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臨終留下勸告:要注意《周易》不是迷信!會讓中國更強大

2020-12-06 筱凡凡情感

北京友誼醫院裡面,奄奄一息的清華老教授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這位清華老教授就是馮友蘭先生,先生被尊稱為「現代新儒家」

馮友蘭先生何許人也?

馮友蘭,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

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師從約翰·杜威。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

為什麼他說要我們注意《周易》呢?老人家所說的《周易》講得是什麼?

《周易》又是怎樣一本書?

《周易》是一本奇書,這本書非常的難懂,很多人初看這本書的時候,就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對於《周易》的定位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封建迷信,也有人認為這是自然規律。

《周易》是我國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學實用著作,內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奧,集中代表了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是我國辯證法思想最早的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一部古代典籍。

《周易》最初是以卜筮書的形式出現的,這使它在秦始皇的「焚書」中逃過一劫。

作為一種推測命運、吉兇的方士之書,《周易》無疑含有迷信的成份。

但它通過卜筮來總結天、地、人三道的變化規律,一開始便含有科學思維的成份,使其逐漸超越了迷信,發展為一套系統的哲學世界觀,成為中國人用以觀察與理解世界的工具。

不僅如此,有西方學者提出《周易》是超科學的存在。

西方《遺傳密碼》和中國《周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2年後尼倫伯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還將其做成了《國際普適遺傳表》。西方的學者驚奇地發現,《遺傳密碼》和中國《易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

進位的祖宗是易經,比西方早了幾千年,驚嘆陰陽與科學的契合萊布尼茨在1716年的時候,他寫了一卦信給他一個朋友雷蒙德,信件當中提到了《論中國的自然神教》,就是給雷蒙德的這封信當中,他承認了自己的二進位,來自於中國周易。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一讀《周易》

古往今來,無數名人都曾閱讀它,並將它奉為圭臬。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50歲開始讀《易經》,用20餘年的時間,甚至將牛筋竹簡泛濫了十幾次,如獲至寶;晚晴第一名臣曾國藩,一生苦讀5遍,作為為數不多的枕邊書;.......

說到底,《易經》被誤傳是算命書,實在是冤枉它了,它才是真正的智慧之書!

閱盡世間萬卷書,都不如讀懂一本《周易》,誰讀懂了《周易》,誰就讀懂了人生

但我經常聽到周圍看易經的朋友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等等。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這套書通俗易懂,採用圖解的方式,精彩的圖片,深入的解析,讓書中的內容變得生動、簡單起來。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圖解易經》來看。一本僅需要45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馮友蘭老人臨終前囑咐「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在中國現代思想史和學術史上,還沒有哪部著作能像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這樣久傳不衰,在世界範圍內產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這是世人對馮友蘭以及他的作品的評價。這樣一位對中國有巨大貢獻的先生,臨終前其學生問他,還有什麼要囑咐的嗎?
  • 6500年前「突然出世」,誤認為是中國迷信活動,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繫辭上》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停留在算命書上,認為是迷信活動的書籍。《易經》上邊記錄著許多 神奇的言語,實際上這種佔卦並非是迷信活動!在2019年的數學思維高考試題中,一道神奇的數學題目突然出世,而這道題便是來源於《周易》,這讓許多 考生一臉懵,也讓許多 教師猝不及防。
  • 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易乃是變化,宇宙洪荒,日月星辰,國家社稷,人之一生,草木一世,還有具體到一件事,一個病,都有其變化,《易經》所講,既是變化之道,道家謂之『道『,儒家謂之』理『,佛家謂之』因果『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
  • 被質疑6000年的易經終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中國院士臨終前留下的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周易》預測是「迷信」還是「科學」?
    雖然國學熱持續了許多年了,但是一聽到《周易》還是會有人說:你那是迷信,21世紀我們只相信科學。其實包括我自己也迷惑了很多年。所以,我去查了「迷信」與「科學」的定義。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光就二者的定義都有無數種說法。或者說,二者的定義還沒有定論。所以我相信很多人都早已分不清什麼叫迷信,什麼叫科學。
  • 女性第一胎最好要留下,真不是迷信
    大概意思就是要小趙慎重考慮,小趙表示二人已經決定好做人流了。醫生嘆了口氣告訴小趙「孩子,你知道嗎?頭胎孩子就是來報恩的,能保還是保吧。」在醫生的勸告之下,小趙動搖了,小趙決定和老公先回家考慮考慮。小趙仔細一想,自己和老公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工作穩定,收入尚可。
  • 李政道「科學家皆應該讀一讀《易經》」,它不是迷信,是超科學!
    大多數人認為算命八卦這種方式非常不靠譜,是迷信的行為。但是,依舊有很多的學者來推崇《易經》是為什麼呢?例如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就盛讚《周易》為「萬有概率寶庫」李約瑟博士認為書中所說各種道理,並不是來源於不知名的神,也不是自身的恐懼;這本書既不吹捧自己,也不提供證明和結果。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誤以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上面記載著很多神秘的語言,其實這些卜卦並不是封建迷信!在2019年的數學高考試題中,一道神秘的數學題橫空出世,而這道題就是來自《周易》,這讓很多考生一臉懵,也讓很多老師措手不及。不僅如此,《易經》還被納入國考中,這件事也引發網友的廣泛熱議,部分網友還調侃道:「當公務員還要學算卦」。
  • 有人說,被質疑三千年的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事實真是這樣嗎
    近段時間來,類似於《一位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卻被納入國考,學者:根本看不懂》、《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被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 卻成就了外國科學家, 5個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樣的文章,時常出現在網絡上。
  • 絕非迷信!研究發現:人死後依然會有意識,能聽到聲音,臨終告別要謹言慎行
    絕非迷信!
  • 6500年前伏羲開創的《易經》,真的是封建迷信?已被證實是超科學
    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對於它的了解還是不夠深,因為往往會有很多人覺得學習「易經」,就是學算卦,就是迷信。被國人質疑是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易經八卦,卻被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級科學」,而且還用事實說話,證明了自己觀點,說迷信的人被打臉了。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被誤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說起算命大家都會認為是在迷信,所以連帶著《周易》大家也覺得是一本迷信之作。其實這可冤枉了這本古老智慧之書。易經歷經數千年,其蘊含的科學知識,社會知識,歷史文化,哲學思維,都非常厚重!1990年,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馮友蘭先生還曾留下遺言:「要注意《易經》,中國將來一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那麼,馮友蘭先生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伏羲所創的《周易》,被質疑6500多年,被證實是超科學!
    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政協委員,第六至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取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裡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 他35歲成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教授,拉200億造比清華更牛的大學
    施一公,這位在35歲時就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值得尊敬的人。 施一公的優秀履歷 施一公讀高中時就獲得了全國高等數學一等獎,可以說在年輕時就已經一鳴驚人,成為優秀青年。
  • 周易提醒你:走路時有這3種表現的人,都沒啥真本事,要敬而遠之
    周易是一本非常神奇的書,它不是我們長期觀念裡那種「迷信」、「算命之書」,而是有一定科學智慧的書。它像是一套語言編程一樣,可以套用在各個方面,告訴你想知道的答案。周易曾經還出現在全國數學高考卷、國考當中,足以見周易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 周易只是一本算命書?其實它是破除迷信的哲學
    所以可以說,《周易》基本沒有迷信的成分,沒有對超越世間之天神的執迷不悟和盲目信仰,也否定被外在力量迷惑和輕易信從超自然力的傾向。古人認為,宇宙之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氣構成的,氣是日月星辰和天地之間一切變化的物質基礎,也是人身與心意變化的根本基礎,所以氣不是單純的物質,而且是物質與心靈貫通的一體性存在。
  • 中國古代著作《周易》
    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信息預測的科學方法,預測自然和人事吉兇方面的有關信息,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
  • 國家院士臨終告誡!
    我國著名的現代新儒家代表人、清華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馮友蘭先生,在臨終前告誡:「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易經》為何會受到這樣的肯定?這項研究使得許多西方的科學家開始注意《易經》,經過思考和研究後,發現《易經》並不是封建的糟粕,而是一種超科學!不僅如此,我國人體基因也被科學家研究出了64種組合元素,而這64種組合元素的分類正好與周易的分類一模一樣。
  • 被質疑了3000年的迷信,如今終於被證實!國家院士遺言成真
    被質疑了3000年的迷信,如今終於被證實!國家院士遺言成真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在19年前,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 《周易》入門學習心得總結
    《周易》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部內涵精深、影響廣泛、流傳久遠的典籍,下文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學習《周易》心得總結,歡迎賞讀。讀周易《周易》入門學習篇一古人云:學易先要明筮。你若要學周易,就先要去明白周易的佔筮。現在的筮法很多,你找一種比較容易入門的邊學邊了解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