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看到論文裡,會寫到在培養細胞時,一周檢測一次支原體,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原來,支原體很容易成為培養細胞的殺手。
支原體直徑約0.1-0.3µm,比細菌還小。
它容易附著於細胞表面,與宿主細胞胞膜融合併交換成分。
環境中很容易存在支原體,人體也容易攜帶支原體。
支原體的汙染能通過細胞操作產生的氣溶膠或液滴傳播。一瓶被支原體汙染的細胞足以威脅到其他培養的細胞。
曾有人研究支原體在超淨臺細胞傳代中的傳播過程。他先把一瓶細胞感染了支原體。
然後在超淨臺中,對此汙染的細胞做胰酶消化的操作。後發現,活的支原體從此細胞培養瓶以外的移液器、細胞計數板、廢棄盤中均被分離出來。即使過了四至六天、,活的支原體仍然可以存在於超淨臺表面。
同時在同一超淨臺中,對支原體汙染的細胞,做過傳代後,再對乾淨的不含支原體的細胞做傳代操作,6周後,發現乾淨細胞也被檢測出支原體陽性。
這些結果表明,支原體傳播得多麼快速和容易!
它也警告我們,要最大限度的避免支原體的汙染,因為一瓶細胞發生汙染,就會帶來支原體傳播的可能。
參考文獻
N. Laleh, F. Parvaneh. Prevention and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Contamination in Cell Culture. Cell Journal, 2012, 13(4):203-212
以上汙染途徑提示細胞培養人員或生產人員,應注意從這些方面預防支原體汙染。
那麼,應如何預防呢?要消滅環境中的支原體,可使用一些支原體祛除噴霧或溼巾(如Minerva Biolabs的)。當然,它們需要含有祛除支原體的物質,需要起效快,對細胞沒有幹擾。許多實驗室已經正在使用了。當然,定期監測細胞上清中是否有支原體汙染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