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比說話更易傳播新冠病毒?科學家:音量才是關鍵

2020-08-27 參考消息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8月20日報導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科學家當地時間8月20日表示,就新冠病毒傳播的可能性而言,唱歌並不會比說話更加危險,同時解釋稱,音量才是最大的風險因素。

上周,英國政府修改了指導意見,允許專業人員和業餘人員恢復排練和音樂表演。

這項決定基於布里斯托大學的科學家所進行的這項研究,他們讓25名專業歌手分別進行歌唱、說話、呼吸和咳嗽的動作,並檢測在這些過程中他們產生的氣溶膠和飛沫的數量。

報導稱,研究人員發現,隨著音量增加,無論是唱歌還是說話,氣溶膠的質量都會迅速增加至原來的20至30倍。

在同等音量下,唱歌並不會比說話產生實質上更多的氣溶膠,並且就氣溶膠的產生而言,合唱、音樂劇、歌劇、爵士樂、福音音樂、搖滾樂和流行樂等音樂類型之間並不存在明顯區別。

英國科學家喬納森·裡德說:「這項研究證明,病毒通過某人唱歌或說話時產生的氣溶膠微粒進行傳播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因為這兩項活動產生的粒子數量相似。」

報導援引他的話說:「我們的研究為新冠病毒的建議提供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以便劇院和音樂廳在確保室內適當通風以降低空氣傳播風險的前提下,採取對表演者和觀眾安全的方式經營。」(編譯/李子健)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研究:輕聲歌唱和講話能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
    英國的新研究發現,在控制新冠病毒傳播這件事上,音量很關鍵。相比大喊大叫和高聲唱歌,輕聲講話和唱歌產生的氣溶膠總量要低得多,從而能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新研究指出,輕聲歌唱、不喊叫可以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這給那些被限制在公共場合表演的音樂家帶來了一絲希望。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說話聲大的人更易傳播新冠肺炎
    據馬來西亞新聞網站5月19日報導,近日有科學研究表明,那些說話大聲的人,會更容易傳播新冠肺炎病毒。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病毒是通過飛沫傳播的,因此為了阻絕病毒的傳播,我們普遍提倡在公共場合要戴口罩,更好是戴眼罩,讓飛沫附著在口罩表面,不至於進入眼睛、口腔或是鼻腔,附著在黏膜組織上接觸人體,同時也儘量不要用手接觸面部,所以洗手的重要性也被頻繁強調。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
  • 西班牙媒體解析新冠病毒空氣傳播的五大關鍵問題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新媒體專電 《西班牙人報》網站近日發表文章稱,我們呼吸時排出的顆粒,也就是說氣溶膠是否會像唾液飛沫那樣傳播新冠病毒?對於這個問題,目前科學界尚未達成共識,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五個關鍵問題作出判斷。全文摘編如下:1、存在哪些傳播機制?原則上講,存在三種可能的傳染途徑,「大」的呼吸或唾液飛沫,小得多的氣溶膠,以及通過汙染表面傳染。
  • 29%新冠病毒樣本出現D614G變異更易傳播?專家解讀什麼是病毒變異
    此前,黃愛龍團隊於4月29日、6月5日和6月18日短時間內在國際頂級期刊 《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了三篇論文,針對新冠病毒患者的抗體反應和無症狀感染者的臨床和免疫學特徵展開研究。此次研究中,黃愛龍團隊詳細闡述了新冠病毒S蛋白在614位置的顯性突變(D614G突變)。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所屬的RNA病毒突變率極高,這可能助長傳播和毒性。
  • 新冠病毒在光滑表面可存活28天
    外媒稱,澳大利亞頂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研究顯示,鈔票、玻璃和其他常見表面上的新冠病毒可能在數周內一直具有傳染性。這項研究強調了紙幣、觸屏設備、門把手和扶手傳播病毒的風險。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0月11日報導,澳大利亞疾病防控中心的科學家說,新冠病毒「非常頑強」,室溫下(20攝氏度)能在手機屏幕和塑料鈔票等光滑的表面上存活28天,相比之下,流感病毒只能存活17天。研究表明,在40攝氏度的溫度下,新冠病毒在某些表面只能存活不到一天的時間。該研究近日發表在美國《病毒學》月刊上。
  • 科學家使用等離子體30秒滅活新冠病毒
    據外媒報導,當我們咳嗽、打噴嚏、說話和唱歌時我們從嘴裡噴出的看不見的飛沫可能會含有各種病原體,包括現在還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當重力把較大的飛沫拉到地面時,它們會以彈道模式移動一段有限的距離。然而更小的飛沫則是最危險的。
  • 新冠病毒出現新的變異?複製更快,傳播更強?
    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 · 斯瓦米納坦表示,新冠病毒 D614G 變異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意味著可能加強其傳播性。但實驗室結果同病毒在實際傳播中發生的變化間,還有很大區別,科學家已對該變異進行監測。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傳染性增加40%—70%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尋找感染了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病例,已有一些國家出現此類病例,包括澳大利亞、冰島、義大利、荷蘭和丹麥。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傳染性增加40%—70%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發布的正式通報中指出,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
  • 貓比狗更易感新冠病毒,寵物是否需要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近日,據媒體報導,來自比利時列日市的一隻貓在其主人確診新冠肺炎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這是首例已知的貓感染病例。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傳播,一些人對它是否在寵物和人之間傳播感到擔憂。
  • 239名科學家對WHO發表公開信,警惕新冠病毒空氣傳播風險
    全球32國、共239名科學家下周即將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公開信,指控世衛忽視新冠病毒會透過「空氣傳播」的風險,《紐約時報》指出,如果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是正確的,那麼即便有採取社交距離措施,民眾在室內仍應該戴上口罩,空調系統也要加裝過濾設施。
  • 新冠病毒變異 是否更致病更致命?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恐慌。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不過,與流感病毒等RNA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穩定性更高。按照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的說法,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比流感病毒慢得多。
  • 新冠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還能開窗通風嗎?
    新冠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還能開窗通風嗎?不過,在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對病毒傳播途徑有這樣的表述——「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尚待明確」。因此,上海市的消息一出,迅即引發公眾關注。那麼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呢?是不是隨空氣傳播?還能不能開窗通風?什麼是氣溶膠?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傳染性增加40%—70%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發布的正式通報中指出,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
  • 終於承認病毒空氣傳播!加拿大悄悄修改了新冠傳播方式指南
    CBC報導說,加拿大公共衛生局更新的文字指出:「引起COVID-19的病毒SARS-CoV-2,通過感染者咳嗽,打噴嚏,唱歌,喊叫或講話時產生的呼吸道飛沫和氣溶膠,從感染者向其他人傳播PHAC以前的說法不是這樣,稱新冠病毒僅會通過呼吸道飛沫、接觸被汙染的表面和日常接觸傳播,包括握手和擁抱等。PHAC發言人於周三晚間給CBC發出的一份聲明中說:「在大流行期間,我們正在不斷審查新證據和研究成果,這些新證據指導我們在抗疫工作中做出反應。」
  • 面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防止間接接觸傳播是關鍵
    發現南美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陽性7月10日下午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召開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表示,截至7月9日24時,全國海關共抽樣檢測樣本227934個,其中產品樣本43964個,內外包裝樣本147568個,環境樣本36402個。
  • 新冠病毒為何有高度傳染性?專家:存在特殊結構環易侵入細胞
    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了新冠病毒的結構,發現了該病毒能迅速在人群中傳播的原因,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治療新冠肺炎疾病的新藥。研究成果發表在《分子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
  • 科學家警示並致力於預防新冠病毒在野生動物的大流行
    ,這卻引起了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科學家的警惕,並成立了研究團隊致力於保護新冠病毒下一波潛在大流行的病毒受害者:野生動物。我們知道,新冠病毒具有怕熱喜冷的特性,可以在溫度低的水中長期保持感染性。 獨角鯨生活的北極海洋水溫更有利於病毒長期存活。因此,科學家的這種擔心並不是多餘的。目前,研究團隊的主要工作是收集這種動物的活細胞樣本以監測被新冠病毒感染的跡象。
  • 南極洲首次出現新冠確診病例!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傳染性增加40%—70%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發布的正式通報中指出,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