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的聲明。
嵩山少林寺近日發布聲明,稱某服裝公司的實體店與線上店,未經授權將「少林功夫」使用於服裝標籤與商品名稱。接到聲明後,該服裝公司已主動將相關線上平臺的侵權服裝下架。據了解,為保護少林品牌,防止外界濫用,少林寺申請註冊過的商標達666個。
對於少林寺申請666個商標註冊,有網友認為這是「搶註」,也有網友覺得「少林功夫」系社會「公共品」,應該屬於全社會。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從某服裝公司迅速下線被聲明侵權的產品,還是能看出,少林寺在商標保護方面所做的細緻工作發揮了「威力」。
少林寺在商標保護方面的緊迫感以及在商標維權方面的寸步不讓,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因為商標的問題,該寺面臨過不少次尷尬,比如組團出國進行對外文化交流需要先通過該國少林商標持有者的同意,比如在國外某賭城,有人冒用少林寺武僧的名義進行商演並喝酒吃肉,比如國內某省份曾出現過「少林」牌火腿腸,完全無視僧人不吃肉這個戒條……
除了666這個數字有點「湊巧」之外,應該說少林寺在商標註冊方面的發力是可以理解的,哪怕有些註冊的商標有點「過頭」,但終極目的,終歸是為了保持這個擁有1500年歷史的經典文化品牌的純粹性,要知道,可口可樂為了規避這四個字被註冊為農藥的風險,在各個行業、領域註冊了1080個商標。
但從社交媒體網友的反應來看,對於少林寺註冊666個商標,不乏有譏諷的聲音,顯然這些聲音不是奔著註冊商標這個行為本身去的,而是這個數字牽引出了網友對少林寺往昔負面新聞積攢下來的不滿,這些負面新聞,多與少林寺的商業化運營有關,比如80元的門票價格,幾百到幾千元的燒香價格,僧人推銷賣小商品,還有「上市爭議」等等,在「中國最坑旅遊景點」的點評文章裡,少林寺屢屢上榜甚至「名列榜首」……於是,註冊這麼多商標,便很容易被解讀為「向錢看」的行為。
解讀歸解讀,少林寺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正當的也是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並且在維權的過程中,分寸掌握得也不錯,並無讓人反感之處,所以,沒有必要將其註冊666個商標「汙名化」。用娛樂化心態來看待少林寺註冊商標,是給正常智慧財產權保護行為裹上「動機論」的貶義色彩,難言妥當。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網友戲謔的背後,的確隱藏著少林寺在自身文化品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少林寺的名聲,是一千多年一點一點積累下來的,有關它的歷史與傳說,不斷擦亮著「少林寺」這三個字,尤其是1982年電影《少林寺》的公映,掀起了少林文化熱與功夫潮,使得少林寺在大眾層面的名氣到達一個頂峰……對應當年人們對少林文化的喜愛與崇敬,這一二十年來,少林寺在形象建設、口碑維護、內涵延展等方面所做的事情,的確不盡如人意。
早在1998年,少林寺就成立了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按道理講,從那個時候起,少林寺的文化品牌管理就應該進入正軌,但從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的公眾評價、輿論反饋來看,少林寺在品牌的維護與推展方面,還停留在某種固定不變的認知層面,缺乏深入的了解與更靈動的動作。面對全面「商品化」的大潮衝擊,少林寺顯得隨波逐流,缺乏點文化堅持。
人們在期待看到一個勇於維權、敢於捍衛權益與價值的少林寺的同時,更願意看到一個令人安心的、讓人肅然起敬的少林寺,前者與後者並不矛盾,如果少林寺把後者做好了,相信哪怕它的商標註冊數量再翻一個倍數,也會贏得支持的掌聲。
□韓浩月(專欄作者)
編輯:井彩霞 實習生:張曉雨 校對: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