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大教育」出版品牌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創建於1957年6月,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創建的兩家大學出版社之一。1959年因國家調整出版事業而停辦,1980年6月復社。2009年6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改制為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經營性新聞出版單位轉企改制的過程中,華東師大社始終走在前列,既堅持大學出版社的出版方向、以教材和學術著作為主要出版結構,又持續在體制和機制上進行改革創新,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
近年,該社堅定不移走「大教育」發展之路,專注教育出版,教育產品包括專著、教材、教輔,服務學前、小學、中學、大學各階段讀者,還包括職業教育、教師教育、教育理論、教育心理等。2016年至今,該社出版新書和再版書(使用新書號)共6354種(次),其中新書5013種、再版書1341種(次)、重印19627印次。2020年度截至12月,共出新書+再版書1116種/次,重印3948次。
重印率是圖書選題策劃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從華東師大社出書品種看,2016年至今,年均出書總量基本持平。新書(包括再版書)數量年均1200種左右,近兩年隨著出版管理政策的變化,新書品種規模有所放緩,但王焰對記者強調,該社近年重版重印率穩定在75%左右,出書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特別是近年來,該社又收穫了諸多榮譽:2019年,在中宣部組織的首次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中,華東師大社綜合得分99分,考核等級為優秀,在滬上大學出版社中名列第一;獲得數字出版轉型示範單位、全國版權示範單位、全國版權最有影響力企業、上海文化企業十佳、國家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上海文化企業十強、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2019~2020年度)等榮譽,多次獲得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出版100強、上海書展 「雙十佳」等榮譽稱號;多部圖書分別入選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向全國推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文津圖書獎」、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輸出版引進版優秀圖書獎……這些成績與該社長期堅持的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以「大教育」為出版宗旨,不斷鞏固學術出版特色的實踐,不無關係。
華東師大社以教育產品線設立分社和部門,涵蓋從學前教育到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全部教育領域,分為學前與少兒分社、基礎教育分社、高教與職教分社、教輔分社、北京分社、教育心理分社等。這個組織架構保障了整個教育品牌的形成,以編輯為主導生產產品,形成在出版社大品牌之下的多個子品牌。除了教育品牌,王焰還鼓勵員工探索一些社科品牌和學術品牌,比如「六點」「輕與重」「經典與解釋」「薄荷實驗」「謎文庫」「獨角獸文庫」等均已成為知名圖書品牌。每一個子品牌,都會對標最優秀的學者、出版商和一流的大社、專業社,形成整體的解決方案,通過品牌打造「大教育」理念得以不斷延續。
緊跟教育動態,走專業化教育出版之路
毫無疑問,出書結構直接反映了出版社的編輯思路和對專業、市場等方面的把握能力。從圖書品種類型維度觀察,高校教材、中職教材、中小學教材和教輔圖書是華東師大社最主要的出版類別,佔總數的60%以上;教育心理類圖書是核心出版板塊,約佔總數的15%;少兒類圖書比重逐年增長;社科類、文學類、古籍類圖書板塊發展平穩。
「十三五」期間,基礎教材方面,經過教育部教材局審查通過的教材就有《高中體育與健康》(1冊)、《高中信息技術》(8冊)等多部;上海市教委審查通過的教材包括小學、初中、高中《信息科技》(6+2)、《學生成長記錄冊》(12冊)、《學科教學基本要求》(8冊)、《高中物理拓展》(1+2)等。高教與職教教材板塊,華東師大社主打「教」字牌,緊跟國際國內教育動態,走專業化的教師教育出版之路,在師範教育、職業教育、教師職後培訓等方面,出版了一系列經典教材和精品教材等。在做以教師教育為中心的集「內容提供、教學支持、信息服務」為一體的教育信息服務提供商的理念引領下,該社特別注重產品配套服務,為各種教材配備了教學資源包,開發了諸如「大學英語」課程資源平臺等教學資源服務平臺,獲得了終端用戶青睞。2017年,根據國家對教材建設的進一步重視和出版社發展的需要,該社將原高教分社與中職分社合併為「高教與職教分社」,並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人員、產品、渠道、銷售政策的整合,保障了生產和經營的正常運轉。
一直以來,教材教輔中的品牌產品是華東師大社的「金礦」。《大學語文》至今已銷售過千萬冊;《英語聽力入門》從1983年的老版本到2000年的升級版以及後來的3.0版,在市場上暢銷了30多年,仍不斷重印;《奧數教程》系列問世至今銷售達一千多萬冊;《一課一練》銷量近億冊。目前,華東師大出版社「常銷榜」上的教材教輔,有許多書目仍處在全國同類市場前列。王焰表示,這是華東師大社以教育為本,傾力構築「大教育」制高點的基礎所在。
據記者了解,該社不僅做教材教輔抱著做常銷書的精神,還創造性地提出「學術性教輔」的概念,這使得他們在激烈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最為典型的例子包括金牌教輔《一課一練》、經典教輔《百題大過關》《挑戰壓軸題》等,分社採用編發聯動機制,實行精細化管理,系列品種年銷售碼洋均能超過千萬。華師教輔微信公眾號粉絲達20萬,並被《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評為「新銳最受歡迎公眾號」。
學術出版
依託高校學術資源,打造學術出版高地
高校出版社在依託專家學者,弘揚學術文化上,有著自身優勢。華東師範大學文史哲學科實力雄厚,老一輩中不乏蜚聲海內外的學者。做有重大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的項目,一直是華東師大社的文化擔當。如果說早年的「文史哲三大家文集」(《施蟄存文集》《陳旭麓文集》《馮契文集》)、「當代心理科學名著譯叢」、《中國教育史研究》是華東師大社在上世紀90年代輝煌的學術出版時期的代表作,那麼,《孟憲承文集》(12卷)、《大夏教育文存》(11卷)、《杜威全集》(39卷)、《尼耳斯·玻爾集》(12卷)、《中古漢字流變》(上下卷)、《中國文字發展史》(5卷)、《中國近代經濟地理》(9卷)、《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料編年》(12卷)則是新世紀以來結出的學術碩果。
近年,該社格外注重學術出版的「大項目」布局。對此,王焰表示,華東師大社的機制比較有活力,小規模的優秀選題和創意從來不缺。但具有文化積累、傳承、創新價值的重要圖書項目,投資大,周期長,必須在整個出版社的層面上進行規劃並調動資源。2015年出版的《中國文字發展史》(5卷)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等諸多榮譽,正是在這樣的選題思路下打磨而出,該書從立項到出版完成歷時5年,而像《杜威全集》(39卷)(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從立項到出版完成歷時十餘年之久。
據王焰透露,華東師大社的學術出版一直有清晰的思路,即,打造多條辨識度高的品牌學術產品線。教育心理學板塊依託「教育學出版中心」平臺建設,集聚了優秀作者和編輯力量,教育、心理等核心產品保持行業領先優勢,品牌認可度和社會影響力持續提升。
「十三五」規劃中,被列入「中國教育教育出版工程」的「2035中國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叢書(11冊)、「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智庫建設成果書系」(15冊)、「核心素養與課程發展叢書」(7冊)、「教育公平研究譯叢」(10冊)等叢書緊扣國家教育政策發展,預期理論與實踐的走向,有其重要的學術影響。教育學理論產品線囊括了一批國內教育學(含教育心理學)一流專家的一流學術著作;國外教育學(含教育心理學)則網羅了大批經典譯叢及單本經典著作。教育實踐板塊,國內外學者撰寫的、在教育學理論指導下開展的教育實踐的方法論研究、應用研究、實踐操作等著作也被華東師大社收入囊中。
教師教育領域則結合華東師大創辦國際一流教師教育高校的辦學特色,充分利用國內外教師教育的學者資源,出版各類教師教育系列叢書(如「大夏書系」),凝聚教育專家、優秀教師和優秀校長的專業智慧和實踐經驗,專為一線教師、校長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教育圖書。與教材不同,「大夏書系」包括圖書出版、大夏讀書節、大夏讀書會線上微課、《教師月刊》等等,構築一個為教師培元固本的陣地。大夏書系近年來出版了《與大數據同行:學習和教育的未來》《教學與行為幹預》《我只想站得直一點——黃玉峰教育演講錄》等書,不僅社會效益上佳,還取得了不俗的經濟效益。
在頂層設計和長期品牌運營加持下,「十三五」期間的華東師大社在學術出版領域有多個項目獲得各層級的出版基金支持。《日藏唐代漢字抄本字形表》《中國現代學術編年》等7個項目入選國家出版基金;《中國近代經濟地理》(英文版)等57個項目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等國家級「走出去」項目資助,《詞律考正》《影像非洲史》等14個項目入選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歷史與社會學文庫》等19個項目入選上海市新聞出版專項資金/上海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資金項目。
國際化戰略
加快中國教育故事「走出去」的步伐
教育讀物、學術出版物的「走出去」並不容易。近年,華東師大社逐步確立了自己的「走出去」理念——「紮根中國教育出版,講好中國教育故事」——及4個「1+1」的戰略路徑(走出去+引進來,傳統文化+現代中國,西方主流市場+「一帶一路」及周邊國家,紙質版權+數字版權),先後獲得全國版權示範單位(2016)、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2016)和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2019~2020)等獎項,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聚焦「建設國際知名大學出版社」的目標,立足自身優勢——「教育出版」和「上海文化」品牌,在出版「走出去」領域持續發力,走出了一條從「高速」向「高質」發展的道路,在國際出版的舞臺上講述了一則則生動的中國故事。「十三五」期間,華東師大社共實現版權輸出550項,版權引進輸出比從2016年的2.79:1躍升為2020年的1:1.19,高標準實現國家「十三五」規劃目標。
如今,華東師大社出版的圖書已被翻譯成32種語言,行銷45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0年底,該社有3種圖書入選圖書「走出去」基礎書目庫(第一期);1個項目入選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7個項目入選絲路書香工程;承擔「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項目·俄羅斯文庫」5種圖書的翻譯出版工作,其中《陽光閃耀》獲得「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二等獎,併入圍第五屆「閱讀俄羅斯」文學翻譯獎短名單;1個項目入選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5個項目入選圖書版權輸出獎勵計劃;6個項目入選向我國港澳臺地區出版發行項目。2016~2019年華東師大社有37個項目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立項。此外,有39個項目在「十三五」期間獲得上海市級「走出去」項目立項。
此外,《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數學》早已不是國內孩子的專屬,它以《上海數學·一課一練》之名,走進英國400餘所中小學課堂,並行銷全球五大洲大英國協國家。65個品種的數學教材,「承載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提高在教育領域的體現」。2018年《上海數學·一課一練》榮獲上海市第十四屆「銀鴿獎」出版類(圖書)三等獎。
截至2020年,華東師大社連續7年入圍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TOP100出版社。2016年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帆大廈與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籤約的英文版「ECNU-WSPC中國書系」,2018年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辦了首發儀式,2019年其中一冊《中國歷史與文學:審視中國歷史的新方法》登上「中國大陸出版社入藏海外圖書館系統的英文圖書名單」(第5名)。
作為國內第一份由高校主辦、正式公開出版的教育學英文學術期刊,《華東師大教育評論》(英文刊)2018年4月15日在紐約首發,同年11月與英國SAGE出版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創刊不到3年,《華東師大教育評論》(英文刊)已被Google Scholar(谷歌學術)、DOAJ(國際開放存取期刊目錄)、ERIC(美國教育資源信息中心)、Scopus資料庫收錄,同時被列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英文「入庫」期刊。
與此同時,華東師大社利用國際書展特別是中國主賓國的機會,廣泛接觸海外出版機構,推廣自己的品牌和產品。除了法蘭克福書展、倫敦書展等綜合性的國際展會外,還積極參加與「大教育」相關的國際學術會議及其附屬的專業書展,與國內外一流學者、研究機構和出版商保持接觸和互動。
「十三五」期間,華東師大學社藉助國際書展的舞臺展示上海出版的形象,發出中國出版的聲音。在2018年古巴哈瓦那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區,2018年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區,2018年、2019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海展臺活動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都曾舉辦版權輸出籤約儀式、外版新書發布儀式等活動。2018年與瑞士蘭培德集團(PETERLANG)教育類圖書戰略合作五年計劃即是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簽署的。
在「十三五」收官之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與蘭培德集團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兩社再籤戰略協議,將在美國紐約和波蘭華沙共建「中國圖書國際編輯部」,將通過內容、渠道、人員的合作,向西方主流圖書市場和「一帶一路」國家圖書市場同步講述中國教育、傳播中國文化。「十三五」期間,吉爾吉斯斯坦公使銜參贊,古巴圖書委員會主席和駐滬總領事都曾到訪華東師大社,使出版社在「走出去」的廣度和深度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華東師大社主動向世界講述最美逆行者的感人故事,希望引發同歷疫情的世界讀者的共鳴,拉近與世界人民的距離,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傳播。由人民網主編、援鄂醫護工作者的親歷親述的《戰「疫」天使日記》英文版、阿拉伯文版、法文版等翻譯工作已經啟動,將陸續由聖智學習(Cengage Learning)等國際出版傳媒公司出版。
主題+重點出版物:塑造優勢學科地位
在做教育出版重大選題規劃時,王焰非常看重依託華東師大在教育、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優勢學科地位。「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更有為國家策劃、打造重大出版項目的意識。從出版社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保證選題可行性。」基於此,該社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的理論出版物。
例如,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東師大社推出了教育理論類圖書《共和國教育公平之路》,用事實和數據講述70年來中國的教育公平之路。「十三五」期間,華東師大社還有《中國現代學術編年(1911~1949)》等12個項目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
截至目前,《心理學(第三版)》《王獻唐年譜長編》《教師教育精品教材·特殊教育專業系列》「當代中國心理科學文庫」《世界通史(第三版)》5個項目已經完成;「新時代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文庫」(37冊)堅守課程思政主陣地,落實立德樹人進課堂,引領理論創新,助力教師教學,促進學生發展,近日已全部完成,即將在全國中小學推廣使用;《保羅·策蘭詩全集》、「核心素養與課程發展叢書」(7冊)、「鄉村振興中的學校發展系列叢書」(16冊)等均已進入收官階段。
近年,面對國家對「主題出版」提出新要求,主題出版物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華東師大社推出了一批優秀主題出版讀物。如,《孔學古微》《中國文字發展史》等圖書入選上海市委宣傳部2016年、2017年重點孵化扶持主題出版物;《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紀念教育改革開放40年叢書 》入選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改革開放研究重點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優秀成果;「走進中國戰艦叢書」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獻禮圖書;《紅色弄堂》《大陳島墾荒精神》是「全國高校主題出版」項目;「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紀念教育改革開放40年叢書 」入選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改革開放研究重點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優秀成果。
王焰面向全社提出,要在廣義性主題出版上優化和拓展各板塊的內涵和品種,在聚焦性主題出版上對接國家和上海的重大出版項目和獎項。「如何將教育、學術特色挖掘得更充分,做有傳世價值的系統工程項目,是華東師大社在未來主題出版物開發中,需要著力思考的方向。」王焰如是說。
融合出版:構建全新價值服務體系
近年來,華東師大社一直深耕融合出版領域,致力於打造引領中國教育出版的「融合發展平臺」。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融合發展(華東師大社)重點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這也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個國家級的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以教育資源整合開發為核心,力求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全力構建「教育出版生態圈」。
當前,「『智慧樹』教育出版雲平臺」已基本建設完成,集「資源中心、發布中心、用戶中心」三大中心與「數據響應樞紐」為一體,從底層技術架構出發,根本上改變現有產品的生產模式,將融合發展理念真正融入到整體出版流程之中。華東師大社「智慧樹」教育出版雲平臺自上線以來,已衍生出20餘款出版融合產品。截至2020年12月,各類產品累計註冊用戶超過210萬,平臺訪問量超5700萬次,日均訪問量達到25萬次,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領域,全面擴大了教育出版內容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在具體的業務環節,華東大師社的做法是:一個內容多種創意,一個創意多次開發,一次開發多種產品。基於教育出版雲平臺,於整體並進中實現重點突破,打造一系列融合出版產品線。2018~2020年,該社實現重點突破的融合出版項目包括與樂高集團共同開發的《樂高教育STEAM教程》、與商湯科技共同開發的《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與優必選科技共同開發的「AI上未來智造者——中小學人工智慧精品課程」系列、與大疆教育共同開發的「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系列等,逐步構建針對STEAM、人工智慧、機器人領域包含教材、教具、教師培訓及賽事等的智能教育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圍繞「大夏書系」既有的圖書及每年的各種講座和線上直播等活動聚集起來的私域流量,華東師大社又推出了「『大夏悅讀』教師教育雲平臺」。通過內容的多媒體化,立體化、多角度、全方位地傳播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工作的經驗和智慧,構建「資源平臺+資源內容+運營服務」三位一體的教師終身學習知識服務的生態環境。
華東師大社還積極開展與高等院校、技術公司及其他重點實驗室的合作,共同進行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形成以開放課題為核心共同進行技術攻關的共建模式。截止目前,重點實驗室已取得包含論文近35篇、專著4本、行業能力標準1個、技術原型1套、軟體著作權4項等多項成果。
品牌營銷:打造立體化新模式
在品牌營銷層面上,不同於很多出版社把營銷和發行合在一起,華東師大社有獨立的發行中心和營銷中心。營銷中心除了配合發行中心做活動,更多是為全社進行品牌宣傳,通過線上線下活動擴大社會影響力,帶動品牌深入人心。「包括組織上海書展、讀書會,在各大媒體發表文章等,做好形象宣傳,而不是功利地只為推銷某一本書。」據王焰介紹,近年,華東師大社陸續設立了大夏書店、24小時閱讀空間、出版社讀者服務部、麗娃西餐廳·華東師大出版社書香專架等,加上之前協助學校引入的商務印書館·涵芬樓閱讀體驗中心,使得華東師範大學成為滬上擁有校園書店數量最多的高校之一,還吸引了無數師生、讀者前來打卡,迅速晉升為上海的「文化會客廳」。其中,「大夏讀書會」活動品牌,現已推出「大學之道」「人文藝術」等7大系列,在滬上頗具影響力;與文匯講堂、上海博物館、浦東圖書館等單位合作,輸出「大夏讀書會」活動品牌;與北京分社、青少讀物事業部共同推出「大夏教育·高端論壇」,反響熱烈。
面對新零售風口下的市場環境變化,王焰敏銳察覺:「品牌的運營活動要與用戶思維和場景思維同步,重新定義和拓寬閱讀的價值內涵。」自2019年開始,華東師大社推出各種線上的「雲閱讀」,打破了傳統推廣模式跨行業薦書,編輯「組團出道」開直播,拓寬文化消費新場景。2020年,「大夏主播團」亮相上海書展,平均每場直播平臺人氣值達到10萬。與此同時,該社還積極開拓、建設自有新媒體渠道,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優勢,提升傳播效果。創新營銷話題,使華東師大社成功「出圈」,產生強烈的正向社會影響力。如,熱門話題如「尋找《大學語文》」、「編輯手記」、「書人書話」衝上媒體熱搜。除微博、微信外,還增開網易號、企鵝號、今日頭條、趣頭條、抖音等,入駐澎湃「鏡相」欄目等,進行立體化營銷宣傳。多種新書、重點圖書在新媒體渠道得到了充分展示,直接帶動銷量。在社群建設方面,形成線上線下貫通,為線上各個平臺提供優質內容,線下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增加用戶粘性。
在數位化發展的劇烈衝擊下,圖書出版行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浪潮中,各大出版社紛紛意識到品牌效應的影響力和重要性。王焰坦言,大學出版社的品牌建構,是一項長遠的戰略系統工程。首先要打破只注重單本圖書的局限性思維,提升到建設出版社整體品牌的戰略高度。同為出版社,作者群體、讀者群體、經驗背景等的差異,會讓出版機構擁有各自的特點,打造品牌時就要抓好並強化自身優勢,運用品牌密碼模型和品牌思維空間模型,講好出版社的品牌故事。
「大學出版社的品牌運營,還要迎接出版全球化的挑戰,積極接觸新渠道、新技術、新熱點。傳統的廣告方式和營銷手段已經無法滿足品牌化的需求,現在運營的載體、內容、形式等都有了顛覆性的改變,要整合運用多種傳播手段,為消費者提供全面的知識服務,並進行有效的雙向溝通,才能讓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堅持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再啟程
2021同樣是個關鍵的年份。王焰表示,每個板塊都各具使命,形成有機聯動持續增長的「動力源」。以出版主業為例,該社將結合重要時間節點,提前做好主題出版布局;完成統編三科教學設計、「名師教語文」、《勞動教育》等重點產品的出版;推動高職公共課、國家金課文史哲教材、幼兒保育和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新課標學科教育系列教材、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等叢書編輯出版工作;完成《當代中國心理科學文庫》《新時代中國教育戰略研究》等一批重點叢書的出版。
融合發展層面,華東師大社的目標也相當明確——構建教育出版生態圈,更好地利用數據支撐產品迭代,形成線上線下充分融合的生態閉環。圍繞教育匯APP,形成面向To C的出口,形成多維產品格局;通過自主策劃、合作出品、引進發布三個層面獲得多維產品來源;進一步建立數字運營體系,建立數字產品線上分銷;建立數據支撐業務決策機制,利用數據反過來指導產品開發和選題策劃;強化用戶運維能力,建立與技術服務商之間合作的新模式;探索跨界融合模式,依託重點實驗室,和高校、大型公司等進行跨界合作,更加充分地發揮出版社的教育出版優勢。
國際化方面,各項重點工作也在陸續推進。包括深化與Taylor &Francis等海外出版社的版權合作;推進「大夏教育」精品進馬來西亞項目落地,實現實物出口;與蘭培德合作的兩個海外編輯部建設,舉辦《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10卷本)英文版的新書發布會;申辦出版社圖書出口資質,大力推動出版社圖書、期刊(ROE)的實物出口,擴大出版社圖書和期刊(ROE)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加快中國故事「走出去」的步伐;推進《華東師大教育評論(英文)》的出版工作,為國內教師提供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展示平臺等。
最為關鍵的在於,今年是華東師大社結合學校的發展部署和出版社的實際情況,在前期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出版社「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年份。聚焦「十四五」規劃,王焰提出了三個關鍵詞「使命、發展、情懷」。「使命」——堅定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政治站位,服務教學科研,促進社會文明發展;「發展」——謀求「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情懷」——仍要「堅持理想信念,堅持出版精品」。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華東師大社員工從2016年年初的306人發展到346人。2016~2019年人均銷售收入增長23.7%,人均利潤增長40.7%。「組織生態重塑,生產力再造,基因重組與改變,在網際網路環境下,出版機構必須實現組織進化——不僅僅是業態、技術、形式的融合,更是組織與個體的深度融合。」王焰表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華東師大社每位員工都要做好準備,認真落實和準確把握當前形勢,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的要求,不斷增強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堅持內容第一,提高質量多出好書的要求,不斷做大文化影響力、傳播力;堅持深化改革,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確保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不斷完善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堅持融合發展,形成出版發展新格局;堅持嚴格管理,提高編輯力,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
新的時代篇章已經開啟,這家老牌大學社正向著更高的目標再度啟程。未來的華東師大社,輝煌可期。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