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科幻電影必備知識:引力彈弓效應

2020-12-04 科學雜談高考加油站

相信喜歡看科幻電影的朋友,一般應該聽過引力彈弓效應,中國最火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其實就是講述了引力彈弓的故事,關於電影裡的事兒,我們一會兒再說,我們先來看下面的一個問題。

其實這是講解引力彈弓效應最常用的例子,只是很少有詳細的解算,今天就稍微硬核一下,先來講一下這個計算,高中物理就完全可以解釋,當然看不懂也完全沒有關係,不影響引力彈弓效應的理解。

如下圖所示,小球m與大球M發生完全彈性碰撞。

完全彈性碰撞

左圖為碰撞前的速度,右圖為碰撞後的速度,當m遠小於M時,即m<<M時,即有下面所示的結果。

碰撞後的速度解算公式

其實就是動量守恆與動能守恆,從式中可以看到m速度不僅反向了,還獲得了2倍的M的速度。是不是有點不可議?

其實如果定性的理解也是沒有問題,如果以M為參考系,m與M發生彈性碰撞,那麼碰撞後m與M的相對速度保持不變,只是方向相反,是不是也是一樣的結果?然後我們就可以引出下面這張圖了。

引力彈弓示意圖

備註是我添加的,因為如果m可以從這麼一個完整的半圓的話,m應該就會被M捕獲了,它想逃逸出M的引力範圍沒有那麼簡單,但是這張圖和上面的碰撞圖意義是一樣的,只是M使用引力在接觸的情況下實現了完全彈性碰撞。

那麼真實的的曲線應該是什麼樣呢?我做了個簡圖,如下圖所示。

軌道曲線圖

有了這個圖大家可以再思考一下,速度曲線會是什麼樣呢?

引力彈弓效應速度曲線圖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曲線呢?因為逃逸這個星球還需要消耗一定的動能。

回過頭來,我們再說說流浪地球,為什麼我們逃離太陽系要去木星轉一圈呢?就是依靠地球上的發動機來進行加速太慢了,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可以快速的增加地球的逃逸速度,從而遠離太陽系。

說了這麼多,在現實中,引力彈弓效應有沒有用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人類已經不止一次利用這個效應了。最出名的莫過於NASA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了。

旅行者一號和二號都是在1977年發射的,就是因為這是唯一一年最多可利用四顆行星進行引力彈弓加速的年份,下一次出現這種現象要176年以後了,旅行者二號不負重望,就利用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進行引力彈弓加速,如下圖所示。

旅行者1號與旅行者2號飛行軌跡示意圖

好啦,關於引力彈弓效應今天也就講到這裡了,如果對我的文章感興趣,請點讚、留言、評論和轉發,關注我,了解更多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從彈性碰撞,說「引力彈弓效應「
    這個寒假,中國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引發了物理的熱潮,電影中出現了很多硬科技。最後,地球通過推進器和引力彈弓效應,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 木星引力很大,是優質的加速器,引力彈弓效應是如何進行加速的?
    所以它利用了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旅行者2號在加速完成離開木星的時候,其速度已經達到了約35km/s。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速度,旅行者2號才能航行到如今距地球200多億公裡的地方。利用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個就是提高速度,另一個則是為了節約燃料。
  • 帶你了解引力彈弓效應
    帶你了解引力彈弓效應 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點收穫大量好評。「地球想逃出太陽系,為什麼偏要走到離木星那麼近的地方去?」在看完《流浪地球》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電影和原著小說中都籠統地解釋了一下其中的原理——引力彈弓效應。今天,人民網科普中國就帶大家仔細了解一下什麼是引力彈弓效應。
  • 用初中知識科普引力彈弓,帶你流浪助你飛
    用初中知識科普引力彈弓,帶你流浪助你飛隨著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火爆,關於硬科幻中的各類科技知識,也引發不少人的好奇,例如洛希極限、引力彈弓、逃逸速度、重核聚變等等,涉及到前沿物理學、天文學、數學等知識,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理解力而言
  • 《流浪地球》中的引力彈弓效應是怎麼回事?
    引力彈弓效應就是利用大型天體的引力場,來給較小物體進行加速的一種方法。天文學上的引力彈弓效應,和球拍擊打桌球的原理類似,只是引力彈弓中起作用的是引力,所以沒有直接接觸,引力彈弓作用過程屬於完全彈性碰撞,被加速物體和天體滿足能量守恆和動量守恆。
  • 《流浪地球》的引力彈弓究竟是啥
    《流浪地球》的引力彈弓究竟是啥 2019-02-25 11:06:最近在看完大熱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雖然電影和原著小說中都籠統地解釋這是為了利用「引力彈弓」,但想解釋什麼是「引力彈弓」,卻著實要費一番口舌。  不知你小時候是否玩過一種叫「彈力球」的玩具,這種玩具由於彈性極強,丟到哪裡都幾乎會以原速彈回來。
  • 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引力彈弓效應
    02-07-2_引力彈弓本期物理競賽題來討論一下最近比較火的一個物理學中的現象:引力彈弓效應,網絡上現在各類聲音都有,有說引力彈弓並不科學的,但是美國航天局發射的旅行者1號,已經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飛出了太陽系,這就說明引力彈弓還是有科學性的
  • 「引力彈弓」效應是個啥?在太空中上演逮蝦戶
    簡單來說引力彈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場來給太空探測船或其他單位加速,將它甩向下一個目標,也就是把行星當作「引力助推器」。下面就給大家做一個簡單模型分析。引力效應模型如上圖,這裡的V是指火箭進入引力場時的速度,U是指
  • 《流浪地球》中,「引力彈弓」借木星加速,現實中為何不能實現?
    相信許多的朋友,無論是科幻迷或者不是科幻迷,在最近一定都聽說過《流浪地球》這部國產科幻大作,而且想必許多人也都已經不止一次地反覆觀看這部電影,二刷甚至三刷四刷地貢獻票房。而在《流浪地球》當中,比較富有爭議的一個情節,那就是地球在加速脫離原有軌道的時候,會先途徑木星,同時利用「引力彈弓」的效應,藉助木星來為地球進行加速,更容易幫助地球逃脫太陽的引力束縛。那麼引力彈弓又是什麼樣的原理?為什麼許多專業人士,都說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 引力彈弓?網友:真的可行嗎?
    那麼對於電影中的某些「高級科技」,現實中可行嗎?首先,我們來討論支撐影片的大環境線索理論:在太陽燃料耗盡演變為紅巨星之際,人類為了尋求新的宜居帶,選擇用發動機推動地球。同樣,地球的薄殼結構承受不住推力帶來的極限效應。當然,這僅局限於當前人類思考的範疇,或許,屆時人們可以改變地球內部結構構造,亦或將內部壓力導流到發動推力...在這部影片中,科技幻想帶來的視覺盛宴令人酣暢淋漓。其中有一處「引力彈弓」讓人咋舌讚嘆。
  • 看流浪地球漲知識:如何利用木星加速逃逸太陽系——圖解引力彈弓
    本期知識看點:圖解引力彈弓,地球和木星玩起了蕩鞦韆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朋友都知道,地球為了不被太陽吞沒,裝上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開始了飛向4.2光年外比鄰星的流浪之旅。電影與原著小說不同,高潮部分重點寫在了地球飛越木星的部分,受木星引力影響,行星發動機損毀,地球失速,將被木星捕獲解體,最終靠點燃木星引發衝擊波將地球推離木星。1. 為什麼地球非要懟著木星飛過去?
  • 引力彈弓:探索太空,有時得向行星借力
    而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它將7次利用金星的引力彈弓作用,一次次靠近太陽,直至「觸摸」太陽。 雖然「帕克號」遙不可及,但引力彈弓對人們已不是個陌生詞彙。在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將地球送出太陽系的過程中便用到了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隨著電影的熱映,引力彈弓已然成為觀眾最為關注的「硬核」科技之一。
  • 飛行器利用星體的引力彈弓效應完成加速,能量守恆嗎?
    基本上所有的深空探測任務都需要藉助於引力彈弓效應,包括旅行者一號、二號,先驅者十號、十一號。利用引力彈弓效應可以極大的提升飛行器的速度,節省燃料,減少飛行時間。那麼引力彈弓效應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然而,我們知道守恆定律,在物理上,無論是機械能還是動量、能量、角動量,這一切都應該是守恆的,在引力彈弓效應上,乍一看好像是飛行器憑空獲得了2u的速度增量,可事實真的是憑空嗎?
  • 圍繞黑洞旋轉的物質會越來越快,為何不見彈弓效應彈出些物質?
    事實上,在經典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主角一行人正式通過引力彈弓效應完成了飛船的加速,逃出了黑洞的視界範圍。(當然,進入到黑洞視界內理論上是無法逃出黑洞的,電影中這一點有所疏漏)什麼是引力彈弓效應行星的引力助推作用能夠改變飛行器相對於太陽的速度,但由於必須遵守能量守恆定律,所以它和行星間的相對速度並沒有改變。在飛行器第一次從遠距離接近行星時,產生的運動效果就像該飛行器被行星反彈開了。
  • 火星救援中的引力彈弓是什麼?
    這一段還真是槽點滿滿的,且不說未經申請個人電腦就能接入超級計算機太扯淡,NASA小哥用的引力彈弓方法也只是一種飛行器加速常用的方法,而且還要用讓5個本來正常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冒著極大的風險去拯救一個基本會要狗帶的太空人。真不知道該說這是美國的英雄主義特色,還是《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爾是個白蓮花呢。引力彈弓到底是什麼鬼?
  • 引力彈弓效應的加速原理
    以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為例,它就是利用了地球的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因為搭載嫦娥四號的長徵三號乙型運載火箭的初始速度不足以將它送入月球軌道,所以在發射升空之後,利用了地球的引力彈弓效應實現了加速,最終成功進入了月球軌道。那麼引力彈弓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它的加速原理是怎樣的呢?
  • 科普:《流浪地球》裡的硬科學,引力彈弓!
    我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已經上映了,相信不少小夥伴也已經看過了,在電影中地球被木星捕獲,最後時刻各個國家,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為地球最後的希望而努力的畫面震撼人心,那麼地球為什麼要進入木星軌道呢?
  • 解讀《流浪地球》:引力彈弓已有實踐,可控核聚變仍在努力
    正在熱播的電影《流浪地球》昨天票房已經突破30億元人民幣,刷新國產科幻片的票房紀錄。這部電影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扣人心弦的情節設計外,還展示了大量刷新觀眾認知的未來科學新技術。 影片熱播的同時,不少觀眾對影片裡的「硬科幻」技術和宇宙空間較起了真,討論其究竟屬於科學,還是處於幻想。
  • 《流浪地球》——中國首部現象級硬科幻電影誕生!
    按電影情節的設定,「流浪地球」計劃的核心除了離子發動機之外,另一個關鍵就是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或稱「重力助推」效應),地球除了具備其初始速度外,還將疊加上木星的軌道速度,以高速被「甩入」尋找新恆星之旅。如果你對《星際穿越》中的情節還有印象,應該記得女主角所乘坐的飛船利用黑洞邊緣的巨大引力彈弓效應完成加速並逃逸。
  • 宇宙中能量傳遞的紐帶:引力彈弓,幫地球去流浪
    要讓它脫離太陽引力,只靠人造發動機還不夠,於是電影裡讓它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 來源:科普中國 引力彈弓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大質量天體的引力為太空飛行器加速。 來源:科普中國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