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科學崇拜也是一種迷信
原標題:劉仰:科學崇拜也是一種迷信 民主與科學是近代中國兩個重要概念。一百多年來,伴隨實踐和了解,人們開始意識到民主的兩面性、局限性,對民主的盲目崇拜和迷信已受到反思。但對科學,這種反思是不夠的。 很多人把科學籠統地當成絕對真理,崇拜科學導致對科學的迷信屢屢出現負面效應,但我們對科學崇拜的負面影響還沒有足夠意識。
-
將相信科學絕對化也是一種迷信
科學是人類生存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基本正確的方法和認知,它不是天啟的知識,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所積累的成果,是人類在漫長的生存過程中不斷探索,對正確的認識進行累積並加以系統化處理所形成的認知概念。在應對人類所處環境中有用的知識和方法逐漸積累起來,由未經歷前事的人借用來應對遇到的類似問題,以保護人類自身的利益。
-
何謂迷信?何謂科學?
發現很多人分不清楚迷信與科學的區別,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存在失誤之處。迷信「即「迷失自性,而盲目地信從」之意。迷信是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可又盲目地相信其說。「迷信」的含義更多的傾向於「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理論上,如果不具備科學素養,都存在著「迷信」的可能性,即使是有些從事科學工作的人,如果沒有科學素養。與迷信對立的是科學的方法。科學是一種允許自我證偽的動態開放的可靠方法(科學不是任何科學理論),講究的是形式邏輯和證據。
-
科學和迷信的界限在哪兒,迷信產生的根源,科學該如何對待
有些朋友動輒就把自己或者目前科學搞不明白的事物認定是迷信,比如中醫、宗教、或其他傳統文化、亦或是一些民間奇聞異事等等,認為這些都是迷信,應該取締,然後盲目指責、攻擊甚至破壞。認為這是在破除迷信。須不知在科學昌明發達的今天,做出這種行為是連最基本的科學素養都不具備的表現。
-
《周易》預測是「迷信」還是「科學」?
雖然國學熱持續了許多年了,但是一聽到《周易》還是會有人說:你那是迷信,21世紀我們只相信科學。其實包括我自己也迷惑了很多年。所以,我去查了「迷信」與「科學」的定義。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光就二者的定義都有無數種說法。或者說,二者的定義還沒有定論。所以我相信很多人都早已分不清什麼叫迷信,什麼叫科學。
-
我們要相信「科學」,但絕對不能迷信「科學」
「科學」,在從前聽起來是非常高大上的感覺,但是現在一聽到「科學」,就有點迷信的感覺。為什麼呢?也許很多不從事跟科學相關的工作,我本人從事衛生教育工作,但是我發現,在這一行,「科學」很多時候是絆腳石,抱著「科學」的名義,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不能靈活變通。
-
神話與事實、迷信與科學的辯證關係
科學不總是對的,迷信不總是錯的;科學裡面可能包含迷信的成分,迷信之中包含科學的成分。科學的特點是可重複驗證、可證偽,知識體系自身不矛盾;迷信的特點是盲目地相信和崇拜。對科學錯誤的理解就是迷信;對迷信的進一步認識就是科學。牛頓力學在微觀領域或高速運動態下並不適用;愛因斯坦相對論並不能解釋常規機械運動和超光速現象。
-
只相信科學也是迷信、把古聖先賢的教誨放棄了更是迷信
,迷信科學,把古聖先賢的教誨放棄了,也是迷信。迷信什麼?迷信那些東西是過時了。實際這些東西永遠不過時,如果過時就不要了、就丟掉了,中國老祖宗不會發明漢字、不會發明文言文。老祖宗發明這兩樣東西,就是永遠沒有過時。就像前面所說的「今現在」,沒有過時,三千年前老祖宗的教誨現在管用。「孝順父母」這有時間限定嗎?
-
官員迷信並不代表缺少科學素養
據《京華時報》近日報導,中國科協在成立5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2007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有2%的領導幹部心存迷信,相信求籤、祈求神靈保佑等。 雖然身邊有大把的迷信官員「現身說法」,雖然我對迷信的官員只佔2%心存疑慮,但大體上講,我是相信權威的,姑且就採信中國科協發布的這個數據吧。不過,我對中國科協將官員心存迷信與其科學素養掛鈎則持保留態度。
-
無神論者是科學,信神是迷信?
信神就是迷信,就是不科學,無神論反而是時髦的,反而是科學的,事實上這是一個誤會,一個誤解。因為你如果信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那是迷信,但是如果你信一個客觀存在的東西那就不是迷信,那是科學的。無神論是不科學的 科學的基本精神就是實事求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其基本精神就是可以驗證,可以證實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無神論事實上是不科學的。因為無神論宣稱宇宙中沒有神,沒有創造主,沒有管理主,沒有主宰,這樣的宣稱是無法證明的。
-
一個人只相信科學算不算迷信?
科學和迷信的界限在哪裡?如果一個人凡事都講科學,不科學的事物概不接受,算不算迷信科學呢?科學的核心精神是質疑。科學連自己都質疑,通過不斷否定自己從而不斷完善自己。所以,你如果認同科學精神,那你不可能不加懷疑的相信各種科學理論。科學的可貴之處是不斷完善自己,且提高的速度非常快。但這個世界足夠複雜,科學雖然日新月異但離完全認識世界還有很大距離。
-
科聲小評:不存在迷信科學
總能看到評論說「你們這些人是迷信科學,科學又不一定就是真理」。首先,科學不可能被迷信,其次科學從未承諾自己是真理。科學是一套會依據邏輯和實證來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範式。而迷信指的是「不需要理由的相信,不需要實證的相信,即便反證放在面前也要相信」。所以,說「迷信科學」,就好似在說「有病的健康人」,邏輯上就是不通的。
-
不要標榜科學,更不要迷信科學
到底什麼是科學呢?提到西方東西,我們好像都是自然不自然地認為他們都是科學的,是科學的代名詞,所有傳統的東西都是糟粕,都是不科學的。能夠怎麼界定嗎?這樣想問題本身就是不科學的。我們看到的西方很多高級的設備,其實這些都是科技不是科學。
-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迷信?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迷信?科學嘛我不知道。特別是蘇聯教材中的「科學」,到底有什麼意思我並不清楚。後來帶著「科學」走遍世界的也是傳教士。後來英美科學家中信教比例同樣多,一直到現在,美國極為依賴猶太科學家,猶太教極端保守。愛因斯坦,牛頓等人都是35歲之前取得的成就,愛因斯坦更是26歲提出相對論。他們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量變引起質變的那種只能是蘇聯科學院的,7080的當科學家,還不知道除了到底出了什麼原創成果。
-
老人說的並不是迷信,已有科學解釋
除此之外,這種迷信現象還表現在動物身上,並有著「雞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開當鋪。」的民間說法,還有喜鵲和烏鴉在迷信觀念中,也分別代表著「喜」和「喪」。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種更為誇張的迷信—「鬼神迷信」。這一現場的出現,是因為早期人類所生存的自然環境中,經常會打雷下雨,從而引發洪水給人們帶來的災難。
-
某些科學家宣傳的多重宇宙論是一種迷信嗎?
其實嚴格來說,多重宇宙不僅是幻想,而且更多是一種 迷信 ,甚至是一種宗教觀。也許有人會很不服氣,馬上反駁說:「多重宇宙論怎麼可能是迷信?不少科學家都認為存在多重宇宙,難道他們也是迷信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聽到「迷信」這個詞,比如說某個人很迷信。那麼在爭論多重宇宙這個話題之前,我們不妨對「迷信」這個詞下個定義。
-
迷信的鴿子-科學教-人類信仰的危機與未來
迷信是什麼 漢語詞典: 「迷信」,漢語詞典中有兩層意思,1.對神仙鬼怪的盲目信仰;2.泛指缺少科學論證基礎的信仰。個人總結: 是對未知事物的錯誤認識.宗教迷信 漢語解釋: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 宗教與迷信經常放在一起,縱觀現在幾大宗教,宗教起源於真實人物/歷史, 不具備迷信那麼廣的含義, 但不可否認二者具有一定的交集.
-
專家: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專家: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在很多恐怖片或者恐怖小說裡,都會有關於鏡子的場景或描述,把一個普通的人置身於鏡子前,再營造一種非常經常而驚悚的氛圍,鏡子會讓這種效果加分,更顯得可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有關於鏡子的迷信的,比如半夜起來不要照鏡子,有人去世了的家裡也是不能擺放鏡子的、如果床的對面放著鏡子的話,要是晚上睡覺醒來很是容易嚇到自己。
-
嶽陽樓區東方紅小學開展崇尚科學、杜絕迷信主題活動
嶽陽晚報全媒體訊(記者 黃誠成 通訊員 雙容 何兵 曹雯瑤)近日,嶽陽樓區東方紅小學2020年下學期第十九周升旗儀式暨"崇尚科學 杜絕迷信"主題大隊會在學校紅領巾電視臺如期舉行
-
《龍嶺迷窟》的求生欲很強,強行用科學解釋了這些迷信
《鬼吹燈》作為火爆的IP之一,相對於其他的影視題材,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其光怪陸離的場景和緊張刺激的冒險擁有了一批不少的書迷,影視公司把它搬到熒幕上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可是相對於其他的一些影視作品,《鬼吹燈》涉及到太多封建迷信的內容,在「禁令」的嚴格把控下,無法展現出原著中的魅力,這也是為什麼《鬼吹燈》系列只能出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