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局探測到新行星,沿螺旋軌道在「三體」中流浪

2021-02-08 全球黃金眼

據《每日星報》1月1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軌道TESS衛星最近又探測到一顆新行星。與以往不同的是,這顆行星在三個「太陽」周圍有一個「奇怪」的螺旋軌道,這一發現對之前的恆星系統天文學理論提出了挑戰。

美國宇航局的軌道TESS衛星,是通過識別行星從母恆星前經過時,發生的極微小變化來尋找遙遠的行星。

這顆被命名為KOI-5Ab的行星很可能是一顆沒有固體表面的氣體巨星。它被一個「三體」系統包圍 — 恆星KOA-5A、恆星KOA-5B和恆星KOA-5C。KOI-5Ab每5天圍繞恆星系統KOA-5A運轉1次,KOA-5A與其伴星KOA-5B每30年互相運轉1次,因引力吸引的恆星KOA-5C每400年圍繞另外兩顆恆星運轉1次。這個奇異的三重星系位於1800光年之外的天鵝座。

KOI-5Ab的軌道很特別,它是偏斜的。至於為什麼會偏斜,天文學家猜測是因為「第二顆恆星在其發展過程中被重力引向地球,使它的軌道偏斜並使其向內遷移」,但是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其實,早在2009年NASA就發現了KOI-5Ab這顆行星,但是當時因為各種原因,不了了之,沒有再繼續深入研究下去。天文學家表示,儘管兩星和三星系統在銀河系中很常見,但到目前為止,在其中發現的行星卻相對較少。一般行星在單星系統中發現的比較多。據美國宇航局稱,約有10%的恆星系統會涉及三星系統,目前確認的多星組合佔所有恆星系統的85%左右。

人類關於宇宙的每一次探索,都是向前邁進的一步,希望有生之年,我們可以探索到關於浩瀚宇宙更多秘密。

本文選題:momo2000

本文編輯:Elle是只貓

相關焦點

  • 英媒:新研究顯示銀河系中或飄浮著千億顆"流浪行星"
    新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可能飄浮著超過1000億顆「流浪行星」。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21日報導,這些自由飄浮的天體不依附於任何恆星,這意味著它們漫無目的地在太空中遊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計劃利用南希·格蕾斯·羅曼太空望遠鏡(原名為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本網注)計算出有多少顆這樣的行星。這項新研究預測,此類行星將在數量上超過銀河系中的恆星,並進一步揭示銀河系的進化過程。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家斯科特·高迪教授說:「宇宙中可能充滿了『流浪行星』,我們甚至都不知道。
  • 英媒:新研究顯示銀河系中或飄浮著千億顆』流浪行星』
    新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可能飄浮著超過1000億顆「流浪行星」。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21日報導,這些自由飄浮的天體不依附於任何恆星,這意味著它們漫無目的地在太空中遊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計劃利用南希·格蕾斯·羅曼太空望遠鏡(原名為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本網注)計算出有多少顆這樣的行星。這項新研究預測,此類行星將在數量上超過銀河系中的恆星,並進一步揭示銀河系的進化過程。
  • 「三體星系」才是人類的新家園?流浪地球中的比鄰星在哪?
    對於很多科幻迷來說,劉慈欣的《三體》和被翻拍成電影的《流浪地球》,其中有著很多相似的點。比方說,《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耗時2500年在太空中孤獨的流浪,最終目的地是比鄰星,而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便是《三體》小說中三體人所在的「三體星系」,那麼,「三體星系」真的能夠我們的新家園嗎?
  • 英媒:銀河系或有千億顆「流浪行星」
    參考消息網8月23日報導 新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可能飄浮著超過1000億顆「流浪行星」。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21日報導,這些自由飄浮的天體不依附於任何恆星,這意味著它們漫無目的地在太空中遊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計劃利用南希·格蕾斯·羅曼太空望遠鏡(原名為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本網注)計算出有多少顆這樣的行星。這項新研究預測,此類行星將在數量上超過銀河系中的恆星,並進一步揭示銀河系的進化過程。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家斯科特·高迪教授說:「宇宙中可能充滿了『流浪行星』,我們甚至都不知道。
  • 英媒:銀河系或有千億顆「流浪行星」
    新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可能飄浮著超過1000億顆「流浪行星」。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21日報導,這些自由飄浮的天體不依附於任何恆星,這意味著它們漫無目的地在太空中遊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計劃利用南希·格蕾斯·羅曼太空望遠鏡(原名為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本網注)計算出有多少顆這樣的行星。這項新研究預測,此類行星將在數量上超過銀河系中的恆星,並進一步揭示銀河系的進化過程。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家斯科特·高迪教授說:「宇宙中可能充滿了『流浪行星』,我們甚至都不知道。
  • 《三體》文明的故鄉,《流浪地球》目的地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二、傳說中的《三體》文明星系存在嗎?而與A和B的1萬天文單位以外(約0.2光年)就是Porxima,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最近的鄰居!從這個距離上來看,這個三星系其實是一個比鄰星圍繞AB雙星運行的三星系統,在三星系統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案例,但其實真正的理想混亂三星系統在宇宙中也並不多見!A和B之間的軌道與太陽系行星軌道距離對比。
  • 美國航天局確認木衛二探測計劃
    新華社洛杉磯8月19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航天局19日宣布已確定對木星衛星木衛二的下一步探測計劃。這一決定將推動完成探測任務的最終設計,據此開始探測器的建造並進行探測器及科學載荷的發射準備和測試工作,為人類探索太陽系中的冰凍海洋世界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奠定堅實基礎。
  • 科學家手把手教你如何探測「三體」行星
    在科幻小說《三體》中,三體人生活的環境變化多端,可謂冰火兩重天,有時天上出現的兩顆太陽將大地深深炙烤,有時則長時間處於黑暗冰冷狀態。而在茫茫宇宙中,三體系統的存在是已經確認的。目前天文學家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已超過2300顆,而處於三合星系統中的系外行星個數近60顆。
  • 宇宙中真存在神級文明,控制宇宙中的行星沿軌道運行麼?
    太陽固定,八大行星在真空中沿軌道運行,星球外面有大氣層,星球上有水,所有星球都是圓的…這一切究竟是什麼造成的呢?美國宇航局>在1977年發射旅行者1號和2號飛船仍然處於運行之中,經過30多年了仍然在服役,也不知道超期服役了多少年,雖然各種儀器在過去十多年陸續關閉,但放射性同位素核電池仍然在工作中,通信系統也在工作中,部分設備仍然在探測。
  • 數千億顆流浪行星遍布在銀河系中,為什麼我們一顆都沒有發現?
    WFIRST廣域紅外勘測望遠鏡可以探測到恆星前方的天體,當流浪行星通過恆星盤面的時候,恆星的光會發生扭曲,極其微弱的變化可讓紅外探測器察覺到,這就是當前科學家搜索太陽系外流浪行星的基本思路。為了支持這項研究,美國宇航局WFIRST廣域紅外勘測望遠鏡也計劃加入其中,甚至會對流浪行星進行分類。
  • 銀河系中可能存在大量流浪星球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流浪星球可能極其常見。根據《天文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美國宇航局即將發射的南希·格蕾斯·羅曼太空望遠鏡將探測到至少250顆這樣質量和火星差不多的流浪星球。流浪星球是質量相當於行星的宇宙中的流浪者,我們至今尚不清楚它們的起源。與那些常見的被主恆星綁定的行星類似,流浪星球可能也是在年輕恆星周圍的氣體盤中形成。
  • 搜尋流浪行星
    銀河系擁有許多行星圍繞恆星運行。不過我們發現了根本不圍繞任何恆星運行的行星,它們獨自在銀河系中漂流(除非有衛星相伴)。這類行星被稱為流浪行星( rogue planets)。流浪行星對我們來說幾乎完全看不見,因為它們不能像恆星同樣本身發出耀眼的光芒,而且宇宙也漆黑一片。這就像是在沒有手電筒的情況下,在一間暗房裡尋找一隻黑貓。 天文學家尋找行星時,一般都是通過它所圍繞運行的恆星來進行尋找的,觀測圍繞軌道運行的行星可能對母恆星產生的微小影響。但這對流浪行星卻不起作用,因為它們沒有圍繞恆星運轉。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是基於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大背景的深度改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流浪時代I(加速),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流浪時代II(減速),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新太陽時代,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 搜尋流浪行星
    科學家認為,行星是在年輕恆星周圍被稱為原行星盤的氣態塵埃盤中形成的,氣體塵埃不斷聚集形成更大的天體。碰撞和近距離接觸有時會使行星脫離其母恆星的引力束縛,形成流浪行星。不過流浪行星也可能形成於孤立的塵埃氣體雲,這些塵埃氣體雲因規模太小而無法創生出恆星。
  • 現實版的「流浪地球」!宇宙中神奇的流浪行星!
    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通過了「行星」的新定義,這一定義包括以下三點: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質量必須足夠大,來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體);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按照這個標準,只有質量達到一定程度的天體才能夠成為行星。然而,並不是所有質量巨大的天體都被稱為行星。
  • 行星會「流浪」!NASA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上千億顆流浪行星
    年,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在宇宙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行星,這些行星不屬於任何一個恆星系統,而且也沒有自己的固定軌道,它們在宇宙中不斷地遊蕩,沒有任何目的地。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流浪行星原本都曾經是某一個恆星系統中的一員,這意味著,它們曾經圍繞著某一顆恆星運行,不過卻非常不幸的受到其它天體引力的影響,最終脫離了自己的軌道,被拋到所在的恆星系統之外。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下一個大型項目將是探測海王星和天王星
    美國宇航局發起的一項關於潛在探測任務的研究,對太陽系的「冰巨行星」的探測提出了一些重要問題,即:我們如何將探測器送達至探測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上?我們的研究又何時開始動工?海王星和天王星只被「旅行者2號」探測到過一次。
  • 行星也會「流浪」!NASA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上千億顆流浪行星
    行星也會「流浪」在2011年,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在宇宙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行星,這些行星不屬於任何一個恆星系統,而且也沒有自己的固定軌道,它們在宇宙中不斷地遊蕩,沒有任何目的地。科學家們將這些行星稱作「流浪行星」,多年來,一直都對它們進行研究,那麼,流浪行星是如何出現的呢?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流浪行星原本都曾經是某一個恆星系統中的一員,這意味著,它們曾經圍繞著某一顆恆星運行,不過卻非常不幸的受到其它天體引力的影響,最終脫離了自己的軌道,被拋到所在的恆星系統之外。
  • 一顆流浪行星被二元恆星踢回原星系內部
    實際上,銀河系內流浪著無數顆類似奧陌陌的星際來客,它們可能是小行星,碎片和行星,也可能是巨大恆星。然而,奇怪事情發生了,一顆在星際空間流浪行星被一顆二元恆星踢回原來星系內部,引力彈弓效應再次給力。在太陽系內部,8大行星都圍繞著一個近似圓形固定軌道,不過冥王星和許多其他矮行星公轉軌道細長和傾斜。
  • 隔壁的三體星系可能存在第二顆行星
    比鄰星又名為半人馬座α星C,與半人馬座α星A和半人馬座α星B共同構成半人馬座α星,這正是《三體》中三體星系的原型。所以,比鄰星b堪稱現實版三體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天文學家對三體世界的探索還經歷了一段戲劇性的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