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被業內稱為能改造基因的「基因剪刀」,是當下最具革命突破性的生物技術之一。藉助該技術,許多科學家正試圖探究如鐮狀細胞性貧血、糖尿病、囊性纖維化、愛滋病和抑鬱症等各種疾病的基因根源,以圖找出新的標靶藥物。該項技術也應用於改造酵母來生產生物燃料和改造小麥以抵抗害蟲和乾旱天氣。
CRISPR技術於2012年問世,三位CRISPR技術先驅Jennifer Doudna、Emmanuelle Charpentier、麻省理工的張鋒已分別創立了公司,正拓展CRISPR技術的基因編輯療法在視網膜疾病、囊腫性纖維化、失明、血液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等方面的商業化應用。
CRISPR技術被發明出來後,擁有30多年分子生物學及癌症研究經驗的郭延德非常興奮,他用兩個月的實驗時間,就成功利用該技術敲掉了一些癌細胞的突變基因。之後,郭延德將CRISPR基因編輯療法瞄準了B型肝炎病毒,他希望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CRISPR技術來敲除掉患者體細胞內的B肝病毒基因,研發出相應的CRISPR藥物,來達到根治B肝的效果。
「中國的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數龐大,據衛計委2013年統計,中國有近1億人是慢性HBV攜帶者,每年HBV的新發感染者達10萬之多。」新創康達基因的創始人郭延德稱,「目前,還沒有根治B型肝炎的方法,臨床上主要是用幹擾素類的藥物來抑制B型肝炎病毒,但卻不能完全清除它。一旦停止藥物治療,患者肝臟中的HBV會重新活化。此外,患者長期用藥易產生對治療藥物的耐受,以及藥物會產生較大毒副作用,並能破壞患者的心腦血管系統甚至產生肝臟衰竭現象。」
藥物控制治療的諸多局限性,使得近幾年興起的基因治療技術正逐漸被推廣。目前,B型肝炎的基因治療手段主要包括基於RNAi、基因產物(蛋白質)及造血幹細胞的基因治療等。不過,這些基因治療的臨床效果雖已被證實,但在技術和應用上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治療專一性及高效問題、以及基因治療費高昂等。CRISPR技術具有徹底破壞病毒複製、預防病毒感染、對機體毒副作用小、費用低廉等優點,因此這種新型治療手段已成為醫療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熱點。
36氪此前報導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腫瘤學家盧鈾領導的團隊計劃於今年8月在肺癌患者身上使用此項基因編輯技術,來治療肺癌。據悉,這是世界首個在人體上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試驗。目前,國際上還沒有相關的CRISPR藥物被研發出來。
「我們認為基因編輯技術可以用來徹底根除B型肝炎。為此,我們在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做了一系列實驗,研製了分子鏢,它能摧毀各種病毒的基因複製酶而保全正常細胞,結果表明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徹底清除細胞內的B肝病毒。此外,我們對CRISPR-CAS9系統進行了革新,發明了多目標攻擊法,這大大地提高了攻擊靶標病毒基因的精確性和效率。當前國內相關專利正在申請中。」郭延德稱。
「現在,我們計劃在人類肝嵌合小鼠模型中測試這一方法,以評估和優化傳遞方法和給藥方法,預計在一年內完成動物實驗;此後可以開展臨床試驗,完成I-4期的臨床實驗之後,會進行CRISPR相關的藥品申報。」
目前,新創康達基因公司還在註冊中,並且已和北京生命科學園的公司及有關單位在洽談實驗室合作事宜。公司的核心技術團隊有4人。創始人郭延德畢業於美國南卡大學生物化學系,獲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自1985年以來, 一直從事分子生物藥研究。其是美國濟生醫藥研究所創辦人,自2006年該研究所成立以來,一直出任董事長,主持研製基因工程產品;張文亮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獲生物化學博士學位。自2007年以來,一直在美國從事基因敲除研究工作,於2014年12月加入GEOSON醫藥研究所。雷耀輝博士畢業於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獲博士學位。自2008年以來, 一直從事藥物研發和生產。
新創康達基因正在尋求天使輪融資,融資金額將用於組建實驗室,購買實驗室設備、試劑耗材、及招募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