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彈性碰撞,說「引力彈弓效應「

2021-02-25 識物明理之bj8z2020
    這個寒假,中國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引發了物理的熱潮,電影中出現了很多硬科技。最後,地球通過推進器和引力彈弓效應,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那麼什麼是引力彈弓效應呢?要理解這個內容也不難,可以從我們現在學習的「彈性碰撞」知識說起。彈性碰撞    彈性碰撞,是指沒有機械能損失的碰撞。所以彈性碰撞滿足機械能守恆動量守恆

(1)動碰靜的彈性碰撞:

 

    說明:當m1<<m2時,v1』=-v1、v2』=0。桌球碰地球就屬於這一情景,地球幾乎不動,桌球以原來的速率返回。   

(2)動碰動的彈性碰撞:

兩個方程移項:

                     

作比可得:

        即:

    如果以2為參考系:其中(v10-v20)可以看作是1相對的初速度,(v1-v2)是1相對的末速度。就像下圖中站在被碰球上的小孩,他會感覺自己是靜止的,而桌球向自己飛來的速度是(v10-v20),反彈後的速度是(v1-v2)。

  從(3)式可以看出,在該小孩眼裡:他感覺桌球還是以原來的速率返回。

引力彈弓效應

    「引力彈弓效應」是指在太空運動的探測器,藉助行星的引力來改變自己的速度。探測器接近行星時,和行星雖然沒有發生直接的碰撞,但是分別因萬有引力作用改變了速度,相當於完成了一次「彈性碰撞」。



   例題:如圖(1)(2)所示,以太陽為參考系,設行星運動的速度為u,探測器以初速度v0分別從行星運動的反方向或同方向接近行星,在圖示的兩種情況下,探測器在遠離行星後速度大小分別為v1和v2。

(1)

         (2)                           

   以行星為參考系(行星上的人看探測器):

   情景(1)中,探測器靠近的速率為(v0-u),遠離的速率為(v2+u),根據彈性碰撞規律可知v0-u=v2+u,解得v2=v0-2u,小於v0;

    情景(2)中,探測器靠近的相對速率為(v0+u),遠離的相對速率為(v1-u),根據彈性碰撞規律可知v0+u=v1-u,解得v1=v0+2u,大於v0 ,即出現了引力助推效應(引力彈弓效應)。

   有同學可能會問:加速總是需要能量的啊?情景(2)中這個探測器被加速的能量是哪裡來的呢?其實它的能量就是來自於行星,在相互作用的「碰撞」過程中,行星的一部分能量轉移到了探測器上;由於行星的質量遠遠大於探測器,這一點能量的損失對行星的速度幾乎沒有影響,但是卻可以讓探測器獲得很大的速度增加。


《流浪地球》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是依靠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的。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地球向著木星運動時,地球利用木星的萬有引力作用、從木星「偷」一點兒能量,使自身獲得很大的速度增加,將它甩向下一個目標(但是木星幾乎沒什麼感覺)。

【圖片來自網絡】


引力助推效應的應用

    引力助推(引力彈弓)既可以加到很快的速度又可以節省燃料,這已經不是只存在於科幻電影中,而是早已經被人類掌握了的空間技術。第一艘成功使用引力彈弓的探測器,是水手十號(1974年)利用金星來減速;最著名的利用引力彈弓的探測器:旅行者一號(1979年、1980年)利用木星與土星的引力加速。

    當然,這項技術也存在局限性:主要局限是行星和其他大質量天體並不總是在助推的理想的位置上,另一局限是提供引力助推的行星的大氣,靠的太近就會反而被大氣的摩擦減緩速度。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相關的資料,期待與你進一步的交流!

相關焦點

  • 欣賞科幻電影必備知識:引力彈弓效應
    相信喜歡看科幻電影的朋友,一般應該聽過引力彈弓效應,中國最火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其實就是講述了引力彈弓的故事,關於電影裡的事兒,我們一會兒再說,我們先來看下面的一個問題。其實這是講解引力彈弓效應最常用的例子,只是很少有詳細的解算,今天就稍微硬核一下,先來講一下這個計算,高中物理就完全可以解釋,當然看不懂也完全沒有關係,不影響引力彈弓效應的理解。如下圖所示,小球m與大球M發生完全彈性碰撞。
  • 引力彈弓效應的加速原理
    以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為例,它就是利用了地球的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因為搭載嫦娥四號的長徵三號乙型運載火箭的初始速度不足以將它送入月球軌道,所以在發射升空之後,利用了地球的引力彈弓效應實現了加速,最終成功進入了月球軌道。那麼引力彈弓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它的加速原理是怎樣的呢?
  • 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引力彈弓效應
    02-07-2_引力彈弓本期物理競賽題來討論一下最近比較火的一個物理學中的現象:引力彈弓效應,網絡上現在各類聲音都有,有說引力彈弓並不科學的,但是美國航天局發射的旅行者1號,已經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飛出了太陽系,這就說明引力彈弓還是有科學性的
  • 《流浪地球》中的引力彈弓效應是怎麼回事?
    引力彈弓效應就是利用大型天體的引力場,來給較小物體進行加速的一種方法。天文學上的引力彈弓效應,和球拍擊打桌球的原理類似,只是引力彈弓中起作用的是引力,所以沒有直接接觸,引力彈弓作用過程屬於完全彈性碰撞,被加速物體和天體滿足能量守恆和動量守恆。
  • 飛行器利用星體的引力彈弓效應完成加速,能量守恆嗎?
    基本上所有的深空探測任務都需要藉助於引力彈弓效應,包括旅行者一號、二號,先驅者十號、十一號。利用引力彈弓效應可以極大的提升飛行器的速度,節省燃料,減少飛行時間。那麼引力彈弓效應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然而,我們知道守恆定律,在物理上,無論是機械能還是動量、能量、角動量,這一切都應該是守恆的,在引力彈弓效應上,乍一看好像是飛行器憑空獲得了2u的速度增量,可事實真的是憑空嗎?
  • 《流浪地球》的引力彈弓究竟是啥
    雖然電影和原著小說中都籠統地解釋這是為了利用「引力彈弓」,但想解釋什麼是「引力彈弓」,卻著實要費一番口舌。  不知你小時候是否玩過一種叫「彈力球」的玩具,這種玩具由於彈性極強,丟到哪裡都幾乎會以原速彈回來。
  • 引力彈弓只是加速運動?它能做的還有很多
    當然,本文中說的彈弓與孩子們的玩具不是一回事,畢竟你不可能用橡皮筋將衛星或別的什麼太空飛行器發射到太空中去,只是它們在力學上存在某些近似,所以被形象化地稱為「引力彈弓」。其實在天體力學裡它有一個標準名稱叫「重力輔助」。
  • 火星救援中的引力彈弓是什麼?
    這一段還真是槽點滿滿的,且不說未經申請個人電腦就能接入超級計算機太扯淡,NASA小哥用的引力彈弓方法也只是一種飛行器加速常用的方法,而且還要用讓5個本來正常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冒著極大的風險去拯救一個基本會要狗帶的太空人。真不知道該說這是美國的英雄主義特色,還是《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爾是個白蓮花呢。引力彈弓到底是什麼鬼?
  • 太空飛行器可以利用太陽、地球和月球來做「引力彈弓」嗎?
    老周有個朋友很有趣,自從看了電影《流浪地球》之後,言必稱「引力彈弓」:星際旅行怎麼才能更快?「引力彈弓呀!太陽引力大,用太陽做引力彈弓,『嗖』的一下就飛出去了。」怎麼去火星?「用月球做引力彈弓,又快又省油。」那麼怎麼飛去月球呢?「還是引力彈弓呀!用地球的引力彈弓把太空飛行器甩到月球上。」引力彈弓果真這麼好用?
  • 木星引力很大,是優質的加速器,引力彈弓效應是如何進行加速的?
    木星是一顆大質量行星,擁有很大的引力,所以是一顆非常優質的加速器。迄今為止,人類為了探索更為遙遠的宇宙空間,已經向太陽系外發射過很多太空飛行器,其中最著名的有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先驅者號等等,而這些太空探測器無一例外都利用了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
  • 巧說引力彈弓
    沒錯,許多航天迷應該都聽說過這個詞,它又被稱作「引力助推」效應,是指利用某些天體的引力,改變飛行器的軌道和速度,從而達到節省燃料和時間的目的,一般來說,火箭能為探測器提供的動能是比較有限的,若想讓探測器能脫離地球乃至太陽的引力控制,火箭必須非常的龐大,且造價昂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們想出了許多的辦法,使得探測器在太空中不必使用火箭就能獲得動能,例如:電推、太陽風帆等,其中,最為傳統且成熟的方法就是使用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小球重圓柱彈性碰撞速度
    04-07-15_小球重圓柱彈性碰撞速度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研究一下一類比較特殊的,在表面上看來並不符合動量守恆和機械能守恆的彈性碰撞過程,從上面的這句話也能看出來,其實對於此類彈性碰撞過程,並不是不符合動量守恆和機械能守恆定律的
  • 帶你了解引力彈弓效應
    帶你了解引力彈弓效應 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點收穫大量好評。「地球想逃出太陽系,為什麼偏要走到離木星那麼近的地方去?」在看完《流浪地球》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電影和原著小說中都籠統地解釋了一下其中的原理——引力彈弓效應。今天,人民網科普中國就帶大家仔細了解一下什麼是引力彈弓效應。
  • 圍繞黑洞旋轉的物質會越來越快,為何不見彈弓效應彈出些物質?
    事實上,在經典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主角一行人正式通過引力彈弓效應完成了飛船的加速,逃出了黑洞的視界範圍。科學家們稱這種情況為彈性碰撞,不過兩者之間並沒有發生實體接觸。如何利用引力彈弓效應通過黑洞進行加速如何利用引力彈弓效應通過黑洞進行加速
  • 看流浪地球漲知識:如何利用木星加速逃逸太陽系——圖解引力彈弓
    選擇飛臨木星,是為了借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地球!使得地球獲得逃逸太陽引力束縛的逃逸速度!為什麼不直接依靠行星發動機將地球加速到逃逸太陽系呢?原因3:僅逃逸速度還不夠,最終將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一,地球逃逸太陽系時速度將遠超逃逸速度才行,單純靠行星發動機加速,就好比僅靠人力爬山,費時費力;借用木星引力彈弓就好比在山腳用蹦床或者彈弓直接彈射到山頂,省時省力。2.
  • 「引力彈弓」效應是個啥?在太空中上演逮蝦戶
    簡單來說引力彈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場來給太空探測船或其他單位加速,將它甩向下一個目標,也就是把行星當作「引力助推器」。下面就給大家做一個簡單模型分析。引力效應模型如上圖,這裡的V是指火箭進入引力場時的速度,U是指
  • 引力彈弓?網友:真的可行嗎?
    這便是物理學裡的動量定理:物體碰撞前後各部分質量乘以相應速度之和不變,這裡的速度包括方向。現實中火箭的發射利用的就是這個原理。這個動力卻不可能是常規的化學燃料,地球質量巨大,推動乃至停止自轉都需要極大極大的能量,而即使用盡地球所有的化學燃料也不能達到如此大的能量。
  • 《流浪地球》中,「引力彈弓」借木星加速,現實中為何不能實現?
    而在《流浪地球》當中,比較富有爭議的一個情節,那就是地球在加速脫離原有軌道的時候,會先途徑木星,同時利用「引力彈弓」的效應,藉助木星來為地球進行加速,更容易幫助地球逃脫太陽的引力束縛。那麼引力彈弓又是什麼樣的原理?為什麼許多專業人士,都說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 《流浪地球》裡的引力彈弓會導致木星公轉變慢嗎
    引力彈弓遵循的其實是動量守恆,而不是能量守恆。能量守恆是對應的是時間平移不變性,而動量守恆是對應空間平移不變性。引力彈弓所對應的就是動量守恆。可以把引力彈弓理解成碰撞,在碰撞後符合動量守恆,以正面碰撞來說,也就是相當於引力彈弓中加速最大的反向引力彈弓,如圖。
  • 引力彈弓:探索太空,有時得向行星借力
    而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它將7次利用金星的引力彈弓作用,一次次靠近太陽,直至「觸摸」太陽。 雖然「帕克號」遙不可及,但引力彈弓對人們已不是個陌生詞彙。在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將地球送出太陽系的過程中便用到了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隨著電影的熱映,引力彈弓已然成為觀眾最為關注的「硬核」科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