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新聞網訊 1月14日,中國地質學會組織地勘行業院士專家召開終審會議,評選產生了2012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和十大地質找礦成果。
十大地質科技進展是:發現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奇異東生魚的發現,我國不同季風區古氣候演化差異及成因機制研究,福建缺煤省基於滑脫構造理論的深部煤炭資源研究,川東南彭水區塊頁巖氣勘探項目,碎屑巖層系大中型油氣田富集規律與勘探關鍵技術(2008ZX05002),高成熟老探區富油凹陷二次勘探理論方法、關鍵技術與持續增儲,冀東青龍山—長凝一帶鐵礦調查,熱液型鈾礦攻深找盲技術研究,貴州省黔東錳礦富集區深部大型-超大型錳礦找礦與成礦模式研究,全國地熱資源調查評價。
十大地質找礦成果是:成都氣田馬井什邡區塊侏羅系蓬萊鎮組三段氣藏天然氣勘探,柴達木盆地昆北斷階帶勘探與發現,塔裡木盆地哈拉哈塘超深層間巖溶碳酸鹽巖大油田的發現,鄂爾多斯延川南煤層氣勘探開發項目,西藏扎西康銻鉛鋅銀礦床成礦機理及找礦評價,內蒙古烏拉特中旗浩堯爾忽洞金礦東、西礦段詳查項目,廣西德保縣足榮扶晚礦區(隴湯礦段、老坡礦段、岜意屯礦段、孟屯礦段)錳礦詳查,河北省灤縣司家營鐵礦南區深部普查,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煤田(-800~-1500m)煤普查,河南省沿黃城市後備地下水水源地普查。
2012年度「雙十」評選是從全國各常務理事單位、各分支機構、各省級地質學會等審核、推薦的83項合格候選項目中產生的。本年度「雙十」候選項目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候選項目專業分布廣泛。科技進展組中涉及基礎地質、礦床地質、油氣地質、煤田地質、物化探及方法技術、水工環等多個專業;找礦成果組中涉及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能源地質(石油、天然氣、煤、鈾)等多個領域。二是候選項目來源單位覆蓋面大。各單位廣泛組織動員成果材料徵集,推薦的項目來源於高校及科研院所、有色、冶金、化工、煤炭、黃金、石油、石化、海油、核工業、國土資源部系統和基層地勘單位及礦業公司,具有較高的覆蓋面,充分體現了「雙十」評選工作廣泛性、公開性。三是突出技術和實際效果的先進性。各候選項目中,找礦成果突出找礦實效,科技成果在重視基礎研究的同時,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生實效的新技術、新方法給予高度關注。四是候選項目實力普遍較強。在地質事業備受重視、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蓬勃開展的大背景下,候選項目基本上都是各系統、各部門推薦的科研、生產等領域的年度地質重大科技進展與找礦成果,能夠在全行業推廣地質找礦新思路新方法、推出典型案例、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等方面,發揮較強的引領、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