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前葉,在遠離我們的社會,生活著一種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都是被家人遺棄或是受人排斥流亡山野,人們把這群人聚集形成的村子叫做「麻風村」,因為這裡的人都患有一種叫做麻風的病。
在沒有疫苗的年代,一旦感染這種病,就只能被隔離,而且這個隔離時間長達幾十年,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我國還有600餘個大大小小的「麻風村」,村裡的老人至今談「麻」色變,恐懼是這些老人對麻風病唯一的印象。
麻風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早在3000年前的古埃及,人們就用「天神懲罰人類的疾病」來形容麻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有三個(埃及、印度、中國)被認為是世界麻風疫源地,在封建社會沒有疫苗,這些麻風病人的最終歸宿不是被活埋就是被焚燒,即使有幸治癒,面目全飛,容貌醜陋,肢體畸形也將伴隨他們的餘生。
麻風病在中國流行肆虐2000多年,古稱癘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統治者就開始關注這種恐怖的疾病,而當時統治者能做的只有格殺勿論,就地活埋,這一點在秦法上有所體現,到了唐朝有了一些轉變,唐朝廷設立悲田坊,專門收治麻風患者,患者在這裡一切生活治療等費用一律由朝廷承擔,到了近代清末民國時期,由於西醫的發展,麻風病在西方的土地上基本滅絕,但是在我國深受麻風折磨的患者還有數以十萬計,麻風村就是這一時代的產物。
1873年挪威專家漢森發現麻風分枝桿菌,並確定麻風是一種慢性,低傳染疾病,95%的人的身體對麻風都是有天然免疫力的,但是這依然沒有減少人們對它的恐懼,時至今日,麻風這種古老疾病依然存在,只不過它們被「封印」在宿主體內,麻風病的中間宿主就是犰狳,犰狳也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唯一能與人共患麻風病的動物,犰狳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外形類似於穿山甲,這種動物除了好看好玩之外,可能就是好吃了,在美國大蕭條期間,吃不起豬肉的人們就開始以犰狳為肉食,進而另一場因野味而起的故事就開始了。
話說回來,今日在一些深山老林依然有「麻風村」的影子,有些曾經的患病者也依然生活在這裡,他們與世隔絕,雖然身體已經被治癒,但早與外界社會脫節,這裡或許已經是他們最好的歸宿,當這一代人逐漸老去,麻風村也就不復存在。麻風村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更是一代人的記憶,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真正的回歸社會,需要的是社會的溫暖和我們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