、操作問題也是汙染原因之一。
-
經驗分享︱如何判斷和防止培養細胞受汙染
上一期小編已在《【經驗分享】細胞培養如何避免支原體感染》一文中簡單介紹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支原體汙染,現在就跟大家探討一下怎樣判斷和防止細胞在培養中出現汙染。
-
細胞培養過程中常見汙染源介紹
1)黴菌汙染:種類很多,導致細胞汙染的大多是麴黴菌、白色念珠菌、酵母菌、黑黴菌、孢子菌等。黴菌汙染後多數在培養液中形成淡黃色或是白色的漂浮物,一般肉眼可見,較易被發現,短期內培養液多不變混濁。倒置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細胞之間有縱橫交錯穿行的絲狀,樹枝狀或管狀菌絲,並漂浮在培養液中。很多菌絲在高倍鏡下可以看見鏈狀排列的菌株。念珠菌及酵母菌菌株呈卵圓形,散在細胞上及細胞周邊生長。處理:確認是黴菌汙染,如果細胞種類不是特別的珍貴,直接放棄,並將實驗環節徹底消毒。
-
細胞培養過程中常見汙染源介紹
1)黴菌汙染:種類很多,導致細胞汙染的大多是麴黴菌、白色念珠菌、酵母菌、黑黴菌、孢子菌等。黴菌汙染後多數在培養液中形成淡黃色或是白色的漂浮物,一般肉眼可見,較易被發現,短期內培養液多不變混濁。倒置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細胞之間有縱橫交錯穿行的絲狀,樹枝狀或管狀菌絲,並漂浮在培養液中。很多菌絲在高倍鏡下可以看見鏈狀排列的菌株。
-
關於如何鑑定收到的新細胞是否有汙染
細胞瓶身:如果瓶身上沒有裂縫,正常;如果瓶身上有裂縫,則汙染機率非常大。2. 培養基顏色:如果培養基顏色是紅色或者粉色,正常;如果是橙色,則可能是汙染或者細胞過密;如果是黃色,則汙染機率非常大。3.培養基澄清度:如果培養基澄清,正常;如果有少許漂浮物,則可能是汙染或者有細胞凋亡;如果培養基很渾濁,甚至出現絮狀物,則汙染機率非常大。
-
細胞培養中汙染的預防與清除
(二)從物品、用品消毒滅菌著手 細胞培養所用物品清洗、消毒要徹底,各種溶液滅菌除菌要仔細,並在無菌試驗陰性後才能使用。操作室及剩餘的無菌器材要定期清潔消毒滅菌。 (三)防止細胞交叉汙染 在進行多種細胞培養操作時,所用器具要嚴格區分,最好做上標記便於辨別。並按順序進行操作,避免一起進行時易發生混亂。
-
細胞培養中出現黑點是汙染嗎?如何處理
一旦您在細胞培養的過程中發現有黑點生成,首先,要肉眼觀察培養基是否混濁,然後,在鏡下觀察培養細胞生長的狀態,黑點是否遊動。如果細胞被汙染,微生物則會大量繁殖,培養基就會迅速變黃、變混濁。汙染包括細菌汙染、支原體汙染等。
-
細胞汙染的鑑別診斷和處方
我們不求全面分析,只對一些常見汙染進行診斷分析。細菌汙染:這個是最容易區分的,培養液變黃,渾濁基本斷定細胞重度汙染,並且在顯微鏡下用40X物鏡你就能發現有那種可以動的小黑點。另外還有白色念球菌、葡萄球菌等等,發幾個案例:
-
細胞培養:關於支原體汙染的危害
支原體汙染普遍存在,據美國數據統計,細胞發生支原體汙染的機率在70%以上。同時,由於支原體直徑很小,僅在180nm~350nm之間,只有通過電鏡才能看到,不易被實驗者肉眼發覺,支原體汙染逐漸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細胞培養:關於支原體汙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