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母種培養成原種,就是將馬鈴薯洋菜培養基連同其中生長的母種菌絲,接種於原種培養基上。原種用的培養基因食用菌種類而不同,比如有糞草培養基、稻草培養基等等。下面來介紹一下,原種的糞草培養基如何製作?
蘑菇、口蘑和松乳菇等凡是生長在糞堆、草地和腐殖質土上的菇類都用糞草培養基。將新鮮、乾淨(無泥土雜質和黴變)的禽、畜糞和稻、麥、穀草等曬乾,堆製成堆肥後作為原種培養基。堆制方法是這樣的,取糞和草等量,並按二者總量的1%準備石膏粉以及過磷酸鈣。選擇一處不受風吹日曬的地方,整平地面,在地上鋪厚15釐米,寬150釐米的草,長隨用量而定,上面再鋪厚15釐米的糞。如此草和糞交互堆積,共10層,總高150釐米。在堆草和糞時,每鋪一層即用噴壺徐徐噴水,下層少噴,上層多噴,噴水總量是草和糞重量的1倍。堆好後,堆內發酵產生熱量,約經5天,堆內溫度上升到80℃,再翻堆,將草和糞混合,同時撒入石膏粉和過磷酸鈣,再堆積起來,又經5天,堆內溫度又上升到80℃,再翻堆,另堆積。這樣一共翻堆3~5次,需15~25天,草和糞便腐熟且混合均勻,就會成為優質的堆肥了。
堆制好的糞草培養基,呈咖啡色,有香氣,用手觸摸,很蓬鬆,有彈性,若堆內有長草,可切成2-3釐米的小段,如有過細的糞末和灰塵,則需要篩去。製作完成之後需要檢查水分,將含水量調節到60%左右(即用手抓一把培養基,緊握,水從指縫中擠出,但不滴下)。用試紙檢驗其酸鹼度,以中性為宜,如偏酸,可噴0.5%的石灰水或0.5%的氫氧化鈉來調節;如偏鹼,則噴1%的乳酸,或0.1%的鹽酸,或5%~10%食醋來調節。
以上各項檢查完畢,就可裝瓶了。原種瓶是用750毫升的廣口瓶,將培養基裝到瓶的肩部,用木棒輕輕搗壓使緊實,但不要太堅硬,中央用一個尖木棒穿洞,直達瓶底。瓶口用棉花塞緊,再用牛皮紙或報紙等包紮。有時候利用罐頭瓶來裝原種培養基更為方便。
用塑膠袋培養原種和栽培種也十分便利。塑料製成的菌種袋有兩種,一種是聚丙烯袋,因其能耐高溫,可在高壓滅菌時用。第二種是聚乙烯袋,因其只耐百餘度高溫,所以可以在常壓滅菌時用。菌種袋的規格有多種,原種用的一般是24×12釐米的,裝料後相當於750毫升的廣口瓶。栽培種用28×14釐米的比較多,袋約裝菌種500克。其裝袋、扎口(用塑料繩或麻繩)、滅菌、接種等工作,均與菌種瓶相似。
原種培養基裝瓶就緒,就將原種瓶放在高壓滅菌鍋中,加壓滅菌2小時,停火,放涼,然後取出來備用。如果沒有高壓滅菌鍋,也可以用土法滅菌,就是把原種培養基瓶放在大的蒸籠中,連續蒸8小時。或者間歇蒸沸,即蒸2~4小時,歇2~4小時,累計蒸沸8小時。蒸籠中央的溫度約為105℃。蒸畢、停火、放涼備用。蒸籠滅菌因不加壓力,所以也可以叫做常壓滅菌。
有時候為了節約燃料、節約時間和提高滅菌效果,以土法自制的高壓滅菌灶是最為實用的。其方法是在大的鍋臺上,用鋼筋水泥做成大的蒸桶,厚約20釐米,圓形、方形均可。鍋蓋開在頂上或一邊均可,鍋蓋要小,能放進瓶子就行,有橡皮墊,不漏氣。蒸桶的大小視培養菌種的規模而定,規模大的可容500~600瓶,規模小的,可容200~300瓶。桶上可安裝一隻壓力表,使用就更方便了。經過滅菌的培養基就可以算是製作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