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宇宙全息統一論和易卜相關之原理

2020-11-29 華夏博學苑

我們這裡所說的「佔卜」,是一種自足的知識體系,而並不是就某一個佔筮高手或佔卜騙子手中的「佔卜」而言其超越性是基於《易》中的深刻的宇宙原理及作為易理的可操作形式「河洛之學」之上的。

紀實文學《易俠》中記述了當代佔筮高手張延生的一個筮例。

有一次,他在一個機關食堂給學員講課時,有一個學員提同,請他具體講一講宇宙的存在狀態。他在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看了看手錶,臨時起了一卦,上坤下兌-地澤臨卦,他說:「「這一卦就能反映出世界在目前的存在狀態,坤主靜,兌主說,在這個食堂裡,我在說,你們在靜靜地聽,場已經定死了,就是這個狀態。「

有的學員問,上坤下兌僅表示這麼一種狀態嗎?

「當然不是。「他接著說:「地澤臨卦能表示多種狀態。舉例來說,坤又為老太太,兌又為口舌,上坤下兌,中間又互出一上震卦,震為雷為動,也就是老太太比較激動,正與入口舌交惡

正說到這裡,傳來高聲吵嚷聲,大家屏息靜聽,原來是食堂一位老年女職工和食堂主任吵了起來。

「封象準不準?是不是老太太正在吵架?"張延生大聲問:「這是不是地澤臨卦所反映的狀態?"學員們又驚又喜,有人笑出了聲。

宇宙全息統一論--這就是我們用今天的語言所能對《易經》作出的最高概括。這種全息統一論與一般全息論、系統論的關鍵區別就是:它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全息統一論,換句話說,不僅太陽黑子的爆炸與浩瀚宇宙中一粒地球上的某些人的情緒變化有某種精確的關係,而且十年前、一百年前、一萬年前、一百萬年前的某個事件與現在正在讀此書的某個讀者有精確的關係。

話說回來,所謂全息論,即指事物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此事物的一個縮影,如耳針、手相之類. (易經)之理正是在字宙範圍(古往今來謂之宇,四方上下謂之宙)內的全息理論的描述,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才稱之為「統一論",甚至可以說,愛因斯坦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對宇宙的思考上與易理是一致的。說到「宇宙全息」,好像不好理解,時空是怎樣在「易」中做到「全息統一」的呢?

在每一卦中,它既有著時間量(如離卦為夏季),又有空間量(如離卦又為南),在中國數術學的基本量幹支中,每一幹支也是既有時間標量,又有空間標量,例如午,既為午時午月、午年,又為南方…等等。

「一陰一陽為之道」,太極圖是易道的一個很好的圖示,有趣的是,當代自然科學發現世界的模式在太極圖中得到最好的表達,如宇宙大爆炸原理及恆星的形成,其渦漩皆是一太極圖,另外,當代最新神經生理學成果表明,人腦的結構也是一太極圖。

易象,也是反映「易」的全息性的一個方面:乾:天、馬、圜、君、父、玉、金、寒、冰……

坤:地、牛、母、幣、釜、吝嗇、均、眾。…

震,龍、足、長男、雷、玄黃…。

巽:雞、股、長女、木、風、繩…。

坎:豬、耳、中男、水、溝、。…。

離 雉、目、中女、火、日、電、龜……

艮:狗、山、少男、路、小石、門……

兌:羊、口、少女、巫、折。

這裡只是列出一部分,其數目是無限的,而且重卦之後其數目就更多,而且象與象之間還有了特殊的結構。

在實踐中,易的「宇宙全息統一論」最好的見證就是中國古代的幾乎所有知識體系都奉《周易》為第一經典。

周易與哲學,這幾乎不用舉例子,我國曆朝歷代的儒釋道各家對周易的解釋不下幾千種,所有的關於世界本體論和關於人的學說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源頭.

相關焦點

  • 宇宙大同文化第二大學說——宇宙全息統一說
    1.宇宙全息統一說宇宙萬有是一個全息統一的整體,萬有中的任何部分都與整體相互聯繫。宇宙中的任何部分皆是宇宙整體的全息縮影。宇宙整體潛含在任何部分之中。,但其開發應用的實踐已初步顯示出廣闊無限的前景,全息照相術與生物基因複製的運用已展示出宇宙全息統一技術的神奇力量!
  • 關於宇宙全息統一的認知探討之一
    以前的文章中曾談到了宇宙全息統一的問題,從只知道人體中有全息現象,進而將此現象拓展到整個宇宙,這是人類對宇宙認識的一個較大的進步。有了宇宙全息觀,就擁有了一種認識宇宙真相的有力工具和有效方法。前面的文章中曾指出,從最基本的層面上講,宇宙可分為兩個大層次。
  • 全息宇宙 | 我們的宇宙是一張全息圖嗎?
    圖片來源: PBS Space Time, YouTube  來源:Quanta Magazine  翻譯:張君睿 [結尾閱讀原文]  改編:學術部 賴文昕統一引力和量子理論向來是物理學家們的終極追求。
  • 高維時空的演繹(25)全息的宇宙
    全息這項技術可以被用於光學儲存、重現,同時可以用來處理信息。全息技術已經廣泛用於顯示靜態三維圖片、全息投影、360度幻影成像系統等等。 後來又產生了全息論。在百度百科中,這樣描述全息論的基本原理:「一個系統原則上可以由它的邊界上的一些自由度完全描述」,從潛顯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宇宙全息統一論已更名為「全息大統一論」,發展為「一元宇宙全息論」。
  • 周易只是一本算命書?其實它是破除迷信的哲學
    如果用宿命論和被決定論的方式來理解佔卜,就不算正確理解佔卜的態度,因為這樣容易對佔卜的結果執迷不悟,嚴重的時候,認為應該放棄人的主觀努力,那就走向了《周易》之教的反面。 所以《周易》最原始、最根本的原理是天文學原理,是古人對於天上的日月星辰長期觀察之後,形成一套模擬星體運轉之道的象徵符號系統之上的哲理體系。這套體系最根本的原理是對陰陽的區分和體察,而陰陽的基礎是貫通宇宙萬物的氣一元論。
  • 諾獎得主:全息宇宙模型將助力大統一理論的建立
    全息模型認為宇宙本身的運行模式可能就像全息圖一樣,我們在日常生活的三維世界中觀測到的一切現象,可能是發生在遙遠二維表面上的物理過程的全息投影。」在二維表面上,但不同的是,全息宇宙模型認為二維影子(二維表面上的事件)才是真實的,而看起來結構更加豐富的高維事物,才是二維表面上真實物理過程的投影。
  • 全息的宇宙
    全息的宇宙通常的照相底版上只記錄了光的強度,而全息照相不僅能記錄光的強度,還記錄了光的相位,所以可以用相干光從中提取三維物體的全部幾何信息。但你可曾想過,我們身處的宇宙也是張全息圖。   說宇宙是張全息圖,是指宇宙具有類似全息圖的性質。這一發現源於黑洞物理的研究。黑洞是一類特殊的天體,其引力非常強,以至於連光也被吸引住了。
  • 宇宙暗能量與周易八卦
    現在明確了思維、精神的物質性,我們就要重新認識哲學,重新認識周易預測了。周易預測決不是唯心的東西,而是屬於唯物的範疇。實際上思維和信息的物質性更進一步地說明了辨證唯物主義的論斷:「世界統一於物質」是正確的。這又是辨證唯物主義一元論的一個全新的佐證。思維的物質性已肯定了,為什麼又要說它是暗物質呢?
  • 中國古代著作《周易》
    目前,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秘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周易》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 全息信息漫談合集~嘗試哲學和科學統一思考
    這三者相互有關聯,由一領域可以推理其他兩個領域,不過首先要保證三者全部正確,而這正確表現形式可能是全息理論的表現形式!宇宙全息論基本原理:從淺顯易懂的信息總和看,任何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一部分!宇宙全息論核心論點: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
  • 宇宙暗能量與周易八卦
    現在明確了思維、精神的物質性,我們就要重新認識哲學,重新認識周易預測了。周易預測決不是唯心的東西,而是屬於唯物的範疇。實際上思維和信息的物質性更進一步地說明了辨證唯物主義的論斷:「世界統一於物質」是正確的。這又是辨證唯物主義一元論的一個全新的佐證。思維的物質性已肯定了,為什麼又要說它是暗物質呢?因為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用科學手段把每個人每時每刻思維運動的軌跡描繪出來。
  • 宇宙其實是張巨大全息圖...
    數十年來,全世界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我們的宇宙,曾經或者現在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全息圖的可能性,在這個碩大的全息世界中,傳統物理學的規律只適應二維空間,但是,似乎我們眼前的一切都是三維,甚至多維的。全息圖理論最初20世紀90年代提出,當時企圖統一現代物理學中的兩大無敵的武器——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這個想法描述了一個空間容量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被認為是在該區域的二維邊界上編碼的,這類似於我們日常中的二維碼。關於黑洞,一些科學家認為,所有落入黑洞的「信息」實際上保留(或編碼)在它的邊界,形成了事件的視野。
  • 宇宙只有三維嗎?更高維時空存在嗎?宇宙會不會只是它的全息投影
    此外,還有一種誘人的可能:從某種角度看,我們實際上可能是一個更高維宇宙的全息投影。對此,讀者吉姆·布雷想了解更多,他問道:圖解:全息投影 來源:Flickr對於全息宇宙似乎可以有很多解釋。那麼,假設全息觀點是正確的,二維表面和三維展現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常見的全息圖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有用嗎?
  • 原創:全息宇宙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李小託,關注我的原創文章《全息宇宙》 作者:李小託在一個魚缸中放進一條魚,假定我們不能直接看到這條魚,我們找來兩臺相互垂直的攝像機"觀察"魚的活動,圖象直接在兩臺電視機上播放出來由此科學界提出了一個全息宇宙的概念,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它本質上不過是個幻象,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圖。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
  • 全息宇宙,如是我聞
    這是一種用雷射做出的三維立體攝影相片,它在顯示形象方面有獨特優點,全息照的「像」不是物體的「形象」,而是物體的光波。即使物體已經不存在了,但只要照亮這個相片,就能使原始物體「再現」。和普通照相術不同,全息相片貯備著大量的信息,可以一一顯現,所以有「一張全息相片的價值等於一千張普通相片」之說。
  • 詳解宇宙全息理論
    這個現象的古怪之處在於,它們之間的通訊聯繫幾乎不需要時間間隔。這是一種用雷射做出的三維立體攝影相片,它在顯示形象方面有獨特優點,全息照的「像」不是物體的「形象」,而是物體的光波。即使物體已經不存在了,但只要照亮這個相片,就能使原始物體「再現」。和普通照相術不同,全息相片貯備著大量的信息,可以一一顯現,所以有「一張全息相片的價值等於一千張普通相片」之說。影像的立體感不是全息唯一的特殊之處,更神奇的是,全息相片每一小部分都包含著整個相片的完整影像。
  • 論宇宙統一原理——陳氏宇宙模型
    由電磁場和引力場給人類設下的隔閡,到本文完成寫作之前,沒有人能夠很好的統一它倆。如果一個宇宙模型對宇宙的詮釋度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那麼可以說這個模型接近於真實宇宙。本文將從討論宇宙的根源出發,從宇宙統一、場統一、熵統一、波統一到黑洞詮釋、物質世界形成機理等進行逐一系統詮釋。
  • 全息宇宙中的信息
    相關結果表明,我們認為具有三個空間維度的宇宙可能會被寫在二維表面上,就像全息圖一樣。我們每天對世界的三維認知既可能是一種深刻的幻覺,也可能只是觀察現實的兩種替代方式之一。一粒沙子可能不會包含我們的世界,但平面屏幕可能會。形式信息理論起源於1948年由美國應用數學家Claude E. Shannon撰寫的開創性論文,他引入了當今最廣泛使用的信息內容量度:熵。
  • 全息投影原理
    導讀:目前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舞臺效應,其中有一大部分利用的都是全息投影技術原理,全息投影技術,又可以將其稱之為3D全息投影技術,但是這和我們時常所觀看的3D電影是完全不同的呦,趕快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 宇宙或許只是一張全息圖
    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息圖中嗎?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奇特的理論暗示我們的宇宙可能是一個全息圖。根據當前的全息原理,需要一個二維的平面,這個平面內擁有能夠描述三維圖像的所有信息。自1997年以來,科學家就開發出基於宇宙理論的全息理論,現在這一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科學家已經能夠展示建立在全息理論基礎之上的宇宙間如何進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