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它,天氣預報更靠譜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陰晴雨雪等天氣預報信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天看到、聽到的氣象預測,主要來自「數值天氣預報」,這是基於數學、物理學方法,利用高性能計算機客觀定量計算未來天氣演變的科學技術。在數值天氣預報的基礎上,預報員們再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判斷,加以訂正,就形成了我們獲得的預報信息。

2010年4月28日,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成立。經過10年攻堅,我國數值天氣預報不但實現了自主研發、應用、改進、發展的良性循環,而且基於自主技術,全面建立了國家級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體系並實現應用服務。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正式成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單位,至今已近40年。「克服了從基礎設備到模式發展到業務化的重重困難,再經數值預報中心成立後這10年來的飛躍,終於有了我國自主的可為全國和全世界服務的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是中國成為世界氣象中心之一的主要科技支撐。」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曾慶存表示。

大氣是一種流體,它的基本運動遵循著流體力學基本理論。氣象學家們通過對大氣運動所遵從的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基本定律進行理論推導,得到了一組關於大氣運動的基本方程組,包括運動方程、熱力學方程、連續方程、狀態方程和水汽方程。在已知大氣當前狀態與大氣周邊環境的條件下,求取方程組的近似數值解,這就是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天氣預報作為氣象業務的核心科技,重要性突出、研發難度大、涉及領域廣,被譽為氣象事業的「晶片」,不僅關係我國氣象事業發展,更是保障國計民生和國防安全的國家核心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等不可或缺。

「數值預報是業務天氣預報的支柱,準確的天氣預報,離不開數值預報作為第一依據。」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表示:「數值預報模式複雜、系統內部各分量之間聯繫緊密,開發工作的體量和難度極大,需要多個專業高水平的科學家有效地組織起來,長期通力合作。因此,數值天氣預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科技實力和水平。」

2000年,我國新一代數值天氣預報系統GRAPES(全球和區域同化預報系統)的自主研發工作開啟。2010年,由集中數值預報研發和業務力量組建而成的數值預報中心團隊,開始了艱難攻關:研發全球模式物理過程,體現中國天氣氣候特徵;攻關四維變分同化關鍵技術,研發多平臺、多傳感器衛星資料同化應用技術;解決高性能計算和支撐平臺等各類瓶頸問題……

「我國數值預報業務發展方式完成了從引進為主到自主研發為主的重大轉變,建成了高低解析度搭配適當、確定性和集合預報有機結合的具有完整自主技術的數值天氣預報體系。」國家氣象中心主任王建捷表示。

「數值預報中心成立以來飛速進步,建成擁有我國自主技術的數值氣象預報業務體系,滿足了我國現階段國家安全和經濟建設對氣象保障的需求,成為我國天氣預報的主要科學支柱,為以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數值預報專家李澤椿說。

2017年,中國氣象局被世界氣象組織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成為全球9個世界氣象中心之一,這標誌著我國氣象現代化整體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氣象局被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自主研發的GRAPES數值預報體系是最重要的因素。」數值預報中心副主任龔建東說。

數值預報產品是天氣預報員們做預報時的「第一依據」。數值預報中心要加強業務應用,持續提升預報服務支撐能力。

2019年8月,9公裡解析度GRAPES颱風預報系統實現業務運行,「首戰」即面對颱風「利奇馬」。以超強颱風級別登陸浙江溫嶺的「利奇馬」,是2019年汛期的一匹「烈馬」。在對路徑捕捉和預測中,風雲四號A星與GRAPES數值預報隔空星—地互動,提升了預報精準度。

此外,高解析度同化系統投入業務運行後,對強對流天氣的預報能力明顯提升。

「數值天氣預報,是理論,是科技,甚至是工藝,必須要靜心努力鑽研。」曾慶存表示:「首先,它是基於數學物理理論,有一般性規律,要努力打好這個數理基礎,但至今關於雲的刻畫、降雨過程和許多中尺度以及災害過程的機理,尚未有很好的理論解決,必須要勤以探索創新。其次,天氣又是發生於千差萬別的複雜環境之中,且以具有各種各樣誤差的各種觀測資料為初始條件,具體情況不同,又有其特殊性,要秉承『工匠精神』、下好『繡花功夫』,細心地分析和巧妙地處理,才能有效解決。今後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一般性和特殊性兩方面要兼顧,缺一不可。」

展望未來,國家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數值預報中心副主任沈學順說:「未來將繼續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秉承『工匠精神』,堅持不懈並不斷加快科技實力的積累,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哪個準? 貴州「本地化」預報更靠譜
    多彩貴州網訊 你的手機天氣預報靠譜嗎?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尤其是智能終端的普及,網絡上各式各樣的天氣預報應用軟體層出不窮,這些應用軟體推送的信息是否準確?  繼今年4月份第一輪評估之後,日前,貴州省氣象局對新浪天氣、墨跡天氣、天氣通等11家媒體和應用軟體刊播的天氣預報進行了第二輪質量評估。
  • 天氣預報「不靠譜」?有可能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表示,所謂預報是對未來天氣現象的一種預測,那預測肯定不是百分之百準確的,而且永遠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隨著預報時效的延長,預報的不確定性會逐漸提高,或預報準確率會逐漸下降。降雨強度越強,它的預報難度也會越大。預報準確率24小時比48小時略高,72小時要更低一些。時效每增加一天,準確率會大概下降1-2個百分點。
  • 央視兼職聊「天」26年 讓天氣預報有溫度更靠譜
    「氣象先生」宋英傑: 央視兼職聊「天」26年 讓天氣預報有溫度更靠譜   「大家有了更便捷的渠道了解天氣,這是值得高興和欣慰的事情,說明我們一直在進步。」從電視屏幕走進千家萬戶的宋英傑,自己現在也經常在手機端看天氣情況,遂如是表達媒介更迭與不改初心。一份堅持了26年的「兼職」  宋英傑說,自己本對天氣預報主持人「沒興趣」,而這來自幼時對天氣預報的「耿耿於懷」。
  • 天氣預報不再靠眼力 風雨欲來看雲圖
    上世紀80年代預報天氣靠「老三樣」上世紀80年代,天氣觀測和預報主要靠人。拿著小本,站在百葉箱前詳細記錄溫度、溼度,再根據這些數據分析未來的天氣情況……1985年,大學畢業的郭金蘭成為北京市昌平氣象站的一名預報員。每小時巡視一次天氣及觀測儀器是她每天的基本工作節奏。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
    如常刷天氣預報結果被中央氣象臺一番操作驚呆了!中央氣象臺官宣:天氣預報是不準的!原文如下:第一,首先要明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嗯,不是百分百保準那種。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第二,不管你們是從什麼平臺獲取天氣預報,一般能看到的都是基於地理信息的城市預報。也就是明天多少度啊,會不會下雨,是大雨還是小雨,屬於常規天氣預報。
  • 中國建立自主技術氣象事業「晶片」 天氣預報更靠譜
    人民日報2020年5月6日訊 陰晴雨雪等天氣預報信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天看到、聽到的氣象預測,主要來自「數值天氣預報」,這是基於數學、物理學方法,利用高性能計算機客觀定量計算未來天氣演變的科學技術。在數值天氣預報的基礎上,預報員們再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判斷,加以訂正,就形成了我們獲得的預報信息。
  • 預報天氣,人工智慧比人類更擅長?
    更快速、更高效是天氣預報不懈的追求。但隨著觀測衛星、雷達和傳感器網絡持續不斷地產生大量數據,如何處理海量的、多種多樣的氣象資料成為天氣預報的一個挑戰。而人工智慧出色的大數據處理能力成為助力天氣進一步精準預報的重要工具。近日,我國南方多地持續多日的暴雨天氣導致各地水位上漲,險情頻發,部分地區不同程度受災。
  • 天氣預報為何不準?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隨著預報時效的延長,預報的不確定性會逐漸提高,或預報準確率會逐漸下降。降雨強度越強,它的預報難度也會越大。預報準確率24小時比48小時略高,72小時要更低一些。時效每增加一天,準確率會大概下降1-2個百分點。天氣預報為何不準?為了回應公眾「天氣預報不準」的抱怨,中國天氣網曾經製作了一組圖解報導「天氣預報為何不準?」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網售的「天氣瓶」能準確預報天氣
    觀察發現,天氣瓶確實會隨著溫度的變化,呈現出不同形態的結晶體,但是用它來預測天氣並不靠譜。  不過,它產生的結晶非常漂亮,而且每天各不相同,作為家中的擺設,倒是能增添不少趣味和情調。  市場  網上熱賣  大部分人稱預報不靠譜  記者走訪市場並未發現有天氣瓶的蹤影。不過,在淘寶網上輸入「天氣瓶」,出現了3500多件寶貝。
  • 天氣預報不靠譜?谷歌用AI模型實現「實時」天氣預報
    天氣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準確的天氣預報可以告知人們是否應該重新安排周末的出遊計劃,也能讓即將遭遇颱風的人即時撤離危險區域。但是,要進行準確的天氣預報,尤其是對每小時都在變化的天氣進行預測,挑戰巨大。
  • 讓天氣預報更準確
    如今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會預裝天氣APP,但很多時候我們卻發現天氣預報並不準確,身邊明明已經下雨了但手機卻依舊顯示陰天。實際上,天氣預報之所以不準,很可能是你沒有設置好它。地理位置要自動天氣類APP通常提供了兩種定位方式,其一是手動選擇地理位置,另一種則是根據網絡確定你的當前位置。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不如學看氣象雷達圖
    然後就有今天上午這一幕,中央氣象臺髮長文怒回: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原文如下:第一,首先要明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嗯,不是百分百保準那種。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這番操作……驚呆
    結果一查,並不是颱風……只是一種強對流天氣。根據中國天氣網的統計,颱風通常在6月-9月才會光顧中國。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你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然後就有今天上午這一幕,中央氣象臺髮長文怒回: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
  • 日本天氣預報精確到3小時以內 體現中暑指數等
    防範這種極端天氣和突發天氣狀況,天氣預報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是據媒體報導,很多市民都反映天氣預報不靠譜,比如天氣預報35℃的時候,實測溫度高達45℃。有專家就指出,氣溫預報確實低於城市居民體感溫度。出現這種矛盾的原因是傳統意義上的天氣預報已經不能跟上城市擴張步伐和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未來亟待推出更為精細化、人性化的預報。在這方面,日本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
  • 從看「天兒」預報到衛星雲圖實時監測系統 天氣不再靠眼力 風雨欲來看雲圖
    四十年風霜雪雨中,氣象預報員的經驗積累與現代氣象科技手段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北京氣象預報從定性到定量轉變,準確率大幅提升。    提起現在預報的精細化程度及時效,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郭金蘭連連感嘆:「以前真的不敢想!」    上世紀80年代    預報天氣靠「老三樣」    上世紀80年代,天氣觀測和預報主要靠人。
  • 演員出海玩帆板突遇「颱風」,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
    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原文如下:第一,首先要明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嗯,不是百分百保準那種。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
  • 70年代的小學生採用各種辦法驗證諺語預報天氣的準確性
    那時候天氣預報是個很神奇的事情,明天乃至幾天後天氣情況都知道簡直就是諸葛亮在世。男同學們對天文地理的興趣程度要遠大於女同學,於是都挖空心思尋找有關天氣預報的各類知識。天氣預報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國家正規機構公布的天氣預報,需要一系列的測量儀器對溫度、溼度、氣壓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最終得出近幾天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相對高些。另一個是靠口口相傳、民間諺語預報天氣情況,主要是根據動物在天氣變化前的異常反應進行天氣預報,準確率相對低些。
  • 360瀏覽器「天氣預報」:貼身出行保鏢
    【IT168應用】詭異的天氣總是讓人們措手不及。在天氣預報也不一定「靠譜」的情況下,不少市民紛紛選擇了更為靈活便利的網絡應用來查看天氣。  據悉,360安全瀏覽器開放平臺上的「天氣」應用近來廣受用戶歡迎。據了解,在天氣多變的環境下,很多「空中飛人」甚至上班族,都養成了出門必看天氣的習慣。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
    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你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然後就有今天上午這一幕,中央氣象臺髮長文回覆: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原文如下:第一,首先要明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嗯,不是百分百保準那種。
  • 更精準的天氣預報是這樣「煉」成的
    陳濤把數值預報模式解析度比作一張捕魚的「網」,解析度不夠就相當於網眼粗了,狡猾的「魚」就容易漏過去。而強對流、極端天氣等強天氣過程則像是一條條體型較小、狡猾多變的「魚」,在與它鬥智鬥勇的交鋒中,只有把「網」布的更密,才能杜絕「漏網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