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有沒有抄襲韓國電影《喜馬拉雅》?答案一言難盡

2020-12-01 騰訊網

《攀登者》沒有公映的時候,網上就有一種聲音,說《攀登者》抄襲韓國電影《喜馬拉雅》。

聽到這一說法,讓人很感驚訝,因為《攀登者》的主題,是根據中國國家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原型事件改編的,而這種特殊的帶著國家背景的電影,怎麼可能會與韓國的一部反映普通登山運動員生活的電影有相同之處呢?

韓國電影《喜馬拉雅》拍攝於2015年,它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可想而知,珠峰與韓國在地理上沒有任何交叉點,韓國人登山,也與國家榮耀沒有任何關係,因此,韓國電影《喜馬拉雅》裡的主題基調與《攀登者》是迥然不同的。

在《攀登者》裡,一直有一個強大的背景聲,在訴說著登山運動的意義,體現在影片裡,就是1960年登山隊攀登珠峰的時候,遭遇雪崩,隊長被埋雪中,犧牲前,他留下遺言,說:我們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

這也決定了《攀登者》的主題一直與國家的意志聯繫在一起,電影也圍繞此,塑造了中國登山運動員為了國家榮譽而一次次衝擊生命極限與高山極頂的感人形象。

《攀登者》給人一種強烈的印象,那就是,一個登山運動員,如果他的行為不與國家的意志結合起來,那麼,他的價值還能從哪裡找到精神動力的由頭呢?

但韓國電影《喜馬拉雅》無疑找到了另一種展現登山運動員價值與意義的選項。

而這一點,正拉開了《攀登者》與韓國電影《喜馬拉雅》之間最鮮明的不同的關鍵性差距。

因此,從主題上來看,《攀登者》與韓國電影《喜馬拉雅》絕無相似之處,而這種不同中,也可以洞見韓國電影在避開它所沒有的宏大元素的時候,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表現空間的。

我們不妨比較一下,韓國電影《喜馬拉雅》與《攀登者》之間的立意與表現上的差異以及相似部分:

一是主題呈現上的差異。

《攀登者》的主題是不言而喻的。而相對而言,韓國電影《喜馬拉雅》裡對攀登的意義,則有著它自己的獨到認知。

珠峰不屬於韓國,所以,在《喜馬拉雅》裡,絕對不會提及珠峰的地理位置,所以,整個電影裡,韓國編導仿佛忽略與遺忘了珠峰的地理方位。

尤其有意思的是,當影片的主人公登上珠峰的時候,模擬拍攝他們登頂成功的鏡頭突然傾覆,頓時,留下的拿著韓國國旗的登山隊員的合影,成了一幅歪歪扭扭的搞怪畫面。

可以看出,韓國電影《喜馬拉雅》秉承了韓國電影一貫的一點正經都沒有的敘事基調,對人物進行扭曲化的表現。

《喜馬拉雅》中的主線表現了登山運動員嚴洪吉尋找自己的過去隊友遺體這一事件,由此可以看出,影片的主題根本不是頌揚登上高山極頂這一崇高目的,所以電影裡才以戲弄式的鏡頭,表現登頂珠峰的滑稽搞怪場面,韓國電影略過登山的榮耀感,而著重表現了找回遇難隊友遺體這一情感的鏈條,展現的是如何給隊友找回尊嚴,這樣,韓片便從個體生命的角度,為攀登珠峰尋找到了意義。

在撇開國家背景支撐的榮譽之後,韓國電影找尋到了它擅長表現的空間,那就是通過登山隊員的情感互動,來展現在自然嚴酷情境下的生命熱力與精神慰藉。

我們在《喜馬拉雅》裡,看到韓國登山隊員對「攀登」的一種別個意義上的理解,電影特別強調了「徵服」一詞,與他們登山目的之間的毫無關聯。

因為「徵服」的語境,實際上意味著人與自然的關係中,蘊含著不平等,其潛在臺詞是要表達一種強烈的意念,就是突出「我」而壓制「自然」,讓「我」高高地居於「自然」之上。

《喜馬拉雅》對這種認識非常敏感,通過人物之口,指明「攀登」的目的根本不是一種「徵服」,劇中的嚴隊長說:「登山者不用『徵服』這兩個字,」那麼韓國電影如何找到自己的立意?

實際上,《喜馬拉雅》裡提出的主旨,就是摒棄了「自我」通過「攀登」壓服「自然」的理念,而是從「自我」通過「登攀」重新找回「自我」的理念。

影片裡的嚴隊長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提到他在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時候,他沒有感到珠峰臣服在他腳下所獲得的一種凌駕其上的自豪感,他找到的是對「自我」的一種發現。這就是:「當攀上頂峰的時候,唯一感受到的,就是你自己,自己最真實、最赤裸的一面」。

這是韓國電影《喜馬拉雅》裡對電影主題的一種獨到的發現,那就是「登山」的意義,不是徵服什麼,而是找到「自我」的一個臺階。

我們不知道《攀登者》裡有沒有從韓國電影裡接收這種意念,但值得注意的是,電影裡還是強化了一種「山」的存在所確定的人生隱喻意味。

而這種設定是原來阿來的劇本裡沒有的。

在電影版《攀登者》裡,「珠穆朗瑪峰」顯然被從阿來的手裡接過劇本進行後續創作的上影編劇團隊賦予了更多的「人與人」關係中的象徵意義,而不是在「徵服」範疇裡的「人與自然」的意義。

在「人與人」的關係體系裡,珠峰首先被徐纓賦予了是隔在她與方五洲之間的一種喻義的內涵存在,這就是徐纓所說的:「原來你所登的那座山,是在我們倆之間,」然後電影通過兩個人在登山過程中情感的互動與轉換,而使得「山」的喻義發生了改變。當徐纓彌留之際,她對方五洲說道:「我很慶幸,和你一起登珠峰,在我們之間的那座山,消失了。」

這樣,可以看出,《攀登者》裡在對「登山」的意義設定上,與《喜馬拉雅》還是有著相似之處的。而這種相似,是電影版在原劇本的基礎上加上去的,這是上影編劇團隊與李仁港在製作影片時對於阿來劇本的最大的改動。拍攝一部登山運動為主題的電影,必須在電影裡給予「山」一個定性,自然《攀登者》裡有一個國家背景在內,登山與國家的背景緊密相連,但是,落腳於人物,還必須為登山找尋到一種能夠說明人物關係互動的象徵意義。

如果從這一點上說,《攀登者》與《喜馬拉雅》有了英雄所見略同的共同主題旨向。

值得注意的是,《攀登者》裡的曲鳳林有一句話,用山作喻,他說:「我現在知道責任了,比這座山還重。」

而在《喜馬拉雅》裡,嚴隊長的妻子在勸說丈夫放棄登山的時候,也如此說: 「你也是人家的老公和爸爸,就當那責任也是一座山。」

比較一下,這兩段臺詞是否有一點內涵的想像?

二是人物刻畫上的差異。

韓國影片與中國電影在人物設定上有著本質的差異。韓片的最鮮明的特徵,就是會對人物進行調侃式的設定,中國電影大部分都是正劇的形式,銀幕中的形象與現實中的人物,都追求的是一種原汁原味的相似,很少對人物採取變形的扭曲的呈現。

為什麼韓國電影會出現這樣的表現方法?

就如《我的野蠻女友》中的男友的形象,就是一個帶著漫畫色彩的男性形象,在「野蠻女友」面前,是一副傻乎乎的派頭,相形之下,在中國電影中塑造的男人總是氣宇軒昂,白雲出岫,但是韓片不是這樣,總是通過搞怪的方式,來塑造人物,本來這種扭曲人物,會給人一種醜化人物的感覺,是不利於人物塑造的,但韓國影視恰恰通過這種搞怪的方式,突出了平常人物身上的那種親和力部分,反而在電影降低人物調門之後,而感到人物的平樸與可愛。

在《喜馬拉雅》裡,嚴隊長後來一心尋找的是他的愛徒樸武宅,但開始的時候,嚴隊長根本瞧不上這個一點正經都沒有的樸武宅,將他關在師門之外,不給一點好顏色。

但就是這個在他眼裡一百個看了不舒服的徒弟,卻死乞百賴地纏著不放,想盡一切手段,來討好嚴隊長。

電影圍繞此惡搞了這個徒弟求師的百出的醜態,但徒弟的這種行為,卻折射出的是一個普通人為實現目的而不擇手段的自我摧殘,反而讓觀眾能夠接受這種行為背後的動機,理解了人物的內心心態,雖然角色形象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他的種種醜態,電影也通過韓劇的標誌性鏡頭語言,來打造出人物的搞怪的荒唐的一面,但最終打造出的人物,卻贏得了觀眾的認同,獲得了觀眾的平行審視之後而獲得的理解,所以,在《喜馬拉雅》裡,樸武宅這個看上去像癩皮狗一樣的徒弟,最後卻站立起了他的感人的形象。

當他在珠峰遇難的時候,他的平樸而富有人性的人物設置,反而成了情感的催淚劑,也讓他贏得了觀眾的心理認同,而嚴隊長不惜冒著危險,再次攀登珠峰,要把這位他曾經拒門不納後來又偏愛有加的徒弟遺體從高山之巔帶回來便有了充分的理由與鋪墊。

韓劇就是通過這樣的低調化設置人物、降維式刻畫人物,而使人物凸顯了生活本真味道的栩栩如生的一面,從而與觀眾在一個平視的互動狀態下,更容易地走進觀眾心裡。這也是多年來,韓片能夠俘獲觀眾的原因。

韓片的用鏡風格與中國電影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說中國電影是所見即所得的運鏡模式的話,那麼,韓片大量採用「留白」的方式,而製造鏡頭之下的對立與衝突。韓片的電影,多採用靜止、固定的鏡頭,然後通過這種鏡頭的組接,產生反差與對立關係。

我們不妨從《喜馬拉雅》裡摘取一個典型的韓片式鏡頭作一說明。在影片裡,樸武宅與登山好友吃飯時,剛剛信誓旦旦地宣稱,與女人分手算不了什麼,臉上也掛著不以為然的得瑟。但下一個鏡頭,卻是他聲嘶力竭地呼喚著女友的聲音,一副離開女友後痛不欲生的狀態。

電影用兩組內容截然相反的鏡頭,一組是他言不由衷的表白,一組是他真實心境的寫照,兩個看起來南轅北轍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卻揭示了人物內心的真相,也讓電影製造了一種搞笑的瞬間衝擊力。這是韓片裡典型的鏡語風格。

從這個角度來審視《攀登者》與《喜馬拉雅》的話,我們會發現兩片的鏡頭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物表現方式也是毫無共同之處。《攀登者》裡的人物完全是正面的、硬核性的,所見即所得的,而《喜馬拉雅》裡的人物則是扭曲的、變形的、降調的,但實際的觀影效果,反而是韓片對人物的這種表現手法,更容易獲得親和力的認同、親切感上的共鳴、親情感上的感染,這也是韓片一直劍走偏峰、常勝不衰的原因。

三、影像表現上的相似。

雖然《喜馬拉雅》與《攀登者》有諸種不同,但兩片的視覺效果上卻有著相似的地方。

這無疑是因為兩部電影表現的是同一個地域的原因,這樣兩片出現畫面的相似也就情有可原了。

這種運鏡上的相似點,表現在:

一是都用航拍的鏡頭。

兩片通過高空俯瞰的鏡頭,展現了喜馬拉雅地區的群山巍峨的宏偉景象,橫切過雪山山脊的鏡頭中,展現出登山運動員艱難前行的隊列,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震撼。

二是展現了一覽眾山小的世界屋脊的壯闊背景。

《攀登者》裡疊印在登山隊員背景上的白雪皚皚的山巒起伏的鏡頭,非常壯觀,仿佛引領著觀眾去在世界之巔上遊覽一番,而實際上,電影拍攝並沒有到達喜馬拉雅山的任何一處,這樣,電影裡的群山臣服、綿延向遠的珠峰周邊的山巒鏡頭都是通過特效來製作的,而這部電影中的特效恰恰是由韓國團隊來完成的。這樣,《喜馬拉雅》裡的特效設計,有沒有移用到《攀登者》裡,是顯而易見的事。而《攀登者》在拍攝時,必然要從《喜馬拉雅》裡呈現雪山高原的鏡頭運鏡的方式裡尋找創意的緣起。

三是展現了登山時的細節過程。

兩片中的架梯、踏雪、雪崩、滑墜鏡頭,都有著相似的動作設計,相形之下,《喜馬拉雅》裡更注重的是真實登山影像的還原,而《攀登者》裡的登山驚險鏡頭,則是用武術動作來進行提升與升華的。雖然對登山外景的運用方式不一致,但韓片裡對登山的各個環節的逼真呈現,對《攀登者》無疑是有所啟迪與幫助的。

總之,說《攀登者》抄襲《喜馬拉雅》完全是無稽之談,但兩片的影像中都出自韓國特效團隊的運作,因此呈現出影像的相似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畢竟兩部電影表現的同一個背景與地域,但作為這樣的依靠視覺衝擊力而營造電影的最突出風格的影片來說,這種特效的相似,又不能不引起更為苛嚴的要求,那就是,如果電影的特效依靠的是一種流水線的作業,而並不反映實際的現實場景的話,那麼這種影像的壯闊與神奇會不會在「空對空」的運作中產生一種脫離現實的虛擬「空洞」呢?

相關焦點

  • 有成功也有失敗,攀登珠峰的電影見證勇敢者的壯舉
    《攀登者》,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劇情冒險電影。影片以1960年與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事跡為背景,講述方五洲、曲松林等中國攀登者懷揣著最純粹的夢想集結於珠峰,肩負時代使命於世界之巔的故事。
  • 攀登者聯盟,能把國產電影帶到哪個高度?|攀登者|喬治·馬洛裡|國產...
    電影《攀登者》出品人、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任仲倫說:「《攀登者》中每個演員都不是跑龍套的,都有鮮明的角色。」電影《攀登者》註定是一出有血有肉的群戲。既然是攀登珠峰的故事,珠穆朗瑪峰本身也是重要的角色。如何通過電影的視效向觀眾呈現世界第一高峰的風採,是電影《攀登者》的一大看點。
  • 喜馬拉雅八周年致敬所有「攀登者」 打造音頻生態圈擁抱在線新經濟
    來源:中國網科技「向所有向陽攀登的你們致敬。幸福的人,總是致力於成為更好的自己。」8月1日,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音頻平臺喜馬拉雅迎來八周年紀念日。當天,喜馬拉雅以《攀登》為題,發布由知名演員王耀慶配音的品牌短片,向一路陪伴成長的用戶和主播致敬。
  • 比較中韓兩部登山電影,爬的是同一座山,講的卻是如此不同的故事
    2019年國慶檔電影中,吳京主演的《攀登者》格外引人注目。這部匯集了國內眾多明星的主旋律電影一經上映便大獲成功,票房突破十億的成績讓國人對只會打打殺殺的「吳京電影」有了新的印象。電影《攀登者》不由地讓人想起2015年另一部相同題材的韓國電影《喜馬拉雅》,本片由韓國著名演技派明星黃政民主演並且在韓國國內引起轟動,上映當周便將同期的好萊塢大片《星球大戰7》從票房冠軍的寶座上拉了下來。
  • 《攀登者》吳京沒有講完馬洛裡的故事,8.7分BBC紀錄片給出了答案
    記錄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兩次為國登頂的《攀登者》,是今年國慶檔最被低估的電影。《攀登者》的預計票房將超過11億,沒能達到影片上映前片方和觀眾的預期。因為喜歡並二刷了《攀登者》,影小妹最近觀看了多部以攀登珠峰為題材的影片。
  • 吳京新電影《攀登者》,又是一個電影界大片
    拍了兩部電影,第一部《戰狼2》開創了軍事題材新時代,第二部《流浪地球》又開創了中國科幻新時代。可還沒完,第三部新片《攀登者》最近曝光,或將再次開創電影新時代。    這一部新電影可真的是不容小覷,井柏然、吳京、成龍、章子怡、張譯,個頂個的大牌,絕對的「王炸」!光是這陣容就足夠吸睛,網友戲稱:神仙陣容!
  • 吳京電影《攀登者》努力與汗水凝結成的一部佳作。
    他因為電影《戰狼》系列,吳京成為了知名導演,獲得了大眾的認可與好評,可以說目前他導演的作品都有票房保證。國慶期間吳京就有新電影將要上映了,該電影就是《攀登者》,一部以攀登珠穆朗瑪峰發生的感人事件,重新定位中國高度為主題的愛國電影《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 《攀登者》演員陣容有胡歌、章子怡、張譯以及陳龍井柏然等。
  • 電影《我的喜馬拉雅》黃金周上線 動人再現玉麥三人鄉守邊故事
    電影《我的喜馬拉雅》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與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真實再現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牧民桑傑曲巴及其女兒卓嘎、央宗姐妹的動人守邊事跡,將在10月6日黃金時間於CCTV-6電影頻道首播,並在愛奇藝與1905電影網同步網絡上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莊嚴獻禮。
  • 喜馬拉雅FM八歲了!助力6億用戶、千萬主播攀登人生的最高峰
    "向所有向陽攀登的你們致敬。幸福的人,總是致力於成為更好的自己。"8月1日,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音頻平臺喜馬拉雅迎來八周年紀念日。當天,喜馬拉雅以《攀登》為題,發布由知名演員王耀慶配音的品牌短片,向一路陪伴成長的用戶和主播致敬。
  • 吳京章子怡胡歌《攀登者》:登上珠峰,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人
    第一時間去看了《攀登者》的點映,我挺喜歡這部電影的。電影劇情挺精彩的,一波三折,險象環生,特效也非常震撼,驚心動魄,讓人看得很揪心。電影裡有不少淚點,主題鮮明,以攀登者的故事為主的主旋律愛國電影,涉及國家,個人,集體,榮譽,生命,信念和愛情,可以說,當年那些勇攀珠穆朗瑪峰的人都是無所畏懼、值得歌頌的英雄。
  • 獻禮電影《攀登者》舉行發布會 阿來和章子怡吳京上海喜相會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 上海報導「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電影《攀登者》的編劇、四川著名作家阿來先生分享受他創作《攀登者》的幕後故事。」6月16日,位於上海徐匯區的上海電影集團博物館會議大廳星光燦爛。備受關注的上影獻禮新中國70周年華誕電影《攀登者》在這裡舉大型新聞發布會。隨著上海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曹可凡現場的熱情邀請,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得主,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和上影領導走上了發布會舞臺。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喬治·馬洛裡|攀登者|夏伯渝|珠峰史詩|...
    聳立在中尼邊境的這座高峰,見證了世事變遷,從高不可攀的神,到中英角逐的籌碼,再到人類壯舉的體現,山還是山,看山已不是山,看山卻又是山,幾度春秋,幾度風雨,這是攀登珠峰的傳奇。《攀登者》:電影與現實2019年9月30日,電影《攀登者》公映,卻遭遇了差評,豆瓣評分竟然只有6.1分。
  • 如何評價《喜馬拉雅天梯》這部電影,這裡有你想要的結果
    人生有人大步昂首,有人一步三回頭,有人信仰不倒,但心裡一定有個柔軟的地方,始終裝著一些被小心呵護的溫柔,無論人或事。敬勇者,敬其勇氣,敬其堅毅,敬其每一步。致那些輕易揣測別人心思的人,不要將自己的世俗加於他人之身,因為世俗已使你喪失智慧。亦贈自己,人生也是一個登頂的過程,轉身之間,每一步都已逝去,卻又留下長遠的印記。紀實電影,畫質一流,景美人美。
  • 吳京新作《攀登者》未映先被差評,演員導演題材都遭吐槽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 距離上映還有一個月,豆瓣評論卻已經超過5500條,其中還有不少差評,什麼電影有這樣的待遇? 答案:《攀登者》。 隨著《戰狼2》和《流浪地球》相繼創造出票房神話,「百億影帝」吳京也成為了網友眼中的「票房質量雙保證」,其新作品、建國70周年獻禮片《攀登者》更是未映先熱。
  • 電影寄生蟲方回應抄襲說了什麼 寄生蟲抄襲事件始末回顧
    近日,韓國電影《寄生蟲》抄襲的事情在網上炒的是沸沸揚揚,對於奧斯卡的一部黑馬獲獎作品,被指出有抄襲的行為,確實是大家大吃一驚。近日,韓國電影《寄生蟲》官方回應抄襲這件事,具體是如何回應的呢?電影《寄生蟲》講述了什麼故事呢?一起來看一下。
  • 韓國出臺最強力度「反抄襲法案」能根治中國綜藝「抄襲」嗎?
    搜狐娛樂訊(四月天/文)近日,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國會於上月30日通過了《文化內容產業振興法修訂案》和《音樂產業振興法修訂案》兩個法案,目的在於杜絕國外繼續抄襲韓國文化產品。該法案自7月30日起實行之後,如若發現有其他國家的文化產品抄襲韓國,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長官可依據該法律,向外交部等其他中央行政機關提出協助要求,進行跨部門協同合作進行維權。
  • 吳京《攀登者》被質疑:飯都吃不飽,登珠峰有什麼意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吳京導演指導的戰狼系列電影。是不是非常熱血澎湃呢?現在吳京導演又有一部新作即將上映。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攀登者》。自從吳京導演憑藉著戰狼二一舉登上中國票房榜排名第一之後。吳京導演就成為了大家心中的神。似乎有吳京導演在的電影就一定會火。尤其是流浪地球,本來吳京導演和流浪地球並沒有什麼瓜葛。
  • 《攀登者》:人類心臟「珠峰」透視圖
    徐纓的「方隊長,氣象組徐纓前來報到」句將電影的情感點推到了高潮,並為「第三次珠峰窗口期」的逆轉做了重要的鋪墊。在電影《攀登者》,充滿著有很多冰雪搏鬥的冷場,但也有溫暖的時刻。他用幾個簡單的故事來解釋:愛不是看著對方,而是一起看著相同的方向。
  • 從《釜山行2》到《活著》,喪屍題材電影受歡迎,劇情卻一言難盡
    日前,繼《釜山行2》之後,韓國又一部喪屍電影《活著》成為很多觀眾追捧對象,深受不少觀眾的歡迎,雖然兩部作品註定無緣國內院線,但是,兩部作品熱度卻不減,成為韓國電影今年最熱的題材之一。下面簡單的來聊一下兩部作品,總體來講,這兩部作品和幾年前的《釜山行》來比還是有差距的,劇情方面也是沒有多少新意,漏洞百出,劇情可以說是一言難盡。
  • 攀登者票房預期下降 上海電影和北京文化大幅下跌|珠穆朗瑪峰|大幅...
    騰訊證券9月30日訊,受攀登者票房預期下降影響,上海電影和北京文化今天開盤後出現大幅下跌,截止發稿時,上海電影跌7.25%,北京文化跌5.59%。《攀登者》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攀登者》根據中國登山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兩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故事改編,它能讓觀眾了解到當年中國登山隊這些平凡人物的英雄事跡。他們1960年從北坡登上珠峰,不僅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而且在當年珠穆朗瑪峰主權歸屬尚存爭議的歷史背景下,更代表著國家主權的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