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軍赴黎巴嫩的維和部隊出徵了,前去替換第18批的黎巴嫩維和工兵分隊,而他們剛剛被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授予聯合國勳章,以表彰他們在黎巴嫩的突出貢獻。我軍赴黎巴嫩的工兵主要從事排雷工作,其中還有女排雷手。他們的排雷技術高超,法國的黎巴嫩維和部隊也前來學習交流。從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法軍身著的是蛙服,那麼蛙服有哪些優勢呢,這次出發的維和部隊的星空迷彩又有哪些獨特設計,高寒山地環境,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作戰服。
先聊一下維和版的星空迷彩服,「實戰化」更強,因為夏天溫度高,所以衣領沒有豎起,保留07式的設計,領章、臂章也保留了,並且也採取了低可視化設計。特別是臂章,使用過15式陸軍臂章的小夥伴都知道,其採用搭絆固定在右臂,在叢林中行進的時候刮碰很容易掉落。而新式的陸軍臂章採用全魔術貼固定,非常可靠。新迷彩服在手臂左右兩側都設計了口袋,但是下擺處沒有口袋,只有胸部的口袋,採用了側邊拉鏈開口的設計。
此外,維和部隊的星空迷彩上衣沒有陸軍胸標,而是在胸部設計了兩個標誌條,左側是英文姓名條,右側標註「中國人民解放軍」,都採用了低可視度的設計。上衣衣襟應該採用了魔術貼結合,而不是07式的紐扣,這樣更加方便。褲子沒有腿部的口袋,而這幾乎已經是戰術褲的標誌。我想沒有設計肯定是有原因的,這就是腿包只能裝輕量的物品,否則就會來回晃動。同樣,膝蓋處也沒有設計護膝的插口,因為如果護膝和戰術褲結合,而不是傳統的固定在腿部,同樣會左右移動。
以上就是維和版星空迷彩服細節,為什麼說維和版呢,因為在之前的報導中,還有不同的版型。特別是駐吉布地保障基地還配發了沙漠迷彩蛙服,其在設計上和國界接軌,除衣領和衣袖為沙漠迷彩,其他部位都是沙色的透氣面料,而不是PAP特戰單位的全虎斑迷彩,明顯沙漠版更簡約。蛙服起源於美軍,最原始的設計就是把作戰服的袖子和體能短袖相「結合」,這樣在炎熱環境中身著防彈背心會舒適很多,而後這種設計被各國軍隊採用。
所以,如果這次赴黎巴嫩的維和部隊採用了蛙服+藍色貝雷帽的組合,會更加實用,因為黎巴嫩夏季很熱。而蛙服作為防彈插板背心的「衍生品」,搭配迷彩帽又顯得違和。之前的報導中,吉布地官兵採用的是蛙服+奔尼帽的組合,在沙漠環境中,再實用不過。而在高寒山地環境中,奔尼帽更加重要,因為高寒山地環境中紫外線很強,臉部很容易曬傷;雪地環境中,雪地的反光還會導致雪盲症,在雪地裡行走,作戰靴還會進雪受潮。
雖然邊防部隊在巡邏中有的時候帶了太陽鏡,但是沒有普及,而太陽鏡也不是我軍的公發物資。防護面罩是公發物資,但是是作為防寒使用的,夏季用作臉部防曬也不太適合。在公開的報導中,我軍在雪地巡邏時穿著的還是普通的黑色作戰靴,沒有專業的雪地靴。單兵裝備雖小,但是事關士兵的戰場存亡。每當報導中邊防戰士滿臉被曬傷的時候,我們應該深思,這種情況使用防曬霜或者防護面罩就可以避免。我們有了直20,有了國防公路,同樣單兵裝備也要重視。(f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