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學會年度「雙十」成果揭曉

2020-11-23 人民網

  中國科協新聞網訊 1月14日,中國地質學會組織地勘行業院士專家召開終審會議,評選產生了2012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和十大地質找礦成果。

  十大地質科技進展是:發現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奇異東生魚的發現,我國不同季風區古氣候演化差異及成因機制研究,福建缺煤省基於滑脫構造理論的深部煤炭資源研究,川東南彭水區塊頁巖氣勘探項目,碎屑巖層系大中型油氣田富集規律與勘探關鍵技術(2008ZX05002),高成熟老探區富油凹陷二次勘探理論方法、關鍵技術與持續增儲,冀東青龍山—長凝一帶鐵礦調查,熱液型鈾礦攻深找盲技術研究,貴州省黔東錳礦富集區深部大型-超大型錳礦找礦與成礦模式研究,全國地熱資源調查評價。

  十大地質找礦成果是:成都氣田馬井什邡區塊侏羅系蓬萊鎮組三段氣藏天然氣勘探,柴達木盆地昆北斷階帶勘探與發現,塔裡木盆地哈拉哈塘超深層間巖溶碳酸鹽巖大油田的發現,鄂爾多斯延川南煤層氣勘探開發項目,西藏扎西康銻鉛鋅銀礦床成礦機理及找礦評價,內蒙古烏拉特中旗浩堯爾忽洞金礦東、西礦段詳查項目,廣西德保縣足榮扶晚礦區(隴湯礦段、老坡礦段、岜意屯礦段、孟屯礦段)錳礦詳查,河北省灤縣司家營鐵礦南區深部普查,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煤田(-800~-1500m)煤普查,河南省沿黃城市後備地下水水源地普查。

  2012年度「雙十」評選是從全國各常務理事單位、各分支機構、各省級地質學會等審核、推薦的83項合格候選項目中產生的。本年度「雙十」候選項目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候選項目專業分布廣泛。科技進展組中涉及基礎地質、礦床地質、油氣地質、煤田地質、物化探及方法技術、水工環等多個專業;找礦成果組中涉及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能源地質(石油、天然氣、煤、鈾)等多個領域。二是候選項目來源單位覆蓋面大。各單位廣泛組織動員成果材料徵集,推薦的項目來源於高校及科研院所、有色、冶金、化工、煤炭、黃金、石油、石化、海油、核工業、國土資源部系統和基層地勘單位及礦業公司,具有較高的覆蓋面,充分體現了「雙十」評選工作廣泛性、公開性。三是突出技術和實際效果的先進性。各候選項目中,找礦成果突出找礦實效,科技成果在重視基礎研究的同時,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生實效的新技術、新方法給予高度關注。四是候選項目實力普遍較強。在地質事業備受重視、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蓬勃開展的大背景下,候選項目基本上都是各系統、各部門推薦的科研、生產等領域的年度地質重大科技進展與找礦成果,能夠在全行業推廣地質找礦新思路新方法、推出典型案例、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等方面,發揮較強的引領、帶動作用。

相關焦點

  • 中國地質學會2019年度「雙十」評選揭曉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中國地質學會2019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和十大地質找礦成果近日在京揭曉。據了解,中國地質學會自2007年開始,每年組織評選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和十大地質找礦成果。「雙十」評選工作的開展,能讓社會各界了解我國地質行業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對提高地勘行業的社會認知度,不斷推出地勘行業領軍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
  • 第四屆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揭曉 7名煤炭化工地質人捧得「金羅盤」
    近期,中國地質學會發布「第四屆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金羅盤獎」評選結果,100位來自地質勘探野外一線的科技工作者獲獎,細數其中,總局7名煤炭化工地質人榜上有名,捧得「金羅盤」。
  • 青島地質院參加2019年度青島市海洋學會年會
    半島網1月19日消息 1月14日,作為理事單位,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參加了在青島舉行的2019年度青島市海洋學會年會。會議匯報並審議了《青島市海洋學會2019年工作報告》,聽取了與會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謀劃了2020年度的主要工作重點。
  • 「2019年度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十大進展」公布 內蒙古一項成果入選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查 娜)10月20日上午,由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科技與信息處主辦,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承辦的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 第十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揭曉
    ◎張麗華/文中國地質學會第十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近日在京揭曉。經過嚴格的評選程序,15位優秀的青年地質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分設地質科技研究者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教師獎。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3)、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和二等獎各3項(排名第5有4項)、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金錘獎、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侯德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
  • 「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揭曉,古植物研究成果上榜
    2020年4月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的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團隊完成,內容涉及動物早期演化與寒武紀大爆發、脊椎動物演化(恐龍類、古鳥類、哺乳類等)、白堊紀琥珀生物群、古植物與古生態、古人類學、分子古生物學等多個研究領域。
  • 中國地質學會推薦的朱光有博士獲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原標題:由中國地質學會推薦的朱光有博士獲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2014年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由中國地質學會推薦的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朱光有博士獲得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
  • 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5大獎項揭曉
    在8月12日的頒獎及閉幕典禮上,中國顆粒學會2018年度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優秀博士生論文獎、青年顆粒學獎等5項大獎揭曉,同時,會議還公布了本屆年會面向在讀學社的優秀論文獎和優秀牆報獎獲獎名單
  • 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揭曉兩大空間科學獎項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26日上午,第一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開幕,會上揭曉了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技獎和2019年度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結果。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技獎設科學獎和技術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常進、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學軍分獲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學獎和技術獎。常進長期致力於空間天文探測技術和方法研究,提出高能電子和伽馬射線探測新方法並應用於國際計劃和我國的首顆天文衛星「悟空號」。
  • 2020年度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院士專家工作站研討會在河北正定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主辦,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技推廣工作委員會、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承辦,河北省航空探測與遙感技術重點實驗室協辦。中國科學院滕吉文院士,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郭建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底青雲副所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秘書長劉元生、胡敏和薛國強,中國礦業大學嶽建華教授、河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李叢民、核工業航空遙感中心主任劉群芳,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單位、重點實驗室及科技推廣試點單位的代表共50餘人參加了會議。
  • 2019年度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十大進展發布
    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21日電(徐紅梅)在20日召開的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上,中國古生物學會發布2019年度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十大進展。2019年度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十大進展包括:中國古動物館的從魚到人生命之旅;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的許你一個「花花世界」——植物從孢子到花的繁殖故事展覽;卓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史前部落」恐龍主題交互式數字科普體驗展覽;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開發的公益科普課程及地質古生物課程;自然資源部東北亞古生物演化重點實驗室的我國
  • 第十二屆青年地質科技獎評選結果揭曉
    第十二屆青年地質科技獎評選結果揭曉49名青年地質工作者獲獎;金錘獎9名,銀錘獎40名  2010年3月26日,經中國地質學會第38屆理事會第十七次常務理事會議審議批准
  •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2020年度優秀科技成果出爐,百度文心入選
    11月14日,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CAAI)主辦的2020第十屆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CIIS 2020)正式開幕,CAAI理事長戴瓊海院士、何積豐院士、何友院士、王恩東院士、陸軍院士等多位中外院士、專家齊聚嘉興南湖,共話智能技術和產業的未來發展。
  • 中國營養學會-百勝餐飲健康基金揭曉2020年度資助項目
    此外,大會現場公布了獲得2020年度基金資助的7個項目。其中,「基於網絡訂餐平臺的餐飲業單人份套餐調研及菜餚份量推薦研究」等中標項目將研究方向聚焦在後疫情時代下大眾的新興消費習慣與營養需求。中國營養學會楊曉光副理事長代表楊月欣理事長為大會致辭,並提到,「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情況下,營養健康受到高度重視。中國營養學會-百勝餐飲健康基金多年來始終專注餐飲營養領域,從多方面研究餐飲業營養健康的方向和趨勢。隨著研究成果的不斷累積和深入,相信基金的價值在未來能夠得到更好的體現和提升。」
  • 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2020年3月31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領銜完成的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選。據了解,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工作自2017年開展以來已經進行了四次。
  • 古脊椎所科研成果入選PLoS年度十大古脊椎動物發現
    古脊椎所科研成果入選PLoS年度十大古脊椎動物發現 2016-10-31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年會上,2016年度「十大古脊椎動物發現」評選揭曉(https://www.plos.org/paleo-top-ten),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淳主導研究的「奇異濾齒龍(Atopodentatus unicus)」入選,並排名第五。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2021-01-08 1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東地礦六院2020年度山東省地質勘查資源開發科學技術獎成果顯著
    近日,山東省礦業協會公布2020年度山東省地質勘查資源開發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申報的「山東省招遠市玲南礦區深部及外圍金礦詳查」、「山東省蓬萊市石家礦區金礦詳查」獲一等獎,「招平斷裂帶北段控礦構造新認識及其突出找礦成果」、「 山東省招遠市道北莊子礦區深部及外圍金礦詳查報告
  • 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揭曉
    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揭曉   自2002年起,《感動中國》每年從社會各行各業推選出十位人物,他們溫暖著中國,感動著我們。
  • 2020年度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在巴中召開
    、國家地質公園網絡中心和巴中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年度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在四川巴中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地質領域專家學者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地區的41家世界地質公園主管部門代表齊聚一堂,共話盛會,共享經驗,共謀世界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