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萊馬尼的遇刺開啟與西方對抗的新篇章,退出核協議只會加深危機

2020-12-06 騰訊網

作者:王德華

1月3日,伊朗少將索萊馬尼被暗殺後,許多人擔心中東會爆發一場大戰。伊朗的報復行動來得很快,但並未引發衝突。

1月8日,美軍駐紮的兩個基地遭到了一連串飛彈的襲擊。許多人認為這次襲擊是局勢緩和的跡象,因為它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伊拉克當局事先得到了警告,然後告訴了美軍。

那麼,對於伊朗在這場危機中的下一步行動,德黑蘭一直在發出相互矛盾的信號。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宣布,這些襲擊「結束了自衛的相稱措施」,而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軍的新任指揮官卡尼則宣稱,伊朗將「以一種果敢的方式」打擊其「敵人」。

1月17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概述了伊朗的未來。在上周五德黑蘭祈禱期間的一次罕見演講中,他稱聖城軍為「無國界戰士」,並宣稱歐盟不應該被信任,「因為他們在兩伊戰爭期間的記錄和對薩達姆的支持」,並呼籲伊朗人共同努力「在各方面加強自己」。

哈梅內伊的講話表明,伊朗可能會尋求避免一場全面戰爭,並採取以下戰略:開始提高其核能力,並尋求繼續通過聖城軍及其地區盟友向海外投射力量。

暗殺事件發生後,伊朗宣布放棄核協議限制。1月15日,歐洲國家觸發了一項爭端機制,該機制可能導致聯合國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作為回應,伊朗當局稱將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這將給西方和中東帶來一系列嚴重的風險。

除此之外,伊朗還可能通過其政治和軍事盟友尋求加劇該地區的緊張局勢。

為了抵制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伊朗政府對各種武裝組織進行了大量投資。在過去的十年裡,在索萊馬尼的領導下,伊斯蘭革命衛隊在該地區(主要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動員和裝備了成千上萬的戰士。

此外,伊朗還與黎巴嫩真主黨建立了強有力的聯盟,並與葉門的胡塞武裝進行了戰略接觸。

1月7日,伊朗最高領袖下令為聖城軍追加撥款2.2億美元預算,其中一部分可能用於加強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

在蘇萊馬尼被暗殺之後,伊斯蘭革命衛隊威脅要襲擊以色列的海法市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如果襲擊發生在伊朗的領土上。

伊朗代理人在該地區進行報復性攻擊的風險仍然很高。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決心與美軍作戰。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警告稱,美國「軍事基地、士兵、軍官和軍艦」將成為襲擊目標。

伊朗的報復願望也將在政治上影響該地區。

在敘利亞,伊朗與俄羅斯的關係一直不太融洽,伊斯蘭革命衛隊可能會尋求進一步鞏固其存在。俄羅斯回應美國和以色列的呼籲,試圖遏制伊朗的軍事存在,但可能不會成功。在葉門,伊朗也將尋求確保其作為「不可或缺的外交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在伊拉克,伊朗將繼續對國內政治事務施加影響,這將導致該國進一步的不穩定。

由於面臨重大分歧,伊拉克可能會看到伊朗支持者和反對者之間的分歧加深。1月5日,伊拉克議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要求政府「努力結束所有外國軍隊在伊拉克領土上的存在」。議會中的庫德人和一些遜尼派成員沒有出席批准這一決定的議會會議。

許多什葉派政治和宗教領袖支持外國軍隊撤離,但美國的軍事存在是庫德斯坦地區政府安全的一個組成部分,尤其是在2017年獨立公投之後。因此,驅逐美軍將成為巴格達和埃爾比勒之間的另一個爭論點。

在黎巴嫩,索萊馬尼之死的餘波也可能會被感受到。真主黨是該地區伊斯蘭共和國最重要的戰略資產,因此,伊朗很可能繼續向該組織提供財政支助。

與伊拉克一樣,黎巴嫩也在經歷社會動蕩,抗議者要求徹底改革政治制度。一個更強大的真主黨可能會在與國內其他勢力的政治談判中更加自信,尤其是前總理薩阿德哈裡裡的主要支持者沙烏地阿拉伯表示,它不希望升級對伊朗的對抗之際。

在海灣地區,美國與伊朗對抗的升級引起了很大的焦慮,尤其是在去年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見證了伊朗的軍事實力,包括對沙特阿美發動了無人機襲擊,並襲擊了荷姆茲海峽(附近的油輪。

由於擔心關鍵的石油行業和經濟穩定,利雅得和阿布達比都已明確表示,希望避免與伊朗的關係進一步升級。

索萊馬尼遇刺後,沙特副國防部長哈立德 本 薩勒曼前往華盛頓和倫敦,與政治和國防官員會面,以表達緩和緊張局勢的必要性。

沙烏地阿拉伯減少了對葉門的空襲,並強調胡塞武裝可以在未來的葉門政府中發揮作用。在去年11月辭職之前,伊拉克總理馬赫迪曾擔任利雅得和德黑蘭之間的調停人,積極促成雙方為緩和緊張局勢而進行的談判。

阿聯最近還啟動了與德黑蘭的談判,以重建外交和可能的經濟合作。阿聯已經開始在2019年夏天從葉門撤軍,以減少對葉門的軍事幹預。

去年10月,有報導稱,阿聯官員曾訪問德黑蘭,牽頭進行正常化和緩和緊張局勢的談判,還有報導稱,阿布達比已釋放了7億美元的伊朗資金,這些資金此前因美國制裁而凍結。

相比之下,卡達與伊朗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在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和巴林發起封鎖期間,伊朗一直支持卡達。長期以來,多哈一直努力充當其龐大鄰國的調停人和合作夥伴。就在索萊馬尼被暗殺一天後,卡達外長前往德黑蘭尋求緩解緊張局勢。一周後,卡達埃米爾塔米姆 本 哈馬德 阿勒薩尼也訪問了伊朗首都,並呼籲進行對話。

儘管卡達和該地區其他國家努力進行調解,但更多的不穩定和對抗正在出現。

伊朗外長扎裡夫在2019年12月舉行的多哈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中東正遭受一種「認知障礙」的困擾,這種認知障礙導致一些國家將安全視為一種零和遊戲——通過剝奪鄰國的安全來確保自身安全——並追求不斷增長的武器交易。

問題是,伊朗在該地區的總體戰略與這種「認知障礙」並無真正不同。索萊馬尼的遇刺開啟了其與西方對抗的新篇章。退出核協議只會加深危機。

相關焦點

  • 核科學家遇刺至今死因不明,他會是伊朗政治內鬥的犧牲品麼?
    這背後的原因也很明顯,主張跟美國接觸的伊朗改革派,因川普撕毀協議加大制裁而遭國內各階層民眾唾棄,在明年大選中面臨滅頂之災。看到有意重返核協議的拜登勝選後,他們重新看到了挽救自身政治生命的希望。儘管這個希望的窗口很窄——從拜登就職到伊朗大選只有五個月時間,魯哈尼派系的要員們還是不願因為核科學家遇刺而報復美以,破壞未來美伊談判氣氛。
  • 美國無意中幫助創造了索萊馬尼,然後他們殺了他
    美國兩大政黨的政治領袖一致認為,索萊馬尼是一個邪惡的人,他的死亡應該得到慶祝,儘管他的死亡的後果仍然未知。儘管美國將索萊馬尼描述為伊朗在中東惡意意圖的副產品,但事實要嚴峻得多: 索萊馬尼是美國不負責任的侵略性政策的直接結果。在一個由因果關係定義的世界裡, 索萊馬尼和美國之間的聯繫是不可否認的。
  • 伊朗內鬥激化:議會要將濃縮鈾豐度升至核協議前水平,總統不答應
    記者 | 安晶作為報覆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遇刺的第一步,伊朗強硬派把持的議會通過新法案:如果兩個月內對伊朗的制裁沒有放鬆,伊朗將把濃縮鈾豐度提高到20%,也就是伊核協議籤署前的水平。議會投票後,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了新法案。
  • 外媒:伊朗提高濃縮鈾豐度 伊核協議成果或被推翻?
    伊朗這一違反協議的行為將會產生怎樣的國際影響?伊核協議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否會被推翻?當地時間2015年4月2日,伊朗德黑蘭,伊朗人湧入街頭狂歡,慶祝伊朗核談判達成框架性協議。伊核協議是否能繼續?報導指出,和伊朗原子能機構發言人發出的上述威脅相比,伊朗過去一周採取的使濃縮鈾存量超過核協議上限的做法只是一些「小打小鬧」。美國於2018年退出了伊核協議。但這些威脅將使這項旨在阻止伊朗製造核武器的協議取得的主要成果毀於一旦,並可能引發國際社會嚴重質疑,即該協議是否能繼續存在下去。
  • 朝鮮第五次核爆加深東北亞地區核安全困境
    在第一次朝核危機期間,美朝籤署了《關於朝核問題的框架協議》,這是第一次可以中斷朝鮮「求核」的機會。但這個時候,前蘇聯已經解體,中國致力於本國的改革進程,美國誤判朝鮮政權也將會很快崩潰,因此,美國無意執行《框架協議》。在美方執行協議不力的情況下,朝鮮也沒有全面停止對飛彈和核領域的研發。在「911」事件後,美國政府又把朝鮮看作是「邪惡軸心」和「支恐國家」,並把朝鮮歸入「先發制人」打擊名單。
  • 美國決定退出《開放天空條約》
    美國再損國際軍控體系    繼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和《中導條約》後,美方再次選擇脫離重大國際安全協議和條約。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此舉不僅會損害本國及歐洲盟友的安全利益,而且將使美國與俄羅斯之間進一步喪失互信,也令軍控體系更加岌岌可危。
  • 索萊馬尼之死給伊朗帶來悲劇,但給普京帶來了擴大影響力的新機遇
    儘管索萊馬尼的影響力可能被誇大了,但它絕不是微不足道的。克裡姆林宮認為他是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可以依靠他的幫助,尤其是在向敘利亞派遣軍隊的最初階段。儘管俄羅斯在敘利亞戰爭中與伊朗密切合作,但當以色列開始攻擊索利馬尼指揮的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時,俄羅斯毫不猶豫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伊朗外長:美國只會攻擊守法者 世界或重返叢林法則
    (圖源:美聯社)海外網8月14日電伊朗外長扎裡夫(Mohammad Javad Zarif)表示,如果允許美國全力進行旨在摧毀《伊核協議》的惡意行動,世界則有望重返叢林法則。據伊朗英語電視臺(PressTV)13日消息,扎裡夫當日在法國《世界報》上發文,批評美國通過徹底消滅《伊核協議》的惡劣行徑,正破壞多邊主義和國際法治。扎裡夫提醒說,達成該協議是為了解決對「核計劃完全和平性質」的所有關切,同時使伊朗人民擺脫不人道和不公正的制裁。然而,美國單方面從該協議退出,並對伊朗施加一系列新的制裁措施。
  • 美國「退群」引發伊核問題懸念:伊朗會否重啟鈾濃縮
    當地時間2018年5月8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制裁。  視覺中國 圖新華社5月9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8日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制裁。
  • 川普為獲諾貝爾和平獎,暗殺索萊馬尼?英學者稱其腦子有點糊塗
    據《每日快報》1月16日報導,英國學者Anicee Van Engeland表示,川普下令暗殺伊朗高級軍事指揮官索萊馬尼這一有爭議的決定,背後的動機是他希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他的戰略可能會「點燃中東」。
  • 伊朗核科學家遇刺衝擊中東局勢
    11月27日,伊朗資深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附近小城遇刺身亡,引起各國廣泛關注。伊朗方面稱,這是一次恐怖襲擊。迄今為止,尚無國家、組織或個人宣布對此負責,伊朗方面初步認為此次暗殺行動由以色列策劃實施。外界則「屏住呼吸」,觀察伊朗可能作出的回應。
  • 巴格達伊核問題會談結束 談判雙方未達成協議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會後表示,此次伊核問題會談沒有達成協議,各方將於6月18日至19日在莫斯科再次舉行會談。  會談未達成協議 美國籲彌合分歧  23日,伊朗與美、英、法、俄、中、德六國的新一輪核問題會談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舉行,雙方都在會談中提出新方案,並同意將會談延長至24日。
  • 繼核物理學家後又有高級將領遇刺身亡?伊朗外交部:似乎是假新聞
    與此同時,伊朗國內對於伊核協議的立場產生分歧。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1日報導,伊朗伊斯蘭議會當天一讀通過一項決議草案,但遭到內閣反對。根據草案,伊朗應打破伊核協議的一系列限制,提煉豐度達到20%的濃縮鈾。
  • 繼核物理學家之後又有高級將領遇刺身亡?伊朗外交部:似乎是假新聞
    與此同時,伊朗國內對於伊核協議的立場產生分歧。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1日報導,伊朗伊斯蘭議會當天一讀通過一項決議草案,但遭到內閣反對。根據草案,伊朗應打破伊核協議的一系列限制,提煉豐度達到20%的濃縮鈾。
  • 核聚變反應堆 能源危機終結者:德國開啟全球最大
    6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掌握如太陽般製造能量的技術,獲得永不枯竭的清潔廉價能源形式:核聚變,這一願景仍似近實遠。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開啟的世界最大核聚變研究設備仿星器,有望加速核聚變時代的到來。
  • 五分鐘看懂伊核協議(圖解)-威廉·布羅德、塞爾吉奧·佩薩尼亞
    【本周二,伊朗核談判各方達成歷史性協定,伊朗同意以限制核能力為代價,使國際社會撤銷石油與金融制裁。那麼,伊朗到底將受到哪些限制,該協議又到底如何執行?觀察者網讓你在五分鐘內看懂伊核協議。加油,別在飯桌上輸給時政帝,觀察者網只能幫你到這裡了。】 首先,原子彈可由兩种放射性材料製成:鈾或者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