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系列的高校官僚風被曝出,不管是幹部任命公告、實習幹事被教育、還是被要求發「祝福」,每一件事所透出的「官僚風」都令人驚嘆。事件發酵引起北大清華等41所高校聯名發起「學生會幹部自律公約」,得到了中央學生部的支持。
個別學生會幹部「官僚風」展示
充滿形式主義的六條規定
這樣的事情對於已處於職場的你來說可能覺得又好氣又好笑,為什麼本來作為學生的服務團體,漸漸形成了可以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官本位體系?從自律公約來看,六條規定也是充滿了形式主義,在精神層面要求學生會幹事們恪守本分、牢記宗旨、永葆理想情懷...但是卻沒有深究官本位風氣形成的原因。
學生會官本位風氣的由來
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確實很多高校的學生會主席或幹部、甚至班長都具備了獎學金評優、入黨、貧困補助、或一些外包工作等權利分配,對處世未深、性格膽怯的新生,部分幹部學長/姐不乏會有惻隱之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官風官氣。所以學生會幹部權力的賦予、新生的識權維權程度不高,都是形成官本位學生會風氣的重要原因。
學生會經歷對未來職場到底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
一些人認為學生會是學校通往社會的橋梁,進入學生會做事可以培養自己的管理和運營能力,但是對於職場而言,高校學生會所做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學生會的經歷對校招實習崗位會有一些加分項,但是在未來的社招簡歷上,很難再出現學校的「榮譽」,小編在《如何告別「自嗨」式簡歷,提高面試機率》一文中提到,優秀的簡歷上多看你的項目經歷和數據,如果在一張簡歷上出現了過多的學校「榮譽」,HR反而可能會認為你沒什麼超群的能力和經歷。
環境可以塑造改變一個人,如果在這種不良的學生會中養成了官僚風氣,在以後的職場上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崗位,有可能錯過的是一段再也抓不住的職業生涯。
社會在不斷進化,從前的加分項現在也變成了減分項。且不說現在越來越提倡扁平化管理的民營企業,就是現在的政府公務員系統,管理也越來越透明垂直,反倒是在人才的孵化器中卻出現了這種本末倒置的情況。學生會組織本身是為了服務同學,維護同學權利的組織,如今卻漸漸變了味道。導致一些公司在招聘的時候,都不敢去考慮有學生會幹部/主席背景的應屆畢業生,也算是高校教育的一種悲哀吧。
你當年大學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歡迎留言並關注,下次更新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