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歡迎來到帆敏看世界,平菇營養培養基製作時應注意的7個小問題
一.怎樣配製麥粒培養基?
將顆粒飽滿的小麥粒先在1~2%的石灰水中浸一夜,使表皮軟化,再視氣溫高低換清水繼續浸泡1~2天,待麥粒內部浸至無白心時,撈出攤晾,並加入2~4%的石膏粉或碳酸鈣拌勻,以防麥粒結團。麥粒表皮晾乾後即可分裝,分裝後可在表層麥粒土覆少量代用料,如棉籽殼或糞草料等,以防止麥粒鬆動。此法配製時省去了常規的預煮過程,避免了預煮時麥粒受熱不均,吸水不勻的弊病,省工方便。
麥粒培養基的製作關鍵:一是含水量要適宜,二是滅菌時間要長。通常每百公斤麥粒的吸水量應控制在38~40公斤。滅菌時間以1.5公斤壓力保持3小時或常壓滅菌10~12小時以上效果較好。麥粒培養基適用於平菇及其他各種食用菌各級菌種的生產、繁殖和保藏,且菌種的培養時間短,繁殖量大,用種量省,使用效果好。麥粒培養基是穀粒培養基的一種,穀粒培養基除可用小麥外,還可用稻穀、大麥、玉米粒等原糧製作,配製方法與麥粒培養基相似。
二.母種培養基如何製作?
不同配方的母種培養基的製作方法,基本與PSA培養基製法相同,現將PSA培養基的製法介紹如下:將洗淨去皮的馬鈴薯200克切成薄片。放入燒杯或鋁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煮沸,維持20分鐘左右,以薯片酥而不爛為度;然後用2~4層紗布過濾,去渣取汁後補足損失的水量,再放入20克瓊脂和20克蔗糖繼續加熱。加熱時不斷用玻璃棒攪動,以免沸後溢出或燒焦。待全部溶化後,視耗水多少再補加熱水(培養基的pH值若需調整則在此時進行),並趁熱裝入試管中。
灌裝培養基的裝置固定在鐵架臺的鐵環上,它由玻璃漏鬥下口套一乳膠管,膠管中部加一彈簣夾,膠管下部接一小段玻璃管等四部分組成。灌裝時,先將培養基倒入墊有過濾紗布的漏鬥內,然後一手拿2~4支試管,一手控制好彈簧夾,讓培養基通過玻璃管逐次分流到各試管中。每支試管的裝量約為試管長度的1/4~1/5,每1000毫升培養基可裝18×180毫米試管10支左右。分裝後塞上棉塞。棉塞長短鬆緊適中,塞入長度為棉塞總長度的2/3,這樣拔取方便,又可兼顧通氣和防止染菌。
灌裝後的培養基在未凝固以前一定要豎放在試管筐裡,滅菌前可把試管每7支紮成一捆,棉塞上方再用牛皮紙包紮好,直立放入滅菌鍋內。PSA培養基在髙溫滅菌時,呈液體狀態,熱的傳導和對流效果好,加上培養基裝量少,製作時又進行了預煮,本身雜菌基數也低,所以滅菌時間一般掌握在1.1公斤蒸汽壓力30分鐘或1.4公斤蒸汽壓力20分鐘即可。滅菌後應趁熱(培養基尚未凝固)擺成斜面。擺時可把試管擺放在傾斜的物體上,或用木條等物墊高管口一頭,待冷卻後,即製成母種常用的斜面培養基,斜面長度一般佔試管長度的1/2。
三.母種增養基製作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製作母種培養基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要按配方準確稱取各種配料,特別是礦質營養和維生素配料。
(2)灌裝培養基時勿使培養基沾到試管口內壁,以免引起雜菌汙染。若已沾上,應用乾淨紗布揩去再塞好棉塞滅菌。
(3)氣溫低灌裝量大時,為避免培養基凝固過快,可將盛裝培養基的燒杯、鋁鍋放在盛有熱開水的盒、桶內,利用水浴來保持溫度。
(4)試管棉塞要用不易吸溼的未脫脂的原棉,棉塞不能起皺成溝,不能與管壁有空隙,以避免滅菌後或制種時雜菌侵入。
(5)滅菌後擺放斜面時,傾斜度要適中,要防止培養基沾溼棉塞。若試管內外溫差大,會使試管內壁和培養基表面冷凝水增多,對菌種培養不利。因而在氣溫低的環境下,擺放斜面時試管上下應鋪墊和覆蓋潔淨的幹毛巾或紗布。以減少冷凝水的發生。若有冷凝水發生,可將斜面試管放入25~30℃的恆溫箱(室)中。數日後冷凝水即可逐漸蒸發消失。
(6)初次製做母種培養基,應把滅菌後的試管放在28~30℃的條件下,空白培養三天,經檢驗無任何菌落出現後,才能使用,否則應重新滅菌。多次製做並具備生產經驗後,方可免去這道程序。
(7)瓊脂培養基若出現不能凝固成塊,或凝固性差的現象,主要是瓊脂的用量不足,或瓊脂本身凝固性差,此外,PH值偏低也會出現上述現象。
文章由帆敏看世界原創,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