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彈弓效應再次給力!一顆流浪行星被二元恆星踢回原星系內部

2020-12-03 有趣探索

趣味探索訊 還記得前年那顆穿越太陽系的星際來客奧陌陌嗎?實際上,銀河系內流浪著無數顆類似奧陌陌的星際來客,它們可能是小行星,碎片和行星,也可能是巨大恆星。然而,奇怪事情發生了,一顆在星際空間流浪行星被一顆二元恆星踢回原來星系內部,引力彈弓效應再次給力。

在太陽系內部,8大行星都圍繞著一個近似圓形固定軌道,不過冥王星和許多其他矮行星公轉軌道細長和傾斜。之前研究表明,這種奇怪軌跡可能出現在太陽系形成初期階段,一顆未知流浪恆星接近太陽系,由於近距離接近,其引力改變了冥王星運行軌道。

一項新研究發現,一顆剛剛逃離星系的流浪行星也被一個流浪二元恆星引力所截獲,流浪行星被踢回原來星系內部,結束才剛剛開始的流浪生活。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保羅卡拉斯表示,和太陽系一樣,可能受到流浪恆星的影響。

這個被踢回星系的流浪行星名為HD 106906 b,它來自名為HD 106906的黃白矮星系。HD 106906是一個二進位星系,距離太陽系約為300光年,年齡約為1500萬年。跟有著46億年歷史太陽系相比,它還是個嬰兒。在HD 106906星系不遠處有一個二元恆星HD 106906 ba。

在2015年,保羅卡拉和他同事觀測到質量約為木星11倍的HD 106906 b運行在一個非常奇怪傾斜軌道上。觀測數據顯示,其軌道最遠點距離主恆星為地球和太陽距離的738倍,相當於1100億公裡,並且軌道與星系盤成21度傾斜角。

很多人知道,距離地球約為200多億公裡的美國旅行者1號和2號,已被確認離開太陽系進行星際空間。所以,HD 106906 b行星軌道最遠點1100億公裡早已離開星系,進入星際空間。在這個點上HD 106906 b所受引力幾乎為零,可以說已經變成了一顆流浪行星。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HD 106906 b在最遠點不受引力,那麼它又為什麼返回星系內部呢?這是因為HD 106906 b行星在軌道最遠點時,受到了另一個流浪恆星二元恆星HD 106906 ba引力彈弓效應,被踢回HD 106906星系內部。

為了再次證實研究結果,科學家分析了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天文臺數據,該天文臺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創建了一個跨越銀河系超過十億顆恆星的三維地圖。演示了HD 106906 b行星被二元恆星HD 106906 ba踢回星系內部的全過程。看來,浩瀚宇宙就是這麼奇怪。

撰稿:天涯

相關焦點

  • 在銀河系當中,有沒有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天文學估計,在我們銀河系中,至少有十億顆的流浪行星,它們不屬於任何恆星系統;甚至在我們銀河系之外,也會存在很多不屬於任何星系的行星。一顆恆星的引力影響範圍是有限的,比如在太陽系和半人馬座三星之間,就有著廣袤的星際空間,在這些星際空間中,就會存在流浪行星,流浪行星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
  • 行星都圍繞恆星公轉?錯!-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流浪行星  我們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和許多矮行星,以及不計其數的小行星,這些行星都受到太陽引力的約束,與太陽一起組成了穩定的恆星系統;以奧爾特云為界的話,太陽系半徑大約1光年,當前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是半人馬座三星,與地球距離4.2光年。
  • 沒有恆星,行星還能獨立存在嗎
    比如圍繞著死亡的恆星旋轉,或者因為引力彈弓效應(Slingshot effect)在宇宙裡面瞎跑。好,在討論這些拋離恆星母親的不孝行星之前,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為什麼行星絕大多數都圍繞著恆星。一般情況下,恆星和行星的其實都是由同一堆物質形成的,就是星雲。當星雲,也就是一大團氣體和塵埃失去平衡而崩潰的時候。
  • 星系中大量的流浪行星是怎麼來的?這些行星上會有生命嗎?
    宇宙中為什麼會出現流浪行星?這些行星都是怎麼來的?流浪行星有一小部分來自宇宙中的恆星系統,還有絕大多數來自星系恆星形成區域那些失敗的恆星。什麼是流浪行星,宇宙中有多少這樣的行星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包含了幾千億顆恆星,大部分恆星都有自己獨特而多樣的行星系統。
  • 《流浪地球》中的引力彈弓效應是怎麼回事?
    引力彈弓效應就是利用大型天體的引力場,來給較小物體進行加速的一種方法。在最近上映的《流浪地球》中,地球利用木星引力進行加速,讓很多人知道了「引力彈弓」一詞;試想我們在打桌球時,一個慢速球過來,我們一拍子回過去,就能把桌球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 帶你了解引力彈弓效應
    原標題:地球如何「逃離」木星?帶你了解引力彈弓效應 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點收穫大量好評。「地球想逃出太陽系,為什麼偏要走到離木星那麼近的地方去?」在看完《流浪地球》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電影和原著小說中都籠統地解釋了一下其中的原理——引力彈弓效應。
  • 有一顆奇怪的恆星被踢出了銀河系
    因為引力彈弓效應,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顆黑洞附近的恆星被踢出銀河系的圓盤平面。但現在,至少有一顆被踢飛的恆星並非來自那片區域。http://wx4.sinaimg.cn/large/a1262f29ly1g170zp3gi6g20go0a0b2a.gifumich.edu/Gfycat它是一顆快速移動的恆星,或者也被稱為超高速恆星。
  • 《流浪地球》的引力彈弓究竟是啥
    《流浪地球》的引力彈弓究竟是啥 2019-02-25 11:06:最近在看完大熱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雖然電影和原著小說中都籠統地解釋這是為了利用「引力彈弓」,但想解釋什麼是「引力彈弓」,卻著實要費一番口舌。  不知你小時候是否玩過一種叫「彈力球」的玩具,這種玩具由於彈性極強,丟到哪裡都幾乎會以原速彈回來。
  • 引力彈弓 真的很「給力」
    圖片來源:appdp.com  信使號曾經多次飛掠行星,藉助引力彈弓減速,最終才抵達了水星這顆太陽系最內側的行星,並環繞它展開探測  他一躍而起,蓬頭垢面,趕往美國國家航天局,在那裡有一票人正在為營救滯留火星的太空人馬克而焦頭爛額,珀內爾報告了他的設想——讓本應從火星返回地球的赫爾墨斯號飛船掠過地球,藉助引力彈弓效應,重回火星,營救馬克。  這是目前正在國內熱映的科幻片《火星救援》中的情節。珀內爾把赫爾墨斯號「打發」回火星,這一劍走偏鋒的救援方案,可謂救回馬克的關鍵一環。
  • 從彈性碰撞,說「引力彈弓效應「
    這個寒假,中國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引發了物理的熱潮,電影中出現了很多硬科技。最後,地球通過推進器和引力彈弓效應,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 科普:《流浪地球》裡的硬科學,引力彈弓!
    我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已經上映了,相信不少小夥伴也已經看過了,在電影中地球被木星捕獲,最後時刻各個國家,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為地球最後的希望而努力的畫面震撼人心,那麼地球為什麼要進入木星軌道呢?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相當於地球質量的「流浪行星」
    宇宙中的某些行星會脫離恆星系的引力束縛,離家出走。天文學家把這些漂流者稱為"離群流浪行星"。現在,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質量和火星或地球差不多的流浪行星。現在,這兩個組織的團隊宣布發現了一顆流浪行星。目前還未確認它與地球的距離。團隊表示,這證明了微透鏡技術能夠有效地發現流浪行星。天文學家認為,在恆星系初期,一些低質量的行星會從恆星的引力中彈出。幼年期恆星的情況可能很混亂,恆星和所有行星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有時會形成引力彈弓效應。"根據行星形成理論,比如核心吸積理論,離群行星的典型質量應該在0.3到1.0地球質量之間。"
  • 宇宙中能量傳遞的紐帶:引力彈弓,幫地球去流浪
    製圖:龔薇 影片中描述的「流浪地球」計劃,地球在巨大發動機的推動下逃離太陽,飛往最近的恆星要讓它脫離太陽引力,只靠人造發動機還不夠,於是電影裡讓它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
  • 看流浪地球漲知識:如何利用木星加速逃逸太陽系——圖解引力彈弓
    選擇飛臨木星,是為了借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地球!使得地球獲得逃逸太陽引力束縛的逃逸速度!為什麼不直接依靠行星發動機將地球加速到逃逸太陽系呢?圖解什麼是引力彈弓引力彈弓就是利用行星的引力場來給飛行體加速,將它甩向下一個目標或者甩出星系,也就是把行星當作"引力助推器"。如下圖所示:引力彈弓是如何實現加速的呢?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和地球相似的「流浪行星」
    行星會不會也和人一樣呢?宇宙中有數不清的行星。有一些循規蹈矩地圍繞恆星運轉,而有一些卻在空曠寒冷的太空中獨自流浪。和《流浪地球》中因太陽行將就木而被迫在人類操控下流浪的地球不同,這些流浪行星大多是在年幼時,因為和同一個行星系統中的其他行星發生引力糾葛而被甩出來的。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流浪行星。但是由於這些行星遠離恆星,基本上都很難發現。
  • 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質量和火星或地球差不多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把這些漂流者稱為"離群流浪行星"。現在,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質量和火星或地球差不多的流浪行星。 在深空中找到一個不發光的天體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但目前有兩個天文組織正深耕這一領域。他們是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聯盟和韓國微透鏡網絡(KMTN)聯盟。 現在,這兩個組織的團隊宣布發現了一顆流浪行星。
  • 木星引力很大,是優質的加速器,引力彈弓效應是如何進行加速的?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質量達到了地球質量的318倍。除去太陽以外,將太陽系中其餘的所有天體加在一起,總質量還不足木星質量的一半。木星是一顆大質量行星,擁有很大的引力,所以是一顆非常優質的加速器。所以它利用了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旅行者2號在加速完成離開木星的時候,其速度已經達到了約35km/s。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速度,旅行者2號才能航行到如今距地球200多億公裡的地方。利用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個就是提高速度,另一個則是為了節約燃料。
  • 「流浪行星」光臨太陽系,之前幾乎被人類遺忘,或許預示地球未來
    科學家認為,行星不可能從開始就處於流浪的狀態,它們最開始也一定存在於一個恆星系統中,就像太陽系和地球的關係一樣,但後來這個恆星系統遭遇了某些變故。最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遇到了其它質量更大的恆星或行星,在引力的作用下,其中有些行星被拉扯出來,脫離了原恆星系統,這才致使其成為在宇宙中四處飄蕩的「流浪行星」。
  • 第二章 恆星聚爆即時能動效應和星系形成
    但它們的作用影響範圍有小有大;光和各種射線波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星系空間,並使行星和盤環環帶等行星及衛星上的物質發生了光磁、光熱反應,特別是一些光磁(電)晶體物質,光能使它們產生自磁化效應,熱輻射波會稍慢一點傳播到各個行星及盤環帶,它也會使行星內部的溫度有所升高,激化熱磁化反應和後續的光熱化學反應。
  • 木星的引力彈弓為流浪地球加速,木星的軌道會變嗎?
    引力彈弓是利用星球的引力給探測器加速的一種常用方法,人類發射的飛往地球軌道之外的探測器,很多就用到了引力彈弓進行加速。人類在70年代的時候能夠發射飛出太陽系的旅行者號飛船,就是因為當時的時機非常好,可以連續藉助多顆星球的引力進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