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彈弓只是加速運動?它能做的還有很多

2020-12-04 老粥科普

一部《流浪地球》讓許多人知道了引力彈弓和洛希極限,但大多數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所以今天我們來補補課,複習一下什麼是引力彈弓,以及它到底能幹些啥。

彈弓是個好玩的東西,我們小時候都玩過,拿來打麻雀,有時也打人。可惜現在的孩子們是極少有機會玩了,因為易傷人、有危險性,不許玩。彈弓的製作可繁可簡,拾一截樹杈兒在兩頭綁上橡皮筋就是一把彈弓,可以用來彈射廢紙片折成的「子彈」;而那些用粗鐵絲製作,並且中間配有皮兜的彈弓自然是「土豪級」的,必然會收穫小夥伴羨慕的眼神和很長的口水。

當然,本文中說的彈弓與孩子們的玩具不是一回事,畢竟你不可能用橡皮筋將衛星或別的什麼太空飛行器發射到太空中去,只是它們在力學上存在某些近似,所以被形象化地稱為「引力彈弓」。其實在天體力學裡它有一個標準名稱叫「重力輔助」。

航天發射是力的科學

當我們要向另一顆星球發射太空飛行器,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使用蠻力,用大推力的火箭和大量的燃料把太空飛行器直接推上去;另一種辦法是使用「巧力」,充分利用每一個星球對太空飛行器的萬有引力,包括重力輔助作用來為太空飛行器加速。

儘管馬斯克說火箭的燃料很便宜,但火箭發動機的推力畢竟是有限的,你攜帶的燃料越多就需要越強大的發動機,同時為了多攜帶1噸燃料上天你需要燃燒100噸燃料,建造更大的火箭意味著額外增加更多重量和燒更多的錢,這是一個死循環。因此單靠蠻力發射火箭是行不通的,我們還需要充分利用力學原理來使「巧力」。

在航天發射時,火箭升空後通常會向東轉彎。這是因為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旋轉,同時地球繞太陽運行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當火箭向東轉彎時,它可以從地球獲得約30千米/秒的額外速度。這是地球赤道表面自轉線速度(0.466千米/秒)與地球繞太陽公轉速度(29.78千米/秒)的和。

我們知道當一枚火箭的速度大於11.2千米/秒時,它可以逃離地球,這被稱為第二宇宙速度。但第二宇宙速度並不足夠讓火箭飛得很遠,因為太陽的引力十分巨大,火箭需要達到16.7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它與地球的速度疊加才能從地球逃離太陽。

太空飛行器在太空向外飛行時,由於受太陽引力的影響,它的速度會不斷下降,最後還是要被太陽拉回來,這就需要太空飛行器不斷加速來加以擺脫。前邊說了,太空飛行器攜帶的燃料有限,我們需要它從外部「借力」,這就是接下來要談的重力輔助。

彈性碰撞的力與速度關係

為了使複雜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我們先來舉個例子。假設一個熊孩子在鐵路邊向一輛高速駛來的列車車頭扔皮球,結果會怎麼樣?有驚無險,皮球撞到列車後會反彈回來。這在力學上被稱為彈性碰撞。

皮球反彈回來的速度會是多少?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假設熊孩子扔出皮球的速度是30千米/小時,火車從對面駛來的速度是50千米/小時,火車司機看到皮球飛來的速度是多少?沒錯,80千米/小時,這是皮球相對於火車的運動速度。

而當火車撞擊皮球時,它會將皮球反彈出去,火車司機看到皮球的反彈速度是80千米每小時(這是它撞擊火車的速度);

同時火車向前的速度是50千米/小時,火車將自己的動量傳給了皮球,使皮球加速,這時候反彈回來的皮球相對於地面的速度是130千米/小時。

彈性碰撞與二者的速度以及質量有關係,很顯然,你向一個騎自行車的人踢足球的效果會很不一樣。

當然,朝火車扔任何東西都是犯法的。我們還可以從身邊找到許多類似的彈性碰撞的例子,比如我們打球的時候,球與球拍之間就是彈性碰撞,球拍將動能傳遞給球,使它變向並加速。

重力輔助的實際應用

說起引力彈弓,可能是聯想到孩子們彈弓的緣故,有些人喜歡用下面的圖來表示。這張圖看起來沒問題,實際上它是違背了力學原理的。

事實上,根據牛頓理論,在正確的重力輔助應用中,太空飛行器的運行軌跡往往是一條雙曲線軌道,其軌道偏心率需要大於1,否則太空飛行器便不能逃脫行星引力,引力彈弓變成了重力陷阱。

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不能利用彈性碰撞來加速,它會墜毀在行星表面上,所以太空飛行器利用的是行星萬有引力來實現加速或者改變運動軌道。

為了獲得飛出太陽系的最大動能,旅行者1號先後利用了木星與土星的引力來進行彈弓操作,從而獲得了完全擺脫太陽引力的能量。

旅行者2號先後利用木星、土星和天王星來進行重力加速,但為了觀測海王星最大的衛星泰坦,它選擇越過海王星的北極。這使得旅行者2號獲得了黃道平面外的加速度,同時使它與太陽的相對速度下降。

下圖是旅行者2號在經歷4次引力彈弓後,相對於太陽的速度變化曲線。

細心的你也許發現,在上面旅行者2號的速度變化曲線中,每一次重力加速之後,太空飛行器都會出現大幅度的減速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當太空飛行器接近行星時,受行星引力的影響,太空飛行器會加速;而當它飛越之後,行星的重力勢阱反過來會牽引太空飛行器,使其很快減速。在太空飛行器終於擺脫行星引力場時,太陽的引力會作用於太空飛行器,令它的速度一點點地慢下來。這就是為什麼旅行者2號在海王星附近一度達到29千米/秒,現在相對於太陽的速度卻只有不到15千米/秒的原因。

為了獲得更大的逃離速度,太空飛行器需要啟動它的推進器。根據Oberth效應,太空飛行器在較高速度下使用發動機會比在較低速度下使用產生更大的機械能,也就是說,當太空飛行器在它最接近行星的地方開啟加力,可以更有效率地提高飛行速度。當然了,這同時需要太空飛行器擁有大推力的火箭發動機,像最新的電推發動機是沒有用處的,它們的推力太小,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一點一點地把速度加上去。

軌道選擇是重力輔助的決定性因素

行星繞太陽公轉,它在公轉軌道上有一個向前的速度。這就好比熊孩子向火車扔皮球,當火車停止時,皮球反彈回來的速度就是他扔出去的速度,而當火車快速迎面而來,皮球的反彈速度要快得多。

太空飛行器利用行星進行軌道加速也是利用了同樣的原理,它需要以一定的角度進入行星的引力範圍才能很好地利用行星的重力進行彈弓彈射。這涉及非常複雜的計算,我們將其用下面的動畫圖片形象化地表現出來:

在上面的動圖中,黑點代表行星的運動軌跡,藍色點代表太空飛行器。為了獲得最大的引力加速度:

首先需要在正確地時間以合適的角度與行星相遇;其次,從後方接近行星;第三,太空飛行器需要與行星儘量接近以獲得更大動能;第四,不能過於接近行星,否則太空飛行器會墜毀在行星上、受行星大氣阻擋而減速,或者被行星的潮汐力扯成碎片。最後,永遠不要試圖依靠太陽來做引力彈弓,因為在太陽系裡太陽是靜止的,你只會改變方向而不會有任何加速(如上圖e),離得太近了還會燒毀。引力彈弓只能用於加速嗎?

並不是。

在太陽系內部,太陽不能加速太空飛行器。並且當你繞前接近行星,或者迎著行星運行軌道接近行星時,太空飛行器的速度會迅速下降甚至調頭運動(如上圖d和g)。

1990年,NASA發射了ESA宇宙飛船尤利西斯(Ulysses),用它來研究太陽的極地地區。為了進入越過太陽兩極的極地軌道,太空飛行器必須消除它從地球圍繞太陽繞行的軌道繼承的30千米/秒的速度,並獲得使太陽在兩極之間繞軌道運行所需的速度。這單靠火箭的推進系統是不可能做到的。科學家們想到了利用木星做引力彈弓,最終成功將尤利西斯送入了垂直於黃道面的環太陽極地軌道。

總結:

引力彈弓是重力輔助效應的形象化提法,它的目的是利用行星引力改變太空飛行器的速度和運行軌跡,從而完成相應的科學任務。

引力彈弓在星際探索過程中被廣泛運用,一方面人們可以通過科學的計算節省燃料和航天發射費用,同時也可以用儘量小的火箭將儘量大的太空飛行器送到其它星球。比如說印度就是利用地球的重力作用一點點地加速他們的太空飛行器,並最後將「月船2號」送上了月球軌道。

引力彈弓的有效實施取決於極其精確的測量和周密計算,失之毫釐必將謬以千萬裡,最後連太空飛行器的影子都找不著。

相關焦點

  • 木星引力很大,是優質的加速器,引力彈弓效應是如何進行加速的?
    以地球為例,如果人造衛星想要升空進入地球軌道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那麼就必須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7.9km/s。如果想要徹底擺脫地球引力束縛,去探索地外星球,那麼就必須達到11.2km/s的初始速度。
  • 雙黑洞來做引力彈弓加速!這是瘋了嗎?但接近光速的加速很誘惑!
    《火星救援》中的引力彈弓加速大家看得雲裡霧裡,《流浪地球》則是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加速來給予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最後助力,但可能很多朋友搞不明白一個道理,行星好端端的在那裡,探測器去繞了一圈就加速了?那麼衛星天天繞著地球轉,也沒見得它們跑走嘛,為什麼探測器去繞木星就能加速呢?什麼叫引力彈弓,它是如何加速的?
  • 雙黑洞作引力彈弓加速!這是瘋了嗎?但接近光速的加速很誘惑!
    《火星救援》中的引力彈弓加速大家看得雲裡霧裡,《流浪地球》則是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加速來給予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最後助力,但可能很多朋友搞不明白一個道理,行星好端端的在那裡,探測器去繞了一圈就加速了?那麼衛星天天繞著地球轉,也沒見得它們跑走嘛,為什麼探測器去繞木星就能加速呢?
  • 初始速度不夠,如何給太空飛行器進行加速?引力彈弓效應的加速原理
    以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為例,它就是利用了地球的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因為搭載嫦娥四號的長徵三號乙型運載火箭的初始速度不足以將它送入月球軌道,所以在發射升空之後,利用了地球的引力彈弓效應實現了加速,最終成功進入了月球軌道。那麼引力彈弓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它的加速原理是怎樣的呢?
  • 太空飛行器可以利用太陽、地球和月球來做「引力彈弓」嗎?
    老周有個朋友很有趣,自從看了電影《流浪地球》之後,言必稱「引力彈弓」:星際旅行怎麼才能更快?「引力彈弓呀!太陽引力大,用太陽做引力彈弓,『嗖』的一下就飛出去了。」怎麼去火星?「用月球做引力彈弓,又快又省油。」那麼怎麼飛去月球呢?「還是引力彈弓呀!用地球的引力彈弓把太空飛行器甩到月球上。」引力彈弓果真這麼好用?
  • 《流浪地球》中的引力彈弓效應是怎麼回事?
    在最近上映的《流浪地球》中,地球利用木星引力進行加速,讓很多人知道了「引力彈弓」一詞;試想我們在打桌球時,一個慢速球過來,我們一拍子回過去,就能把桌球加速到很高的速度。天文學上的引力彈弓效應,和球拍擊打桌球的原理類似,只是引力彈弓中起作用的是引力,所以沒有直接接觸,引力彈弓作用過程屬於完全彈性碰撞,被加速物體和天體滿足能量守恆和動量守恆。
  • 《流浪地球》中,「引力彈弓」借木星加速,現實中為何不能實現?
    而在《流浪地球》當中,比較富有爭議的一個情節,那就是地球在加速脫離原有軌道的時候,會先途徑木星,同時利用「引力彈弓」的效應,藉助木星來為地球進行加速,更容易幫助地球逃脫太陽的引力束縛。那麼引力彈弓又是什麼樣的原理?為什麼許多專業人士,都說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 火星救援中的引力彈弓是什麼?
    這一段還真是槽點滿滿的,且不說未經申請個人電腦就能接入超級計算機太扯淡,NASA小哥用的引力彈弓方法也只是一種飛行器加速常用的方法,而且還要用讓5個本來正常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冒著極大的風險去拯救一個基本會要狗帶的太空人。真不知道該說這是美國的英雄主義特色,還是《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爾是個白蓮花呢。引力彈弓到底是什麼鬼?
  • 從彈性碰撞,說「引力彈弓效應「
    這個寒假,中國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引發了物理的熱潮,電影中出現了很多硬科技。最後,地球通過推進器和引力彈弓效應,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 引力彈弓:探索太空,有時得向行星借力
    它正跋涉在逐步靠近太陽的旅途上。按照計劃,它已於近日抵達第二個軌道近日點。而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它將7次利用金星的引力彈弓作用,一次次靠近太陽,直至「觸摸」太陽。 雖然「帕克號」遙不可及,但引力彈弓對人們已不是個陌生詞彙。在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將地球送出太陽系的過程中便用到了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隨著電影的熱映,引力彈弓已然成為觀眾最為關注的「硬核」科技之一。
  • 木星的引力彈弓為流浪地球加速,木星的軌道會變嗎?
    引力彈弓是利用星球的引力給探測器加速的一種常用方法,人類發射的飛往地球軌道之外的探測器,很多就用到了引力彈弓進行加速。人類在70年代的時候能夠發射飛出太陽系的旅行者號飛船,就是因為當時的時機非常好,可以連續藉助多顆星球的引力進行加速。
  • 飛行器利用星體的引力彈弓效應完成加速,能量守恆嗎?
    基本上所有的深空探測任務都需要藉助於引力彈弓效應,包括旅行者一號、二號,先驅者十號、十一號。利用引力彈弓效應可以極大的提升飛行器的速度,節省燃料,減少飛行時間。那麼引力彈弓效應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一個以公轉速度為u的行星在繞日公轉,一個速度為v的太空飛行器向它駛來,此時,飛行器相對於該行星的速度就是u+v,當飛行器飛到該行星附近,引力效應增加,使其飛行器的軌道發生偏轉時,飛行器將繞著行星軌道飛約半圈,離開環繞行星的軌道,這個時候飛行器相對於該行星的速度仍然是u+v,但是相對於太陽或者是觀測者來說,飛行器的速度為2u+
  • 欣賞科幻電影必備知識:引力彈弓效應
    相信喜歡看科幻電影的朋友,一般應該聽過引力彈弓效應,中國最火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其實就是講述了引力彈弓的故事,關於電影裡的事兒,我們一會兒再說,我們先來看下面的一個問題。其實這是講解引力彈弓效應最常用的例子,只是很少有詳細的解算,今天就稍微硬核一下,先來講一下這個計算,高中物理就完全可以解釋,當然看不懂也完全沒有關係,不影響引力彈弓效應的理解。如下圖所示,小球m與大球M發生完全彈性碰撞。
  • 《流浪地球》的引力彈弓究竟是啥
    最近在看完大熱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雖然電影和原著小說中都籠統地解釋這是為了利用「引力彈弓」,但想解釋什麼是「引力彈弓」,卻著實要費一番口舌。  不知你小時候是否玩過一種叫「彈力球」的玩具,這種玩具由於彈性極強,丟到哪裡都幾乎會以原速彈回來。
  • 看流浪地球漲知識:如何利用木星加速逃逸太陽系——圖解引力彈弓
    選擇飛臨木星,是為了借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地球!使得地球獲得逃逸太陽引力束縛的逃逸速度!為什麼不直接依靠行星發動機將地球加速到逃逸太陽系呢?原因1:行星發動機推力有限,加速緩慢,耗時太長;原因2:行星發動機將增加大量能源消耗——雖然只是燃燒石頭,地球將損失過多的質量和體積,不足以支撐人類生存的正常生態,甚至可能都無法支撐到目的地。
  • 流浪地球:沒有引力勢能的火星「引力彈弓」
    《流浪地球》已經掀起了一股太空熱,有朋友對火星「引力彈弓」持懷疑態度:引力勢能只和位置有關,地球靠近火星時加速,離開火星時減速,最後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實際上,這個想法完全正確,「引力彈弓」和火星引力勢能完全沒有關係。
  • 「引力彈弓」效應是個啥?在太空中上演逮蝦戶
    簡單來說引力彈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場來給太空探測船或其他單位加速,將它甩向下一個目標,也就是把行星當作「引力助推器」。下面就給大家做一個簡單模型分析。,那麼它就可以獲得2U的加速度。當飛行單位使用 引力彈弓 效應時,不僅可以獲得足夠多的能量用以支持星際旅行,還能為飛船本身節約不少燃料。
  • 引力彈弓 真的很「給力」
    圖片來源:appdp.com  信使號曾經多次飛掠行星,藉助引力彈弓減速,最終才抵達了水星這顆太陽系最內側的行星,並環繞它展開探測「因此,為了準確地利用引力飛行,應當事先確定探測器的飛入高度和飛入角度,並隨時注意其速度的微小變化。」 龐之浩說。  所謂引力彈弓效應,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02所高級主任研究師黃翔宇看來,其實有個更樸實的名字——「引力輔助變軌」。  「引力可以對太空飛行器起到加速、減速和改變方向等多種作用。」
  • 行星探測器的旅程:霍曼軌道與引力彈弓
    霍曼比如說,現在探測器以火星為目標行星,昨天說到,以地球公轉軌道外側的行星為目標時,探測器將以大於第二宇宙速度的速度從地球發射,並順著地球公轉方向脫離地球引力,進入太陽引力的影響範圍之內,此時的探測器將以太陽為近焦點做橢圓軌道運動,也就是說,探測器是從橢圓軌道的近焦點脫離地球的。
  • 科普:《流浪地球》裡的硬科學,引力彈弓!
    地球之所以要進入木星軌道,是為了依靠木星的引力而為地球加速,從而飛出太陽系,也就是"引力彈弓"又叫重力助推"引力彈弓"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行星或其他天體,相對運動和引力來改變太空飛行器的軌道和相對於太陽的速度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