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誼醫院裡面,奄奄一息的清華老教授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這位清華老教授就是馮友蘭先生,先生被尊稱為「現代新儒家」。
馮友蘭先生何許人也?
馮友蘭,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
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師從約翰·杜威。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
為什麼他說要我們注意《周易》呢?老人家所說的《周易》講得是什麼?
《周易》又是怎樣一本書?
《周易》是一本奇書,這本書非常的難懂,很多人初看這本書的時候,就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對於《周易》的定位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封建迷信,也有人認為這是自然規律。
《周易》是我國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學實用著作,內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奧,集中代表了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是我國辯證法思想最早的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一部古代典籍。
《周易》最初是以卜筮書的形式出現的,這使它在秦始皇的「焚書」中逃過一劫。
作為一種推測命運、吉兇的方士之書,《周易》無疑含有迷信的成份。
但它通過卜筮來總結天、地、人三道的變化規律,一開始便含有科學思維的成份,使其逐漸超越了迷信,發展為一套系統的哲學世界觀,成為中國人用以觀察與理解世界的工具。
不僅如此,有西方學者提出《周易》是超科學的存在。
西方《遺傳密碼》和中國《周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2年後尼倫伯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還將其做成了《國際普適遺傳表》。西方的學者驚奇地發現,《遺傳密碼》和中國《易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
二進位的祖宗是易經,比西方早了幾千年,驚嘆陰陽與科學的契合萊布尼茨在1716年的時候,他寫了一卦信給他一個朋友雷蒙德,信件當中提到了《論中國的自然神教》,就是給雷蒙德的這封信當中,他承認了自己的二進位,來自於中國周易。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一讀《周易》
古往今來,無數名人都曾閱讀它,並將它奉為圭臬。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50歲開始讀《易經》,用20餘年的時間,甚至將牛筋竹簡泛濫了十幾次,如獲至寶;晚晴第一名臣曾國藩,一生苦讀5遍,作為為數不多的枕邊書;.......
說到底,《易經》被誤傳是算命書,實在是冤枉它了,它才是真正的智慧之書!
閱盡世間萬卷書,都不如讀懂一本《周易》,誰讀懂了《周易》,誰就讀懂了人生!
但我經常聽到周圍看易經的朋友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等等。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這套書通俗易懂,採用圖解的方式,精彩的圖片,深入的解析,讓書中的內容變得生動、簡單起來。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圖解易經》來看。一本僅需要45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