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報導「麻風村」教師農加貴:34年一人撐起一校 照亮...

2020-11-21 雲南網

  原標題:1986年,19歲的農加貴來到麻風村成為這裡的第一任教師,34年間,他一個人撐起了一座學校——照亮110個孩子的燭光

《工人日報》版面截圖

攝影 陳昌雲 製圖 陳子蘊

  1986年9月1日,農加貴人生中第一次登上講臺。因為他的到來,雲南省廣南縣蓮城鎮落松地村村民讓孩子們讀書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在農加貴「逆行」之前,落松地村甚至沒有自己的名字。這裡是當時遠近聞名的麻風村,是讓當地人都望而卻步的「禁區」。

  農加貴不僅來了,並且一直沒走。這位鄉村教師已經在落松地小學整整工作了34年,照亮了110位孩子走出大山的路。

  在今年雲南省發布的「雲南省2020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公示名單」上,農加貴赫然在列。

  一生中最難忘的晚餐

  碗筷是剛買回來的,滿滿一桌飯菜散發著香味,尤其那碗剛從鑄鐵鍋裡剷出來的臘肉,熱氣騰騰,油光透亮。

  在1992年的廣南縣農村,置辦這桌豐盛的菜餚很是破費,是招待貴客的標準。

  村長面容和藹,他手上拿著筷子,笑眯眯地看著客人,但就是不動筷,他要等農加貴先動筷,客人動過的菜碟,村長一家就不會再動了。

  儘管如此,農加貴心裡還是忐忑極了,低著腦袋一個勁兒喝酒。

  「我不敢吃菜,怕被傳染,覺得酒裡含酒精,可以消毒,更想喝醉了,就不用吃菜了。」時隔28年,農加貴說起那年夏天的這頓晚餐依舊記憶簇新。

  究其實,這頓晚餐他無法拒絕。

  就在當天下午,他從廣南縣城第五中學招生辦抄回了學生小升初的考試成績,最高的206分,最低的135分。這是農加貴教的第一批畢業生,10個孩子全部超過115分的錄取線順利升入初中。

  村長高興得近乎發狂,整整35年了,這是建村以來第一次有孩子讀書畢業並且取得好成績。於是便有了這頓農加貴一生中最難忘的晚餐。

  也是這頓晚餐,拆除了一直橫亙在村民和農加貴之間的心籬,村民獲得了外界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農加貴也贏得了村民的好感。

  1992年5月,因為學生們報考中學時需要填寫家庭住址,農加貴想,總不能寫「麻風村」吧,得給村子起個名字。

  「村裡種花生,當地把花生叫落松,乾脆村名就叫落松地,也就是花生地的意思。」農加貴向村長建議。

  村長同意了,村子終於有了正式的名字,而在此之前,落松地村一直被叫作「那邊那個村」。

  去「那邊那個村」教書

  「我不去!」

  1986年8月的一天,聽到叔叔農春盛說的教書地點在「那邊那個村」,當時19歲的農加貴斬釘截鐵地拒絕。

  在當地,只要說「那邊那個村」,誰都知道是哪個村。農加貴印象中,當時誰家小孩不聽話老哭,大人就說:「再哭就送你到『那邊那個村』!」小孩就不敢哭了。

  「那邊那個村」,是1957年設立的集中收容麻風病人的新建村,當時有56戶、180多人,其中,麻風病患者有80餘人。

  村民的孩子逐漸增多,慢慢長大,到了該入學的年齡,但外村學校不收,本村辦學又沒人敢來當老師,村民十分著急。

  農加貴回憶說,「村裡之前請了一位老師,結果臨來那天變卦了,皮膚病防治站的醫生就託叔叔幫忙找老師,叔叔就想到了剛從高二輟學回家的我。」

  農加貴的叔叔農春盛在距離落松地村幾公裡外的下壩村小學教書,和皮膚病防治站裡的醫生農炳康是朋友。

  「別怕,上課之前先用酒精擦手消毒,如果還怕,就用酒精兌點水喝到肚裡。」為了說服農加貴,農炳康反反覆覆給他做工作,「學校不在麻風村,在皮膚病防治站,距麻風村有3公裡多,你和我們3個醫生一起居住生活,麻風村的孩子沒有病。」

  最終,農加貴接下了這個當時每月只有19元工資的「高危」活兒。當時,280多位村民裡,症狀明顯的病人還有幾十人。

  村民們的「好」消散了恐懼

  1986年9月1日,開學日。第一批學生來了12人,大的12歲,小的五六歲。這些學生的家長中不少人患有麻風病。

  第一次上課前,農加貴用酒精擦了手,還喝了點兌水的酒精,給自己壯膽。

  孩子們來了。

  隨著嘰嘰喳喳的說笑聲和腳步聲越來越近,他的心跳在加速。

  不一會兒,孩子們進來了,農加貴一看,「他們看上去和外面的孩子一樣健康正常,很可愛,我的恐懼感減弱了一些,但還是怕。」

  恐懼心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散去,原因之一就是村民們對他的那種「好」。

  除了19元民辦教師補貼外,村民自發集資,每月給農加貴35元額外補助,一直到1998年8月,農加貴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為止。

  每次收到這筆補貼,農加貴心裡都很熱,「頭一年,每次錢都是用紗布包著,而且都用高壓鍋高溫蒸過,直到第2年我主動提出不要再蒸了。」

  此外,村民給他劃了半畝稻田種水稻、1.5畝山地種玉米,還餵養雞鴨給他改善生活,田地全由村民幫助栽種收割。

  孩子們心中的完美老師

  從青春小夥到霜染兩鬢,農加貴已經在落松地小學工作了34年。他最憂心的是,再過幾年,自己一旦退休,學校就辦不下去了。

  他的擔憂其來有自。

  村長告訴農加貴,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去請教師,但多年努力均是徒然,至今沒有人願意來這所學校任教。

  「我到中心校開會,從來不敢說我是落松地來的。」農加貴說,「有的老師知道我的情況,開會不和我坐一條凳子,吃飯更要遠離我,甚至不和我說話。」這種時候,他更能體會村民心中的苦和痛。

  在專業人士看來,也許農加貴的教學水準並不高,但他盡力了。

  廣南縣教育局一位領導說,「他一個人每天同時教3個班,還有學前班,用的是『複式教學法』,動靜搭配,10分鐘在這個班上課,10分鐘又要到另外一個班上課,他必須隨時保持運動的狀態。」

  農加貴一個人要教3個年級的3個班,就算只上語文、數學、思想品德和科學這幾門課,他一周就要上70多節課,為了有效管理孩子,他通過培養班幹部、小助手的方式,搞「學生自治」。

  「體育我還勉強能教。」他有點不好意思地笑笑,「音樂我就沒辦法了。」

  不過,在學生心中,農加貴很完美。

  「下雨的時候,學校前面的小河漲水過不去,他就把我們一個一個背過去。」農加貴的學生小璉回憶道。

  走進農加貴距學校約8公裡、位於那秧村的家,貧窮倒也談不上,但絕對不富裕,可農加貴卻把在2018年被評為雲南省優秀教師後獎勵的10萬元全部捐給了縣教育發展協會,用於獎勵長期在邊遠山村教書的困難老師和成績突出卻因家庭困難讀不起書的優秀學生。

  問及此事,農加貴憨厚地笑笑,「我接受過別人的資助,也要資助別人。」(記者 陳昌雲

相關焦點

  • 紮根麻風村15年的「中國好人」董淑猛病了 仍想建一個麻風病「博物...
    玲瓏醫院始建於1957年。10多年前,如果提到麻風村,很多人總要「退避三舍」,玲瓏新村就這樣漸漸被「遺忘」了。 然而,2004年7月,畢業於揚州大學醫學院的董淑猛走進了玲瓏新村,而同年畢業於江西中醫學院的女友徐娜也落戶這裡。
  • 麻風村孩子的「臺灣媽媽」
    2002年,正如她承諾的那樣,嶄新的教室已經在大營盤落地生根,而這個臺灣女人的命運,也和這個一度被外界遺忘的村莊緊緊地連在了一起。2003年起至今,她辭去百萬年薪的工作,在海峽對岸開辦「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致力於大營盤麻風病人的子女教育。    最開始,她將自己的動機解釋為一種「最樸素的母性」。
  • 絕望的世界,只剩下一個人和一條狗,史密斯一人撐整個電影
    絕望的世界,只剩下一個人和一條狗,史密斯一人撐整個電影絕望的世界,只剩下自己和一隻狗 一個人和一條狗,一個世界,史密斯的獨角戲,一人撐起整個電影。他僅憑自己就撐起了整部電影,雖然劇情容量不大,但節奏渲染得非常好,氣氛的營造也非常成功。影片前半段展示人類的孤獨,後半段展示了喪屍的人性化。那些感染病毒的人們,成為了只能夜晚出來並且喪失理智的「夜魔」。這些怪物會攻擊所有的生物,而之後因為某些原因薩姆也感染病毒死去,羅伯特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獨。正當他準備和「夜魔」同歸於盡時,一個聽了他的廣播的倖存者安娜救了他。
  • 過去老人談「麻」色變的麻風村到底是什麼,如今村裡還有人住麼?
    麻風病在中國流行肆虐2000多年,古稱癘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統治者就開始關注這種恐怖的疾病,而當時統治者能做的只有格殺勿論,就地活埋,這一點在秦法上有所體現,到了唐朝有了一些轉變,唐朝廷設立悲田坊,專門收治麻風患者,患者在這裡一切生活治療等費用一律由朝廷承擔,到了近代清末民國時期,由於西醫的發展,麻風病在西方的土地上基本滅絕,但是在我國深受麻風折磨的患者還有數以十萬計,麻風村就是這一時代的產物
  • 桂林市推進「縣管校聘」改革破解縣域教師資源均衡配置難題
    桂林市以實施荔浦「縣管校聘」改革試點為抓手,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縣管校聘」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其經驗得到自治區人大教科文衛委、自治區教育廳高度肯定。目前,桂林市第二批「縣管校聘」改革也已啟動,全市9個縣區借鑑荔浦經驗,在今年秋季學期參與改革探索。
  • 【工人日報特稿】與癌共舞
    原創 李丹青 工人日報剛剛過去的11月30日,是鷹的父母結婚50周年紀念日。因為趕上星期一,鷹決定提前一天為他們慶祝:他專門定做了一個金婚蛋糕。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鷹不敢奢望這一天會真的到來。
  • 在2017年教師節慶祝大會上的發言
    在2017年教師節慶祝大會上的發言優秀班主任代表、計算機系副教授朱軍2001年我進入計算機系讀書,受到了班主任、輔導員們的悉心照顧。10年後我回到清華做了一名普通教師。2013年我與計34班結緣,成為他們的班主任。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這個職務對於當時還是菜鳥教師的我而言卻意味著很大的責任和挑戰,感謝校領導、系領導們的信任和支持。每個進入清華的學生,都有一段值得驕傲的中學經歷。
  • 工人日報刊文:討論「什麼書適合或不適合讀」和瞎扯相去不遠
    工人日報刊文:討論「什麼書適合或不適合讀」和瞎扯相去不遠 歐陽/工人日報 2016-10-10 12:32 來源:澎湃新聞
  • 走遍全國500多個麻風村南京好醫生獲「國際甘地獎」 | 現代快報
    行醫40年,他帶領的中國麻風病手術醫療隊走遍了中國500多個麻風村,為麻風病畸殘者開展康復手術近3.6萬例,其中他親自做了1萬多例。他就是設在南京的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麻風病防治專家張國成教授。
  • 凝聚家校教育合力 成都新都教育局踔厲奮發培育骨幹教師
    中國網8月26日訊(宋佚)明確家校共育指導方法,培養區域家校共育的骨幹力量。近日,成都市新都區教育局開展了「2020年家校共育種子教師」培訓活動,新都區近兩百名種子教師參與此次培訓活動。成都市教科院德育教研員呂紅霞、成華區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吳玉婕、教研員周雪娟、黃英等擔當此次培訓講座的主講人。
  • 武漢一高中設"安檢門":金屬探測器掃描 手機不進校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該校去年就已推行「手機不進校」舉措,幫助學生戒「手機依賴症」。  據了解,每天早上7時,太平洋高中4名值班教師都會守在校門口,對到校學生進行檢查。學生們在校門口自覺排成隊,值班教師手握金屬探測器,對書包、全身上下依次進行掃描,場景類似於地鐵安檢。由於師生配合默契,檢查的進度往往很快,5秒內就能檢查完一名學生。  高二年級班主任魏翁萍介紹,「手機不進校」舉措最先是面向高三學生。「有不少家長向學校訴苦,說孩子患上『手機依賴症』,每天都要刷手機到深夜,讓學校幫忙想辦法」。
  • 巨大火球突降日本,夜空瞬間被照亮如白晝
    據日媒NHK報導,當地時間29日凌晨1點34分,日本西部多個地區觀測到一顆流星墜落。現場視頻顯示,一個巨大的火球從天而降,突然發出強光照亮天空,隨即消失。這一幕被多地民眾目睹,引發熱議。在三重縣和愛知縣等地捕捉到的畫面顯示,隕石墜落時伴隨著巨大的火球,墜落後的幾秒鐘內,整個天空都被照亮。宛如日本動漫《你的名字》裡,流星划過天空的景象。愛媛縣一名NHK的員工說,自己當時在屋子裡,隔著窗簾都看到了發光的火球。
  • 小蘑菇撐起「致富夢」
    日前,記者走訪了該縣張集鄉扶貧產業園,通過一個個蔬菜大棚,感受百姓們的脫貧之路……小磨菇撐起「致富夢」張集鄉扶貧產業園建於2017年,佔地面積有100畝,大棚面積45畝。為了做大做強扶貧產業園,提高產業園的實際效益,2019年該鄉就以扶貧產業園為平臺積極對外招商引資,目前的產業主要有茶樹菇和薯尖等。說起茶樹菇,大家自然熟悉。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人才基地 教師搖籃
    60多年來,海南師範大學雖幾經調整、幾度易名,但薪火相傳、教澤綿延,砥礪出「崇德 尚學 求是 創新」的校訓精神,形成了「人才強校、學術興校、質量立校、特色樹校」的辦學理念及以服務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的辦學傳統。  目前,海南師範大學有龍昆南、桂林洋、靈山三個校區,佔地面積約3100畝。
  • 廣州工商學院2021年碩士、博士畢業教師招聘公告(131名)
    廣東教師考試網提供以下廣州教師招聘信息:廣州工商學院2021年碩士、博士畢業教師招聘公告(131名),報名時間:詳見公告,更多關於廣州工商學院碩士博士畢業教師招聘,啟事,廣州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考試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
  • 兩萬根鋼構撐起荊州機場 預計9月中下旬試飛校飛
    兩萬根鋼構撐起荊州機場 預計9月中下旬試飛校飛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社會 正文 來源:湖北日報 時間:2020-09-10 08:56 荊州機場建設工地,工人在機場航站樓作業。(視界網黃志剛攝)> 閱讀提要荊州機場是我省重點建設工程,於2018年10月動工建設。今年以來,作為荊州市首批覆工復產項目,荊州機場項目克服疫情、汛期和高溫天氣的多重考驗,建設者們加班加點,克難關、趕進度。目前機場飛行區及附屬工程已完成竣工驗收,航站區配套設施建設進入衝刺收尾階段,力爭早日達成通航目標。
  • [澄清]絕味食品:媒體報導的澄清
    [澄清]絕味食品:媒體報導的澄清 時間:2020年11月30日 08:20:24&nbsp中財網 原標題:絕味食品:關於媒體報導的澄清公告一、傳聞簡述 近日,絕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關注到有媒體在網絡上發布題為《研發費用自相矛盾,4500萬不易而飛,靠一根鴨脖撐起市值500億的「鴨脖之王」被高估了嗎?》的文章。公司第一時間關注到上述報導並立即展開了認真核實,為了避免對投資者造成誤導,現予以澄清說明。
  • 【獻禮螢火蟲十周年】十年微微螢光 愛心照亮希望
    【獻禮螢火蟲十周年】十年微微螢光 愛心照亮希望 2020-08-13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歌爾教育2020年教師招聘全面啟動
    歌爾學校融小學部、中學部、國際部於一體,全部實行小班化教學,秉承「立德樹人,因材施教」的辦學理念,培養身體健康、心向美好、熱愛科技的優秀學生,建設一所受尊敬的國際一流學校。濰坊歌爾學校於2019年秋季開辦,目前已搭建起「仁愛匠心、學養豐厚」的教師團隊,現有省特級教師5人、齊魯名師名校長4人、省教學能手4人、骨幹教師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