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魨、石頭魚、黃花菜、魔芋本身就有毒!但是味道真香啊

2021-01-09 騰訊網

這個世界上的美食有很多,但對於吃貨來說似乎永遠不夠。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不管是怎樣的奇葩神獸,都逃不過他們那句靈魂質問:「能吃嗎?」哪怕是毒物,也終將變成盤中美餐。

1. 河(Tetraodontidae)——想殺魚先領證

河魨就是那種在遇到危險時會把自己鼓成一個「氣球」的呆萌生物,在有毒美食界名氣很高,誰能拒絕那冰雪透明的鮮美刺身呢?但想吃它的肉可沒那麼容易,時至今日,因食用河魨而喪生的事件每年仍在發生。

河魨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00多倍,僅少量河魨毒素就可以毒死成年人,從出現麻痺症狀到死亡不過幾個小時。而且目前河魨毒素沒有特效解毒藥,人一旦中毒,死亡率非常高。不同種類的河魨,毒素分布位置也不同。一般來說,河魨的肌肉毒性較小,肝臟和卵巢毒性最強,血液、魚皮等部位也有一定毒性,但有的河魨全身都帶有劇毒,因此非專業人士私自處理食用很有可能中招。

東京福祉保健局對河豚的可食用部位進行了說明

(圖片來源: fukushihoken.metro.tokyo.jp)

河魨的處理工序比較複雜,不僅要通過刀工避開有毒部位,還要注意不破壞肉質口感。在日本,處理河魨需要考取專門的河魨調理師資格。

要是河魨沒有毒吃起來該有多方便——也許有人也會有這樣的想法,這還真不是異想天開。現在有一種事先去除有毒部位的河豚半成品,普通消費者可以買回家自己料理;另一個選擇就是低毒或無毒的人工養殖河魨。

對於那些帶有劇毒的身體部位,人們也沒有輕易放棄。日本石川縣有一種用米糠醃製河魨卵巢的特色菜,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科學解釋,但測量顯示,處理後的河魨卵巢毒素確實已經降低到對人類無害的水平。就連河魨肝料理在某些地區也能吃到,不過食用風險非常高,一般人不可輕易嘗試。

2. 石頭魚(Synanceia verrucosa)—— 帶刺的「石頭」

石頭魚長得很糙,全身呈灰褐色,疙疙瘩瘩還長著青苔,平時一動不動地沉在水底,就像一塊大石頭。它可以輕鬆融入周遭環境,等那些絲毫沒有察覺的小魚小蝦們靠近後,便會發動突然襲擊殺它們個措手不及。石頭魚偽裝得非常徹底,平時就算有人接近甚至被捕撈上岸也依舊能保持紋絲不動。

完美隱身的石頭魚(圖片來源:Bernard DUPONT/Wikimedia Commons)

石頭魚的背鰭和臀鰭有粗硬的棘刺,棘刺基部有毒腺。毒針平時包覆在鰭裡面,一旦遇到危險或壓力,便會伸出毒針噴出神經毒素。這種毒素毒性很強,人若是被刺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它的棘刺並不十分尖銳,觸摸也許不會被劃傷,但硬度很強,可以刺穿鞋底,有經驗的衝浪和潛水愛好者通常會小心避讓。

石頭魚的魚肉是無毒的,肉質細嫩爽滑,沒有腥味。處理起來也相對簡單,在下鍋前或者煮熟後將毒刺剪掉即可。石頭魚沒有鱗片,但外皮上附著物很多,不宜食用,可以先在活魚頭部切一刀,然後在背部左右兩側「V字型」切入,將棘刺和魚皮剝離,接下來像普通魚類一樣去掉腮和內臟就能下鍋了,清燉、油炸、刺身都不錯。野生石頭魚價格昂貴,是一種高級食材。

3. 見手青(Boletus)——直達「小人國」

「見手青」是一類牛肝菌的統稱,在我國雲南地區很常見,在採摘或受傷之後會變成青藍色,仿佛人手碰過之後變色了,故而得名。這種奇妙的變色現象是見手青內部的乙醯丙酸化合物氧化變藍造成的,經過時間越久,變色程度越深。

受傷變藍的見手青(圖片來源:H. Krisp/Wikimedia Commons)

見手青有好幾個種類,有黃、紅、黑等不同顏色,用來炒道小菜鮮香滑嫩又有嚼勁,很受當地居民喜愛。但見手青含有生物鹼和類似於麥角酸乙二胺的致幻物質,中毒後會出現頭暈、嘔吐、腹瀉等症狀,有時還會產生幻覺。

見手青中毒導致的幻覺內容因人而異,其中有一種被稱為「小人國幻視症」,有的患者表示看到了顏色鮮豔的小人遊走舞動,還能聽到他們說話和唱歌的聲音。聽上去很有意思,但見手青中毒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切不可好奇嘗試。(有興趣的話,可移步《科普童話:張小群與蘑菇的「親密接觸」》

見手青在充分炒熟之後,絕大部分毒素會被高溫分解,雲南人通常會將它切成薄片,多放蒜片和油下鍋爆炒。但並非炒過的見手青就100%安全,受熱不均勻、與其他品種的蘑菇混炒、炒好後放涼以及一次性大量食用,都有可能導致中毒。有的街邊小販會販賣涼拌見手青,雖然他們聲稱涼拌前已炒熟,安全起見還是不吃為妙。

4. 黃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幹吃」為妙

黃花菜大家一定不陌生,難道它也有毒嗎?確切來說,我們平時買回家的應該叫「幹黃花菜」,可以放心食用,有毒的是未經加工的新鮮黃花菜。

新鮮黃花菜(圖片來源:Hectonichus/Wikimedia Commons)

新鮮黃花菜含有秋水仙鹼,毒性不強,在痛風病藥物中經常能看到這個成分,但秋水仙鹼在進入人體後會被氧化成劇毒的二秋水仙鹼,可引發腹痛、腹瀉和嘔吐等症狀。新鮮黃花菜的秋水仙鹼含量為17~13.5μg/g,而成人服用7mg以上的秋水仙鹼才會有生命危險,一般人的食用量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黃花菜曬乾後毒性大幅降低,所以我們平時吃的都是幹制產品。

新鮮黃花菜也並非無人問津,人們想出了一些快捷的「去毒」方法。處理時通常會先摘去黃花菜毒性較強的花蕊,放入開水中燙幾分鐘,讓秋水仙鹼受熱分解融入水中,然後換上一鍋新的開水,繼續燙洗,重複此步驟是3次即可;鹽水浸泡1~2個小時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5. 海蜇(Rhopilema)—— 海中「刺客」

涼拌海蜇皮、老醋蜇頭是餐桌上的常見涼菜,爽脆又開胃。也許有人並不知道海蜇其實是一種水母,就是那種平時在水中搖曳生姿,但毒起來可以蜇死人的生物。海蜇皮就是它們的傘蓋,海蜇頭則是口腕部。

涼拌海蜇皮(圖片來源:Benjwong/Wikimedia Commons)

水母的毒液是它們捕食的工具。水母的觸手上有許多刺細胞,當獵物出現時,刺細胞內的刺絲囊會射出刺絲刺向獵物,毒液通過刺絲注入獵物體內使其麻痺,水母就可以愉快地開飯了。不同的水母帶有的毒液也不同,有些毒性極強,比如澳大利亞箱形水母。人一旦被蜇到,會發生心臟驟停,幾分鐘內就會死亡,沒有任何有效的解毒方法。(最近雪梨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找到了一種有效的解毒劑,目前仍在研究階段。)

海蜇(圖片來源:Bill Abbott/Wikimedia Commons)

人類食用的水母大多是本身毒性較低的根口科水母,海蜇就屬於這一科。海蜇在食用前需要特殊處理,常見的處理方法為「三礬」,即通過高濃度明礬和鹽醃製3次來脫毒脫水,明礬用量直接影響著海蜇品質,需要格外注意。

市面上還有一種「人造海蜇」 ,由化學原料勾兌而成,不含毒素。人造海蜇在口感上具有真海蜇的爽脆感,價格低廉,但許多生產作坊並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大家應當避免食用。

6. 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有毒的「果凍」

如果你想知道用果凍炒菜是什麼體驗,就千萬不要錯過「魔芋豆腐」,很難想像這種彈韌爽口的食品竟然是用一種全身帶毒的植物製成的。

魔芋豆腐(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魔芋豆腐由魔芋的地下塊莖製成,這是魔芋毒性最強的部分。魔芋含有草酸鈣,會引起人體中毒反應,導致喉舌腫痛、嘴唇麻木、嘔吐腹瀉,皮膚接觸也會產生腫痛發癢的症狀,所以在處理魔芋塊莖的過程中必須戴手套。

傳統做法是將挖出來的魔芋塊莖洗淨、削皮後擦成泥,然後加入鹼水製作成魔芋漿,再下鍋加熱攪拌直至凝固,放入清水中漂洗冷卻即可。現在人們經常使用魔芋精粉來製作魔芋豆腐,魔芋精粉在加工時已經去除了有毒物質,非常方便。

7. 長刺海膽(Diadema setosum)——惡魔之刺

長刺海膽也叫惡魔海膽,它生活在海裡的礁石區,大部分通體深紫色,有的帶有藍色或白色斑點,有的棘刺為白色或者帶有斑紋,凸起的肛門如同惡魔之眼。雖然它們的殼內直逕往往不到10釐米,但長刺卻可以長到20甚至30釐米。

長刺海膽(圖片來源:Quartl/Wikimedia Commons)

這種長刺非常具有殺傷性,首先它們帶有毒素,人被刺後會長時間出現刺痛和紅腫症狀,有時還會引發身體麻痺和呼吸困難;其次它們非常尖銳,可以刺穿鞋底和潛水服;另外,它們帶有倒刺且比較脆,容易折斷,這意味著被長刺海膽刺傷後,棘刺可能會斷在體內深處無法拔出,造成二次感染,有時甚至需要通過X光檢查來確認體內是否有殘留。

在吃長刺海膽之前,要先折斷它的棘刺。可以利用棘刺質地較脆的特點,將長刺海膽放入一個盒子中,然後用力搖晃使其斷裂脫落,當然也可以使用其他工具直接折斷,接下來就可以像普通海膽一樣破開,去除部分器官後就能食用了。長刺海膽雖然口感並不優於其他食用海膽,但還是有不少好奇心旺盛的食客願意冒險嘗試。

................................................................................................................................................................................

看完這些有毒的食品,你是感到心驚膽戰還是胃口大開呢?大部分有毒食品的處理方式並不複雜,這是因為動植物中帶有的毒素基本上都是蛋白質,通過高溫或者高濃度的液體浸泡就可以破壞其結構,使之失效。但也有一些食物毒性極強,必須交給專業人士處理,大家可不要因為嘴饞而喪失理智,以身試毒哦!

【參考資料】

1. 字光化.見手青中毒誤診腦出血1例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第7期).

2. 陳志峰.不同品種黃花菜秋水仙鹼含量比較及其親緣關係鑑定[D].太原:山西農業大學,2014.

3.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BZO19647380Z01C10A2000000/

4. http://www.fukushihoken.metro.tokyo.jp/itiba/suisanbutu/fugu1.html

5. https://phys.org/news/2019-04-deadly-jellyfish-antidote-crispr-genome.html

6. https://www.env.go.jp/water/heisa/heisa_net/setouchiNet/seto/g1/g1chapter1/kikennaikimono/gangaze.html

作者:折耳根

相關焦點

  • 「屍香魔芋」到底是不是傳說? 原型是「花魔芋」嗎?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大結局裡,胡八一等人在鬼洞裡遇到的屍香魔芋不但外形十分驚豔,而且具有保持屍體不腐、使人產生幻覺的神奇魔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那麼,自然界中真的有「屍香魔芋」這種植物嗎?形態上,「屍香魔芋」是一棵顏色鮮豔的巨大花草,花如同一個大水桶,四周各有一大片血紅色的葉子。特性上,「屍香魔芋」不需要光合作用,能夠生長在古墓之中,可以保持屍體不腐不爛並散發芳香,還可以通過氣味和顏色,對人的心智進行幹擾,使人產生幻覺而自相殘殺。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鬼吹燈》中「屍香魔芋」的描述亦真亦假。
  • 新鮮黃花菜不要直接吃,有毒,食用前處理2步,毒性全消味道香
    黃花菜到了現在,變成了一味普通的食材,多以殺青烘乾的黃花菜乾貨為主,但每逢到了夏季,市場也會經常出售新鮮的黃花菜,黃花菜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其中所含豐富的卵磷脂,有比較好的健腦、抗衰老的作用,所以也被稱為「健腦菜」。
  • 傳說中的「屍香魔芋」真的存在嗎?網友:就是這個味兒!
    ,但是不耐酷暑,所以我國魔芋的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魔芋花其實,散發出屍臭的味道並不是「屍香魔芋」的專屬,事實上,所有魔芋家族的成員開花後都會散發出這種味道,只不過它比較大那麼魔芋為什麼會散發出這種味道呢?就像很多植物開花後悔散發出誘人的芬芳一樣,魔芋開花散發味道,其目的也是為了吸引昆蟲前來為它傳播花粉,但是這個家族很奇怪,別人散發的是香氣,它們全體成員發出的卻都是臭氣。它們並不屑於招蜂引蝶,它們開花釋放的氣味,主要成分是二甲基寡硫醚,這是一種有著腐臭氣味的物質,這種味道能吸引屍甲蟲以及糞蠅過來為它們傳播花粉,不得不說這真的是獨樹一幟啊!
  • 海釣時請注意,這些魚有毒!
    我們統稱河魨,內臟和生殖腺有毒,不宜食用。有經驗的漁民,餐館,把有毒的肝和生殖腺等內臟棄用,進行烹飪,味道鮮美,但建議大家不能隨便食用。平時我們叫石狗公,石九公,老虎魚,石頭魚等,個頭不大,但味道鮮美,特別是煮湯,是一級鮮。
  • 現實版鬼吹燈「屍香魔芋」就在這個國家,是世界珍稀瀕危植物
    泰坦魔芋花與其他花不同的是它的莖幹長在地下先開花後長葉,這種花的花序生長非常迅速,一天能長10釐米花序最高可以長到3米左右高,花的花序還會散發出味道吸引昆蟲類的來幫它授粉,你不要以為開花就會散發出花的清香,實際上這種花散發出的味道是腐爛肉類的刺鼻惡臭味,雖然散發出刺鼻的臭味但是這些味道沒有毒素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只是吸引一些幫它授粉的也都是一些蠅蟲。
  • 屍香魔芋是存在的,人死後真的也會產生「屍香」!
    文/曉夢閣主看過天下霸唱《鬼吹燈》的讀者對屍香魔芋應該不陌生,在《鬼吹燈》中胡八一一行人去黑沙漠尋找精絕女王的墳墓,而在地宮裡就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生物——屍香魔芋,在小說中屍香魔芋可以讓人產生幻覺,但是真實生活中的確存在屍香魔芋,不過威力遠沒有這麼大!更神奇的是,有些人死之後屍體也會產生屍香。
  • 俗話說「不吃河魨,不知魚之鮮」這魚該如何垂釣?
    在我小時候,釣過一條奇特的魚。從出水的瞬間開始,它的肚皮慢慢脹得圓鼓鼓的,還發出一種奇怪的叫聲。我和哥哥不知它是何物,都不敢上去抓它。這時,大伯走過來仔細瞧了瞧,說:「這是河豚魚。拚死吃河豚,說的就是它了。」然後大伯把魚拿走了。
  • 鬼吹燈精絕古城屍香魔芋真的存在嗎?現實中的屍香魔芋長這樣
    鬼吹燈精絕古城的屍香魔芋現實中真的存在嗎?在剛播出的《鬼吹燈精絕古城》中出現了屍香魔芋這一神奇物種,它令考古隊內的人相互殘殺最後只剩下胡八一、王胖子、雪莉楊倖存,那《鬼吹燈精絕古城》能令人產生幻覺的屍香魔芋現實中真的存在嗎?現實中的屍香魔芋究竟長什麼樣呢?
  • 《鬼吹燈》中的屍香魔芋,竟然在現實中存在?花兒為什麼這樣臭!
    2019年8月1日,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世界上最「臭」的「花」,也就是在《鬼吹燈》中出現過的「屍香魔芋」。看過《鬼吹燈》的人應該都記得,裡面提到的屍香魔芋這種花,胡八一等人進入精絕古城遺蹟後,找到了精絕女王的棺材,在棺材旁邊就有一株屍香魔芋,根據小說中的描述,屍香魔芋色彩豔麗,能發出芳香,還可以使人產生幻覺。也是因為屍香魔芋,精絕女王的屍體才能夠一直不腐爛。很多人認為泰坦魔芋就是屍香魔芋的藍本。
  • 身懷劇毒還善於偽裝,石頭魚秘密武器讓人疼到崩潰
    作為養魚人,平時以熱門觀賞魚為主,偶爾也能碰上好玩的魚,石頭魚就是一種讓人過目難忘的魚類。這種魚長得抱歉但活得強勢,據說它身上的毒刺能讓人致命。一旦食物到達它的掠食範圍,石頭魚會迅速張開大口,將食物跟附近的水都吸進嘴裡。它的嘴特別大,野釣過的朋友大概印象更深刻。那是一張橫向範圍比身體粗很多的嘴,完全張開後,魚身體像一個三角形,魚嘴大得比較誇張。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47) | 種子植物·疣柄魔芋:我不是「屍香魔芋...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47) | 種子植物·疣柄魔芋:我不是「屍香魔芋」,但能臭到你懷疑人生 2020-05-29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頭魚--中國數字科技館
    這家食肆名叫「鴻星酒家」,並且開枝散葉,至今已在國內外開出了30餘家門店,真可謂「一招鮮,吃遍天」!初次接觸石頭魚,正是在香港灣仔港灣道8號瑞安中心1樓的「鴻星酒家」。依稀記得,那天好客的主人點了幾道以石頭魚為主料的菜餚與點心。
  • 【生物多樣性百科】種子植物·疣柄魔芋:我不是「屍香魔芋」,但能...
    【生物多樣性百科】種子植物·疣柄魔芋:我不是「屍香魔芋」,但能臭到你懷疑人生 2020-05-17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每周認識一條河豚魚]一、河魨的種類
    河豚又稱魨毒魚類(Poisonous  puffer-like  fishes),是指其內臟、卵巢或肌肉具有蓄積河魨毒素(Tetrodonto-xin,又稱TTX)特有機能的一群魚類。這是有毒魚類中以含劇毒著名的獨特類群。
  • 陝西秦嶺深處這條石鍋魚,麻辣鮮香紅遍西安,有人來10次為吃它!
    但你想不到,就在這也逼仄的店裡面,能坐下五六十人吃魚。這也算是石泉的奇怪了吧。中國人喜歡聽故事,也更喜歡講故事。石鍋魚據說和康熙爺有關。清初康熙年間,長沙湘江河畔,有一家小店擅長做一道"石鍋魚",風味獨特。康熙微服私訪的時候在這家店嘗過了這道菜,感覺味道真是特別鮮美,吃得也是相當開心,還專門提筆給這道菜此賜名叫「金福魚」。傳說是不是真的咱不知道,但是石鍋魚的味道,袁小貓吃了,真香!
  •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楚健結局是什麼 楚健被屍香魔芋害死?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楚健結局是什麼 楚健被屍香魔芋害死了麼?小說原著是怎麼描述的?  在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中,楚健是考古小分隊中的一員,也是考古小分隊中陳教授的學生。在劇中,楚健長得個子高高的,是陳教授手下帶領的一名高材生。據悉,楚健的學校近年來少有外出參加考古活動。
  • 泰坦魔芋,又稱屍香魔芋,屍花,是世界上做大的花
    中文學名:泰坦魔芋別稱:屍花,屍香魔芋,巨花魔芋,大花王,腐屍花,來佛士亞花,大花王。原產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的熱帶雨林地區。巨魔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不分支花序,蒼綠色的花序高可達3米以上,為佛焰花序。泰坦魔芋花的特點就是它散發出的味道,和一般的花朵不同,它不但沒有香味,還臭的驚人,聞起來很像腐爛屍體發出的氣味,另外花朵溫度大大高於周圍溫度,可達到38℃。泰坦魔芋是通過應激反應來生成臭味物質的,釋放的熱量還能把刺鼻的臭味散布到更遠的地方。通過模擬剛死去動物的屍臭來吸引「腐食昆蟲」來幫助自己傳播花粉。
  • 鬼吹燈online屍香魔芋原畫屍氣逼人
    其中最為網友稱道的就是精絕鬼母墓穴中的「屍香魔芋」。關注我們遊戲的網友一定迫不及待的想一睹它在遊戲中的真身,現在我就為大家放出這幅絢麗奇幻的惡之花。相傳「屍香魔芋」原本生長在古代西域後月氏國境內,曾經由絲綢之路傳進中土。
  • 揭秘神秘的屍香魔芋
    巨魔芋又被稱為屍花、腐屍花、屍香魔芋、泰坦魔芋等等,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群島的熱帶雨林之中,當地人在雨林中經常聞到一股股腐臭的味道,民間也一直流傳著吃人食物的傳說,後來人們發現發出這種腐臭味的就是巨魔芋,巨魔芋體型高大,人們因此更有理由把他們想像成雨林中的吃人植物,因此稱之為食人花。
  • 【生物多樣性百科】種子植物·疣柄魔芋:我不是「屍香魔芋」,但能臭到你懷疑人生
    Amorphophallus  paeoniifolius 種子植物,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目,天南星科,魔芋屬。廣東、廣西、雲南等地有分布,生長於海拔750米以下的熱帶地區。照片攝於西雙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