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出精品教材 育時代新人——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70周歲啦!
2020年9月1日,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玉津鎮明德小學三年級學生在語文課上朗讀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開啟新學期第一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1950—2020。
20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
70年立德啟智、鑄魂育人。70年來,人教社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覺,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聚焦主責主業,持續改革創新,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70年篳路藍縷、砥礪前行。70年來,人教社研究、編寫、出版了11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兒童少年健康成長。近年來,還圓滿完成了國家統編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的編輯和出版發行工作。人教社創造了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全國億萬師生和家長、無愧於廣大讀者的驕人業績。
70年初心不改,勇立潮頭。70年來,人教社出版教材圖書7萬多種,發行量逾750億冊,數百種教材圖書榮獲國家大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成為我國教育出版行業的龍頭,是國內綜合實力極為雄厚的單體出版單位。
立德啟智 鑄魂育人
1950年7月17日。
時任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葉聖陶在這天的日記中記錄了一次談話:「7月17日,與愈之談一小時。渠告我擬與教育部合組教育出版社,專事編審教科書。」
當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召開首屆全國出版會議。會上決定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出版總署共同籌建承擔編輯出版中小學教科書任務的專業出版社。
當年12月1日,出版總署召開署務會議,任命葉聖陶為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毛澤東同志親自題寫社名。
1951年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緊急改編完成的首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出版。1956年,在人教社各學科專家、學者通力合作下,新中國首套完全新編的中小學教科書開始投入使用。這是第二套人教版教材,相對於新中國初倉促改編而成的首套教材,思想性、科學性以及文字規範等方面都有了顯著提高。
「文革」結束後,鄧小平指出:「教材非從中小學抓起不可。」在鄧小平同志的親自關注下,全國統編教材的編寫工作重新提上議事日程。
1977—1979年間,從全國各地調集包括原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在內的200餘位專家、教師,集中編寫了「文革」之後的首套中小學教科書,這也是人教版第五套教材。1978年秋季開始供應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各科教材。這套教材為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提高教育質量、穩定社會秩序,立下了不容低估的功勞。
1986年4月,我國首部義務教育法正式頒布。圍繞義務教育法而設計的新課程計劃、各科教學大綱相繼制定出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繼承、改革、創新」的思想指導下,也開始改革現有教材體系,並著手研究、編寫適合於義務教育的新教材。
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適用於全國不同學制地區的「六三」「五四」兩種系列化教材(實驗本)初步完成,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的整體實驗和評價。實驗目的是為了讓這套新編義務教育教材接受我國遼闊疆域內的各種環境和條件的考驗,以求進一步修正和完善。3年中,參加實驗的學校有3000多所,遍及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首輪實驗的小學生約21萬、初中學生約12萬。樣本大、覆蓋面廣、周期長。
通過3年的實驗和反覆打磨、修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在1992年通過了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的最終審查,1993年秋季正式在全國發行。從1986年至1993年,這套教材經歷了從策劃、研究、編寫到實驗的完整孕育周期。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小學教材研發史上的一個經典範例,它真正將教材開發提升到科學、實證的學術高度並忠實地實踐著。
新世紀以來,在國家大力推進教材多樣化建設過程中,人教社繼續加大課程教材研究力度,不斷提高教材編寫質量,先後推出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這是人教版第十套教材。2011年,在第十套實驗教材基礎上又修訂推出人教版第十一套教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教材工作,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一系列教材建設新理念的提出和新政策、新舉措的實行,標誌著我國教材建設步入了新時代。
2017年9月,由教育部門統一組織編寫,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定的義務教育統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由人教社出版發行,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起始年級統一使用,2019年秋季所有年級全覆蓋,統編高中三科教材也開始在部分地區使用。
統編三科教材的編寫歷時數年,由教育部門遴選政治立場堅定、學術造詣精深、德高望重的一流專家擔任教材總主編,由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教研員、優秀教師參加編寫、審定。人教社作為一支中堅力量,在統編教材的編輯、出版和發行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統編三科教材的建設,是240餘位編者耗時多年心血的「國家行動」,也是一場為學生打下「中國底色」的鑄魂工程。教材堅持德育為先、以學生以本、繼承發展的指導思想,加強了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教育,尤其突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代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
70年來,教材的每次革新都在教育改革的頭陣,人教社一直是國家教材改革創新的參與者和重要實施者。人教社先後主持或參與制定歷次中小學各科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研究、編寫和出版了多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科書。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知識載體以及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濃縮,人教版教材為促進教育發展、提高國民素質、建設教育強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了重要貢獻。
編研一體 學術立社
今天,在人教社的社史檔案館裡,還完好地保留著上世紀50年代小學語文編輯室的工作筆記。厚厚的一摞,包括數位編輯在北京景山學校、豐盛胡同學校、二龍路小學等地長達一年時間的聽課記錄和反思小結。
這些資料僅僅是人教社「編研一體,學術立社」的冰山一角。
建社之初,首任社長、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就常告誡同仁們:「編寫教科書,不能撿到籃子裡就是菜,我們要吸收有關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寫成教科書。」這些話,也被幾代人教社編輯視作不成文的「社訓」,身體力行、發揚光大。
從上世紀50年代起,人教社就將教科書的編寫工作建立在科學嚴謹的研究基礎之上,以學術態度和工匠精神從事教材工作,形成編研一體的學術傳統。在長期探索實踐中,人教社形成並延續了「編研一體、學術立社」的優良傳統,建立了研究型、學習型團隊,培養了專業化、高素質的教材建設人才隊伍。
上世紀80年代課程教材研究所的成立,使得這一傳統在制度上得以強化。1983年7月,教育部門批准成立課程教材研究所,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署辦公,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課程教材研究所建立後,人民教育出版社數百名專業的教材編輯,同時也兼任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這標誌著人教社真正成為一個集科研、編寫、出版、發行於一體的國家教材建設基地。這種特殊的運營模式,在國內乃至世界的出版社中也是獨一無二的。長期的實踐證明,這種模式對於課程教材的研究和編寫有著獨特的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人教社先後完成國家和教育部門課題31項,學術成果及時轉化到教材編寫中。2013年起,人教社獲準建立教育出版領域首個博士後工作站,著眼培養課程、教材和教育出版研究高端人才,已經有十幾位博士後進站工作或期滿出站。人教社還充分利用教育出版平臺和傳播優勢,通過編輯出版課程教材和教學研究學術期刊,廣泛傳播學術成果。1981年,人教社創辦了我國首本課程教材研究的學術核心期刊《課程·教材·教法》,之後又陸續創辦了國家級別期刊《小學語文》《中小學教材教學》《教育史研究》《中國教育科學》等,團結了大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教研員和一線教師,成為交流和傳播我國基礎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
進入新時代,人教社在數位化出版和融合發展方面開展了諸多研究。2017年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成立,堅持「研究、引領、服務」理念,參與並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別課題和項目,研究編制6項數字教材國家(行業)標準,引領了行業發展。2018年,人教社獲準設立了新聞出版機構出版融合發展(人教社)重點實驗室,面向全國發布數字教育和數字出版課題。
人教社還主動策劃、組織出版了系列教育研究著作和教學研究著作,如《外國教育名著叢書》《漢譯世界教育經典叢書》《中國教育名著叢書》《中國教材研究文庫》等,大力弘揚教育學術。
濃鬱的學術氛圍,造就了人教社水平過硬的專業教材建設隊伍,努力保持著教材建設國家隊、專業隊應有的學術實力和實踐能力,這也促使人教版教材質量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砥礪前行 開拓創新
李雷和韓梅梅,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兩個既熟悉又親切的名字。他們是上世紀90年代中學英語課本裡的兩個人物。這套教材有一個響亮大氣的英文名字——Junior English For China(初中英語),簡稱JEFC。JEFC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國朗文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編寫,是為中國學生量身定做的一套英語教材,於1990年開始實驗,1993年在全國使用,到2003年被新課標教材所取代。其影響很大,讀者至少有上億人。
中外合作編寫教材,在歷史上是首次。事實證明,本著以我為主、洋為中用、中外互補的精神,堅持改革創新和繼承發揚相結合的原則,這次合作獲得了巨大成功。
當年「引進來」的中外合編教材已成經典,人教社在「走出去」道路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多次獲得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獎項。《標準中文》《快樂漢語》《跟我學漢語》等國際中文教育圖書服務於「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國家和地區。2019年,《跟我學漢語》進入俄羅斯主流教育體系。
時鐘指向2007年。這是人教社教材建設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教育暨青年局與人教社合作編寫教材正式拉開了序幕。經過13年的持續努力,人教社已陸續完成中小學品德與公民、歷史、地理教材的編寫與出版任務。其間,人教社聯合澳門方面組織了200多人次參與教材編修工作,開展200多場教材會議、舉辦100多場教師培訓。2019年,《品德與公民》教材實現澳門全覆蓋;2020年,《歷史》教材在澳門超過95%的學校選用;《澳門初中地理補充教材》也深得澳門教育界的支持與肯定。2020年,雙方啟動該套教材的英文版、葡文版翻譯工作,將於2021年完成出版並投入使用。
人教社在教材內容和形式上的持續創新,一直是潤物無聲的。
2013年年底,在第八屆全國書籍設計展覽上,有一套獲獎作品與眾不同,那就是人教社的「第十一套義務教育教科書」。這套書榮獲第八屆全國書籍設計展覽教育類最佳教科書金獎,不僅成為新中國裝幀出版史上首次榮獲書籍設計藝術獎項的教科書,還打破了中小學教科書與裝幀設計評獎始終無緣的紀錄。
在人教社看來,書籍不僅要有功能性,還要有審美性。為了讓億萬中小學生在文化和美育薰陶下共同成長,人教社在編制第十一套中小學教材時,決定花大力氣改變傳統的教材裝幀設計和插圖繪製風格。他們邀請了呂敬人、符曉笛、劉曉翔、李晨、張志偉、李旻等一大批國內著名設計師、插圖專家為教科書「量身打造」整體設計和插圖創作。為保證整體設計的品質,每一冊教科書都設有專職美術編輯負責。專業化設計方面的巨大投入使這套教科書教學內容層次分明、悅讀疏朗,版面清新淡雅,版式設計時尚現代,插圖精美生動,圖文配合默契。
人教社的努力無疑是成功的!新版教科書詮釋出多學科下教科書的「編輯設計」理念,為當今的學生創造了更具詩意的閱讀天地的理念,得到了廣大師生讀者的喜愛和認可,也得到了裝幀藝術界的接納和肯定。
曾經長期無緣書籍設計藝術獎項的中小學教科書,獲得政府部門、業界大獎,背後是人教社砥礪前行、改革創新的初心。
薪火相傳 奮發有為
隨著我國出版業日趨市場化,人教社的身份自2010年起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但是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一直是人教社恪守的初心。
2020年春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部門發出「停課不停學」的通知。不開學,新學期的教材就領不到。教師備課、學生自學怎麼辦?為紓解全國各地實現「停課不停學」的燃眉之急,人教社自2月9日起,推出2020年春季學期人教版中小學教材電子版,免費供廣大教師在家備課、網絡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等使用。
「教材上網」,四個字的背後是一場「戰役」。
「在如此短時間內大規模發布當季新教材電子版,在人教社歷史上尚屬首次。」人教社黨委書記、社長黃強說,人教社春季教材涉及20多個學科(學段)的近600個品種,涵蓋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和特殊教育等多個領域,包括教科書、教師用書等門類,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電子版的安全上網,工作量巨大,程序複雜,需要多個部門周密配合、無縫銜接。通過人教社上下一心的奮戰,順利保障了電子教材的上線和穩定運行,為廣大師生長達4個月的「停課不停學」提供了極大便利,累計訪問量超過3億人次。同時,人教社還面對湖北乃至全國免費提供了「人教數字教材」「人教點讀」APP等大量數字學習資源,捐贈資源價值超過3.7億元。
此番人教社數字出版物在抗疫鬥爭中「大顯身手」,與人教社近年來大力加強融合出版、推動數位化轉型升級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為全面完成各級各類教材教輔的配套資源研發工作,人教社大力推進了人教版教材的立體化建設,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數字教育平臺、數位化產品體系及服務體系,完成基礎教育數字教學資源庫V2.0項目升級工作,基本實現義務教育階段數字資源內容的全覆蓋。
人教社的公益目光也長期關注特殊教育,人教社出版的盲校、聾校和培智學校教材研發已悄然走過了30年的歷程。
早在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便受當時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委託,承擔起出版培智學校教材的任務。1994年,人教社組織人力開始編寫和出版全日制聾校教材和盲校教材。人教社也因此成為目前國內僅有的全品種出版義務教育特殊教材的出版社,每年投入數百萬元保障此項工作順利推進。從2014年起,人教社又再次承擔了特殊教育新課程標準各學科教材研發的國家任務。
外語小語種的學習群體相對不多,教材編寫更多是出於公益。為了方便青年學生學習小語種,人教社也承擔了各類小語種教材的編寫。人教社每年投入日語和俄語編輯室的力量和英語學科是一樣的,儘管這些教材的出版發行是虧損的,但卻是一項很重要的社會責任。當然,這種堅持也有積極的回報。以《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為例,這本由人教社與日本光村圖書出版株式會社合作編寫出版的自學讀本,已出版30多年,成為國內自學日語的品牌。自1988年出版以來,《標日》成為中國青年學習日語的首選。30多年來,《標日》已經成為配套齊全、系列完整的資源體系,累計發行近1500萬套,新老讀者數量突破1000萬人。
少有人知道,為了給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人教社也一直在辭書領域耕耘。新中國的首本字典《新華字典》1953年就誕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後轉由商務印書館繼續修訂、出版。1979年,為落實著名語文教育家霍懋徵、王企賢「關於編寫一部適合小學生使用的漢語字典」的提案,根據教育部門指示,人教社成立了《新編小學生字典》編委會,社長兼總編輯葉立群親自掛帥,社內外各學科專家傾力襄助。字典緊密結合語文教學大綱和小學語文教材,緊密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生的需要,圖文並茂,通俗易懂,自出版以來深受讀者歡迎,曾榮獲首屆中國辭書獎、全國優秀暢銷書獎、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
經過70年的發展,人教社從教材編寫拓展到教育圖書精品出版,形成了中小學教科書、高等教育師範教育、職業教育、國際中文教育、學前教育及少兒讀物、助學助教讀物、特殊教育、人文社科教讀物、辭書、教育學術著作、科普讀物、教育期刊、音像電子出版和數字出版為一體的精品出版物矩陣。
「70年來,人教社積極面向全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學校、廣大師生和家長,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從教材調研回訪、試教試用,到教師培訓、公益捐贈,真誠、持久服務教育,品牌影響力日益深入人心。」黃強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近年來,人教社多次榮獲「先進出版單位獎」、全國教育科研管理先進單位、三科教材出版印製發行工作先進單位、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等獎項。2020年,人教社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
榮譽等身,然而更令人教社編輯們欣慰的還是春秋兩季——全國各地中小學生按時拿到新書,開始新學期第一課的時候。
今年,人教社70歲了!
人教版教材已成為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集體記憶,這也是教科書的獨特魅力。中小學教材既是一些小書,也是一本大書。為了編好這本大書,人教社編輯正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專業專注的工匠精神,進行著一場永不停息的接力賽。
鑑往知今,啟迪未來。
遙想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人教社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而創立,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如今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於東方,闊步走向復興;人教社也將初心不改,與新中國同頻共振,勇立教育出版事業發展的潮頭。
有道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小小的船》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裡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中,有一首朗朗上口的詩。這首詩伴隨著十幾億讀者成長。文末的註腳,寫著「本文作者葉聖陶」。
(任 慧)(任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