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培養基的配製

2021-01-17 潔白的雲朵

食用菌培養基的配製

(1)培養基的分類

①按成分不同分類

天然培養基:指以天然物質為培養原料的培養基。常用的有馬鈴薯、豆芽汁、麥芽汁、玉米粉、麥麩、清糠、牛肉膏、蛋白腖、棉籽殼、木屑等。一合成培養基:用化學藥物配製而成的培養基,一般見於研究性的培養基。如實驗某種食用菌能利用哪種碳源,就選用各種有關的化學藥材,分別製成各種培養基,觀察實驗菌種的生長情況。半合成培養基:以天然材料和化學藥物混合配製而成的培養基。

②按菌種擴大形式分類

母種培養基:即常用的斜面培養基。廣州等地介紹用枝條代替斜面培養基,這種枝條培養基也屬母種培養基。原種培養基:即一般食用菌生產中的原種瓶子培養基。用於母種擴大培養。栽培種培養基:與原種培養基同。

③按物理性狀分類液體培養基;固體培養基;半固體培養基。

(2)配製方法

①容器準備。食用菌生產中常用的容器為試管(制母種用),瓶子、塑膠袋(制原種、栽培種用)。玻璃容器準備:玻璃容器最好先用肥皂粉泡水洗滌(使用過的試管最好煮沸處理)。若容器中附著有機物、油垢等,應先用去汙粉擦洗。對舊的玻璃容器,特別是已染菌的容器,應先在漂白粉液中浸泡,然後用清水衝洗。一些早已洗淨而過久堆放的瓶子,使用前,最好用1/1000-1/5000的高錳酸鉀液處理。

棉塞的做法與要求,先扯一塊夠大的棉花,拿在左手中。然後,以右手順序多次將棉花鋪於左手中的第一、二、三……層棉花上。要求每次加入的棉花均比前一次小,且每層的棉花四周基本扯成圓形。已通過拇食兩指圓圈的前端,成為表面光滑,且較堅硬的棉塞。然後,用左手將尚露在拇食兩指圓圈表面的棉花轉折成光滑且較堅硬的棉塞另一頭。並將此頭塞入試管或瓶內,塞緊即成為兩頭光滑無褶皺的棉塞。

棉塞應兩頭要光滑,特別是進入容器內的這一頭,更應光滑無褶縫;棉塞的大小要與容器口的大小相吻合,不可太緊,亦不可太松;棉塞的2/3應塞入容器內,1/3留在容器口外。採用高壓滅菌的應選用聚丙烯塑膠袋,採用常壓滅菌的可選用聚乙烯塑膠袋。塑膠袋的大小可根據生產的要求進行選擇。現在有專業工廠可為各食用菌栽培單位提供不同規格的塑膠袋。為節約開支,也可自制。

②配製方法

母種培養基:

配方為馬鈴薯(去皮)20%、葡萄糖2%、瓊脂2%、水適量。製法是選不出芽、不爛的優質馬鈴薯,洗淨去皮,按需要量稱取(有芽的要將芽挖掉)。將稱好的馬鈴薯切成薄片,放入鋁鍋中,按20克馬鈴薯加100毫升水的比例加入清水。加熱煮沸,維持20分鐘。用四層紗布過濾,取其汁液。稱取瓊脂,先在水中泡浸洗淨後加入馬鈴薯的汁液中,繼續加熱溶化。加入規定量的葡萄糖,並用熱水補足到規定水量。按各種菌種對pH的要求範圍,將上述培養基用5%的稀鹽酸或5%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節。趁熱迅速將上述培養基試管,裝量約為試管長度的1/5。注意管口不要沾上培養基。

清潔試管口,塞上棉塞(棉塞鬆緊要適度,塞入試管的長度約為棉塞全長的2/3)。將塞好棉塞的試管直立,蓋上牛皮紙,以粗線紮好。滅菌結束後取出,趁熱將培養基放成斜面(即先在桌上放一木條,然後將試管一頭擱在木條上,試管底靠桌子,使試管成一斜向。此時,可見管內培養基向上傾斜,應掌握整個培養基斜面長度不超過試管總長度的一半)。冷卻凝固後即成斜面培養基,供母種接種用。有條件的,應對上述斜面進行無菌測定,檢驗滅菌是否徹底。方法是選取幾支已滅菌的斜面,放入30℃左右恆溫箱中培養3-5天。若未見斜面上長出雜菌,即可使用。

原種、栽培種培養基:一般食用菌的原種和栽培種培養基的配方及配製方法基本一致。其配方為雜木屑78%、糠20%、蔗糖1%、石膏1%、水適量。製法是選取無芳香味的、乾燥無黴變的木屑,篩去木片、木條。取定量米糠先與定量石膏拌勻,然後加入木屑中充分拌勻。將蔗糖加入水中,溶解後加入木屑料中拌和,再加入適量清水。要求手緊握料時,指縫間有水而不下滴為度。裝瓶(或裝入塑膠袋)時,以特製的扁彎鐵鉤壓實木屑料,但不宜過緊,一般以瓶子倒懸而料不掉出為度(裝料高度以達瓶肩為宜)。可將料已壓實的瓶子口傾入清水中,轉動瓶子,洗除瓶肩上沾住的木屑及外壁的木屑。待瓶口水跡稍千後,塞上棉塞,再包上牛皮紙或塑料薄膜(聚丙烯)。

目前,不少地區採用玉米粒為原料,製作原種和栽培種。實踐證明,此法具有生長速度快,發菌旺盛的特點。較麥粒種製作更簡便,成品率也較麥粒種高。從節約用糧角度出發,玉米屬粗糧,故比以細糧小麥制種更為妥當。製法是將玉米粒以水浸泡24小時以上,冬季最好能放在較暖的環境下浸泡,夏天浸泡時間可適當縮短。撈起已浸泡好的玉米,放入鍋內加水煮熟,要求煮到食之無生腥味、質軟而韌為度。將煮熟後的玉米置於紗布上,吸去表面水分後立即裝瓶,每瓶不宜裝料過多,一般1公斤幹玉米可裝六瓶種(750克蘑菇瓶)。裝好玉米的瓶口,塞上棉塞,並以牛皮紙包紮,於20磅壓力下,滅菌1小時,或在常壓條件下,煮沸後再保持6小時以上沸騰。然後,取出冷卻到30℃左右,送入接種箱,行搶溫接種。

相關焦點

  • 培養基的配製
    一、原理大多數微生物均可用人工方法培養。以人工方法配製成的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積累代謝產物的營養基質,稱為培養基,培養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養基還應具有適宜的ph值、一定的緩衝能力、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及合適的滲透壓。
  • 常用食用菌培養基配置,你學會了嗎?
    2020-11-24 20:17:00 來源: 陽光小蜜蜂 舉報 常用食用菌培養基配置
  • 畢赤酵母表達的培養基配製大全
    畢赤酵母表達的培養基配製大全   畢赤酵母表達的培養基配製      2.8 RDH   Regeneration Dextrose Medium + Histidine (葡萄糖再生培養基 + 0.004%組氨酸)   在RD培養基配製的第三步中,在加入10ml的100*H母液,同時無菌水的體積減少至78ml即可,其餘配製方法與RD相同。4℃保存。
  • 微生物培養基配製與滅菌方法及步驟
    為了達到特定要求的研究,需要進行培養基配製和滅菌,那麼微生物培養基該如何配製與滅菌呢?1.配製溶液向容器內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養基的配方,稱取各種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配製固體培養基時,先將上述已配好的液體培養基煮沸,再將稱好的瓊脂加入,繼續加熱至完全融化.並不斷攪拌,以免瓊脂糊底燒焦。2.調節pH值用pH試紙(或pH電位計、氫離子濃度比色計)測試培養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進行調節,直到調節到配方要求的pH值為止。
  • 【實驗室】常用的微生物培養基及配製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培養基及配製方法(圖片來源於網絡)
  • 配製培養基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配製培養基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配置培養基需要:   1、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要配製不同的培養基。   2、注意各種營養物質的濃度及合適配比,保持合適滲透壓 。   3、將培養基的 pH 控制在適宜的範圍之內,以利於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或代謝產物的積累。
  • 冬蟲夏草的培養基製作方法
    導語:歡迎來到鍾情綠豆粥,冬蟲夏草的培養基製作方法 冬蟲夏草相信大家都聽過,只是你知道冬蟲夏草是一種食用菌嗎?如果想人工栽培,冬蟲夏草的生長所需條件必須得了解,包括對營養物質的需求。pH值:菌絲生長的適宜pH為5.4~6.8,但配製培養基時通常調至7.0左右,在菌絲生長過程中會逐漸降到6.8以下。機械刺激:培養基表面用松針被覆,對於子實體形成有良好影響,未作被覆處理的孢梗束及子實體形成皆少,甚至不產生,重新被覆松針則可促進子實體再發生。用土壤被覆,厚度約2釐米時利於形成子實體。北蟲草常用的米飯培養基配方有哪些?
  • 根據其作用不同,培養基分為誘導培養基、增殖培養基和生根培養基
    營養豐富,在一般培養中,無需加入複雜的有機成分:微量元素種類全,濃度高。這類培養基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培養基。鉀鹽、銨鹽及硝酸鹽含量較高,微量元素種類齊全,比例適當,離子平衡性好,具有較強的緩衝性,養分數量及比例比較合適,廣泛用於植物的器官、花葯、細胞及原生質體的培養。
  • 培養基營養豐富,非常適合作物生長,它的種類和配製你了解多少?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組織培養育苗技術,如今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關於組織培養育苗技術種類眾多,今天就來具體了解它的種類和配製。還不太熟悉的朋友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1.培養基的組成和pH培養基是決定植物組織培養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 與時間賽跑  跟疫情鬥爭——省測試院成功研發配製DMEM培養基投放臨床實驗
    病毒核酸檢測是疫情防控的首要環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省培養基試管的供給量無法滿足疫情防控需求,配製「提取疑似病人生物樣本的DMEM
  • 卡邁舒(上海)生物科技為您介紹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
    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   以下資料由卡邁舒(上海)生物科技整理提供   1 目的   1.1了解並掌握培養基的配製、分裝方法   1.2掌握各種實驗室滅菌方法及技術。   2 原理   培養基是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代謝的混合養料。
  • 平菇營養培養基製作時應注意的7個小問題
    導語:歡迎來到帆敏看世界,平菇營養培養基製作時應注意的7個小問題一.怎樣配製麥粒培養基?此法配製時省去了常規的預煮過程,避免了預煮時麥粒受熱不均,吸水不勻的弊病,省工方便。麥粒培養基的製作關鍵:一是含水量要適宜,二是滅菌時間要長。通常每百公斤麥粒的吸水量應控制在38~40公斤。滅菌時間以1.5公斤壓力保持3小時或常壓滅菌10~12小時以上效果較好。
  • 選修一:LB培養基和MS培養基的比較
    LB一般被解釋為Luria-Bertani培養基,根據其發明人貝爾塔尼(Giuseppe Bertani)的說法,這個名字來源於英語的lysogeny broth,即溶菌肉湯。1.用途一般用該培養基來預培養菌種,使菌種成倍擴增,達到使用要求,可分為液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
  • 卡邁舒(Kmaels)MS培養基配方
    MS培養基的配製包括以下步驟。培養基母液的配製和保存 MS培養基含有近30種營養成分,為了避免每次配製培養基都要對這幾十種成分進行稱量,可將培養基中的各種成分,按原量的20倍或200倍分別稱量,配成濃縮液,這種濃縮液叫做培養基母液。  基本作用  植物組織培養中常用的一種培養基是MS培養基。
  • 微生物培養基的類型
    由人工配製的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積累代謝產物的營養基質,在微生物學中稱為微生物培養基。
  • 細胞培養基的使用方法
    一、細胞培養液的構成      細胞培養液指細胞生長的液體環境,一般指完全培養液,添加了血清、水解乳蛋白、各種添加劑等可以直接使用的培養液。1.細胞培養基&血清模式      血清對於在傳統培養基配方中生長和增殖的大多數細胞系來說是需要的,因為大多數單獨的培養基並不能提供細胞生長所需要的全部營養,如MEM培養基,較為常用的量為5%~10%的比例,而特殊的低血清培養基血清量可降至3%左右,細胞的形態和功能不受影響。2.
  • 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試劑配製(3)
    細胞培養用液的配製與消毒 器材與試劑: 乾粉型培養基、胰蛋白酶,青黴素、鏈黴素溶解、調PH值、定容:先將培養基粉劑加入培養液體積2/3的雙蒸水中,並用雙蒸水衝洗包裝袋2-3次(衝洗液一併加入培養基中然後用注射器向培養基中加入配製好的青鏈黴素液各0.5ml, 使青鏈黴素的濃度最終各為100單位/ml。
  • 「艾」學習丨培養基系列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禮拜五,「艾」學習又和大家見面啦~~  今天小艾要給大家帶來「艾」學習的主題是——培養基系列。  關於培養基這個系列,大家或許會遇到一些疑難雜症,小艾整理了一下關於這個系列的普遍問題,大家可以看一下,如果有更多不懂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 它的接種與培養應該怎麼做?
    發酵罐二、液體培養基製備液體培養基常用配製原料包括馬鈴薯、麩皮、玉米面、豆粕、蔗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維生素、蛋白腖、酵母浸膏等。液體培養基配製與母種培養基製作基本相同,但培養液中不加瓊脂。再將配製好的搖瓶液體培養基裝入發酵罐內,加入已滅菌的消泡劑,裝量為總容量的70%~80%,擰緊上料口蓋。在0.11MPa壓力下滅菌30~40min,然後冷卻至培養溫度。注意降溫過程中及時向發酵罐內通風,保持正壓,防止罐壓歸零。
  • 液體培養基的幾種培養介紹
    液體培養基,固體培養基的對應詞,是微生物或動植物細胞的液狀培養基。它具有進行通氣培養、振蕩培養的優點。在靜止的條件下,在菌體或培養細胞的周圍,形成透過養分的避障,養分的攝入受到阻礙。由於在通氣或在振蕩的條件下,可消除這種阻礙以及增加供氧量,所以有利於細胞生長,提高生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