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實際隱藏超級科學

2020-12-03 請叫我盧指導

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這句話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馮友蘭先生,在1990年病逝於北京,彌留之際說的一句話。

他曾在1924的時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在學術上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為什麼馮友蘭先生會這麼說呢?

因為曾經一些學者認為《易經》裡面的內容都是封建迷信,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的研究,發現《易經》是一本包含宇宙萬物的智慧之書,是中華文化的源頭。

站在現代科學的角度俯察歷史,你就會發現,原來現在的科學,其實早在千年前就已經被易經證實和提出,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易經可以這麼科學!

《易經》和《遺傳密碼》

《易經》的64卦,竟然和生物科學中的遺傳密碼不謀而合。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首次提到了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概念,隨後在1966年尼倫伯破譯了遺傳密碼。

科學家對組成DNA的4個鹼基A、T、C、G與四象做了確定,四象就是少陽、少陰、老陽、老陰,而4個鹼基按照三聯體的排列,正好是64個遺傳密碼子,剛好與易經64卦不謀而合。

《易經》和二進位

二進位的發明者是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曾經還和牛頓爭奪微積分發明權。萊布尼茨的二進位觀點,其實主要就是2個數字:0和1。

事實上,易經的陰陽,就是0和1的概念。而陰陽都是從太極中衍生出來的,又叫做兩儀,其中「0」代表陰,而「1」代表陽,然後陰陽又生四象

如此看來,早在幾千年以前,我們中國的祖先就已經找我了生命中的密碼。只是當時科學技術還不成熟,無法證實它的超科學性。

一本「小小」的《易經》,包含了太多的哲理與內涵。太極、陰陽、四象、八卦等,無不與我們人類發展有著異曲同工莫明的巧合。

《易經》是一本怎樣的書?究竟有多神秘!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與《黃帝內經》、《山海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

《易經》最早出現在遠古時期,當時黃河出現了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了背上有文字的靈龜,聖人伏羲因此畫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時期,周文王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

《易經》中的64卦,剛好對應了人生的64個階段。從出生、成長、教育、家庭、事業、與人處事的原則、如何增加財富、怎樣獲取福報、又該如何韜光養晦明哲保身,都一一進行了闡述。在這書裡,你想知道的都能找到答案。

古往今來,很多成功人士都深受《易經》的影響

孔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意思就是假如多給我幾年,五十歲就去學《易經》,就可以沒有大的過失錯誤了。《易經》的哲學思想能給他老極大的智慧,能指導他的人生,以致不會犯錯。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此消彼長的原理中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能量是不變的,也是不滅的,盛衰消長,循環往復,這一重大發現讓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馬雲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講到對《易經》的推崇,他在清華大學MBA班演講的時候說:「,做生意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對你是有幫助的」。

憑著《易經》中的智慧指引,他們的人生一次又一次地,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易經》是智慧啟蒙,在現今的快餐時代,人人都心情浮動,更應該通過易經的道理來走出自己的幸福人生。

身邊很多朋友反映想學習易經,但是看到裡面的文字和卦象就放棄了,因為一點也看不懂。如果你也是剛入門,建議看這本《圖解易經》,採用圖解的方式,精彩的圖片,深入的解析,讓書中的內容變得生動、簡單起來。

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教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價格也很親民,才56元,差不多頓錢,就能讓自己離《易經》更進一步,離智慧更近一步,離成功更進一步!

點擊下方圖片購買:

相關焦點

  • 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易乃是變化,宇宙洪荒,日月星辰,國家社稷,人之一生,草木一世,還有具體到一件事,一個病,都有其變化,《易經》所講,既是變化之道,道家謂之『道『,儒家謂之』理『,佛家謂之』因果『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
  • 《易經》被質疑6500年,如今被認定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告誡!
    其實早在6500年前,祖先們就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並寫進了《易經》中,讓後人傳閱。可惜的是,《易經》一直被人們誤解成是封建迷信,飽受質疑。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在國外,有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
  • 有人說,被質疑三千年的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事實真是這樣嗎
    近段時間來,類似於《一位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卻被納入國考,學者:根本看不懂》、《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被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 卻成就了外國科學家, 5個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樣的文章,時常出現在網絡上。
  • 被質疑6000年的易經終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中國院士臨終前留下的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6500年前伏羲開創的《易經》,真的是封建迷信?已被證實是超科學
    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對於它的了解還是不夠深,因為往往會有很多人覺得學習「易經」,就是學算卦,就是迷信。被國人質疑是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易經八卦,卻被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級科學」,而且還用事實說話,證明了自己觀點,說迷信的人被打臉了。
  • 6500年前「突然出世」,誤認為是中國迷信活動,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繫辭上》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停留在算命書上,認為是迷信活動的書籍。《易經》上邊記錄著許多 神奇的言語,實際上這種佔卦並非是迷信活動!在2019年的數學思維高考試題中,一道神奇的數學題目突然出世,而這道題便是來源於《周易》,這讓許多 考生一臉懵,也讓許多 教師猝不及防。
  • 被質疑了3000年的迷信,如今終於被證實!國家院士遺言成真
    被質疑了3000年的迷信,如今終於被證實!國家院士遺言成真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在19年前,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誤以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在2019年的數學高考試題中,一道神秘的數學題橫空出世,而這道題就是來自《周易》,這讓很多考生一臉懵,也讓很多老師措手不及。不僅如此,《易經》還被納入國考中,這件事也引發網友的廣泛熱議,部分網友還調侃道:「當公務員還要學算卦」。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被誤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說起算命大家都會認為是在迷信,所以連帶著《周易》大家也覺得是一本迷信之作。其實這可冤枉了這本古老智慧之書。易經歷經數千年,其蘊含的科學知識,社會知識,歷史文化,哲學思維,都非常厚重!而且易經的確是目前人類無法破解的超級古代科學,它不僅揭示了宇宙萬物千變萬化的規律,也精確地展現了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之間存在的各種關係。1990年,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馮友蘭先生還曾留下遺言:「要注意《易經》,中國將來一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那麼,馮友蘭先生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伏羲所創的《周易》,被質疑6500多年,被證實是超科學!
    被質疑了6500多年的《周易》,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伏羲是創始人說起馮友蘭,很多夥伴們都會覺得陌生,因為這位先生已經離開我們有19個年歲了。馮先生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超級高鐵:我國研發的什麼材料?讓它的時速或將達到6500公裡!
    全球「超級高鐵」研發進程「超級高鐵」的概念提出後,外界紛紛提出了質疑觀點,認為這種想法是個偽命題,基本上不可能實現,但包括中國在內的軌道專家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逐漸讓這個「超級高鐵」這個概念成為現實,逐漸被外界認可。
  • 何謂迷信?何謂科學?
    迷信「即「迷失自性,而盲目地信從」之意。迷信是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可又盲目地相信其說。「迷信」的含義更多的傾向於「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理論上,如果不具備科學素養,都存在著「迷信」的可能性,即使是有些從事科學工作的人,如果沒有科學素養。與迷信對立的是科學的方法。科學是一種允許自我證偽的動態開放的可靠方法(科學不是任何科學理論),講究的是形式邏輯和證據。
  • 迷信科學也是一種迷信
    科學是人類生存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基本正確的方法和認知,它不是天啟的知識,不是先天存在讓人解決疑問的萬能工具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所積累的成果,是人類在漫長的生存過程中不斷探索,對正確的認識進行累積並加以系統化處理所形成的認知概念。在應對人類所處環境中有用的知識和方法逐漸積累起來,由未經歷前事的人借用來應對遇到的類似問題,以保護人類自身的利益。
  • 【中國科學報】百餘院士籤名「抵制迷信」公開信引社會關注
    9月24日,一封由百餘名院士聯合籤名的公開信在《中國科學報》上發表,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百餘院士」、「抵制迷信」、「回歸科學」一時成為網絡熱詞。  這封名為《回歸科學精神,拒絕低俗迷信——致全國知識界的公開信》一經發表,隨即成為輿論焦點。中央廣播電臺在24日早間的《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中對公開信內容進行了重點播報。
  • 我們質疑《易經》,外國專家卻證實這是超科學!還研究出2大理論
    《易經》是已經傳承了6500多年的上古奇書,絕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從古至今,學習易經的人都非常多,比如說孔子,諸葛亮等。但隨著封建社會的結束,人們相信科學開始,易經就開始被質疑,因為裡面的記載的卦象,陰陽理論,都讓人感覺是純粹的迷信。我們質疑《易經》,但沒想到的是,外國專家也研究易經,而且還證實易經是超科學!
  • 環球時報:科學崇拜也是一種迷信
    原標題:劉仰:科學崇拜也是一種迷信 民主與科學是近代中國兩個重要概念。一百多年來,伴隨實踐和了解,人們開始意識到民主的兩面性、局限性,對民主的盲目崇拜和迷信已受到反思。但對科學,這種反思是不夠的。 很多人把科學籠統地當成絕對真理,崇拜科學導致對科學的迷信屢屢出現負面效應,但我們對科學崇拜的負面影響還沒有足夠意識。
  • 幾千年前的經典巨著,曾被質疑是封建迷信,現已出現在高考試卷上
    它是群經之首,是我國古典哲學流派道家和儒家的核心典籍;它被稱為中國文化之源頭,是中國古代人民思想、智慧的結晶,直指大道之源。「易治聖賢,不治匹夫,治百世,而不治一世」。《易經》揭示了天地萬物發展變化、未來事態發展的規律,中外的各類學科中都有它的身影。
  •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們的認知所謂「迷信」,可能是超級科學
    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未來論壇」年會上發表題為《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的演講。今後,我們或許將發現,有些所謂的「迷信」,或是一種超級科學!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重要的殺手,僅在中國每年就有303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32%。第二種疾病也很可怕,就是癌症,我們身邊的人常常被癌症奪去生命,中國每年有265萬人死於癌症,佔28%。第三類疾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對人的困擾很大,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就是神經退行性疾病,有多位世界名人都曾受這類疾病的折磨。此外還有34%的人死於其他原因,其中大部分是傳染病,一小部分是交通事故和意外傷害。
  • 英媒:中共告誡黨員根除迷信思想 謹防「不信馬列信鬼神」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英媒稱,中國共產黨告誡黨員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不要相信「鬼神」。這是它根除迷信行為的最新努力。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2月27日報導,按照官方說法,中國保障信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等主要宗教的信仰自由,但黨員被認為應該是無神論者,尤其被禁止參加所謂的「迷信」活動,比如算命。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2月27日發表了一篇關於如何切實加強黨的作用和領導的長文,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
  • 愛因斯坦臨終前,為什麼把研究手稿都燒掉?隱藏的秘密何時解開?
    愛因斯坦臨終前,為什麼把研究手稿都燒掉?隱藏的秘密何時解開?,雖然它的應用提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卻也為後世留下了巨大的隱患,令人不解的是愛因斯坦竟然在死前銷毀了自己所有的手稿,對於科學家來說,銷毀自己嘔心瀝血的成果是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他為何要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