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基的配製

2021-01-20 中食標準技術信息網

一、原理

大多數微生物均可用人工方法培養。以人工方法配製成的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積累代謝產物的營養基質,稱為培養基,培養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養基還應具有適宜的ph值、一定的緩衝能力、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及合適的滲透壓。

二、培養基的種類

培養基按物理狀態分為固體、半固體和液體培養基;按組成成分分為天然、合成和半合成培養基;按其作用分為基礎、加富、選擇、鑑別、厭氧和活體培養基等。

1、基礎培養基: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基本營養成分,如肉湯培養基。

2、加富培養基:在基礎培養基中再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或酵母浸膏等物質,可供營養要求較高的微生物生長,如血平板、血清肉湯等。

3、選擇培養基:是根據某一種或某一類微生物的特殊營養要求或對一些物理。化學條件的抗性而設計的培養基。利用這種培養基可以把所需要的微生物從混雜的其他微生物中分離出來。

4、鑑別培養基: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試劑或化學藥品,使培養後發生某種化學變化,從而鑑別不同類型的微生物。如伊紅-美藍(EMB)培養基、糖發酵管、醋酸鉛培養基等。

5、厭氧培養基:專性厭氧菌不能在有氧的條件下生長,所以必須將培養基與環境中的空氣隔絕,或降低培養基中的氧化還原電位,如在液體培養基的表面加蓋凡士林或醋,或在液體培養基中加入碎肉快製成庖肉培養基等。此外,也可以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除去培養環境中的氧,以保證厭氧環境。

6、活體培養基:有一些微生物可以在活的動植物體或離體的活組織細胞內生長繁殖,因此,某些活的動植物體或離體的活組織細胞對這些微生物來說,是很好的培養基。

三、培養基的主要成分

1、營養物質:有蛋白腖、肉浸汁和牛肉膏、糖(醇)類、血液、雞蛋與動物血清、生長因子、無機鹽類。

2、水分:製備培養基常用蒸餾水(因蒸餾水中不含雜質),也可用自來水、井水等,但需先經煮沸,使部分鹽類沉澱,再經過濾方可使用。

3、凝固物質:配製固體培養基的凝固物質有瓊脂、明膠和卵白蛋白及血清等。瓊脂是從石花菜海藻中提取的膠體物質,是應用最廣的凝固劑。其化學成分主要是多糖,加瓊脂製成的培養基在98~100℃下溶化,於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覆溶化,其凝固性降低。瓊脂本身對細菌無營養價值,自然界中僅有極少數的細菌能分解它。

根據瓊脂含量的多少,可配製成不同性狀的培養基。另外,由於各種牌號瓊脂的凝固能力不同,以及當時氣溫的不同,配製時用量應酌情增減,夏季可適當多加。

4、抑制劑:在製備某些培養基時需加入一定的抑制劑,來抑制非檢出菌的生長或使其少生長,以利於檢出菌的生長。抑制劑種類很多,常用的有膽鹽、煌綠、玫瑰紅酸、亞硫酸鈉、某些染料及抗菌素等。這些物質具有選擇性抗菌作用。

5、指示劑:為便於了解和觀察細菌是否利用和分解糖類等物質,常在某些培養基中加入一定種類的指示劑,如酸鹼指示劑、氧化還原指示劑等。

四、培養基的製備

培養基的製備過程可表示為:

稱量藥品→溶解→調節PH值→溶化瓊脂→過濾分裝→包紮標記→滅菌→擺斜面或倒平板。

1、稱量藥品;根據培養基配方依次準確稱取各種藥品,放入適當大小的燒杯中,瓊脂不要加入。蛋白腖極易吸潮,故稱量時要迅速。

2、溶解:用量筒取一定量(約佔總量的1/2)蒸餾水倒入盛有藥品的燒杯中,在放有石棉網的電爐上小火加熱,並用玻璃棒攪拌,以防液體溢出。待各種藥品完全溶解後,停止加熱,補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澱粉,則先將澱粉用少量冷水調成糊狀,並在火上加熱攪拌,然後加足水分及其他原料,待完全溶化後,補足水分。

3、調節PH值:根據培養基對PH值的要求,用50g/LNaOH或5%(體積分數)HCl溶液調至所需的PH值。測定PH值可用PH試紙或酸度計等。

4、溶化瓊脂: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須加入一定量的瓊脂,將盛有培養基的器皿置於電爐上一面攪拌一面加熱,直至瓊脂完全溶化後才能停止攪拌,並補足水分(水需預熱)。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養基溢出或燒焦。

5、過濾分裝:先將過濾分裝裝置安裝好。如果是液體培養基,玻璃漏鬥中放一層濾紙;如果是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則須在漏鬥中放多層紗布,或兩層紗布夾一層薄薄的脫脂棉趁熱進行過濾。過濾後立即進行分裝。分裝時注意不要使培養基沾染在瓶口或管口,以免浸溼棉塞,引起汙染。液體分裝高度以試管高度的1/4左右為宜。固體分裝量為管高的1/5,半固體分裝量一般以試管高度的1/3為宜,分裝三角瓶,以不超過三角瓶容積的一半為宜。

6、包紮標記:培養基分裝後加好棉塞或試管帽,再包上一層防潮紙,用棉繩系好。在包裝紙上標明培養基名稱、製備組別和實驗者姓名、日期等。

7、滅菌:上述培養基應按培養基配方中規定的條件及時進行滅菌。普通培養基為121℃,20min,以保證滅菌效果和不損傷培養基的有效成分。如需要作斜面固體培養基,則滅菌後立即擺放成斜面。斜面長度一般以不超過試管長度的1/2為宜;半固體培養基滅菌後,垂直冷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

相關焦點

  • 食用菌培養基的配製
    食用菌培養基的配製(1)培養基的分類①按成分不同分類天然培養基:指以天然物質為培養原料的培養基。常用的有馬鈴薯、豆芽汁、麥芽汁、玉米粉、麥麩、清糠、牛肉膏、蛋白腖、棉籽殼、木屑等。一合成培養基:用化學藥物配製而成的培養基,一般見於研究性的培養基。如實驗某種食用菌能利用哪種碳源,就選用各種有關的化學藥材,分別製成各種培養基,觀察實驗菌種的生長情況。半合成培養基:以天然材料和化學藥物混合配製而成的培養基。②按菌種擴大形式分類母種培養基:即常用的斜面培養基。廣州等地介紹用枝條代替斜面培養基,這種枝條培養基也屬母種培養基。
  • 畢赤酵母表達的培養基配製大全
    畢赤酵母表達的培養基配製大全   畢赤酵母表達的培養基配製      2.8 RDH   Regeneration Dextrose Medium + Histidine (葡萄糖再生培養基 + 0.004%組氨酸)   在RD培養基配製的第三步中,在加入10ml的100*H母液,同時無菌水的體積減少至78ml即可,其餘配製方法與RD相同。4℃保存。
  • 微生物培養基配製與滅菌方法及步驟
    為了達到特定要求的研究,需要進行培養基配製和滅菌,那麼微生物培養基該如何配製與滅菌呢?1.配製溶液向容器內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養基的配方,稱取各種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配製固體培養基時,先將上述已配好的液體培養基煮沸,再將稱好的瓊脂加入,繼續加熱至完全融化.並不斷攪拌,以免瓊脂糊底燒焦。2.調節pH值用pH試紙(或pH電位計、氫離子濃度比色計)測試培養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進行調節,直到調節到配方要求的pH值為止。
  • 【實驗室】常用的微生物培養基及配製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培養基及配製方法(圖片來源於網絡)
  • 配製培養基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配製培養基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配置培養基需要:   1、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要配製不同的培養基。   2、注意各種營養物質的濃度及合適配比,保持合適滲透壓 。   3、將培養基的 pH 控制在適宜的範圍之內,以利於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或代謝產物的積累。
  • 根據其作用不同,培養基分為誘導培養基、增殖培養基和生根培養基
    營養豐富,在一般培養中,無需加入複雜的有機成分:微量元素種類全,濃度高。這類培養基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培養基。鉀鹽、銨鹽及硝酸鹽含量較高,微量元素種類齊全,比例適當,離子平衡性好,具有較強的緩衝性,養分數量及比例比較合適,廣泛用於植物的器官、花葯、細胞及原生質體的培養。
  • 培養基營養豐富,非常適合作物生長,它的種類和配製你了解多少?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組織培養育苗技術,如今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關於組織培養育苗技術種類眾多,今天就來具體了解它的種類和配製。還不太熟悉的朋友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1.培養基的組成和pH培養基是決定植物組織培養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 與時間賽跑  跟疫情鬥爭——省測試院成功研發配製DMEM培養基投放臨床實驗
    病毒核酸檢測是疫情防控的首要環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省培養基試管的供給量無法滿足疫情防控需求,配製「提取疑似病人生物樣本的DMEM
  • 卡邁舒(上海)生物科技為您介紹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
    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   以下資料由卡邁舒(上海)生物科技整理提供   1 目的   1.1了解並掌握培養基的配製、分裝方法   1.2掌握各種實驗室滅菌方法及技術。   2 原理   培養基是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代謝的混合養料。
  • 選修一:LB培養基和MS培養基的比較
    LB一般被解釋為Luria-Bertani培養基,根據其發明人貝爾塔尼(Giuseppe Bertani)的說法,這個名字來源於英語的lysogeny broth,即溶菌肉湯。1.用途一般用該培養基來預培養菌種,使菌種成倍擴增,達到使用要求,可分為液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
  • 卡邁舒(Kmaels)MS培養基配方
    MS培養基的配製包括以下步驟。培養基母液的配製和保存 MS培養基含有近30種營養成分,為了避免每次配製培養基都要對這幾十種成分進行稱量,可將培養基中的各種成分,按原量的20倍或200倍分別稱量,配成濃縮液,這種濃縮液叫做培養基母液。  基本作用  植物組織培養中常用的一種培養基是MS培養基。
  • 微生物培養基的類型
    由人工配製的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積累代謝產物的營養基質,在微生物學中稱為微生物培養基。
  • 細胞培養基的使用方法
    一、細胞培養液的構成      細胞培養液指細胞生長的液體環境,一般指完全培養液,添加了血清、水解乳蛋白、各種添加劑等可以直接使用的培養液。1.細胞培養基&血清模式      血清對於在傳統培養基配方中生長和增殖的大多數細胞系來說是需要的,因為大多數單獨的培養基並不能提供細胞生長所需要的全部營養,如MEM培養基,較為常用的量為5%~10%的比例,而特殊的低血清培養基血清量可降至3%左右,細胞的形態和功能不受影響。2.
  • 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試劑配製(3)
    細胞培養用液的配製與消毒 器材與試劑: 乾粉型培養基、胰蛋白酶,青黴素、鏈黴素溶解、調PH值、定容:先將培養基粉劑加入培養液體積2/3的雙蒸水中,並用雙蒸水衝洗包裝袋2-3次(衝洗液一併加入培養基中然後用注射器向培養基中加入配製好的青鏈黴素液各0.5ml, 使青鏈黴素的濃度最終各為100單位/ml。
  • 「艾」學習丨培養基系列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禮拜五,「艾」學習又和大家見面啦~~  今天小艾要給大家帶來「艾」學習的主題是——培養基系列。  關於培養基這個系列,大家或許會遇到一些疑難雜症,小艾整理了一下關於這個系列的普遍問題,大家可以看一下,如果有更多不懂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 液體培養基的幾種培養介紹
    液體培養基,固體培養基的對應詞,是微生物或動植物細胞的液狀培養基。它具有進行通氣培養、振蕩培養的優點。在靜止的條件下,在菌體或培養細胞的周圍,形成透過養分的避障,養分的攝入受到阻礙。由於在通氣或在振蕩的條件下,可消除這種阻礙以及增加供氧量,所以有利於細胞生長,提高生產量。
  • 選擇性培養基
    因為既然是培養基,總有固定的成分,不同微生物要求的條件也是有差別的。培養基的種類很多,根據成分、物理狀態和培養基的用途等又可各分為很多種.如根據成分可分為: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半合成培養基.物理狀態分:固體培養基,半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用途分:基礎培養基,加富培養基、選擇培養基、鑑別培養基.
  • DMEM培養基配置方法
    一、配製DMEM血清培養基 1.提前一天將分裝好的FBS從—20℃冰箱取出,放於4℃冰箱化凍; 2.在細胞間中將FBS以及其它需要添加的成分(如,丙酮酸鈉、抗生素等),按照比例加入DMEM培養基中,作好標籤;放入4℃冰箱保存。
  • 培養基及無菌水的製備
    一、基本原理培養基的種類很多,不同微生物所需要的培養基不同.培養基製成後的物理狀態可分為液體、固體、半固體三種類型.目前所用培養基均為已配製好的生物試劑和紙片.二、器材三角瓶、試管、燒杯、玻棒、天平、搪瓷杯、量筒、鋁箔紙、角匙、杜氏小管、矽膠塞、電爐三、培養基的種類營養瓊脂培養基、乳糖膽鹽發酵培養基、乳糖發酵培養基、伊紅美蘭瓊脂培養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附加抗菌素)、平板計數瓊脂、月桂基硫酸鹽胰蛋白凍肉湯
  • DMEM基礎培養基應用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項
    DMEM 基礎培養基,低糖,含L-穀氨醯胺,不含碳酸氫鈉   DMEM 基礎培養基,低糖,不含L-穀氨醯胺,不含碳酸氫鈉   DMEM 基礎培養基,高糖,含L-穀氨醯胺,不含碳酸氫鈉   DMEM 基礎培養基,高糖,不含L-穀氨醯胺,不含碳酸氫鈉   DMEM 基礎培養基,高糖,含丙酮酸鈉及L-穀氨醯胺,不含碳酸氫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