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與《黃帝內經》、《山海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
它不僅是一本用於佔卜之書,更是一部具有獨特思維方式的哲學著作,其中潛藏著萬物變化、未來事態發展的規律,同時你的一餐一飯、一呼一吸、一言一行都與這部經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易經》用六十四個卦象揭示了宇宙萬事萬物發展的規律。每一卦都包含了事物發展的一種規律。它不是只對應一件事情,而是對應一類事情,其中每個卦每個爻都對應了三個點,第一這個時空點好還是不好,第二你應該怎麼做,第三結果怎麼樣。
比如乾卦,初九爻:潛龍勿用。
我們說小時候剛出生,兒童時代是初九,需要養精蓄銳;企業剛剛開創,也是在初九,也要潛龍勿用,不要急著去做項目,而是要潛伏在那裡,龍潛在水裡是在找他的水,我們剛辦了企業,要找到人脈、錢脈、資源,這不好像是我的水嗎?還有比如說我們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去了一個新單位,不要著急施展自己的才華,需要潛伏在那,摸清情況,熟悉環境,適應環境,這是最重要的。
《易經》的魅力之一就是推測,它教你從這件事推測到下一件事情,以類萬物之情,推測出萬事萬物的。《易經》最早出現在遠古時期,當時黃河出現了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了背上有文字的靈龜,聖人伏羲因此畫出了「先天八卦」。早期的《易經》是只有圖形沒有文字的「無字天書」。殷商時期,周文王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
其實《易經》自其誕生之日起,爭議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人認為《易經》是一部佔卜書,裡面有指導如何去預測吉兇禍福,有人認為是一本哲學書,記載著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理,有人認為是科學書,包含了天文天象,地理山川和人事變化等自然宇宙的神奇奧妙……
這些爭議也證明了易經是一本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易學是一門無邊無際的學問,可以從各種角度、各種層面對《易經》進行闡釋、理解和分析。
雖然很多人沒讀過《易經》,或者覺得《易經》生澀難懂,但是我們已經生活在其中,而且不自覺地在運用這當中的智慧。我們去看電影,在網上選座位,喜歡選中間的位置,因為這個位置最方便觀看;我們出去逛街購物,通常不會在第一家門店買東西,因為想看看後面是否還有更好的,所以中間的店鋪生意最好;我們吃甘蔗,都喜歡挑中間的部位吃,因為中間的最甜。
可見,我們都喜歡"中"。而"中正"、"中庸"就是易經的精髓這也是是易經的靈魂思想。"中"就是要把握適中,留有餘地,適度發展。
很多人之所以沒有讀過《易經》,主要原因是《易經》生澀難懂,讀起來比較枯燥無聊。這本《圖解周易》就比較適合現代人閱讀,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易經》的基礎知識。而且圖文並茂,600幅精美的精美插圖,視覺體驗更好,也更容易理解知識點。
想多了解易經,汲取古人智慧的朋友,可以選擇這本《圖解易經》。價格也很親民,差不多一杯咖啡、奶茶的價格,就能讓你看清《易經》的奧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