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裡所說的「佔卜」,是一種自足的知識體系,而並不是就某一個佔筮高手或佔卜騙子手中的「佔卜」而言其超越性是基於《易》中的深刻的宇宙原理及作為易理的可操作形式「河洛之學」之上的。
紀實文學《易俠》中記述了當代佔筮高手張延生的一個筮例。
有一次,他在一個機關食堂給學員講課時,有一個學員提同,請他具體講一講宇宙的存在狀態。他在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看了看手錶,臨時起了一卦,上坤下兌-地澤臨卦,他說:「「這一卦就能反映出世界在目前的存在狀態,坤主靜,兌主說,在這個食堂裡,我在說,你們在靜靜地聽,場已經定死了,就是這個狀態。「
有的學員問,上坤下兌僅表示這麼一種狀態嗎?
「當然不是。「他接著說:「地澤臨卦能表示多種狀態。舉例來說,坤又為老太太,兌又為口舌,上坤下兌,中間又互出一上震卦,震為雷為動,也就是老太太比較激動,正與入口舌交惡
正說到這裡,傳來高聲吵嚷聲,大家屏息靜聽,原來是食堂一位老年女職工和食堂主任吵了起來。
「封象準不準?是不是老太太正在吵架?"張延生大聲問:「這是不是地澤臨卦所反映的狀態?"學員們又驚又喜,有人笑出了聲。
宇宙全息統一論--這就是我們用今天的語言所能對《易經》作出的最高概括。這種全息統一論與一般全息論、系統論的關鍵區別就是:它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全息統一論,換句話說,不僅太陽黑子的爆炸與浩瀚宇宙中一粒地球上的某些人的情緒變化有某種精確的關係,而且十年前、一百年前、一萬年前、一百萬年前的某個事件與現在正在讀此書的某個讀者有精確的關係。
話說回來,所謂全息論,即指事物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此事物的一個縮影,如耳針、手相之類. (易經)之理正是在字宙範圍(古往今來謂之宇,四方上下謂之宙)內的全息理論的描述,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才稱之為「統一論",甚至可以說,愛因斯坦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對宇宙的思考上與易理是一致的。說到「宇宙全息」,好像不好理解,時空是怎樣在「易」中做到「全息統一」的呢?
在每一卦中,它既有著時間量(如離卦為夏季),又有空間量(如離卦又為南),在中國數術學的基本量幹支中,每一幹支也是既有時間標量,又有空間標量,例如午,既為午時午月、午年,又為南方…等等。
「一陰一陽為之道」,太極圖是易道的一個很好的圖示,有趣的是,當代自然科學發現世界的模式在太極圖中得到最好的表達,如宇宙大爆炸原理及恆星的形成,其渦漩皆是一太極圖,另外,當代最新神經生理學成果表明,人腦的結構也是一太極圖。
易象,也是反映「易」的全息性的一個方面:乾:天、馬、圜、君、父、玉、金、寒、冰……
坤:地、牛、母、幣、釜、吝嗇、均、眾。…
震,龍、足、長男、雷、玄黃…。
巽:雞、股、長女、木、風、繩…。
坎:豬、耳、中男、水、溝、。…。
離 雉、目、中女、火、日、電、龜……
艮:狗、山、少男、路、小石、門……
兌:羊、口、少女、巫、折。
這裡只是列出一部分,其數目是無限的,而且重卦之後其數目就更多,而且象與象之間還有了特殊的結構。
在實踐中,易的「宇宙全息統一論」最好的見證就是中國古代的幾乎所有知識體系都奉《周易》為第一經典。
周易與哲學,這幾乎不用舉例子,我國曆朝歷代的儒釋道各家對周易的解釋不下幾千種,所有的關於世界本體論和關於人的學說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