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中的支原體汙染的預防及處理

2020-12-04 生物谷

Mycoplasma國內主要有三種譯名,醫學文獻譯為支原體(分枝原體,枝原體,類菌質體),動物醫學文獻譯為黴形體支原體,臺灣、香港則譯為微漿菌。

支原體是目前已知一類能在無生命培養基上生長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自然界分布廣泛,種類多,有80餘種,分為兩個屬:一為支原體屬(Mycoplasma),有幾十個種;另一為脲原體屬(Ureaplasma),僅有一種。與人類感染有關的主要是肺炎支原體和解脲脲原體。

支原體無細胞壁,多呈不規則球狀、長絲狀,可分枝,營寄生共生或腐生。一般侵害對象為動植物,可造成多種疾病。

細胞培養(特別是傳代細胞)被支原體汙染是個世界性問題。國內外研究表明,95%以上是以下四種支原體:口腔支原體(M.orale)、精氨酸支原體(M.arginini)、豬鼻支原體(M.hyorhinis)和菜氏無膽甾原體(A.laidlawii),為牛源性。國外調查證明,大約有二十多種支原體能汙染細胞,有的細胞株可以同時汙染兩種以上的支原體。

支原體汙染的來源包括工作環境的汙染、操作者本身的汙染(某些支原體在人體是正常菌群)、培養基的汙染、被汙染細胞造成的交叉汙染、實驗器材的汙染、製備細胞的原始組織或器官的汙染,等等。

體外生長的細胞對微生物及一些有害有毒物質沒有抵抗能力,因此培養基應達到無化學物質汙染、無微生物汙染(如細菌、真菌、支原體、病毒等)、無其他對細胞產生損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質汙染(如抗體、補體)。對於天然培養基,汙染主要來源於取材過程及生物材料本身,應當嚴格選材,嚴格操作。對於合成培養基,汙染主要來源於配製過程,配製所用的水,器皿應十分潔淨,配製後應嚴格過濾除菌。

由於體外培養細胞自身沒有抵抗汙染的能力,而且培養基中的抗生素抗汙染能力有限,因而培養細胞一旦發生汙染多數將無法挽回。支原體汙染後,因為它們不會使細胞死亡可以與細胞長期共存,培養基一般不發生渾濁,細胞無明顯變化,外觀上給人以正常感覺,實則細胞手到多方面潛在影響,如引起細胞變形,影響DNA合成,抑制細胞生長等。

組織細胞培養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預防支原體的汙染:控制環境汙染;嚴格實驗操作;細胞培養基和器材要保證無菌;在細胞培養基衝加入適量的抗生素。

抗生素主要用於消毒培養液,是培養過程中預防微生物汙染的重要手段,也是微生物汙染不嚴重時的急救方法。不同抗生素殺滅微生物不同,應根據需要選擇。

在細胞培養過程中如果發現破碎的細胞甚多,培養細胞需要頻繁改善營養環境才能支持長期傳代培養時,應該懷疑支原體汙染。支原體汙染難以觀察特殊的外觀變化,培養液也不渾濁。

支原體汙染細胞後,特別是重要的細胞株,有必要清除支原體,常用方法有:抗生素處理、抗血清處理、抗生素加抗血清和補體聯合處理。要注意的是:支原體沒有細胞壁,故作用於細胞壁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如內醯胺類、萬古黴素等是不敏感的;對多粘菌素、利福平、磺胺藥物普遍耐火藥。對支原體最有抑制活性抗生素是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等,氨基糖苷類、氯黴素對支原體有較小的抑制作用。必要時更換所有培養用物。通常,濾過除菌的方法對支原體是沒有作用的。

由於一些微生物,如支原體,病毒等能通過濾膜,所以過濾藥品仍潛在被外源微生物汙染的危險,近年來,60Co輻射滅菌技術在醫藥、食品等領域廣泛應用,由於輻射滅菌能夠徹底殺滅所有微生物。有試驗證實以2Mrad輻射處理的各培養基樣品達到了無菌要求,經多批培養試驗,輻射滅菌安全可靠;輻射滅菌的培養基營養性能不低於過濾組,證明輻射滅菌對培養基性能無不良影響;對血清的輻射滅菌試驗效果也表明60COγ射線不影響培養效果。把乾粉培養基經無菌操做定量分裝於滅菌容器內,輻射後以乾粉原型貯藏,不但培養基的純淨性得到保障,而且營養性能較過濾後以水溶液形式保存更穩定,對穀氨醯胺等這類水溶液不穩定者特別合適。

目前,有專門做支原體檢測的試劑盒,可以用細胞滴片檢測。市場上已有了新一代支原體抗生素M-PlasmocinInvivoGen公司),能有效的殺滅支原體,又不影響細胞本身的代謝,而且處理過的細胞不會重新感染支原體。另外,配合支原體檢測試劑盒(市場上有售,如美國ICN公司的產品),可以幫助儘快發現支原體的汙染。

 

相關焦點

  • 細胞培養的實驗室對支原體汙染預防有幾種預防
    支原體的汙染肉眼不易察覺,直到嚴重的階段才會出現培養基變色、細胞異常等情況。支原體可造成細胞代謝改變,基因表達譜發生變化,從而嚴重幹擾實驗進程。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細胞培養的實驗室對支原體汙染預防有幾種預防。因此,在細胞培養過程中,定期監測是否存在支原體汙染,及時預防支原體汙染是每個科研人員的工作之一。
  • 細胞培養中汙染的預防與清除
    一、汙染的預防   預防是防止細胞培養過程中發生汙染的最好辦法。只有預防工作做在前,才能將發生汙染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程度。一般預防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從操作者做起   1、操作者責任心要強,要細心穩重,操作技術要熟練。進無菌室前要用肥皂洗手或用5%新潔爾滅浸泡5分鐘,按規定穿隔離衣。進入後關好門,坐下來儘量少走動。
  • 實驗室細胞培養支原體汙染怎麼辦
    概述:在細胞培養過程中,支原體感染發生率達到63%,因而細胞培養過程中被支原體汙染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細胞培養中常遇見的有細菌汙染、真菌汙染、支原體汙染、病毒汙染等。說起支原體汙染,估計細胞培養的同學就開始犯愁了,細胞培養的老手都知道,支原體汙染非常不易察覺。
  • 細胞培養中的支原體汙染問題
    支原體無細胞壁形態呈高度多形性.可為圓形、絲狀或梨形。支原體形態多變,在光境下不易看清部結構。電鏡下觀察支原體膜為三層結構.其中央有電幹密度大的密集顆粒群或絲狀的中心束。支原體多吸附或散在於細胞表面和細胞之間。橫斷面與細胞微絨毛相似,但微絨毛電子密度比支原體小,且中央無顆粒群或中央束。
  • 細胞培養支原體汙染的判斷和處理方法
    ,光鏡下難以看清它的形態結構,並對青黴素有抗藥性,是細胞培養界的隱性殺手。主要來源是血清,支原體汙染不能用肉眼或光學顯微鏡檢查細胞觀察出來,帶有一定的隱蔽性,易被人們忽視。當細胞被支原體汙染後,在光鏡下常可見到細胞核及胞漿內出現大小不等的顆粒或空泡,細胞營養液可能毫無變化,短期內細胞沒有明顯的病理變化,也可以因為傳代或換液而緩解。只有當汙染嚴重時才影響細胞增殖,使細胞脫落。支原體可以與宿主細胞形成一個共生關係,使汙染不斷擴大。
  • 細胞培養出現支原體汙染的危害及檢驗方法
    支原體是目前已知一類能在無生命培養基上生長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培養(特別是傳代細胞)被支原體汙染是個世界性問題。支原體汙染的來源包括工作環境的汙染、操作者本身的汙染(某些支原體在人體是正常菌群)、培養基的汙染、被汙染細胞造成的交叉汙染、實驗器材的汙染、製備細胞的原始組織或器官的汙染,等等。因而培養細胞一旦發生汙染多數將無法挽回。
  • 細胞培養:關於支原體汙染的危害
    支原體汙染普遍存在,據美國數據統計,細胞發生支原體汙染的機率在70%以上。同時,由於支原體直徑很小,僅在180nm~350nm之間,只有通過電鏡才能看到,不易被實驗者肉眼發覺,支原體汙染逐漸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細胞培養:關於支原體汙染的危害。
  • 細胞被支原體汙染的危害有多大
    在細胞培養過程中,支原體感染發生率達到63%,因而細胞培養過程中被支原體汙染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當細胞(特別是傳代細胞)被支原體汙染後,細胞內的DNA、RNA及蛋白表達發生改變,而細胞的生長率一般並未發生顯著的影響,因而細胞被支原體汙染一般難以察覺。
  • 分享:一種在細胞培養中支原體汙染檢測的方法
    支原體汙染是細胞培養實驗中的常見問題之一,那如果細胞被支原體汙染不明顯,出現實驗結果難以理解,重複性差等問題如何解決呢,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享:一種在細胞培養中支原體汙染檢測的方法。分享:一種在細胞培養中支原體汙染檢測的方法常規PCR
  • 細胞培養汙染拯救及預防方法
    概論§汙染是細胞培養的大敵。預防和避免汙染是細胞培養成功的關鍵之一。§一開始就要十分重視,防止汙染,否則會前功盡棄,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浪費人力、物力,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一)汙染的類型§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汙染不僅僅指微生物,而且還包括所有混入培養環境中的、對細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細胞不純的物質,包括生物和化學物質。1、細菌汙染§細菌汙染是實驗室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即使在細胞培養液中加入了抗菌素,也可能因為操作不慎而引起汙染。
  • 同樣是細胞被支原體汙染,怎麼挑選支原體祛除劑
    養細胞時,除了支原體的檢測需要定期進行外,支原體的預防和祛除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它包括工作區域中的支原體的預防和祛除和培養箱水槽、水浴鍋中預防支原體的汙染。但一旦發生細胞培養時有支原體汙染,應如何挑選支原體祛除劑呢?這裡指的支原體祛除劑,是加入到細胞培養基中來發揮作用。德國MB有三種支原體祛除劑,都是加入到細胞培養基中使用。它包括:1.
  • 祛除細胞培養中支原體的方法
    對於費力擴增的細胞(如已轉染,或經過體外刺激),如果細胞中發現有支原體汙染, 但此細胞又不願丟棄,希望繼續培養, 推薦使用MB公司生產的專利複合抗生素Zell Shield®(支原體祛除劑)。②在祛除細胞支原體汙染的過程中,需要環境、試劑及耗材確保潔淨,無新的支原體汙染加入。只要如法操作,在使用Zell Shield®四代後,細胞中的支原體即可祛除。特點1) 高效廣譜。Zell Shield®通過阻止支原體、真菌、黴菌、致命病菌增殖過程中DNA及蛋白的合成,有效抑制上述微生物的增殖。
  • 如何有效把支原體汙染趕出你的細胞?
    對於已耗費很多時間、大量擴增起來的細胞,或經過基因轉染、體外刺激等大量工作處理過的細胞,如果發現細胞被支原體汙染了,怎麼辦?本文締一生物為您分析如何有效把支原體汙染趕出你的細胞? 由於前期工作量巨大,我們無法丟棄已有細胞。
  • 勿讓支原體成為培養細胞的殺手
    有時看到論文裡,會寫到在培養細胞時,一周檢測一次支原體,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來,支原體很容易成為培養細胞的殺手。支原體直徑約0.1-0.3µm,比細菌還小。它容易附著於細胞表面,與宿主細胞胞膜融合併交換成分。環境中很容易存在支原體,人體也容易攜帶支原體。
  • 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汙染情況
    可在培養液中加相應的抗生素處理2、黴菌:培養液是清亮的,倒置顯微鏡下無雜質,37度孵箱培養2-3天,仍清亮,但出現絮狀雜質,鏡下可見呈細絲狀的團狀漂浮物,可看到明顯的菌絲,細胞仍可生長,但時間長之後,細胞的活力狀態變差,用硫酸銅溶液擦拭CO2孵箱內,再把水盤裡也加上飽和量的硫酸銅。或者在培養箱的託盤加入飽和的消毒磷酸氫二鈉高鹽液體,可以防止黴菌汙染。
  • 細胞汙染的處理方法
    尤其是和儲存培養液接觸的移液管等物品,連續兩次汙染的話有可能造成儲存液汙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檢查一下培養液是否存在渾濁的現象!也可在培養液中加相應的抗生素處理。2、黴菌:用硫酸銅溶液擦拭CO2孵箱內,再把水盤裡也加上飽和量的硫酸銅。或者在培養箱的託盤加入飽和的消毒磷酸氫二鈉高鹽液體,可以防止黴菌汙染。
  • 細胞支原體汙染預防水浴鍋/培養箱消毒劑西美傑現貨供應
    為什麼要重視細胞培養中的支原體汙染?   您的實驗結果是否能保證沒有受到支原體汙染的影響?   世界性難題!!!!Nature最新發布細胞研究領域中支原體汙染問題嚴重性   Ewen Callaway. Contamination hits cellwork.
  • 細胞培養中支原體檢測的重要性
    1、支原體存在於我們周圍,他可能就如塵埃一樣存在於我們的環境中 2、可透過一般的濾膜,所以不要寄希望於過濾可以清楚支原體汙染的液體 支原體對培養細胞的汙染發生率高,據估計平均發生率在60%左右。同時又非常隱秘,早期不容易被發現,除非用特異性和靈敏度都非常高的檢測試劑盒。
  • 細胞被支原體汙染是每個實驗室常見但不自知的事
    在細胞培養過程中,支原體感染發生率達到63%,(63%,多恐怖)因而細胞培養過程中被支原體汙染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當細胞(特別是傳代細胞)被支原體汙染後,細胞內的DNA、RNA及蛋白表達發生改變,而細胞的生長率一般並未發生顯著的影響,因而細胞被支原體汙染一般難以察覺。   首先,什麼是支原體呢?
  • 支原體汙染引發細胞應激狀態的一則報導
    支原體寄生於人、動物、植物、昆蟲細胞,為寄生生活。 支原體容易附著於細胞表面,與宿主細胞胞膜融合併交換成分。 支原體無論是對於科研或臨床用的培養細胞,還是對於工業上的生產細胞,都會產生嚴重的危害,例如導致細胞基因表達譜改變,但更多具體的改變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