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帕瓦羅蒂的故事
世界著名的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30歲那年的初夏,他應邀到法國裡昂參加一個演唱會。他提前一天趕到,晚上就住在一個小旅館裡。
由於勞累,他便提早入睡了。沒過多久,隔壁房間傳來嬰兒的啼哭聲。那孩子竟一直大哭不止。
這讓帕瓦羅蒂十分苦惱。無奈之下,帕瓦羅蒂索性把孩子的哭聲當成了歌聲來聽,漸漸地他竟佩服起那孩子來:我唱歌到一個小時後嗓子都要沙啞了,難道小孩子有什麼了不起的方法嗎?
02細心的帕瓦羅蒂
如此一想,帕瓦羅蒂覺得很好奇,細心地傾聽起來。他發現小孩的哭聲竟然很有學問:孩子哭到聲音快破的臨界點時,會把聲音拉回來,這樣聲音就不會破裂。
他發現這個嬰兒的哭聲採用的是腹式呼吸,而不是我們常人的胸式呼吸。
這個發現讓帕瓦羅蒂興奮不已,他不愧是天才,開始學這個嬰兒的哭聲,並很快學會了用腹式呼吸來控制自己的聲音。
第二天,他以飽滿的聲音徵服了觀眾,一舉成名,成了偉大的歌唱家。
而帕瓦羅蒂的成就,卻源自一個嬰兒的哭聲。
03腹式呼吸的優點
按照現在的科學解釋,動物常見的呼吸方式有兩種: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哺乳動物採用腹式呼吸的時候,可以發揮心、肺細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強心臟功能,加大了消化系統的動力,進而增強、激活其功能,利於排除聚積在腸道內的毒素和內應力的釋放。
(啥叫內應力?可能你會有過這樣的經歷:有一種西瓜,刀剛剛接觸西瓜,那西瓜會「嘭」的一聲,自然裂開,這就是裡面存在著內應力,當你開啟一個小口(或者叫裂紋),那內應力會讓這個西瓜整個打開。這個內應力,也是分子之間的「拉力」造成的。)
可惜的是,人類只是在胎兒和嬰兒時期以腹式呼吸為主,從學走路起,就改變為胸式呼吸為主了。從此,大部分肺葉細胞長期閒置不用,失去其活性,使肺活量變小,從而影響人類的壽命和潛能的發揮。
04老子的觀察
《道德經》第五十五章云:「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老子所處的那個時代,沒有現代這種科學解釋,但是古人能夠區分嬰兒和成人在呼吸方式上的差別。這讓我們現代人汗顏啊。
嬰兒雖然整天啼哭,但他的嗓子卻從來不會沙啞,這是因為他的和諧真氣非常充沛的緣故。
宋代張伯端在《讀《周易參同契》》中云:「百姓日用不知,聖人能究根源。」
老子繼續說:「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就是說:中和的狀態是萬事萬物不變的自然法則,懂得這種自然法則的人就叫「聖明」。能讓生機不斷充益的是祥和,能以心行氣的人才能達到強大。
老子對嬰兒的讚美毫不吝嗇,他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而有心之人可以從這裡悟出養生的道理,懂得習練太極功夫的奧秘也是在這裡。
05說話講課唱歌注意用腹式呼吸
太極拳吸收了古人的養生智慧,必須重視太極拳中的呼吸,尤其是「腹式呼吸」。
「練氣」,即通過腹式呼吸來調節神經、按摩內臟、暢通氣血、促進新陳代謝,因而努力達到練拳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站樁時,在周身放鬆、虛領頂勁、立身中正的姿勢下,進行逆腹式呼吸。使呼吸逐漸做到有節律地「深、長、細、緩、勻」。
我們做老師的學長,需要作報告的學長,喜歡唱歌的朋友都可以用心思學一下腹式呼吸。相信前面的介紹已經引起了我們的興趣。
關於腹式呼吸與唱歌關係方面,大家可以百度到一些資料,這些資料也可以幫助到我們。
如果你吸氣剛好,靜靜地聽「敵人」的腳步聲,是不是就沒有任何浮的感覺了。這就是呼吸時的要求,不要使勁,深吸氣,長而細,緩緩的勻勻的,非常的舒服。
學了聲樂之後,都知道氣息要深,但深不是多。找冬天往窗戶上輕輕哈氣的感覺。
也許我們沒想成為帕瓦羅蒂那樣的歌唱家,但是平素保護好我們的健康不也是挺好嗎。
希望本文能增加善良的您對於養生的了解,如果想持續了解,可以關注此百家號。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善去善必歸,此為道。歡迎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