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2021-01-10 小智慧吧

易乃是變化,宇宙洪荒,日月星辰,國家社稷,人之一生,草木一世,還有具體到一件事,一個病,都有其變化,《易經》所講,既是變化之道,道家謂之『道『,儒家謂之』理『,佛家謂之』因果『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

你每天正午12點在同樣的位置立一根,下面鋪一張白紙,在筷子陰影的頂端做一個標記,那麼一年下來這個標記呈現給你的是一個正8字的葫蘆,在兩端的頂點就是春分和秋分,這兩天陽光直射赤道,而腰部就是冬至和夏至,24節氣有序的分布在標記線上,順著這個思路你大概就知道易經是一個邏輯多麼嚴謹緊密的規律了,分毫不差,只是我們失去了解讀它的能力。

中國院士臨終前留下的告誡

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這位老人,就是馮友蘭先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易經》被質疑6500年,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距現在的考古發現,距今超過6500年,作者有很多說法,最多的說法是伏羲。《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並稱為「三易」

古人探尋宇宙的奧妙

《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幹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

《易經》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

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966年尼倫伯等人破譯了全部遺傳密碼,但是此時西方的科學家很震驚地發現,中國的《易經》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有著驚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現了生命的本質;易經的科學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易經》能夠預測人生,因為它本身就是開啟生命密碼的鑰匙。分析比較:核糖核酸(MRNA)含有腺嘌呤(A)、尿嘧啶(U)、烏嘌呤(G)、胞嘧啶(C)四種核苷鹼基,三個一級相聯,按數學計算排列組成64個不同的三聯體(即遺傳密碼)經實驗結果推得64個遺傳密碼與胺基酸的對應關係,《國際普適遺傳表》的遺傳密碼適用於一切生物,具有普遍意義。

二進位的祖宗是易經,比西方早了幾千年

萊布尼茨在1716年的時候,寫了一卦信給他一個朋友雷蒙德,信件當中提到了《論中國的自然神教》,就是給雷蒙德的這封信當中,他承認了自己的二進位,來自於中國易經。

整個二進位地發現,直接導致了電子計算器和計算機的發明,並且讓計算機能夠得到迅速的普及,二進位的實質就是通過0和1,就是陰和陽,就是這個來描述事件的。

「陰陽二分」能包容一切

易經中講陰陽,把萬事萬物都劃分其中。比如日為陽,月為陰;剛為陽,柔為陰;開為陽,閉為陰;善為陽,惡為陰……陰陽不是一成不變,會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

無論是水,是油,還是木頭,它們都是能摸得到的物資,它們都為陽。萬變不離其宗。

無論是空氣,電磁波,聲波它們都是我們摸不到的東西,它們都為陰。萬變不離其宗。

中國人到何時都不能忘了《易經》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經典巨著,對於中華文明的延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文明四大古國中為何只有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流傳至今?

這值得我們去思考。

諸葛亮精通易學眾多分支,創作「八陣圖」,用於排兵布陣

京房師從焦延壽學易,發明了「六十四卦納甲法」,和八宮卦系統。被後世稱為「京氏學」。

鄭玄注《易經》,把象、彖與經文合在一起,提出「五行生成說」與「爻辰說」。

孔穎達繼承而突破了王弼易學。依據《易傳》對《易經》進行解釋,重新肯定了象數易學的價值。

魯迅曾說,不讀《易經》,就讀不懂中國文化、在中國社會生存的道理;

馬雲行商數十載,《易經》從未離身,他說,重大決策問《易經》

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的陰陽消長的原理中得到啟發,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雖是不滅的,但不是不變的,而且存在著盛衰消長的變化,這一重大發現使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我身邊許多朋友多說自己想學習易經,但是一看到上面的字就打退堂鼓了,因為一點都看不懂,我剛入門的時候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老哥我讀的是這本原文譯文對照版《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人生,那麼人生又有何難?

為了讓更多人領悟《易經》的智慧,將以圖解的形式,結合現實生活場景,希望讓你成為大智慧、大格局、活得更明白的人!

身邊很多朋友想要讀《易經》,但是很多人都提到一個問題,就是《易經》裡面全是文言文,自己根本就讀不懂,有這樣煩惱的朋友們,可以讀一讀這一本《易經的智慧》彩圖全解版本。

所以,為了人生多點智慧,早點讀懂《易經》,才能更好把握未來!這本原文譯文版《易經》才50塊錢,也就是一包煙錢,就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可以買來自己閱讀或者送禮,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被質疑6000年的易經終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中國院士臨終前留下的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易經》被質疑6500年,如今被認定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告誡!
    其實早在6500年前,祖先們就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並寫進了《易經》中,讓後人傳閱。可惜的是,《易經》一直被人們誤解成是封建迷信,飽受質疑。我國著名的現代新儒家代表人、清華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馮友蘭先生,在臨終前告誡:「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易經》為何會受到這樣的肯定?
  • 有人說,被質疑三千年的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事實真是這樣嗎
    近段時間來,類似於《一位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卻被納入國考,學者:根本看不懂》、《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被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 卻成就了外國科學家, 5個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樣的文章,時常出現在網絡上。
  • 伏羲所創的《周易》,被質疑6500多年,被證實是超科學!
    被質疑了6500多年的《周易》,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伏羲是創始人說起馮友蘭,很多夥伴們都會覺得陌生,因為這位先生已經離開我們有19個年歲了。馮先生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我們質疑《易經》,外國專家卻證實這是超科學!還研究出2大理論
    《易經》是已經傳承了6500多年的上古奇書,絕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從古至今,學習易經的人都非常多,比如說孔子,諸葛亮等。但隨著封建社會的結束,人們相信科學開始,易經就開始被質疑,因為裡面的記載的卦象,陰陽理論,都讓人感覺是純粹的迷信。我們質疑《易經》,但沒想到的是,外國專家也研究易經,而且還證實易經是超科學!
  • 歷經6500,終於被西方學者證實為超科學
    說中國近代之所以沒有萌發出現代科學基礎,就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一些思想的限制。尤其是很多的國外科學家都不買帳,1953年愛因斯坦給斯威澤寫信說:「西方科學的發展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希臘數學家發明形式邏輯,和文藝復興時期發現實驗驗證法。人們不必對中國聖賢沒能做出這些進步感到驚訝,如果能才是令人驚訝的」。
  • 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實際隱藏超級科學
    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這句話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馮友蘭先生,在1990年病逝於北京,彌留之際說的一句話。他曾在1924的時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在學術上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誤以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在2019年的數學高考試題中,一道神秘的數學題橫空出世,而這道題就是來自《周易》,這讓很多考生一臉懵,也讓很多老師措手不及。不僅如此,《易經》還被納入國考中,這件事也引發網友的廣泛熱議,部分網友還調侃道:「當公務員還要學算卦」。
  • 被質疑了3000年的迷信,如今終於被證實!國家院士遺言成真
    被質疑了3000年的迷信,如今終於被證實!國家院士遺言成真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在19年前,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 幾千年前的經典巨著,曾被質疑是封建迷信,現已出現在高考試卷上
    從17年《易經》出現在高考試卷中,到去年《易經》被納入我國公務員考試,都引起了眾多關注和討論。不難看出,我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越來越重視。才讓這種經典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種考試裡。有部分網友還發出了調侃:「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
  • 6500年前「突然出世」,誤認為是中國迷信活動,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1990年,中國院士、清華教授馮友蘭先生與世長辭,臨終前留下一句遺言:「要注意《易經》,中國將來一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馮友蘭先生為什麼要這麼說呢?一、易經的科學性6500年前「突然出世」的這一本《易經》,在其中有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和人們密切相關,依據有關易經大師們的解讀,在其中記錄著的實際上全是關於人們生命的奧秘。
  • 6500年前伏羲開創的《易經》,真的是封建迷信?已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經典,,可追溯至傳說中的伏羲時期,傳說聖人伏羲氏仰觀日月星象,下察山川地理,通過觀察鳥獸身上的花紋,在河圖,洛書的啟示下,畫出了八卦圖,成為《易經》的核心內容。《易經》的名頭特別多,被譽為:「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群經之首,生命寶藏」。
  • 70多本中國經典名著,手抄16年!仙桃七旬老人臨終前決定捐給國家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歷時16年,手抄20多部中國經典名著足足2000多萬字這是仙桃(肖老生前照,家屬供圖)2004年,時年60歲的肖炎林從鎮財所退休,天天除了幫老伴做做家務,就是接送孫兒上下學。「當時總覺得每天這樣過沒有意義。」想到後輩們都習慣了用電腦手機,很少讀古典文學,肖炎林決定抄寫四大名著,讓子孫後代更好地理解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並傳承下去。
  • 鉈元素的發現者,痴迷超自然的物理化學家,遊走在科學與超科學間
    作為科學家,對超科學有著極高的熱情,而且還能把完全對立的兩個領域都玩轉,這樣的人物實屬難得,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William Crookes,1832.6.17-1919.4.4)就是其中一位。他不僅是著名的物理和化學家,還是英國靈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
  • 中國三大奇書僅剩一本,卻被批是文化造假源頭?現被證實超科學
    中國文化始於人類開化的上古時代,甚至更早的時期,很多朋友都認為上古時期的文化元素神話氛圍太濃厚,所以,在研究歷史時通常會將中國上古文化排除在外,這是一種謬誤。中國文化在流傳過程中幾次面臨消亡,但還是挺過來了,這是值得每個炎黃子孫都自豪的事情。
  • 《易經》告誡:你經常說的口頭禪,往往是你的人生預言,要警惕!
    最先,易經承載著超科學研究!自打易經問世至今,很多人就提出質疑易經是封建迷信,它被質疑了6500年,可是如今科學研究證實,易經是超科學研究!再一次,易經也是一本人生答案之書,如果你人生有了疑惑的情況下,或 是不清楚怎樣做決定的情況下,易經則是能夠 使你得到合理決策的書。
  • 愛因斯坦臨終前的話,點醒了眾多科學家
    愛因斯坦是這個世界上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所提出的相對論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可以說在物理界愛因斯坦所作出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如此偉大的物理學家在離世時,也引起了當時的轟動。但愛因斯坦對於自己即將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並沒有感到遺憾。在他臨終前還告誡了身旁人一句話,這也點醒了眾多科學家。
  • 愛因斯坦臨終前留下兩句遺言,護士沒聽懂,隨後大腦被切成240塊
    愛因斯坦在自己臨終前,曾留下兩句遺言,當時照顧他的護士卻沒聽懂,隨後大腦被切成240塊。而在愛因斯坦住院的時候,在臨終前他曾經對照顧自己的護士說了兩句話,可是周圍卻沒有一個人聽懂了愛因斯坦說的到底是什麼東西,愛因斯坦的母語是德語,在場的人沒有懂德語的,所以這簡短的兩句遺言,也成為了一個很大的遺憾。更令人沒想到的是,不久後愛因斯坦的大腦就被醫院的醫生偷走了。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被誤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1990年,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馮友蘭先生還曾留下遺言:「要注意《易經》,中國將來一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那麼,馮友蘭先生為什麼要這麼說呢?一、易經的科學性1953年,人類在遺傳學取得了驚人發現,那就是華生和克立克所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西方科學家發現,《遺傳密碼》和《易經》64卦如出一轍。除此之外白晉也說過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現代科學中的二進位不屬於先進科學。因為中國伏羲的《易經》早已闡述了相同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