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抖音視頻吸引了我的目光,看了好幾遍,每一遍都會有新的感悟,這個視頻成為我為數不多的收藏。
視頻記錄了一個學校的短跑比賽,參賽者很特殊,分別是禿了頂的校長,穿著格子襯衣的副校長,身著黑色體恤的主任,套著跨欄背心的教師。隨著一聲槍響,穿戴不整的四位男人衝了出去,雖然主任明顯搶跑了,但比賽依然進行。10幾米後,年輕教師衝了上來,排在第一的位置,老校長緊追不捨,副校長緊緊跟隨,在跑道的中段,一馬當先的教師慢了下來,副校長、主任也慢了下來,只有禿了頂的校長依然拼盡全力,領先了!激烈的競爭終於在100米跑道的最後20米確定了勝負格局,校長第一,副校長第二,主任第三,教師第四。
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很多人鬆了一口氣,除了那些在一邊加油的學生們。
這其中顧全大局的是最為低調的老師,拼盡全力的是禿了頂的校長,善於平衡的是穿著格子襯衣的副校長,拿捏得當的是曾經一馬當先的主任。這場比賽既體現了激烈的競爭,又展現了和諧的氛圍,最重要的是從一開始混亂的競爭到最後自動歸位,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狀態,與管理結構保持高度一致。
這種結構中,校長的水平決定了整個團隊的水平,而自動歸位的後三個人,讓人不得不佩服,是他們使得競賽的名次竟然和行政級別高度一致,這是天作的安排,還是人為的努力,在天衣無縫的背後,是什麼樣的一股力量讓四個人保持了隊形,讓人不由得好奇起來。
一切源於文化,而文化就是對世界所有認知的總和,文化的作用廣而深遠,無孔不入,無處不在。
在平整的土地上,金字塔是最穩定的結構,因為重力的作用,寬大的底座保證了整體重心接近底層,所以金字塔不可能翻轉。
人往高處走,誰都想爬到金字塔頂端,而為了維持金字塔的穩態結構,會形成一種機制,將大部分向金字塔頂端衝擊的人扒拉下去,去充實底部,這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年輕的教師在經歷了一次次的嘗試後,和一次次的正反面教育後接受了這種文化,顧全大局,自動歸位。可以看得出,老校長確實拼盡了全力,而副校長機智地把握了節奏,對於保持隊形起到了決定作用,處於執行層面的主任從一開始的造勢,帶動教師向前衝,再到心領神會地跟隨副校長控制節奏,再到教師主動配合自覺歸位,形成了一個表面激烈,實際穩態的結構。金字塔結構從來沒有亂過。
除了金字塔,還有另一種穩態,那就是陀螺。中間大,兩頭尖的陀螺也是一種穩態,不過這種穩態需要轉動,速度越快越穩定,一旦停下來就會失去平衡。
金字塔和陀螺的兩種穩態,一個靜止,一個運動,一個需要靜止,一個需要運動,一個底部越大越好,一個腰部越大越好。
農耕文明產生於靜止的土地,穩定的金字塔結構最適合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建立在運動的設備上,高速旋轉的陀螺最適合工業文明。
處於陀螺腰部的所有成員必須拼盡全力,才能保持陀螺的高速旋轉,而高速旋轉不僅讓陀螺平衡,同時也會將處於陀螺兩頭的人甩向腰部。這種機制又形成了另一種文化。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目前看來,金字塔結構靜態穩定,但是行動緩慢,需要耗費精力維持金字塔形態,但抵禦風險的能力高;陀螺結構動態穩定,行動迅速,所有人努力的方向和整體方向一致,內耗較小,但抵禦風險的能力低。
兩種穩態源於人類的文化條件反射,不管哪種穩態和與之適配的文化,都是人類適應自然和自身發展的結果,都在不斷地調整過程中,本身也是一種動態的過程。
文化之於個體和群體的隱形作用可見一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