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盯上石墨烯

2020-11-26 科學網

 

■本報記者 甘曉

 

石墨烯,一種最薄的分子材料。現在,它正被科學家看做下一代信息技術所倚重的重要材料。

 

近日,在由三位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高鴻鈞、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朱道本、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王恩哥——共同擔任會議執行主席的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以「新型二維晶體材料及在未來信息器件中的應用」為主題,重點探討了石墨烯的未來發展前景。

 

高鴻鈞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石墨烯研究取得了諸多成果,繼續大力推進有望讓基於石墨烯材料的新一代電子技術根植於中國。」

 

應用前景有亮點

 

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相互連接構成的一種六方點陣蜂巢狀二維單層晶體結構,是世界上最薄的分子材料。

 

起初,物理學家們認為,完美的二維結構無法在室溫下穩定存在。但在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採用剝離方法,用膠帶將塊體石墨不斷減薄,首次獲得了單層碳原子晶體材料石墨烯。他們也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隨後,石墨烯引發了新一輪二維晶體材料研究的熱潮。

 

據高鴻鈞介紹,石墨烯材料具有優異的電學性質,有望被用於製造新一代高性能電子學器件。去年,美國IBM公司成功研製出首款由石墨烯圓片製成的集成電路,標誌著向開發石墨烯計算機又邁進了一步。

 

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榮則指出:「石墨烯還具有豐富的光學特性,是良好的透明導電薄膜。」隨著製造成本不斷降低,石墨烯還有可能被應用於觸控螢幕、LED等器件的製造。

 

製備方法是難點

 

目前,石墨烯材料的製備方法與控制、結構與物性調控、器件加工與特性等問題,是科學家著重研發的領域。其中,石墨烯的製備方法是我國專家關注的焦點。

 

相關專家認為,石墨烯的製備目標應是用於電子器件的「高質量石墨烯薄膜」以及用於化學儲能領域的「石墨烯大規模合成」。

 

在短短八年的石墨烯探索歷史中,科學家發明了「機械剝離法」、「液相化學剝離法」、「石墨烯氧化物還原法」等各種製備方法。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劉忠範一直致力於石墨烯材料製備方法的研究,並提出了在金屬催化劑表面上製備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法」。

 

他表示:「這種方法在製造低成本和高質量石墨烯上具有優勢。」

 

面對未來更高的應用要求,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馮新亮則指出:「傳統的製備方法均難以提供結構和組成精密可控的石墨烯納米材料,無法滿足在微電子和納米光學器件等方面的需求。」

 

因此,與會專家認為,我國在石墨烯製備方法研究上還面臨較大挑戰。「挑戰主要在於如何製備大面積、雜質缺陷可控的高質量單晶材料以及如何改進現有矽基工藝融合的石墨烯加工技術。」高鴻鈞說。

 

搶佔技術制高點

 

不久前,諾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在聽取了中國學者的學術報告後,盛讚我國石墨烯基礎研究工作。

 

這讓高鴻鈞對我國石墨烯研究的前景信心倍增。「多年來,我國在石墨烯領域特別是材料生長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SCI論文發表數量位居國際前列,研究水平也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同時,當前世界石墨烯研發領域已形成了一種新材料發現、物性研究、快速轉化為工業化成果的模式,能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技術成果,並應用於實際生產生活。

 

對此,高鴻鈞評價說:「這對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國防安全將產生深遠影響,是一個對國家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研究方向。」

 

在此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也一致認為,石墨烯的發展目前已進入關鍵階段,我國科研工作者應利用現在的有利時機,以「新材料—新物性—新器件」為核心,抓住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兩個重點,全方位開展石墨烯實用器件的應用研究,儘快搶佔下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

 

《中國科學報》 (2012-11-30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根據黑暗森林法則,人類向宇宙發射了大量信息,地球會被盯上嗎?
    根據黑暗森林法則,人類向宇宙發射了大量信息,地球會被盯上嗎?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黑暗森林法則,當年劉慈欣提出這個概念時,在網絡上可是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個理論實在是太真實了,這讓對宇宙充滿無限幻想的人類遭到了當頭棒喝,立刻對周圍的環境警覺起來。
  • Allocate Dividend:石墨烯技術與跨鏈技術共舞
    ADTOKEN.IO同時擁有可一鍵定製的側鏈,ADTOKEN.IO提供專有的跨鏈和跨合約技術,將主鏈和側鏈連結在一起。無論是ADTOKEN.IO上的合約資產,還是非ADTOKEN.IO上的資產,都能通過ADTOKEN.IO具有的跨鏈及跨智能合約的技術自由的完成價值傳遞和兌換。
  • 石墨烯自旋電子學:從科學到技術
    電子自旋與量子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在石墨烯自旋電子學研究之前,自旋電子學已經是數字電子技術方面的一個關鍵領域,即數據存儲。自旋可看作是繞自身軸線旋轉的電子,具有內在角動量,可從上或下兩個方向檢測到磁場。
  • 高端智能紡織用上「中國智造」石墨烯技術
    原標題:高端智能紡織用上「中國智造」石墨烯技術圖說:當紅的石墨烯技術與高端紡織相結合。期間,「中國智造」的石墨烯纖維引發關注。將「材料之王」石墨烯與纖纖紡線相結合,織出來的「布」有何特別?  石墨烯是當前當紅的新材料之一,正在新能源、電子、新材料等方面取得初步應用。石墨烯複合纖維的產業化,在我國剛剛起步。展會上南通強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石墨烯複合纖維手套,具有可抗菌、抗蟎蟲、抗熱、抗切割、抗靜電等功能。
  • 2017中國(上海)國際石墨烯技術與應用展覽會 歡迎國內外的石墨烯...
    2017中國(上海)國際石墨烯技術與應用展覽會 歡迎國內外的石墨烯技術企業及其相關行業人士前來參觀與交流!2017百項石墨烯科技成果展示會 2017中國(上海)石墨烯新品發布會2017上海國際納米技術與應用研討會暨展覽會展會簡介Introduction展會將集中展示石墨烯行業的最新產品與技術,為企業樹立品牌形象,促進貿易合作、市場開發
  • 挖掘石墨烯的潛在潛力以促進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
    二氧化矽/矽晶片上石墨烯器件的光學圖像。發光的金屬線連接到金電極以進行電測量。圖片來源:Guorui Chen /伯克利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Berkeley Lab)的科學家利用石墨烯作為電可調超導體,絕緣體和磁性設備的隱藏才能,來推動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
  • 青島市打造石墨烯領域的檢測技術高地
    本屆論壇由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主辦,青島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青島德通納米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承辦,來自市場監管總局、石墨烯及納米材料生產企業、下遊應用企業、檢驗檢測機構、高校及研究院所等各方領導及專家參加了本次論壇。
  • 以石墨烯實現GaN在矽面上的生長
    ;該技術的開發方為日本立命館大學理工學部電子光信息工學科荒木努和名西Yasushi的研究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韓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韓國東國大學(Dongguk University)及西班牙Graphenea公司。
  • 「成果推薦」石墨烯包覆多功能複合粉體製備技術
    成果名稱:石墨烯包覆多功能複合粉體製備技術交易信息:許可轉讓成果信息:1. 應用領域:新材料2. 技術領域:新材料及應用3.該技術處理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助劑,可保持生成的石墨烯的活性,並避免石墨烯與包覆粉體界面間的汙染,實現石墨烯在粉末表面的原位生成、石墨烯的均勻分散。製備的核殼結構石墨烯包覆複合粉體可利用傳統粉末冶金或其他先進位造技術(如 3D 列印)進行成型,從而得到綜合性能優異的三維石墨烯網絡結構增強型複合材料或構件。
  • 《洛克人VR:被盯上的虛擬世界》新預告 拯救被盯上的虛擬世界
    《洛克人VR:被盯上的虛擬世界》新預告 拯救被盯上的虛擬世界 2020-07
  • 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快」的納米材料
    石墨烯到底有哪些神奇之處,能為人們帶來什麼驚喜?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人類正行進在以矽為主要物質載體的資訊時代,下一個量子時代,石墨烯很可能嶄露頭角 和金剛石一樣,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種存在形式。有趣的是,由於原子結構不同,金剛石是地球上自然界最堅硬的東西,石墨則成了最軟的礦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鉛筆芯。
  • 在半導體上生長石墨烯納米帶的技術帶來更高效的電子產品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直接在常規鍺半導體晶片上生長具有理想半導體特性的石墨烯納米帶的方法。這一發現可能使製造商能夠在混合集成電路中輕鬆使用石墨烯納米帶,這將大大提高下一代電子設備的性能。這項技術還可能在工業和軍事應用方面有特殊用途,例如探測特定化學和生物物種的傳感器以及操縱光的光子設備。
  • 小米10 至尊紀念版官方科普:石墨烯在電池技術上的應用突破
    IT之家10月22日消息 今日上午,小米集團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解讀了石墨烯在電池技術上的應用突破。IT之家了解到,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內置 4500mAh 電池,支持 120W 有線充電。談及石墨烯在電池技術上的應用時,曾學忠表示:設計方案上,經過多應用方向探索,他們發現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上應用具有較大的收益,特別是其二維片層結構可以和活性物質實現 「面接觸」,能夠構築整個電極上的 「長程導電」,同時石墨烯電子高度離域,形成較好的能帶結構,導電率高達 >10°S/m(石墨烯粉末)。
  • 石墨烯摻雜技術三大方法解析
    當然,在石墨烯這種特殊材料出現後,各種科學家開始瘋狂地以它為研究對象展開各種性質的探討。當他們的研究成果公之於眾時,石墨烯的新奇的特殊性質也不得不使我們瞠目結舌。對於其力學性質,曾經美國一位名叫傑弗雷.基薩的機械工程師提出了這樣一個比喻——如果有一張和保鮮膜一樣薄的石墨烯薄膜,然後想用一根很尖銳的鉛筆去戳穿它,那得需要有一頭大象站在這根鉛筆上使力,才能將其戳穿。
  • 技術商業化的源頭就是這個,能源技術化,石墨烯技術
    新能源電池也是石墨烯技術最早商用的一大重要領域,是公眾了解和認知石墨烯及石墨烯電池的重要媒介之一。美國電動汽車之父費爾南·吉梅諾維奇曾經在他的車輛上安裝了由石墨烯薄膜經過3道工序精製而成的動力蓄電池。通過對多種實驗性研究成果的分析,他認為,石墨烯薄膜在加熱和冷卻的作用下具有平穩的極化極性,能為移動電源,使鋰離子存在,能極大地降低移動電源在速度降低至600m/s以下時候的電池循環能量耗儘速度;在冷卻的情況下,石墨烯薄膜能達到一定的平穩極性,但因疏水性質而使它與鋰離子接觸的面積受到擠壓,通過移動電源冷卻起來性能大大降低。
  • 新一代車載影像記錄擔當—盯盯拍MINI5行車記錄儀
    背面為4G支架相關信息以及產品SN碼、條形碼。盒子裡面有4G支架、說明書、物聯網SIM(自帶6G)、取卡器。同時,內置索尼1/2.8英寸星光級傳感器+STARVIS背照式技術,7組模造球面+非球面鏡片,保證了充足的進光量,即使在夜間低照環境下還原更多細節。
  • Science Advances: 層工程剝離技術製備高質量的大面積石墨烯
    有鑑於此,韓國亞洲大學Jae-Hyun Lee、木浦國立大學Seok-Kyun Son和三星Sung Ho Cho等人,介紹了一種層工程剝離技術(LEE),該技術不僅可以保證獲得大面積的石墨烯,而且由於所用金屬和石墨烯之間的界面結合能不同,還可以選擇性控制石墨烯層的數目。
  • 石墨烯上CCTV啦!新聞頻道專題節目《石墨烯到底有多神奇?》(附視頻)
    現在,說到最火的新裝備,大家會想到無人機,說到最火的新技術,大家會想到人工智慧、3D列印,說到最火的新材料,那肯定就是石墨烯。到底石墨烯是「何方神聖」,根據已知的信息,石墨烯的厚度是頭髮絲的20萬分之一,強度是鋼的200倍,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輕最薄、最強的材料。
  • 國產石墨烯技術問世!8英寸晶圓誕生,石墨烯電池挑戰北極。
    國產石墨烯技術問世!8英寸晶圓誕生,石墨烯電池挑戰北極。石墨烯技術在未來擁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也是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鋼鐵俠馬斯克曾預測,內置石墨烯聚合材料電池的電動汽車未來的續航裡程可以達到800公裡,達到了傳統汽車的續航水平。鋰電技術電池充電原理:鋰離子通過電解液在鈷酸鋰正負極間流動來實現充放電。
  • 推進行業標準化 青島打造石墨烯領域檢測技術高地
    青島新聞網11月18日訊(記者 黃曉)石墨烯作為當前最具發展前途的新材料之一,對推動我國石墨烯及納米材料產業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從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獲悉,11月17日,「石墨烯標準化推進工作組2020年會議暨第一屆納米材料標準、應用及認證論壇」在青島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