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自組裝:將聚電解質多層膜和石墨烯片包覆在空心碳球/硫複合材料的表面

2021-02-13 低維材料

有大量離子基團的聚電解質極有可能有效地阻止多硫化物的擴散,雖然聚電解質膜的穩定性很可能被電化學循環過程中的極大的體積膨脹以及電解液中過高的鹽濃度影響,但是仍然有必要引入其它的帶電荷材料,如功能化的石墨烯等,因為靈活的功能化的碳材料能使聚電解質膜更加穩定,同時能提升材料的導電性。

Wu等人通過一種靈活的分層自組裝方法將聚電解質多層膜(PEMs)和石墨烯片依次包覆在空心碳球/硫的複合材料表面。首先,將葡萄糖加入到氨基改性的二氧化矽的水溶液中,超聲攪拌1小時後將溶液轉移到水熱釜中,180攝氏度放置9小時。將產物洗滌,80攝氏度下乾燥,再將產物在氮氣氣氛中900攝氏度熱處理2小時。再用氟化氫銨處理即得到空心碳球,將硫和空心碳球熱熔後即得到空心碳球和硫的複合材料(HCSs/S)。在分層包覆前,將HCSs/S複合物用氫氧化鈉處理,HCSs/S的表面就帶了負電荷。將石墨烯粉末也用濃氫氧化鈉處理就得到羥基化的石墨烯。將聚乙烯亞胺(PEI)和聚苯乙烯磺酸鈉(PSS)分別溶解在去離子水中,將pH分別調為6和7,將HCSs/S依次浸在PEI(5次)和PSS(4次)的溶液中,每次浸潤持續12分鐘,並且用去離子水洗滌。再將聚電解質多層膜包覆的HCSs/S分散在氯化鈉溶液中,將石墨烯溶液加入上述溶液即得到終產物。

因為材料帶的電荷相反,所以有很強的靜電吸引,包覆層很穩定,包覆過程也很有效。包覆膜不僅在空間上阻礙了多硫化物的擴散,而且通過庫倫斥力表現為離子交換膜,抑制多硫陰離子的遷移。而且,石墨烯片使聚電解質多層膜更加穩定,還將電子的遷移模式從「點對點」轉換為了「面對點」。


圖1 聚電解質多層膜和功能化的石墨烯片包覆空心碳球/硫複合材料示意圖

 

在聚電解質多層膜和石墨烯片的協同作用下,製備出的複合材料電極表現出穩定的循環性能(1A/g,200次循環)和較為穩定的庫倫效率(99%)。這種快速並且可控的分層製備方法以及多功能的結構能對其它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的設計有所啟發。

 

文章題為Layer-by-Layer Assembled Architecture of 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s and Graphene Sheets on Hollow Carbon Spheres/Sulfur Composite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Nano Letters 2016)

聲明:

1. 本文版權歸低維材料所有,轉載請與我們聯繫。(QQ群:553167254)

2. 因學識有限,難免有所疏漏和謬誤,懇請批評指正!

更多文章請點擊識別下方圖片二維碼,關注低維材料!



相關焦點

  • 氧化鋁空心球的製備方法和製備機理
    目前採用單分散的SiO2顆粒作為模板,對單分散的SiO2顆粒進行表面處理,在SiO2表面引入一些特殊的基團,進而提高SiO2球的表面吸附能力,將目標產物的前驅體沉積在預處理過的SiO2表面,在後續處理中脫除模板,成功的製得對應的空心球材料。該方法可以通過調節SiO2微球的粒度來控制目標空心球材料的粒徑和殼層厚度,適用於非金屬氧化物空心球和金屬空心球材料的製備。
  • 學術乾貨 | 全面回顧碳質材料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
    該碳纖維具有1928 m2/g的比表面積和2.41 cm3/g的孔容,可以容納更多的硫,且使硫更加均勻地分散在碳表面,對應的硫正極具有很好的電化學性能。 WANG 等[8]通過一步法原位生成了多壁納米碳管包覆硫的硫/碳複合物結構。該結構具有雙錐體形狀的硫核心,表面包覆由多壁納米碳管構成的網絡結構殼層,並且具有約 35% (體積分數)的緩衝空隙。
  • 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他們通過真空除溼浸漬法,將硫代鉬酸銨溶液吸附到碗狀空心碳膠囊(HCNB)中形成二硫化鉬納米片填充的碗狀碳膠囊複合結構(MoS2@HCNB),並將該MoS2@HCNB複合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同時獲得了優異的質量比電容(560 F/g)、體積比電容(874 F/cm3)和循環性能(在經過5000個循環之後具有94.4%的電容保持率)。
  • 上海交大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多孔碳材料(活性碳、介孔碳)和納米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主要表現出雙電層電容特性。過渡金屬氧化物(如二氧化釕RuO2、二氧化錳MnO2),過渡金屬氮化物和導電高分子等表現出贗電容特性。然而,贗電容材料循環性能差,工作壽命較低。在保持出色循環穩定性的前期下,如何同時獲得高質量比電容和高體積比電容,是超級電容器領域的一大挑戰,也是限制超級電容器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瓶頸。
  • 杜建忠教授在均聚物自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聚合物自組裝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對其基本規律的探索和理解有望對多個學科的發展產生影響。譬如,通過聚合物自組裝可以得到實心膠束、空心囊泡、棒狀膠束、納米片、納米管等多種多樣的納米結構,在藥物載體、基因遞送、癌症和其他疾病診療、分子催化、水處理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潛在應用前景。
  • SnO2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圍繞著上述問題展開的,其中最主要的改性方法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製備納米結構,其中包括零維納米顆粒,一維納米纖維、納米線、納米棒和納米管,二維納米片,三維納米球、中空納米球等特殊結構。另外一種有效的改性方法是製備複合材料,常見的與SnO2進行複合的材料以碳基材料為主,其中包括無定形碳、碳球、碳納米管、石墨烯等。
  • 技術|SnO2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圍繞著上述問題展開的,其中最主要的改性方法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製備納米結構,其中包括零維納米顆粒,一維納米纖維、納米線、納米棒和納米管,二維納米片,三維納米球、中空納米球等特殊結構。另外一種有效的改性方法是製備複合材料,常見的與SnO2進行複合的材料以碳基材料為主,其中包括無定形碳、碳球、碳納米管、石墨烯等。
  • SEF:空心殼結構多孔CoSe2/MXene用於高效儲鋰
    然而,商業化的石墨烯,這種目前成熟的負極材料之一的理論容量相對較低(372 mAh g-1),距離滿足商業化高能量鋰離子電池的要求還很遠。在這方面,目前科研的重點集中於研發具有高性能,環境友好性以及低成本的先進負極材料,打破石墨烯碳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在眾多的電極材料體系中,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C)因其基於轉化反應機理的相對較大的儲鋰容量而得到了持續的關注。
  • 新型結構的納米碳材料作為高級鋰硫電池的硫主體
    引入碳納米管,石墨烯和碳球可增進我們對LSB形態學影響的理解。異質原子摻雜 總結了獨特的空心結構,以研究充電/放電過程中的化學鍵合效應。討論了有機框架衍生的碳結構,以啟發我們找到提高LSB性能的新穎途徑。最後提出了LSBs中納米結構碳的結論和展望,並討論了LSBs進一步發展中的挑戰。
  • 電磁輻射屏蔽材料,石墨烯材料在電磁波吸收領域的應用
    碳材料是電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研究的重要內容,對於石墨、碳纖維、碳納米管等材料的電磁屏蔽和吸收性能的研究已經相當廣泛。石墨烯具有室溫量子霍爾效應和良好的鐵磁性,與石墨、碳纖維、碳納米管等材料相比,擁有獨特性能的石墨烯可以突破碳材料原有的局限,成為一種新型有效的電磁屏蔽和微波吸收材料。
  • 石墨烯複合纖維及紡織品的製備方法與研究進展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證實它可以單獨存在。石墨烯是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被稱為「新材料之王」。  作為具優異性能和獨特結構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在眾多科學領域的被廣泛關注和應用。
  • JACS:MOF納米粒子單分子膜和獨立多層膜的自組裝
    在論文中,作者報導了第一個由金屬有機骨架(MOF)納米粒子組成的自組裝多孔單層和獨立多層膜。自組裝MOF單分子膜(SAMMs)是在液-氣界面組裝而成的,其質量分數為87%(89 vol%)。通過在顆粒表面生長一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利用組胺錨固劑輔助單層自組裝SAMMs可以疊層得到MOF多層膜,包括交替的MOF/聚合物異質結構。
  • 俞書宏教授:MoS2納米片組裝於碳纖維上助力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
    近年來,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別是具有分層結構的層狀二硫化鉬,因其層狀納米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而受到廣泛關注。此外,大量的活性位點分散在層狀二硫化鉬中,使超薄層狀二硫化鉬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670 mA h g-1),比鋰離子電池工業電極材料更有前途。然而,在循環過程中,其固有的導電性差(與電子和鋰離子有關),硫的電化學性質較弱,導致容量衰減嚴重,倍率性能較差。
  • 關於石墨烯應用於鋰硫電池的研究進展詳解
    該方法硫填充含量可達87% ,更具實用價值,但不足在於石墨烯包覆硫後,鋰離子遷移到硫顆粒後會被石墨烯阻隔,影響硫的利用率。浙江大學高超團隊報導了一種噴霧乾燥氧化石墨烯而製備的高褶皺的花狀的石墨烯微粒。石墨烯片間的高度褶皺可以有效抑制石墨烯堆疊,形成5層以下的石墨烯片,該結構有利於電解液的浸潤和單質硫的均勻分布。通過高溫熱還原修復石墨烯原子晶格,提高材料導電性。
  • 【綜述】碳納米材料的結構應用多樣性
    碳元素納米材料的形成 元素周期表中的碳元素包含各種同素異形體,例如,非晶碳,石墨,金剛石,碳球,碳納米管(CNT)和石墨烯。並且它具有SP,SP2,SP3雜交的各種電子軌道特性。此外,SP2的各向異性導致了晶體性和其他排列的引導。
  • 「成果推薦」石墨烯包覆多功能複合粉體製備技術
    成果名稱:石墨烯包覆多功能複合粉體製備技術交易信息:許可轉讓成果信息:1. 應用領域:新材料2. 技術領域:新材料及應用3.利用該核殼結構複合粉體可製備具有優異的力學(高強度、高韌性、耐磨損)、物理(電性能、熱性能)及化學(自潤滑、耐腐蝕)性能的複合材料及構件。該技術處理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助劑,可保持生成的石墨烯的活性,並避免石墨烯與包覆粉體界面間的汙染,實現石墨烯在粉末表面的原位生成、石墨烯的均勻分散。
  • 鋰離子電池鋰枝晶生長:影響因素和抑制方法
    鋰複合負極; (c)氧化鋅包覆的碳納米纖維/鋰複合負極;(d)分層還原氧化石墨烯/鋰複合負極 最近,研究者們還開發出將熔融金屬鋰吸入到三維多孔主體的納米孔隙中製備複合電極材料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直接將鋰與多孔主體複合,避免了使用電化學方法沉積鋰的繁瑣工藝。
  • 基於石墨烯和共價有機骨架的高性能電容材料
    大多數商用超級電容器使用多孔活性炭作為儲能材料,重量電容密度在100-200 F g−1左右。為了提高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近年來對石墨烯電容材料展開了大量的研究。雖然石墨烯的理論電容密度可以高達550 F g−1,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石墨烯納米片層極易發生再堆疊,減少可被電解質離子吸附的面積。
  • 「綜述」碳納米材料的結構應用多樣性
    碳元素納米材料的形成元素周期表中的碳元素包含各種同素異形體,例如,非晶碳,石墨,金剛石,碳球,碳納米管(CNT)和石墨烯。並且它具有SP,SP2,SP3雜交的各種電子軌道特性。此外,SP2的各向異性導致了晶體性和其他排列的引導。
  • 【綜述】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基於共價交聯的LbL多層膜的專題綜述
    這些研究工作在製備穩定的層狀組裝膜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為推進交替層狀組裝技術的產業化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此基礎上,穩定性多層膜的應用價值在更大範圍內得以體現。例如,在生物材料領域,生物活性分子能夠在超分子作用下通過交替層狀組裝形成多層膜而固定在材料表面,從而有效改善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通過進一步調控多層膜的組裝基元和成膜條件,具有抗血栓、抗菌、促進細胞粘附等生物應用功能的多層膜也得到了廣泛的研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