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只是一本算命書?其實它是破除迷信的哲學

2021-01-13 騰訊網

對於許多人而言,《周易》都是這個色兒的……

看《周易》的人都是這個色兒的……

然而,《周易》研究學者溫海明指出,《周易》從成書開始,就是一部破除迷信的著作,是中國上古文化脫離巫術和鬼神崇拜,走向人文理性的偉大著作。無論是卦爻的推演,還是卦爻辭的書寫和詮釋過程,都體現出人的精神和意志是世間變化之主宰的主導思想。所以可以說,《周易》基本沒有迷信的成分,沒有對超越世間之天神的執迷不悟和盲目信仰,也否定被外在力量迷惑和輕易信從超自然力的傾向。

--

《周易》與佔卜

夂小

當然,《周易》的起源與佔卜有關,如朱熹曾說:「易本卜筮之書」,但佔卜本身並不就是迷信,從孔子開始,歷朝歷代的大儒都了解、研究佔卜,很多還精通佔卜,認為佔卜有助於解決人生的疑難,理解《周易》的大道。應該說,佔卜不等於迷信,在人們碰到無法解釋,或者無法解決的疑難和問題之時,佔卜一直是一種尋找答案的方式,在今天接近於心理輔導和決策諮詢。

不能因為佔卜的結果有一定的準確性,就認為佔卜是非常正確的,所以應該完全按照佔卜的結果去行動,這就是一種宿命論或者被決定論的態度。宿命論認為,一切都預先註定,人類的努力不可能改變事情的發展,於是放棄一切努力。被決定論認為,一切發展變化都是預先決定了,人類的意志很難改變事情的發展變化,不過,如果要事情按照決定的結果發生,還是應該順其自然去努力,因為人順其自然去努力本身也是一種被決定的過程,非人力本身可以更改的。如果用宿命論和被決定論的方式來理解佔卜,就不算正確理解佔卜的態度,因為這樣容易對佔卜的結果執迷不悟,嚴重的時候,認為應該放棄人的主觀努力,那就走向了《周易》之教的反面。

--

《周易》的原理

夂小

《周易》是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之後,形成的一套「與天地準」、而且能夠「彌綸天地之道」的一部偉大著作。所以《周易》最原始、最根本的原理是天文學原理,是古人對於天上的日月星辰長期觀察之後,形成一套模擬星體運轉之道的象徵符號系統之上的哲理體系。這套體系最根本的原理是對陰陽的區分和體察,而陰陽的基礎是貫通宇宙萬物的氣一元論。古人認為,宇宙之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氣構成的,氣是日月星辰和天地之間一切變化的物質基礎,也是人身與心意變化的根本基礎,所以氣不是單純的物質,而且是物質與心靈貫通的一體性存在。

氣永遠在運動變化,人所理解的陰陽觀念,也隨著時間時刻變化,體現在每天從早晨到中午陽氣生長,陰氣消退;從中午到夜裡陰氣生長,陽氣消退周而復始的過程之中。同理,從冬天到夏天,陽氣生長,陰氣消退;從夏天到冬天,陰氣生長,陽氣消退,陰陽之氣體現在天時和天地之間氣息時刻不停的變化流轉當中。在這個意義上說,氣一元論和變動的陰陽觀,可以說分分秒秒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古代農業社會當中,人們按照天時流逝的特點,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播種和收割,進而安排相應的社會生活,實現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從地理空間上,古人選擇合適的地點埋葬先祖,建設合適的陽宅來居住,都是因為要選擇生氣匯聚之處以利於生養自己的生命,促進事業的發展。因此,歷代陰陽宅建築基本都遵從《周易》當中的八卦數理與方位等來修建。

要理解易學,首先就要理解《周易》的陰陽爻符號和《易傳》「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陰陽觀念。其實,陰陽觀念體現在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在從日月、天地、男女到上下、左右、前後等等耳熟能詳的生活情境當中,都是陰陽對應統一觀念的顯現,可謂無處沒有陰陽。換言之,一切對待的觀念,都是陰陽,而人的意識跟世界接觸,最詭異的特點,就是沒有辦法直接把握一元性的整體,如理解道必須通過陰陽對待的思維方式來理解。

--

《周易》中的哲學

夂小

《周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總源頭。中國歷史上,《周易》是在經學、哲學與文化史上影響極為深遠和廣泛的經典。《周易》的核心是易道,《周易》是一部揭示天地變化之道的書,為的是濟物利民。《周易》作者在長期仰觀俯察的基礎上,運用卦畫的形式,對宇宙萬物的變化進行模擬。《周易》的基礎和原理跟日月運行、陰陽變化、佔卜實踐有關係。《周易》內在結構的成型過程是從數到象,從象到卦,從卦到辭。數和象是《周易》最明顯的特色,也是研讀《周易》一開始就要打下的基礎,如果單純從文辭入手,是很難理解《周易》獨特的成書方式和內在義理的。在《周易》的卦爻符號系統中,無論從太極到陰陽,還是從先後天八卦到六十四卦,整個體系及其各部分都為著表達宇宙變化之「道」。通過對符號體系的推演,模擬天道的運行,在此基礎上闡明人事運作的道理。

關於《周易》的學問——易學包括《周易》的起源、演變、成書、詮釋和傳播等各個方面。除了作為哲理著作之外,《周易》的特色是通過卜筮文化體現出與其他經典不同的實踐智慧,能夠給予不同境遇中的人從易理到現實策略的指導。卦爻符號系統是《周易》表達數和象最為特殊的部分,也是解讀全書,理解《周易》的根基。《周易》作為流傳幾千年的著作,主要是由《經》和《傳》兩部分構成的。易學包羅萬象,涵蓋天地萬物的運行。易學史是綜羅百代,涉及中國傳統文化方方面面的百科全書。

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溫海明多年研究《周易》,致力於揭示人天之意作為溝通人與天、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核心,提出「意本論」,認為「意」既是世界之本,也是哲學宇宙論的基礎。人類通過「意」結合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可以說,「意」是內在於世界,並高於世界的存在,並且貫通世界萬物本相的本體性存在。

由此出發,《周易明意》哲學體系涵蓋人天之意論、意本形上學、意本創生論、意本認識論、意本感通論、意本心通物論、意本政治哲學等來闡發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和《易傳》的哲學內涵。意本論認為,「意」為天地萬物之本,從「意」本原上可以開發出人類存在和生存的哲學系統,把人理解為「意」念實化的存在,人生是「意」念實化流行的過程,人可以通過提升反思意念的認知力、增強意念運化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周易明意》一書通過對《周易》卦爻辭每卦每爻的詳盡解析,致力於闡發貫通宇宙間一切存在的「意」哲學共性,建構能為各哲學提供彼此融通的「意本論」哲學基石。總之,《周易明意》致力於以「意」為本解釋《周易》卦爻辭,立足於把「意本論」建構為人之為「意」念實化的哲學原點,對《周易》相關的事變做出哲學體系性解釋和建構。

意本論形上學的使命在於揭示世界向「意」呈現之前的先行結構,建立意本形上學的過程,可謂一個逆向建構的過程,從面對世界那瞬間的「意」回溯以往,揭示世界向「意」如此呈現的維度和結構。由此可知,意本形上學之思在生活的「意」之前。理察 泰勒在《形上學》導言中曾指出:「形上學根本不涉及如何生活,而僅僅涉及為何生活。」從意本形上學角度看,形上學不涉及如何幫助人們生存的具體技術性層面,而主要關乎生命之「意」通於天地的「意」緣初始結構之生發(意生)的可能(意能)和意義——人在「意」中的生活(意生)是如何開始的?又是如何意(識)到自己的意(向)行為(意行)具有(意)能和(意)量,進而建構意(境)?

這本書致力於揭示《周易》意本論在形上學層面的「意」圖式,將「意」之心(意)物融通之境基於先後天八卦圖式作全新建構,進而把意本形上學先行結構通過對卦爻辭的哲學詮釋建立起來。《周易明意》有先天八論:生-能-向-緣-識-行-量-境,分論意向本於先天的八個維度;並對應於後天八論:緣-識-向-境-能-生-行-量,分造八維度之意而能運世之化。「意」本「立日心」,立天地日月之心,或為「心之音」。可見「意」自帶強大的本體論意味。而日月之心之音,本來心意通天,真誠無妄,正是人修持心意,接通天機的理想狀態。人天之意通於諸經之「意」,通於自然天地,仁愛世人,達於心意通天之中道,涵攝佛家空有,道教統攝心神諸說,可融貫一爐。

- 版權資訊 -

編輯:黃泓

觀點資料來自:《周易明意》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臨終留下勸告:要注意《周易》不是迷信!會讓中國更強大
    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師從約翰·杜威。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為什麼他說要我們注意《周易》呢?老人家所說的《周易》講得是什麼?《周易》又是怎樣一本書?《周易》是一本奇書,這本書非常的難懂,很多人初看這本書的時候,就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對於《周易》的定位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封建迷信,也有人認為這是自然規律。
  • 「本真」與《周易》的時間哲學
    ---    《周易》作為「群經之首」(《漢書·藝文志》語),可謂中國傳統文化中經典之經典。《易經》原雖為「卜筮」而作,其內涵的自然哲學卻並未被掩埋,經歷三古四聖以後,最終以包括《易經》六十四卦與《易傳》十篇兩部分共成傳世之《周易》,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周易》。為什麼說這是一部在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具有絕妙智慧的古老經典呢?
  • 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這幾部書籍算得上哲學著作嗎?
    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還有,他更是直接表示十分後悔看了《論語》這本書。對於中國人而言,這樣反大眾化的論調顯然是難以接受的,畢竟,《論語》這本書從其成書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和洗禮,怎麼能一語否定呢?
  • 《周易》入門必備的基礎知識,全是精華,建議收藏學習
    《易經》是一部積累筮佔之辭的辯證法哲學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該書闡述了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在"獨尊儒術"的漢代,《周易》被奉為儒家經典,成為經學家們研治的一項專門學問,這就是易學。
  • 《周易》:你還認為它只能用來算卦嗎?帶你了解先賢智慧結晶
    ——《易經·繫辭上》《周易》包括《經》和《轉》兩個部分,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和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各時期民族文化思想和智慧的結晶,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播有深遠意義。正確認識什麼才是《周易》很多人都把《周易》看作是一本算卦書,但事實上這是很片面的,《周易》從夏代開始經歷了很多的演變過程,直到殷商末年時期周文王將之前的易經重新演繹,最後形成了周易,但是即便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易經還是在不停的進行演變的。
  • 被稱作「群經之首」的易經,歷來爭議不斷,最早只是一本無字書?
    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它不僅是一本用於佔卜之書,更是一部具有獨特思維方式的哲學著作,其中潛藏著萬物變化、未來事態發展的規律,同時你的一餐一飯、一呼一吸、一言一行都與這部經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不,它其實藏著一個哲學世界!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推介一本書,它就是喬斯坦·賈德所著的《蘇菲的世界》,乍一聽這個名字好像是一本小說,其實不然,它其實是一本哲學書,一本與讀者深入對話交流的書。先說一下本書的作者喬斯坦·賈德,1952年生於挪威,擔任高中哲學教師多年,自198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以來,已成為挪威世界級的作家。1991年《蘇菲的世界》出版後,成為挪威、丹麥、瑞典和德國的暢銷書。目前,已經有三十多個國家購買了該書的版權。
  • 破除「破除迷信」——姚慧
    佛事音樂即使走向民間,即使與最初的寺院佛事音樂大相逕庭、與民眾生活互融,它也仍是無法脫離宗教文化語境的宗教音樂,是需要保護的。而保護的前提是破除「破除迷信」的思想觀念。「破除迷信」是五四以來中國主流意識形態主張的對待所謂「迷信」的態度,這種思想甚至在當下的大眾群體中仍然根深蒂固。
  • 《周易》入門學習心得總結
    入門建議先看看《周易淺述》,結合一下紹偉華的《周易預測學》,再簡單實踐試試用3個硬幣佔卜,娛樂中學習,入門的快一些。學習《周易》心得:中國自古有《易經》,其實這個名字是取錯了。因為《易經》其實是最不容易的。《易經》應該更名為《難題》可能才是比較合適的。這個《易經》之難,難到讓人敬畏。以致於還沒有讀,就開始產生畏難情緒了。
  • 中國古代著作《周易》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託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為說它是科學的。只能當它是一種文化。
  • 《周易》暗藏玄機:災難來臨前上天給的3個暗示,看完默默收藏了
    有人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不僅是因為它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儒道兩家共同的經典,還因為《周易》64卦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本字典。可以說,讀懂了《周易》就讀懂了人生。這世上90%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
  • 伏羲所創的《周易》,被質疑6500多年,被證實是超科學!
    被質疑了6500多年的《周易》,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伏羲是創始人說起馮友蘭,很多夥伴們都會覺得陌生,因為這位先生已經離開我們有19個年歲了。馮先生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宇宙暗能量與周易八卦
    人類到現在也只是認識到它的一丁點皮毛,要用我們常人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闡述它,可能嗎?所以它是「非常道,非常名」,無怪乎老子大為感嘆地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如果人類一旦把這個「眾妙之門」打開了,或曰我們走進了高維空間之中,明了了暗物質暗能量的真實,那麼世界上很多用科學不能解釋的神秘現象:如在世界上每年都有數以百次的飛碟(UFO)為什麼總是來無蹤去無影?出沒的速度極為迅速和隱蔽。
  • 哲學很難嗎?這本書告訴你其實哲學並不神秘!人人都可學哲學!
    就如為了哲學而獻身的蘇格拉底,因此哲學這個詞也是被廣泛流傳。但是真正了解哲學這個概念的人,恐怕並不多,而且大多數人也就知道點皮毛。哲學難嗎?當然很難,它門檻可以高到天花板,有人為了哲學貢獻了自己一生,包括生命!但成功的寥寥無幾,倒是出現了很多神神叨叨的人。但真的有那麼難嗎?也不盡然,稍微在一個領域有點見解的人,都接觸過哲學,哲學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 宇宙暗能量與周易八卦
    有的科學家作了這樣一個形像的比喻:假如全宇宙的物質猶如一座金字塔,我們可見的物質只是塔尖上的一點點,塔中間23%的部分是暗物質,塔下那個龐大的基礎就是佔73%的暗能量。實際上早在65年前,在科學研究中從理論上已推測到在宇宙中除了普通物質之外還存在神秘的不可見物質。普通物質即使藏在最黑暗的角落,只要用光照一照或與部分波發生作用就能發現它的存在。
  • 周易提醒:當你身邊出現這3種情況時,可能是有人在背後算計你
    說起古人的智慧經典,《周易》一定位列其中,它成於戰國時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 馮友蘭老人臨終前囑咐「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這位隕落的巨星就是就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我不知道大家了解馮友蘭先生嗎?老人思考良久只說「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是為什麼?我們說到《周易》也就是《易經》,大家都停留在佔卜,算卦的的層面上,似乎這是一本十分玄學,學會了就能通曉天地的神書。其實不是這樣的。
  • 《蘇菲的世界》哲學是生活的百科全書,只有成功人士才能讀懂
    導讀:讀完《蘇菲的世界》,讓人感覺到了哲學的偉大,它是一種思想,是了解一件事從開始到結束的發展規律。毛澤東學習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所以創立了新中國;愛因斯坦理解了哲學思想,提出來萬物相對論……我一直不喜歡哲學,因為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不切實際的學問,而且生澀難懂,但讀了《蘇菲的世界》以後才發現,其實我從來就不了解哲學。「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