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有望揭開大腦的奧秘!

2020-12-05 生物谷

2020年9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題為「A spike-timing-dependent plasticity rule for dendritic spin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蒙特婁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開了隱藏在機體記憶和學習能力背後的分子機制,尤其是大腦如何處理、存儲和整合信息的。文章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在突觸可塑性過程中樹突棘的功能和形態轉變,樹突棘是位於神經元分支上的微小突起,其被認為是大腦學習和記憶背後的基礎機制。

研究者Araya表示,我們非常激動,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發現突觸可塑性的規則,其是一個與大腦記憶形成直接相關的過程,通過這種方式,研究人員就能很好地理解可塑性以及當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接收單一或多種感覺信息流時,記憶是如何形成的。大腦由數十億個能夠興奮的神經元細胞組成,神經元細胞專門負責通信和信息處理過程;研究者指出,想像一下樹,樹根以軸突為代表,中央樹幹則以細胞體為代表,外圍分支以樹突為代表,最後樹葉則以樹突棘為代表,這些成千上萬的小葉子充當了從其它細胞接收興奮性信息的通道,其會決定是否這些信息足夠重要,以至於能被放大並傳播到其它神經元細胞中。

圖片來源:Pixabay/CC0 Public Domain

這是一個關鍵概念,在信息處理、整合和儲存過程中,記憶和學習過程或許也是如此;樹突棘作為神經元之間的接觸區,其能接收不同強度的信息輸入,如果信息的輸入是持續性的,那麼神經元放大「音量」的機制就會被觸發,從而就能幫助聽到那個特定的信息;否則,低音量的信息就會被進一步調低,從而就不會被注意到了,這種現象對應於突觸的可塑性,其涉及到突觸輸入強度的增加或降低。

研究者指出,這是時間依賴性的可塑性的基本法則,或者說是放電時序依賴可塑性(STDP),其能調節大腦中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強度,被認為有助於促進大腦記憶和學習過程。儘管有研究報告指出了這種現象以及神經元之間是如何進行連接的,但樹突棘的精確結構組裝及其控制突觸可塑性的規則,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如今研究人員成功揭示了STDP背後的分子機制。直到現在,並沒有人清楚突觸的信息輸入是如何在神經樹中進行排列的,也沒有人知曉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樹突棘增加或減少其信息傳遞的強度,而研究者的目標就是提取負責在大腦中建立記憶的突觸連接規則。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了幼年階段的臨床前模型進行研究,而這一時期是大腦學習和記憶的關鍵時期;他們利用雙光子顯微鏡中的先進技術來模擬兩個神經元之間的突觸接觸,從而就發現了一種與樹突棘所接收的信息排列相關的重要規律。研究結果表明,根據所接收到的輸入信息的數量及其接近程度,這些信息就會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儲存;研究者表示,作為其它神經元信息輸入的主要接受者,樹突棘的結構和功能往往對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直接相關,比如脆性X染色體症候群或自閉症等,因為患者無法適當地進行信息的加工和儲存,這或許就會破壞患者大腦記憶構建的邏輯,如今,通過理解樹突棘動態學背後的分子機制,以及其如何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研究人員就能開發出更好的適應性治療手段。(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Sabrina Tazerart, Diana E Mitchell, Soledad Miranda-Rottmann, et al. A spike-timing-dependent plasticity rule for dendritic spinesNat Commun. 2020 Aug 26;11(1):4276. doi:10.1038/s41467-020-17861-7.

【2】Unlock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brain

by University of Montreal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果蠅研究揭開「吃」的奧秘
  • 初始大腦的奧秘
    大腦是以怎樣的方式來運行人類那些精細、複雜、高端的生命活動的呢?這一奧秘是科學家們一個世紀以來孜孜不倦的探索。實際上,我們完成這些工作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大腦同時接受多方複雜的刺激信息,需要對諸多信息進行編碼處理,之後下發指令支配運動效應器。這可能需要大腦多個中心同時工作,並且有相互的配合和協調,以及完成某些工作的自然連接。這一看似簡單平淡的日常工作,卻涉及大腦一系列檢索、提取記憶、編碼整合信息、傳出衝動的複雜運作過程。
  • 科學家揭開人體內能量轉化奧秘 蛋白質能量轉移
    首頁 » 科學家揭開人體內能量轉化奧秘 蛋白質能量轉移 科學家揭開人體內能量轉化奧秘 蛋白質能量轉移 來源:雅虎科技 2006-11-29 10:40
  • 記憶法原理篇—大腦的奧秘
    ,了解自身大腦的奧秘。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下面就讓我們來揭開大腦的奧秘吧。一、大腦介紹1、基本構成人們常說一個人有兩個大腦,說的就是左右大腦半球。兩個大腦主要由大腦皮質、髓質和基底核等三個部分。在《超體》中主角使用了藥物CPH4,使得大腦利用率達從正常人的10%開發到了100%進化成神。不管電影裡的觀點是否正確,我們大腦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大腦使用奧秘等待著每個人的探索。
  • 中國科學家探索「人工冬眠」奧秘 有望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事實上,科學家們正在設想,人類能否像冬眠的動物一樣,通過事先儲備能量、降低體溫、減少代謝等方式進入低能耗狀態,為一些疾病的治療乃至太空的探索帶來新的可能。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研究所,於2014年11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聯合建立。
  • 揭開火星的奧秘
    如果有一天,人類能夠破解它的奧秘,也許火星將會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為了使夢想早日成真,各國的科學家一直在努力探索著。根據火星探測器的各項探測數據可知,火星上的大氣層十分稀薄,大氣中約有95%是二氧化碳,剩下那些絕大部分是氮、氬,氧的含量極少。火星表面白天最高氣溫為-13攝氏度,夜間最低氣溫為-73攝氏度,氣溫和氣壓變化都很快。
  • 揭開人類肝臟疾病的奧秘
    揭開人類肝臟疾病的奧秘
  • 《大腦的奧秘》:腦科學家們的「燒腦」之作—新聞—科學網
    21世紀是腦科學的世紀,理解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成為了當前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為此,美國、歐盟和日本先後啟動了大型腦研究計劃,而中國也並不打算落後,即將啟動自己的「腦計劃」。 為了讓公眾更加關心和理解腦科學研究,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神經所)的一群腦神經科學家合力撰寫了一本科普圖書《大腦的奧秘》,幫助讀者去探尋腦科學領域的熱點問題。
  • 掌控神經「編程」 揭開情緒奧秘
    原標題:掌控神經「編程」 揭開情緒奧秘  如果長期沉浸於負面情緒和壓力應激,在一定時間內得不到調節,本來只是短暫的情緒變化經過長期積累,就有很可能導致腦功能持久性的變化,引起抑鬱症。   ■本報記者 黃蔚   為什麼人會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愁」?
  • 科學家:或與宇宙奧秘有關
    然而,面對廣闊的宇宙,我們的科技水平仍然顯得微不足道,人類渴望了解一切的起源,也試圖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但歷史中出現的種種疑問卻至今沒有得到準確的解答。對此,科學家們認為,新型科技正在崛起,我們或許有機會從中找到揭開宇宙奧秘的線索。
  • 重磅級文章深入解析人類大腦的奧秘!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如何解開人類大腦的奧秘!分享給大家!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大腦中和學習、記憶、行為和心情有關的關鍵受體的結構。這項發現將為揭開一系列神經系統障礙和疾病背後的機制帶來新思路。「大腦中有一些基本的電學開關。」研究人員表示,如果這些開關不正常工作,大腦功能就會受損,這可能會導致疾病突然發作,記憶丟失和像阿爾茲海默症這樣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文章中,科學家們一起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和質譜揭示了嚙齒類動物體內AMPA受體的結構和亞基排列。
  • 腦科學,探索「小宇宙」的奧秘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醫科大學網站 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破譯大腦運轉密碼、揭開生命之謎,是令無數科學家殫精竭慮的艱難課題。2013年,美歐先後公布了具有戰略意義的人腦研究計劃。加速腦科學研究不僅有助於提升人類健康水平,也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刺激經濟增長。 5月31日,歐洲「腦科學月」落下帷幕。
  • 科學家揭時間快慢奧秘:與大腦神經元活躍度有關
    科學家揭時間快慢奧秘:與大腦神經元活躍度有關   據英國《每日郵報》今晨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兩位科學家進行的一項關於大腦感受時間快慢的實驗,讓人們可以通過主觀改變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來影響對時間快慢的感知。  科學家們指出,腎上腺素將會影響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越快樂的時候大腦神經元就越活躍,於是人們就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記憶的奧秘!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人類大腦記憶的奧秘,分享給大家!科學家成功揭示大腦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Hippocampal Pathway Gates Novelty-Induced Contextual Memory Form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開了記憶形成的新基石,文章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大腦中海馬體區域的特殊信號通路,同時還揭示了該通路如何控制機體經歷新環境時形成的新記憶。
  • 揭開人腦「覺識」的奧秘
    下文,為大家揭開「覺識」的終極奧秘。感覺的產生,以大腦系統為核心,以自然刺激為前提。正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皆由外界刺激大腦皮層而產生的知覺現象。感覺是自然事物與大腦系統相互作用產生的知覺體驗。因此,普通人必須藉助身體感觸(眼耳鼻口舌)才能覺知自然事物。
  • 探索大腦的奧秘,人造大腦
    對於人自身的大腦研究科學家可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研究,但是對於我們人類的大腦構造其實還存在著很多的未解之謎,而且我們的人類大腦能力遠遠的要比機器之類的更加的活躍我們人類大腦的魅力在於它具有重要性以及獨特性。由此很多科學家提出是否能夠直接運用現在的高科技技術製造出人造大腦呢?
  • 科學家一旦揭開這四大未解之謎,可能會完全顛覆人們的認知
    而科技時代的到來讓人們開始認知科學力量的強大,它可以破解世界萬物的奧秘,可以揭開這個宇宙一切的謎團。可是由於科學的發展是需要漫長時間的,人類現在的所掌握的科學還不夠強大,仍然有很多的謎團困擾著我們,其中有四大謎團最讓科學家著迷,它們每一個一旦揭開都將顛覆人們的認知,改變人類文明。一、思維意識的奧秘,生命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非智慧生命,一種是智慧生命。
  • 異鸚鵡螺再現 揭開數億年前的奧秘
    異鸚鵡螺再現,揭開數億年前的奧秘。今年8月初,沃德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試圖再去尋找異鸚鵡螺的蹤跡。結果,異鸚鵡螺再現,沃德和同事們不僅找到了它們,在海底拍到了其活體狀態的數字圖像,還成功設置了跟蹤裝置,這將有助揭開一些關於異鸚鵡螺生存的最古老和最深邃的秘密。
  • 科學家首次復活動物大腦,它對人類的生命探索有何指導意義?
    人類走進科技發展的道路之後,一直在研究生命的奧秘,不管是簡單的生命還是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生命到底是什麼,一直以來對困擾著科學家。任何生命都有生死,而複雜的動物都有一個大腦,這是複雜生命存在的核心,而人類能夠成為智慧生命,核心也是人類有一個智慧發達的大腦。
  • 華人故事:王承東——揭開數學的奧秘
    華裔常被公認擁有數學天賦,但不少華裔家長,往往對在美國成長的子女數學啟蒙教育卻無所適從,在美華裔人士王承東經過6年的研究,潛心發明出適合兒童啟蒙教育的數學心算法最近問世,他並出版《揭開數學的奧秘》等五個系列的40本數學教材,引起主流媒體和教育界矚目。  洛杉磯時報日前採訪了王承東,並做專題報導了他的心算法和數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