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中汙染的預防與清除

2020-12-04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一、汙染的預防

  預防是防止細胞培養過程中發生汙染的最好辦法。只有預防工作做在前,才能將發生汙染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程度。一般預防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從操作者做起

  1、操作者責任心要強,要細心穩重,操作技術要熟練。進無菌室前要用肥皂洗手或用5%新潔爾滅浸泡5分鐘,按規定穿隔離衣。進入後關好門,坐下來儘量少走動。工作開始要先用75%酒精棉球擦手、擦瓶口和燒灼瓶口。事先要嚴格檢查器材、溶液和培養物,不要把汙染品或未經消毒的物品帶入無菌室內,更不能隨便使用,以免造成大批汙染。

  2、操作者動作要輕,必須在火焰周圍無菌區內打開瓶口,並將瓶口轉動燒灼。操作時儘量不要談話,若打噴嚏或咳嗽應轉向背面。

  3、操作時要常更換吸管,切勿一根吸管做到底。一旦發現吸管口接觸了手和其他汙染物品應棄去。實驗完畢及時收拾,保持實驗室清潔整齊,最後用消毒水浸泡的紗布擦臺面。

  (二)從物品、用品消毒滅菌著手

  細胞培養所用物品清洗、消毒要徹底,各種溶液滅菌除菌要仔細,並在無菌試驗陰性後才能使用。操作室及剩餘的無菌器材要定期清潔消毒滅菌。

  (三)防止細胞交叉汙染

  在進行多種細胞培養操作時,所用器具要嚴格區分,最好做上標記便於辨別。並按順序進行操作,避免一起進行時易發生混亂。

  在進行換液或傳代操作時,注射器和滴管不要觸及細胞培養瓶瓶口,以免把細胞帶到培養液中汙染其他細胞。

  所有細胞一旦購置,或從別處引入,或自己建立,均應及早留種凍存,一旦發生汙染可棄之復甦,重新培養。

  二、汙染的清除

  培養細胞一經汙染,多數較難處理。如果汙染細胞價值不大,宜棄之;有細胞株留存的或可購置的,可在尋找原因後徹底消毒操作室,復甦或重新購置細胞,再培養。若汙染細胞價值較大,又難於重新得到,可採取以下辦法清除。

  (一)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對殺滅細菌較有效。聯合用藥比單獨用藥效果好。預防用藥比汙染後再用藥效果好。預防用藥一般用雙抗生素(青黴素100u/mL加鏈黴素100μg/mL),汙染後清除用藥需採用大於常用量5~10倍的衝洗法,於加藥後作用24~48小時,再換常規培養液。此法在汙染早期可能有效。所用抗生素品種除青黴素、鏈黴素外,還可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多粘菌素、四環素、制黴菌素等。常用400~800μg/mL卡那黴素或200μg/mL四環素處理,每隔2~3日換液1次,傳1~2代進行治療。近年來有報導,4-氟,2-羥基喹啉(Ciprofloxacin,Cip)、截耳素衍生物(Pleu-romutilinderivative,BM-Cyclin2:BM-1和四環素衍生物(BM-2)等三種抗生素單用或合用對殺滅支原體有效。這三種抗生素均用PBS配成250X濃縮液,-20℃保存備用,使用濃度Cip為10μg/mL,BM-1為10μg/mL,BM-2為5μg/mL。使用時先吸除汙染的培養液,加入含BM-1的RPMI1640培養液,3天後再吸除培養液,加入含BM-2的RPMI1640培養液,培養4天,如此連續3個輪次,直至用33258螢光染色鏡檢證明已清除支原體後,再加正常培養液培養傳代3-4次。

  (二)使用支原體特異性血清

  用5%的兔支原體免疫血清(血凝效價1:320以上)可去除支原體汙染,因特異抗體可抑制支原體生長,故經抗血清處理後11天即轉為陰性,並且5個月後仍為陰性。但此法比較麻煩,不如用抗生素方便、經濟。

  (三)加溫處理

  將汙染的組織培養物放在41℃培養18小時,可殺死支原體,但對細胞有不良影響。所以在處理前要進行預試驗,摸索能最大限度殺死支原體又對細胞影響最小的加熱時間。此法有時不可靠。若先用藥物處理後,再以41℃加溫處理效果更佳。

  (四)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去除汙染的方法外,還有動物體內接種除菌法、巨噬細胞吞噬法、汙染培養瓶中加溴尿嘧啶再用光照射的方法及過濾法等,但均較麻煩,且效果不確定。所以一旦支原體汙染,除非有特別重要價值,一般均棄之重新培養。

相關焦點

  • 細胞培養的實驗室對支原體汙染預防有幾種預防
    支原體的汙染肉眼不易察覺,直到嚴重的階段才會出現培養基變色、細胞異常等情況。支原體可造成細胞代謝改變,基因表達譜發生變化,從而嚴重幹擾實驗進程。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細胞培養的實驗室對支原體汙染預防有幾種預防。因此,在細胞培養過程中,定期監測是否存在支原體汙染,及時預防支原體汙染是每個科研人員的工作之一。
  • 細胞培養中的支原體汙染的預防及處理
    對於合成培養基,汙染主要來源於配製過程,配製所用的水,器皿應十分潔淨,配製後應嚴格過濾除菌。 由於體外培養細胞自身沒有抵抗汙染的能力,而且培養基中的抗生素抗汙染能力有限,因而培養細胞一旦發生汙染多數將無法挽回。
  • 細胞培養汙染拯救及預防方法
    概論§汙染是細胞培養的大敵。預防和避免汙染是細胞培養成功的關鍵之一。§一開始就要十分重視,防止汙染,否則會前功盡棄,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浪費人力、物力,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一)汙染的類型§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汙染不僅僅指微生物,而且還包括所有混入培養環境中的、對細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細胞不純的物質,包括生物和化學物質。1、細菌汙染§細菌汙染是實驗室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即使在細胞培養液中加入了抗菌素,也可能因為操作不慎而引起汙染。
  • 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情況
    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情況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6-11-15 14:04 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情況總結如下
  • 實驗室細胞培養支原體汙染怎麼辦
    概述:在細胞培養過程中,支原體感染發生率達到63%,因而細胞培養過程中被支原體汙染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細胞培養中常遇見的有細菌汙染、真菌汙染、支原體汙染、病毒汙染等。說起支原體汙染,估計細胞培養的同學就開始犯愁了,細胞培養的老手都知道,支原體汙染非常不易察覺。
  • 細胞支原體汙染預防水浴鍋/培養箱消毒劑西美傑現貨供應
    為什麼要重視細胞培養中的支原體汙染?   您的實驗結果是否能保證沒有受到支原體汙染的影響?   世界性難題!!!!Nature最新發布細胞研究領域中支原體汙染問題嚴重性   Ewen Callaway. Contamination hits cellwork.
  • 細胞培養中的支原體汙染問題
    支原體無細胞壁形態呈高度多形性.可為圓形、絲狀或梨形。支原體形態多變,在光境下不易看清部結構。電鏡下觀察支原體膜為三層結構.其中央有電幹密度大的密集顆粒群或絲狀的中心束。支原體多吸附或散在於細胞表面和細胞之間。橫斷面與細胞微絨毛相似,但微絨毛電子密度比支原體小,且中央無顆粒群或中央束。
  • 百拓講壇:細胞培養過程的汙染預防交流會
    細胞培養技術作為生物工程技術中必不可少的過程,是生物技術中最核心、最基礎的技術。為幫助蘇州生物納米園內生物醫藥企業更好地掌握細胞培養技術,加快企業研發分析步伐,蘇州百拓生物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拓」)聯合上海敦祥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敦祥」)將於2015年5月28日下午,在生物納米園A1樓北座3樓的商務中心9號教室開展一場「細胞培養過程的汙染預防交流會」。
  • 如何拯救你 那些被汙染的細胞
    汙染是細胞培養的大敵。預防和避免汙染是細胞培養成功的關鍵之一。一開始就要十分重視,防止汙染,否則會前功盡棄,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浪費人力、物力,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 細胞培養:關於支原體汙染的危害
    支原體汙染普遍存在,據美國數據統計,細胞發生支原體汙染的機率在70%以上。同時,由於支原體直徑很小,僅在180nm~350nm之間,只有通過電鏡才能看到,不易被實驗者肉眼發覺,支原體汙染逐漸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細胞培養:關於支原體汙染的危害。
  • 經驗分享︱如何判斷和防止培養細胞受汙染
    上一期小編已在《【經驗分享】細胞培養如何避免支原體感染》一文中簡單介紹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支原體汙染,現在就跟大家探討一下怎樣判斷和防止細胞在培養中出現汙染。
  • 【細胞培養】DMEM 和RMPI1640的不同
    關於培養基的無菌狀況,取培養基至培養瓶中(不加細胞),37℃試培養一段時間後觀察,如果沒有細菌生長就是操作及細胞培養箱環境的問題。 加入Candida™ Rid殺滅真菌,清除細胞中存在的念珠菌汙染。三、支原體感染 狀態:顯微鏡下很難捕捉,培養液一般不會渾濁,國內血清很多沒做支原體陰性檢測,而支原體是血清中最常見的微生物之一。而且它不能用過濾的辦法除去。
  • 細胞汙染的類型
    細胞中如果汙染細菌,最常見的有枯草桿菌等革蘭陽性菌以及大腸桿菌、假單孢菌等革蘭陰性菌,其中又以白色葡萄球菌較常見。培養細胞受細菌汙染後,會很快出現培養液變混濁,pH 改變。也有少數培養液肉眼觀察無多少改變,只能在鏡下發現菌體才知汙染。所以,每天應仔細觀察。
  • 細胞汙染的處理方法
    尤其是和儲存培養液接觸的移液管等物品,連續兩次汙染的話有可能造成儲存液汙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檢查一下培養液是否存在渾濁的現象!也可在培養液中加相應的抗生素處理。2、黴菌:用硫酸銅溶液擦拭CO2孵箱內,再把水盤裡也加上飽和量的硫酸銅。或者在培養箱的託盤加入飽和的消毒磷酸氫二鈉高鹽液體,可以防止黴菌汙染。
  • 細胞培養過程中常見汙染源介紹
    廣義上來說,凡是細胞培養體系中的外來成分或成分變化,都應視為汙染,細胞汙染不能完全被消除,但能減少其發生的頻率和後果的嚴重性。細胞汙染根據汙染源主要可以分為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汙染。1、物理性汙染物理性汙染通過影響細胞培養體系中的生化成分,從而影響細胞的代謝,如溫度、放射線、振動、輻射(紫外線或螢光)會對細胞產生影響。
  • 細胞被支原體汙染的危害有多大
    在細胞培養過程中,支原體感染發生率達到63%,因而細胞培養過程中被支原體汙染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當細胞(特別是傳代細胞)被支原體汙染後,細胞內的DNA、RNA及蛋白表達發生改變,而細胞的生長率一般並未發生顯著的影響,因而細胞被支原體汙染一般難以察覺。
  • 如何有效把支原體汙染趕出你的細胞?
    對於已耗費很多時間、大量擴增起來的細胞,或經過基因轉染、體外刺激等大量工作處理過的細胞,如果發現細胞被支原體汙染了,怎麼辦?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如何有效把支原體汙染趕出你的細胞? 由於前期工作量巨大,我們無法丟棄已有細胞。
  • 談談細胞汙染那些事
    細胞汙染根據汙染源主要可以分為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汙染。通過影響細胞培養體系中的生化成分,從而影響細胞的代謝。培養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如溫 度、放射線、振動、輻射(紫外線或螢光)會對細胞產生影響。物理性汙染常常被人們所忽視或被籠統地歸為化學性汙染。
  • 細胞汙染鑑別、處理技能全get
    尤其是和儲存培養液接觸的移液管等物品,連續兩次汙染的話有可能造成儲存液汙染,一定要檢查培養液是否存在渾濁的現象!b,可在培養液或血清中加吉銳生物支原體預防劑。c,若細胞一旦汙染,建議加支原體清除劑能可以清除常見的革蘭氏陰性和陽性菌。
  • 細胞培養出現支原體汙染的危害及檢驗方法
    支原體是目前已知一類能在無生命培養基上生長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培養(特別是傳代細胞)被支原體汙染是個世界性問題。國外調查證明,大約有二十多種支原體能汙染細胞,有的細胞株可以同時汙染兩種以上的支原體。支原體汙染的來源包括工作環境的汙染、操作者本身的汙染(某些支原體在人體是正常菌群)、培養基的汙染、被汙染細胞造成的交叉汙染、實驗器材的汙染、製備細胞的原始組織或器官的汙染,等等。因而培養細胞一旦發生汙染多數將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