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薦」石墨烯包覆多功能複合粉體製備技術

2020-12-07 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成果名稱:石墨烯包覆多功能複合粉體製備技術

交易信息:許可轉讓

成果信息:

1. 應用領域:新材料

2. 技術領域:新材料及應用

3. 技術成熟度:已有樣品

成果簡介

採用無助劑、氣氛可控、層數可控的石墨烯原位包覆處理技術,製備具有核殼結構的石墨烯包覆粉體(金屬、陶瓷、高分子等),形成殼體為石墨烯的核殼結構複合粉體。利用該核殼結構複合粉體可製備具有優異的力學(高強度、高韌性、耐磨損)、物理(電性能、熱性能)及化學(自潤滑、耐腐蝕)性能的複合材料及構件。

該技術處理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助劑,可保持生成的石墨烯的活性,並避免石墨烯與包覆粉體界面間的汙染,實現石墨烯在粉末表面的原位生成、石墨烯的均勻分散。

製備的核殼結構石墨烯包覆複合粉體可利用傳統粉末冶金或其他先進位造技術(如 3D 列印)進行成型,從而得到綜合性能優異的三維石墨烯網絡結構增強型複合材料或構件。同時,本粉體處理技術無汙染、處理成本低廉,可實現規模化工業生產。

技術創新點

由於石墨烯具有優異的機械、物理及化學性能,且具有大的比表面積和自潤滑性能,利用本技術製備的核殼結構石墨烯包覆粉體,石墨烯在粉體上的附著力強,可提高粉體流動性,且粉體成型後得到的複合材料及其構件可實現增強、增韌、耐磨、高導電、高導熱、耐腐蝕等綜合性能的提升。

本核殼結構石墨烯原位製備複合粉體技術具有以下創新點

(1)石墨烯原位包覆粉體製備過程中無需任何助劑;
(2)石墨烯層數有效可控,可根據材料或構件的不同性能需求處理複合粉體;
(3)成型後的材料或構件具有獨特的三維網絡石墨烯增強、增韌、高導電、 高導熱等改性結構;
(4)本粉體處理技術環境友好、處理成本低廉,利於工業化生產。

本核心技術與市場上國際同類技術相比主要優勢在於:

(1)技術領先。本技術可根據材料性能需求,對石墨烯包覆層數進行可控調節,技術及產品性能屬於國際領先水平;
(2)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9 項發明專利),且關鍵設備為自主研發;
(3)應用範圍廣。該技術具有普適性,可應用於不同種類材料粉體的改性處理;
(4)易於工業化生產。本技術為粉體處理技術,不涉及粉體自身製備,且本技術處理後的石墨烯包覆粉體適用於傳統粉末冶金和 3D 列印等先進位造技術,因此,粉體本身製備和材料成型過程均可沿用原有設備,無需進行設備升級改造或添置新設備。
(5)價格優勢。產品生產成本低,與國外同類材料相比更具競爭力,且完全可以替代進口產品。
(6)環保優勢。本粉體處理技術無汙染。

PS:如果還有其他想了解的專利成果信息,可以在下方給小編留言哦!

相關焦點

  • 超細粉體表面包覆處理的14種方法
    通過對超細粉體進行一定的表面包覆,使顆粒表面獲得新的物理、化學及其他新的功能,從而大大改善了粒子的分散性及與其他物質的相容性。表面包覆技術有效地解決了超細粉體團聚這一難題。 超細粉體表面包覆的機理 關於包覆機理,目前還在研究之中,尚無定論。
  • 專注柔性顯示屏幕,「合肥微晶」開發石墨烯納米銀線複合柔性導電膜...
    編輯 | 佳敏近期,36氪了解到一家從事石墨烯和納米銀線等新材料應用開發的科技企業——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微晶」),其核心產品包括石墨烯納米銀線複合柔性透明導電膜、石墨烯遠紅外柔性發熱模組及石墨烯原材等。
  • 多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立兩年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發布成果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發布了研究成果,期待「殺手鐧級」應用的出現。據介紹,2018年10月,北京大學利用在石墨烯基礎研究方面的領先優勢,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新型研發機構——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昨天,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劉忠範介紹了研究院最近一年來的建設成果和取得的成就。
  • 分層自組裝:將聚電解質多層膜和石墨烯片包覆在空心碳球/硫複合材料的表面
    有大量離子基團的聚電解質極有可能有效地阻止多硫化物的擴散,雖然聚電解質膜的穩定性很可能被電化學循環過程中的極大的體積膨脹以及電解液中過高的鹽濃度影響,但是仍然有必要引入其它的帶電荷材料,如功能化的石墨烯等
  • 科研研究成果項目推介 | 石墨烯導電墨水成果展示
    為了更好地促進企業與高等院校的產學研對接,整合雙方的優勢資源,將科研項目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起來,不斷增強高等院校與園區內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交流,唐山·創新中心已與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博皓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關係,積極搭建技術交流服務平臺,為企業推薦優勢項目,推動成果落地並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臺,解決企業技術難題
  • 石墨烯迎來最新產業應用?「烯旺科技」在醫療領域做出突破
    多數市場機構預測,一旦石墨烯的製備技術和應用技術實現突破,將給多個行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預計到2020年帶來千億規模的市場,包括新能源電池、半導體、航空航天......甚至是醫療。不過,目前產業界的聲音都集中在石墨烯電池、防腐塗料、供暖等領域。36氪近期接觸到的「烯旺科技」則是一家將石墨烯進行醫療產業應用的公司。
  • 2008北京粉體周探討粉體技術發展與應用
    本報訊(實習生趙剛)為期5天的「2008北京粉體周」活動展會,4月1日在清華大學拉開帷幕。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對粉體及相關技術裝備的需求不斷擴大,超微細粉體技術及應用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相關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硬核發布: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十噸生產線建成並試車成功!暨高烯科技兩項石墨烯產品全球首獲IGCC國際認證頒證儀式!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十噸生產線並試車成功,所產單層氧化石墨烯及其應用產品——多功能石墨烯複合纖維獲得國際石墨烯產品認證中心(IGCC)產品認證。 這是IGCC所頒發的全球首個單層氧化石墨烯產品認證證書及全球首個多功能石墨烯複合纖維認證證書,標誌著粉體石墨烯產品及其應用進入單層時代,石墨烯產學研用全生態鏈邁入健康有序發展的新時代,中國石墨烯原創產業技術走向國際引領時代! 石墨烯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前沿和新興材料產業,一直以來,高品質單層石墨烯粉體類原料無法量產,使得石墨烯諸多優異性能無法充分發揮出來,導致其產業化之路困難重重。
  • 「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烯/磷酸氫鋯複合材料
    磷酸氫鋯與石墨烯複合不僅可以提高電池的導電性、改善其體積膨脹效應,同時也具有良好的儲鋰能力,能夠增加複合材料的比容量。與其他碳材料相比,石墨烯具有比表面積大、機械強度高、導電性好等優點,對SnO2、FeSb2等材料的研究表明,通過石墨烯的引入能夠有效提高其電化學性能。
  • 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10噸生產線試車成功
    日前,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10噸生產線在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試車成功,其所生產的單層氧化石墨烯及其應用產品多功能石墨烯複合纖維,同時獲得了國際石墨烯產品認證中心(IGCC)產品認證。  「這也是IGCC頒發的全球首個單層氧化石墨烯產品認證證書及全球首個多功能石墨烯複合纖維認證證書,標誌著粉體石墨烯產品及其應用進入了單層時代,開啟了石墨烯產學研用全生態鏈有序發展的新階段。」
  • 專利:芳綸1414纖維/氨綸包覆絲及採用該包覆絲的多功能防護襪
    專利:芳綸1414纖維/氨綸包覆絲及採用該包覆絲的多功能防護襪 2011-03-21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申請(專利)號:CN200910100266.2
  • 石墨烯的應用,石墨烯應用的方面
    那麼石墨烯是什麼了?石墨烯的作用是什麼了?  石墨烯的應用--導電油墨是用導電材料製成的油墨,具有一定程度導電質,可作為印刷導電點或導電線路之用。近年來在手機、玩具、薄膜開關、太陽能電池、遠紅外發熱膜以及射頻識別技術等行業中應用越來越廣泛。過去數十年,導電油墨最大的下遊是太陽能電池以及顯示器件。
  • 石墨化碳包覆SnOxSiO2的納米電纜結構應用於高性能自支撐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相比於還原氧化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的薄層石墨化碳具有更少的缺陷和更高的導電性,是一種理想的原位包覆層材料。但由於金屬氧化物在高溫還原氣氛下結構不穩定,在其表面原位生長石墨化碳包覆層目前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 2017中國石墨烯供應商排行榜TOP10
    為此,近10年來全球從事這個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們,都力求在石墨烯的製備技術上實現突破,期望早日實現量產,搶佔國際市場制高點。中國在石墨烯研究與開發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從生產角度看,作為石墨烯生產原料的石墨,在我國儲能豐富,價格低廉。同時,隨著國內研發技術的突破,石墨烯成功實現量產,生產成本也大大降低。
  • 「石墨烯複合功能性無紡布」榮獲高交會「優秀產品獎」
    近日,在深圳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上,方大炭素石墨烯新產品石墨烯複合功能性無紡布亮相甘肅展館,榮獲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    在甘肅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肅省商務廳、科技廳、發改委三部門聯合推動下,方大炭素從蘭州大學引進4項石墨烯製備及應用技術專利,已建成了石墨烯中試線、石墨烯聚丙烯複合母粒生產線。2020年完成高導電率石墨烯試驗線、石墨烯導電油墨生產線、石墨烯電熱膜生產線建設。
  • 「熊爸爸石墨烯課堂」為什麼很多人認為石墨烯地暖是假的?
    石墨烯常見的粉體生產的方法為機械剝離法、氧化還原法、SiC外延生長法,薄膜生產方法為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單層石墨烯單層石墨烯(Graphene):指由一層以從材料結構而言,單個碳原子層組成的二維材料,沒辦法單獨使用,而石墨烯自身化學鍵飽和,又很難和其他材料複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最初從石墨材料中分離出石墨烯的方法,即利用每個原子層之間相對微弱的結合力,用透明膠帶粘住石墨片層的兩面,反覆粘貼撕開,直到獲得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石墨烯。除此之外還有氧化還原法、化學氣相沉積法、超聲剝離法等。
  • 【乾貨】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疏水疏油篇
    但石墨烯並無法單獨存在於大自然,必須通過現代工藝來製備,比較常見的就是用氧化石墨來還原成石墨烯。而為了得到石墨烯,需將均勻分散於水溶液中之氧化石墨烯還原成「還原氧化石墨烯rGO」,將 sp3 鍵結脫氧還原成 sp2 鍵結,而大部分氧化石墨之還原,皆藉由如聯胺(N2H4) 等強還原劑進行還原,然而還原後通常形成聚集而沉澱,無法以穩定之懸浮液存在,此原因主要為由高度親水 (hydrophilic)之氧化石墨烯轉變成高度疏水
  • 除了石墨烯發熱應用,看看未來石墨烯前景無限的應用領域
    塗料中添加石墨烯後,石墨烯能夠形成穩定的導電網格,有效提高鋅粉的利用率,從實際效果來看,添加約5%的石墨烯粉,可減少50%鋅粉的使用量。同時,石墨烯塗層能在金屬表而與活性介質之間形成物理阻隔層,對基底材料起到良好的防護作用。
  • 石墨烯複合纖維及紡織品的製備方法與研究進展
    石墨烯複合纖維及紡織品的製備方法與研究進展 2018-01-26 11:25:56 來源:中國紡織報   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
  • 「Science Advances」柔性多功能觸覺傳感器
    當下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可穿戴傳感器正在深刻的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在過去的十年中,仿照人類皮膚的觸覺功能,研究人員開發了多種柔性傳感器以及電子皮膚器件,其目標是獨立人體之外模擬人類皮膚的觸覺功能,並應用於智慧機器人、健康監測等領域。現有的柔性傳感器已經可以出色的實現壓力和溫度的感知,然而對於材料的識別仍面臨眾多問題。因此,發展多功能柔性傳感器,實現對接觸物體的材料識別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