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阿里神話被打碎,東南亞第一電商平臺的崛起史

2020-12-02 和訊股票

  東南亞電商Shopee的崛起史

  作者| Bouny_Yuan

  不同於國內電商紅海,坐擁6.7億人口、且50%低於30歲的東南亞地區,正處於全球發展的快車道中。2018年穀歌報告中指出東南亞電商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34%,預計至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020億美元。

  據iPrice最新的2019年Q2電子商務報告顯示,Shopee超越Lazada成為東南亞最受歡迎的購物平臺。在月活、下載量、PV等方面全面領先Lazada(阿里全資控股)。Shopee和Lazada的臺式機和行動網路訪問的地區合併量分別為2億和1.74億,shopee增長了35%。

  根據App Annie數據顯示,2018年,Shopee App下載量超過1.95億,在東南亞主要市場(印尼、越南、馬來西亞)以及臺灣市場購物類App下載均排名第一。至2019年Q2,季度活躍用戶達到3.1億,月活1.85億。shopee的用戶已經覆蓋了東南亞地區將近50%人口。

  尤記得2018年4月,阿里巴巴合伙人彭蕾卸任螞蟻金服董事長,開始掌舵Lazada,為阿里拓展東南亞電商業務。

  成立於2011年的lazada深耕東南亞地區9年,後被阿里收購,長期佔據東南亞電商頭把交椅。在阿里資源加持下的lazada繼續一路飛速發展,開拓東南亞市場。

  在東南亞市場還有個競爭的兄弟shopee,憑藉對市場的嗅覺和適應成為了後起之秀,超越了老大哥lazada。

  Shopee於2015年成立於新加坡,是新加坡SEA Group的旗下業務。Shopee電子商務平臺是一個以移動為中心、以社交為中心的市場,具有集成的支付和物流基礎設施以及完善的賣方服務。業務包含馬來西亞、泰國、臺灣、印度尼西亞、越南及菲律賓市場等七大市場。

  去年雙十一Shopee創下了超過1100萬訂單的歷史新高,較2017年增長至4.5倍。在剛剛過去的99大促中,24小時總訂單量超580萬單,較去年同期翻了3倍。

  shopee高速發展的背後秘密到底是什麼?我們一起來聊聊shopee。

  一、新秀shopee

  Shopee是新加坡上市公司Sea Group(NYSE:SE)旗下的電商業務產品,Sea的核心業務主要有三部分:Garena, Shopee, and AirPay。

  Sea Group的前身是著名的遊戲分發平臺Garena。說到Gerena,「為自己代言」的聚美優品陳歐和這家公司還有一段愛恨情仇,感興趣的吃瓜群眾可以去了解。

  畢業於斯坦福MBA的Forrest Li是Sea的CEO以及Gerena的創始人,Forrest Li在摩託羅拉公司和康寧公司工作過。帶領Garena實現了高速增長,並於2017年底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在2015年6月開始在所有七個市場上啟動Shopee App,2016年推出Shopee網站,可以看出Shopee從一開始就採用移動優先的策略,證明對東南亞市場的深刻理解。東南亞地區跳過幾代技術,直接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將Garena的遊戲化運營思路深刻融入shopee產品的設計中,受到東南亞廣大地區年輕人的喜愛。

  在東南亞開展電商,shopee和中國的關係密不可分——不僅騰訊持股約40%,穩居最大股東,而且在深圳成立中國跨境總部,深挖供應端的「中國優勢」,透過一站式跨境解決方案持續重塑出海生態:提供賣家孵化顧問服務、創新機器翻譯突破語言難題、搭建自建物流SLS和金流鏈路,打通中國與東南亞藍海。「中國製造」極大地擴充了shopee商品品類的豐富度。

  不僅如此,shopee在每個市場建立了專業的運營團隊和招商團隊,並且投入龐大的市場費用,從Sea的虧損持續擴大就可以看出。

  投入終有回報,在短短四年時間裡,shopee獲得了2億多用戶,並且在馬來西亞、泰國、臺灣、印度尼西亞、越南及菲律賓市場等七大市場建立廣泛的認知度,根據我和一些東南亞年輕人的交流,大家都偏愛shopee。

  二、狂奔的shopee

  根據Sea的財報披露,shopee從2015年底開展業務,2016年第一季度獲得9110w美元GMV、690w單量,到2018年Q4的342520美元GMV、20690w單量,幾乎以GMV季度40%、單量季度36%的複合增長速度飛奔著。

  shopee的GMV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2017年GMV為41.1億美元,較2016年 11.5億美元增長257%,2018年GMV為 102.8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231%

  不僅總體規模增長,在一些促銷節日中,表現也異常突出:

  2017年雙11,Shopee創下250萬單的記錄,整體訂單量較去年雙11攀升至4.5倍,平臺銷售量達700萬件。

  2018年雙11全天,Shopee創下了超過1100萬訂單的歷史新高,較2017年增長至4.5倍。

  2019年,99大促當天總訂單量超580萬單,較去年同期翻了3倍,當天共售出1500萬件商品。

  在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區,shopee的優勢要強於lazada,這幾個國家都是東南亞人口大國,進而shopee在東南亞獲得了比lazada更可觀的規模。

  電商永遠不是一成不變的行業,每個國家都有植根於當地的電商平臺,例如印尼的tokopedia、bukalapak,越南的tiki、Sendo,都是shopee和lazada的有力競爭者。

  在Sea的最新財報(2019年Q2)中,我們看到shopee的季度活躍用戶已經達到3.1億,支付用戶達到2610w,ARPU是17美金。相當於6.7億東南亞人口規模的一般,變相說明shopee覆蓋了絕大部分年輕人。

  目前東南亞的電商還處於高速發展階段,隨著電商基礎設施(物流、支付、供應鏈)的完善,佔據先發優勢的shopee營收規模會持續擴大。

  三、shopee的成功秘訣

  shopee在短短四年時間裡實現跨越式發展,穩居東南亞電商企業龍頭地位,shopee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電商增長的核心是找人和賣貨,也就是作為平臺方,就是服務好買家和賣家。shopee雖然是Sea第一次做電商業務,但是實施路徑清晰,異常老道。

  下面我從買家和賣家兩方面給大家分析下shopee的策略:

  1. 買家策略

  主推移動式購物,由於東南亞地區網際網路發展較晚,shopee主打移動購物,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購物。

  豐富的商品品類、個性化推薦、搜索優化、用戶分析,這些中國電商的常規策略也在幫助shopee提升用戶體驗。

  便捷支付方案。支付仍舊是東南亞用戶連接電商的大問題,Shopee使買家能夠使用不同的方式付款,包括信用卡,在特定市場中的貨到付款,銀行轉帳和shopee的電子錢包。Sea旗下的Airpay也為shopee的支付貢獻著力量。

  綜合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各種物流方案,適應地區性需求,保證用戶收得到貨,例如在臺灣地區提供便利店代收。shopee與各地區和跨境物流合作夥伴合作,連接買賣雙方。利用交易規模,與物流合作夥伴網絡建立戰略合作,從而降低物流成本。為了跨境貿易,自建SLS,改善了跨境物流體驗。

  社區構建和遊戲化運營。shopee支持實時聊天,開始構建社區功能,例如99大促期間上線的直播功能,開始融入內容,在用戶間建立更強的連接。在Garena遊戲基因的帶動下,shopee一開始就融入各種遊戲化運營思路,有種「拼多多」的潛質,例如9.9包郵、秒殺等各種拉新促活的活動。

  巨額市場營銷費用和用戶補貼。如果你去東南亞主要城市旅遊,會發現隨處可見的shopee廣告,shopee和lazada的競爭推高了東南亞市場的廣告成本,shopee在線上線下持續投入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主要的門戶網站,搜尋引擎和社交媒體投放在線廣告。不僅如此,shopee在新市場會給用戶補貼,例如運費,以此來吸引用戶線上消費。

  買家保護,和阿里類似,shopee為消費者提供一系列的擔保和爭議解決服務,保障用戶權益。

  2. 賣家策略

  shopee一開始專注於C2C,在2016年10月,拓展B2C業務,可以理解為淘寶和天貓的區別。shopee為賣家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務好商家就可以解決「貨」的問題。shopee的賣家除了七大市場的本地賣家,還有中國大陸、臺灣(中國)、韓國以及其他地區的跨境賣家。幾百萬賣家為shopee提供了豐富的SKU品類。

  shopee做了一系列工作給賣家提供便捷性,根據我和一些shopee跨境賣家的交流,shopee在賣家上做的工作可以說比國內很多電商平臺都要優秀。

  一站式電子商務解決方案,shopee為賣家提供了一個集中化、標準化的商家平臺,該平臺可在智慧型手機和PC上訪問.提供一些基本的商品、訂單、促銷等商家功能。

  賣家培訓和商家社區建設。成立Shopee University為賣家提供在線培訓,建立賣家組織,方便大家交流。並且有專屬的運營經理跟進新賣家的店鋪運營,為其制定合理的店鋪成長體系。

  SLS物流支持。為了解決地區物流,shopee構建了自己的跨境物流產品SLS(Shopee Logistics Services),以支持各個地區之間的物流互通。例如中國的shopee賣家只要把貨發到Shopee在中國的倉庫,後面所有的事情都是由SLS來接手,把物流風險降到最低,成本降到最低。目前shopee在深圳、上海、義烏、泉州等建立了中轉倉。

  技術支持。shopee對於賣家有支付、ERP、語言等全方位的支持,為賣家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持。

  廣告流量支持。shopee提供類似阿里直通車的服務,為賣家提供了流量支持。

  shopee在買家端和賣家端都做了大量工作,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品牌地位,構建了不可替代的競爭壁壘。在電商行業想獲得成功,不存在僥倖,只有全方位的提升,才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

  四、未來

  shopee雖然在第一競爭回合中佔據了領先優勢,但是電商行業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

  不僅有老大哥lazada的市場擠壓,更有每個國家市場的原生競爭者,例如印尼的Tokopedia,越南的Tiki,泰國的Central,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平臺正在湧入和發展。隨著東南亞的物流、支付、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會有更多競爭者加入這場電商戰爭中。

  從shopee的財報可以看出,shopee的客單價在17美元左右。低客單價和東南亞地區的收入水平相關,但是過低的客單價給shopee盈利帶來了困難,也給平臺商家造成困擾。根據我和一些shopee賣家的交流,大家在shopee上走的低價策略,基本不賺錢,甚至補貼顧客,賠本賺吆喝。這種模式對於賣家是很難堅持的。

  東南亞的電商還在初步發展階段,中國技術的輸出全方位改造了東南亞的電商基礎設施。在年複合增長30%的東南亞市場中,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020億美元。根據現有的增長趨勢,預測shopee在2019年將達到180億GMV。根據最新消息,shopee在小範圍測試巴西站,看來Sea並不滿足東南亞市場。

  這不僅是shopee和lazada的戰爭,更是騰訊和阿里的較量。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美股研究社。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爆料:阿里或投資LAZADA!這布局東南亞電商市場的態勢也是沒sei了
    從LAZADA近一年來華大力招商,再到壹零客、Ensogo等新平臺的不斷湧入,都不難發現東南亞將會是接下來各大平臺火力全開的戰場。 近日,業內人士向雨果網爆料稱,東南亞電商巨頭LAZADA將迎來一個重量級金主——阿里巴巴。 據稱,近幾個月來,LAZADA開始頻繁接觸投資商,受到國內不少機構及電商企業的青睞,但阿里巴巴或將成為最終的贏家。
  • Shopee蝦皮產品分析報告
    Shopee針對東南亞7個國家的差異性,推出7款適合不同國家的本土App。據第一財經報導,印尼早晚高峰堵車嚴重,Shopee印尼App就推出了搖金幣遊戲,消費者可在該時間段搖到金幣兌換折扣。②平臺收費管理。
  • lazada 和蝦皮好做嗎,該選擇做哪一個平臺那?
    由此可見,不斷成長的東南亞市場是跨境賣家當下和未來要去爭取的重要市場。吉易跨境電商學院負責人,金牌講師Jimi與賣家朋友誠意分享LAZADA和shopee兩大平臺在流量、品牌戰略、賣家數量等十個方面的差別之處。
  • Shopee訂單買家惡意差評怎麼辦?
    公眾號:shopeefans,關注東南亞跨境電商,巧用【工具】+【數據分析】運營Shopee跨境電商平臺,請叫我小六~
  • 東南亞的獨角獸企業 到底有多少?
    螞蟻金服以1500億美元估值排名第一。 近年來,獨角獸企業在不斷誕生,網際網路巨頭、投資機構是其幕後的重要推手,而優質的獨角獸企業,也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巨頭生態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東南亞地區,由於網際網路水平整體相對落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企業發展周期長。
  • 全球最大自貿區來了,商家們搶著入駐這家電商平臺
    全球最大自貿區背景之下,中國與東南亞的跨境電商平臺也有了更多想像空間:65%的貨物享受零關稅,各個國家至少開放100個領域的市場……而一周前在杭州舉行的第五屆全球跨境電商峰會上,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表示,到2035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的50%有望用跨境電商的方式來表達。
  • 山東馬來西亞專線淘寶集運集貨電商COD小包雙清包稅價格時效
    深圳億航國際貨運針對東南亞電商平臺Shopee、Lazada推出馬來西亞倉、菲律賓倉、新加坡倉、泰國倉、倉、服務。海外倉發貨模式海外倉的倉儲模式是一種介於國內直發貨和海外倉發貨的模式。海外倉具備低成本、低風險、無倉儲費、靈活運營等優點,可以按平臺的時效要求,做好整個流程的時效控制。說白了就是標記當地國家發貨,實際從中國發貨,但是上網條軌跡顯示當地國家。
  • 谷歌再上調東南亞電商預測, 購物App三冠王Shopee帶你完成...
    提供最新最全的Shopee東南亞與臺灣信息、市場動態、平臺政策、活動資訊及運營幹貨。
  • 揭秘Sea:市值上漲1100%,「東南亞小騰訊」浮出水面
    疫情之下,全球絕大多數企業都業務縮水,Sea卻依然保持高速增長,第一季度營收9.1億美元,同比增長58%;毛利潤2.1億美元,同比增長424%。業績不降反升的關鍵,就在於Sea的業務主要分三塊:遊戲、電商、行動支付——可以說,Sea在東南亞已經把騰訊和阿里的生意都做了。
  • 東南亞電商公司Sea成功登陸紐交所 市值63億美元
    後來逐漸向平臺級遊戲運營公司轉型,並且有了比較強勢的市場地位,於是凱旋創投出手投資了 5000 萬美金。投資後公司在東南亞遊戲運營上確立了壟斷地位,並穩健進入了電商和支付業務。凱旋創投在遊戲娛樂領域多有布局,有著豐富的投資經驗,而當時的Sea很像盛大遊戲 04 年的狀態,陶冶對於Sea未來成長為騰訊級別的遊戲娛樂公司很有信心。
  • 跨境電商選品手段大全
    我們切換到shopee平臺,再選馬來站,這時候會跳出來所有的馬來站銷售數據,我們可以進行排名,查看馬來站銷量最高的產品是什麼。 當然如果你想通過數據選品你可以這樣。 選擇shopee平臺數據,選擇馬來站,選擇只查看近一個月內才上架的產品,選擇只查看海外賣家 ,選擇銷量大於100。這個時候在進行了這麼多附加條件後,你看到了什麼?
  • 昕銳社:背靠騰訊的東南亞巨頭Sea Limited如何盈利?
    在美股研究社看來,Sea Limited 受到投資者的偏愛,離不開旗下三大核心業務均為所處市場的領導者: Shopee (蝦皮) 2015年底成立,是按照訂單量和GMV在區域內排名第一的電商平臺(同時在其運營的印尼、臺灣、越南、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各個市場也排名第一)。
  • 電商再啟地殼運動 「下沉市場」新大陸崛起
    來源:中國經營報電商再啟地殼運動 「下沉市場」新大陸崛起本報記者/李立下沉市場崛起,讓電商成為2019年起伏變化最劇烈的板塊之一。電商人口紅利已然見頂的情形下,下沉市場接管了用戶增長的重任。2019年「天貓雙11」成交額2684億元,同比增長25.7%。據2019年阿里巴巴投資者大會披露,阿里的年度消費用戶超過7億,阿里經濟體年度支付用戶達9.6億。對於交易額與用戶數已然非常龐大的阿里巴巴,持續保持高位增長並不容易,下沉市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電商再啟地殼運動「下沉市場」新大陸崛起
    本報記者 李立下沉市場崛起,讓電商成為2019年起伏變化最劇烈的板塊之一。「網際網路女皇」之瑪麗·米克爾在《2019年網際網路趨勢報告》中,明確指出全球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持續衰減,「全球網際網路用戶達到了38億人,滲透率超過了 50%,新的增長點仍然難以尋覓」。
  • 東南亞電商Sea上市:騰訊為大股東 陳歐曾悲情離開
    雷帝網 雷建平 10月21日報導在趣店上市之際,東南亞電商Sea也成功在美國上市,首日漲8.4%,市值達到51.7億美元。Sea以其Garena遊戲業務著稱,最初聚焦PC遊戲業務,最近幾年也在積極向電子商務領域拓展,並推出自己的社交電商平臺Shopee和AirPay支付產品。
  • 群雄圍攻阿里:電商新時代的黑暗森林法則
    與近幾年水份頗多的促銷日不同,今年618期間各大電商平臺規則都相對簡單,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唯品會、蘇寧等電商平臺在聯合多地政府發放消費券的同時,都開啟了新一輪價格戰模式。一片花團錦簇下卻暗藏玄機,有消息稱此次全民大促後,曾經親密無間的淘寶與抖音將徹底分手,未來淘系賣家在抖音投放不會得到阿里任何流量扶持。
  • 網際網路的悲哀: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
    我們再來看京東、拼多多、蘇寧這幾大電商平臺,雖然實力都比較雄厚,但是在阿里巴巴這座大山面前,他們很難實現翻越。不論是叫囂了多年的京東,還是藉助社交電商迅速崛起的拼多多,要想在短短幾年時間實現對阿里的追趕,難度還是非常大。 百度,如今廣告業務也受到了來自頭條系的巨大威脅,與阿里、騰訊的差距在進一步拉大。
  • 電商領域頻繁洗牌,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新平臺能否躋身前三
    網際網路不斷崛起,電商佔據了我們生活很大一部分的購物時間。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為我們拓寬了視野,這樣一來線下實體店生意就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很多實體商家選擇兩條腿走路,既在線下做生意,也在線上開網店。因為電商門檻並不高,所以行業競爭很大。
  • 網易考拉"賣身"阿里? 跨境電商市場格局或改變
    隨後,又有消息顯示,阿里和網易考拉談判已經接近尾聲,預計收購價格在幾十億美元,收購完成後,阿里旗下天貓國際將和網易考拉進行融合。  官方的態度是第一時間予以否認。針對市場傳言,阿里巴巴及網易官方均回復《中國企業家》記者稱「對市場謠言傳聞不予置評」,拼多多方面則對投資的說法回應「並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