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吳京沒有講完馬洛裡的故事,8.7分BBC紀錄片給出了答案

2020-12-04 獨家影視

記錄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兩次為國登頂的《攀登者》,是今年國慶檔最被低估的電影。《攀登者》的預計票房將超過11億,沒能達到影片上映前片方和觀眾的預期。

因為喜歡並二刷了《攀登者》,影小妹最近觀看了多部以攀登珠峰為題材的影片。

以紀實文學《進入空氣稀薄地帶》改編的電影《絕命海拔》記錄了1996年商業登山隊的慘烈山難。《絕命海拔》不如《攀登者》精彩熱血,豆瓣評分卻有7.5,更令影小妹為豆瓣評分只有6.6的《攀登者》感到遺憾。

在《攀登者》裡,吳京、胡歌等主角多次致敬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裡,而馬洛裡的傳奇也被BBC拍成了紀錄片《最狂野的夢想:徵服珠峰》,這部紀錄片的豆瓣評分高達8.7。

今天,影小妹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最狂野的夢想:徵服珠峰》這部很像懸疑片的紀錄片,這部電影多方位地展示了BBC拍攝紀錄片的手法是多麼爐火純青。

在《攀登者》裡,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在學校教課的時候,說起1924年喬治·馬洛裡首次從北坡挑戰珠穆朗瑪峰,但在距離頂峰800英尺(244米)的時候失敗。

在《最狂野的夢想:徵服珠峰》中,紀錄片還原了康拉德·安克1999年帶領探險隊在珠峰找到喬治·馬洛裡遺體的一幕,馬洛裡的遺體趴在珠峰北坡海拔8170米的地方。

風吹雪打了75年,馬洛裡的衣著支離破碎,但通過繡著名字的衣領可以確認這就是他。

安克發現,馬洛裡的右腿腳踝上方有一處骨折,這在冰天雪地的珠峰是致命傷。

紀錄片用真人實拍的方式模擬了1924年可能發生的場景——馬洛裡當時沒戴護目鏡,因此可以推斷他下山的時候是晚上,可能發生了事故,所以他摔落折斷了腿。馬洛裡把左腿疊在受傷的右腿上以減輕痛苦,之後他很可能在半小時以內就因為受傷或失溫而死去。

在整理馬洛裡遺物的時候,安克發現,馬洛裡妻子露絲的照片不在他的身上。75年前,馬洛裡曾經承諾把露絲的照片留在珠峰山頂,這是否意味著他當年登頂成功了呢?

紀錄片開頭提出這個問題之後,整部電影就圍繞這個疑問展開。

喬治·馬洛裡從小就愛爬教堂,他畢業於劍橋大學。紀錄片展示了許多馬洛裡的舊照,這些黑白照片裡的馬洛裡是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

在《攀登者》裡,吳京飾演的方五洲打算向章子怡飾演的徐纓表白,用的就是馬洛裡當年的方式。馬洛裡徒手爬上教堂屋頂,讓心上人露絲注意到他,方五洲也徒手攀爬了廢舊工廠。

《最狂野的夢想:徵服珠峰》裡沒有講起這段故事,馬洛裡和露絲在1914年墜入愛河,然後結婚,有了三個可愛的孩子。

露絲擔心丈夫的安全,反對馬洛裡攀登珠峰,紀錄片中將馬洛裡、露絲和珠峰的關係形容為「三角戀」,還是挺貼切的。

1921年,馬洛裡第一次去了珠峰,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探索攀爬路線。

1922年,馬洛裡再次向珠峰發起挑戰,這次他不光失敗,雪崩還奪去了7個腳夫的生命。不過這一次,馬洛裡拍攝了珠峰的影像,讓世界看到了「第三極」的壯麗風貌。

後來馬洛裡去了美國演講,當《紐約時報》的記者問他為什麼要攀登珠峰,馬洛裡說了那句流傳於世的「Because it’s there(因為山就在那兒)」。

在《攀登者》裡,胡歌扮演的楊光每次說起這句名言,都充滿了敬仰之情。

1924年,喬治·馬洛裡和同伴安德魯·歐文決定再次攀登珠峰,這次他們有備而來,在珠峰的不同高度建立了多個營地,這一策略一直延續到了近百年後的今天。紀錄片用特效模擬了珠峰的地形和修建營地的地點,把這些信息直觀地呈現給觀眾。

在衝頂之前,馬洛裡給女兒寫信,和女兒相約8月底一起開茶會吃蛋糕。其實當時馬洛裡正在受到咳嗽的折磨,歐文則苦於腹瀉,兩人都處在崩潰的邊緣。

沒有釘鞋,沒有牽引繩,穿著7層還是會被凍透的衣服,人工氧氣最多只能維持8到10個小時,很可能爬到一半就沒有氧氣了……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馬洛裡和歐文開始衝頂。

即使已經知道他們在歷史上的結局,但這部分舊照結合真人拍攝的史實再現依舊令人驚心動魄,帶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6月8日,隊友最後一次在山下看到兩個「小黑點」,馬洛裡和歐文距離頂峰244米……

幾天後,搜救隊員在雪地上用毛毯擺成十字,他們沒能找到馬洛裡和歐文的遺體,但是確認他們已經遇難。因為在海拔7925米以上,酷寒和缺氧會使人體壞疽,沒人能撐那麼久。

消息傳回英國,挽鐘響徹不列顛,舉國哀悼馬洛裡,許多人都相信:馬洛裡登頂過珠峰!

直到2007年,康拉德·安克決定和搭檔裡奧·霍丁重走馬洛裡、歐文的登頂之路。他們複製了馬洛裡當年使用的登山服和靴子,結果在上山途中差點被凍傷,被迫換回了現代的裝備。

2007年6月14日,安克和霍丁來到「第二臺階」,他們想要證實馬洛裡和歐文能否徒手攀上6米高的「第二臺階」。為此,夏爾巴人暫時拆掉了「中國梯」。

1960年,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靠3名隊員的人梯越過「第二臺階」,屈銀華脫掉靴子爬了上去,造成十個腳趾被切除。在《攀登者》中,張譯扮演的曲松林原型就是屈銀華。

1975年,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再次登頂,隊友們藉助屈銀華15年前打下的鋼錐,在「第二臺階」上架起近6米的金屬梯。直到今天,「中國梯」還在幫助登山者抵達地球之巔。

沒有「中國梯」的幫助,安克靠著徒手攀巖爬上了「第二臺階」,隨後霍丁也爬了上去。

《最狂野的夢想:徵服珠峰》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安克和霍丁在2007年能做到的事情,馬洛裡和歐文在1924年也能做到,當時他們距離世界之巔只有183米,他們會不顧一切地登頂,哪怕有去無回!這也應和了英國人普遍相信馬洛裡曾登頂珠峰。

影小妹想說的是,安克和霍丁在2007年爬到「第二臺階」,有最先進的裝備,還有夏爾巴人和拍攝團隊保駕護航,他們倆兵強馬壯地去攀登「第二臺階」,和當年馬洛裡、歐文挨凍缺氧、孤立無援的攀爬環境不可同日而語,依舊不能證明馬洛裡和歐文曾經登頂。

即使如此,紀錄片展現了馬洛裡和歐文的探險精神,還是非常令人動容。上世紀20年代,那是探險的黃金年代,對於探險家們來說,珠峰始終散發著致命的吸引力。

對於攀登珠峰會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甚至致命威脅,《攀登者》已經有了足夠鮮活的展現,《攀登者》的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帶著「為國登頂」的使命,喬治·馬洛裡夢想成為第一個登頂珠峰的徵服者,現如今那麼多前赴後繼去攀登珠峰的人又是出於什麼動因呢?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的這段話很有說服力:「情況越看似不可能,對登山者的要求就越高,當所有壓力釋放之後,血液的流動便愈加暢快淋漓。那些可能的危險不過是在磨鍊人的感知力和控制力。也許這就是所有高危險運動存在的根本原因吧:刻意提高努力的難度,並全神貫注於其中,這樣仿佛就能驅趕心中煩人的瑣事。這是生活的縮影,不同的是,日常生活中所犯的錯誤還有機會改正、彌補,但在山上,在那特定的時間裡,你的一舉一動都攸關生死。」

即使理解了現代登山者的動因,但攀登珠峰依舊是小眾才敢嘗試的事情,這段捨生忘死的苦旅很難令大眾去產生共情,或許這也是《攀登者》票房不及預期的原因之一。

本文由「獨家影視」作者「雲影」原創,未經作者授權同意,任何其他平臺號不得轉載本文,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各位訂閱「獨家影視」,感謝大家支持!

相關焦點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喬治·馬洛裡|攀登者|夏伯渝|珠峰史詩|...
    去年國慶檔的三部獻禮片,記者都看了,不得不說,《攀登者》是這三部電影中拍攝難度最大,拍得也是最盪氣迴腸、藝術質量最高的一部。李仁港作為香港地區的導演能夠將內地的主旋律獻禮片拍到這個份上,已經讓人驚喜過望了。更何況,這可能是李仁港除了《黑俠》之外拍得最好的一部電影。很可惜,因為觀眾不喜歡章子怡和吳京的感情戲而打了低分,一部電影大片裡有感情戲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
  • 攀登者聯盟,能把國產電影帶到哪個高度?|攀登者|喬治·馬洛裡|國產...
    曾在《紅海行動》裡擔任「蛟龍突擊隊」隊長的張譯,這次在《攀登者》裡成了吳京的隊友。兩大「中國隊長」會師,將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還有剛剛憑藉《地久天長》加冕柏林影帝的演員王景春。其實,王景春六年前就憑藉《警察日記》拿下東京電影節影帝,是不折不扣的雙料國際影帝,但他從來都是低調拿獎,認真演戲。主演胡歌和井柏然,都是人氣滿滿的演技派偶像明星。
  • 吳京新作《攀登者》未映先被差評,演員導演題材都遭吐槽
    答案:《攀登者》。 隨著《戰狼2》和《流浪地球》相繼創造出票房神話,「百億影帝」吳京也成為了網友眼中的「票房質量雙保證」,其新作品、建國70周年獻禮片《攀登者》更是未映先熱。然而,有網友發現,預定9月30日才登陸院線的《攀登者》,還未上映就在評分平臺收穫了5500多條網友評價,其中還有不少唱衰的聲音……
  • 有成功也有失敗,攀登珠峰的電影見證勇敢者的壯舉
    《攀登者》,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劇情冒險電影。影片以1960年與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事跡為背景,講述方五洲、曲松林等中國攀登者懷揣著最純粹的夢想集結於珠峰,肩負時代使命於世界之巔的故事。
  • 獻禮電影《攀登者》舉行發布會 阿來和章子怡吳京上海喜相會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 上海報導「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電影《攀登者》的編劇、四川著名作家阿來先生分享受他創作《攀登者》的幕後故事。」6月16日,位於上海徐匯區的上海電影集團博物館會議大廳星光燦爛。活動現場還邀請到曾參加75年登珠峰行動的桑珠、夏伯渝兩位前輩回顧登峰經歷,戲裡戲外兩代「攀登者」同框齊聚組成最強「攀登者聯盟」。阿來首次以電影編劇身份,在久負盛名的上影舞臺,發表了精彩演講。他首次披露了自己和上影廠廠長喝了一臺酒,便答應了為《攀登者》做編劇的有趣故事。阿來表示,自己喜歡登山,也崇尚登山英雄。
  • 吳京電影《攀登者》努力與汗水凝結成的一部佳作。
    國慶期間吳京就有新電影將要上映了,該電影就是《攀登者》,一部以攀登珠穆朗瑪峰發生的感人事件,重新定位中國高度為主題的愛國電影《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 《攀登者》演員陣容有胡歌、章子怡、張譯以及陳龍井柏然等。
  • 吳京:1960年登頂珠峰不被承認,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攀登者》
    15年後,方五洲(吳京飾)和曲松林(張譯飾)在氣象學家徐纓(章子怡飾)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同樣,《攀登者》也是在9月30日上映,可恨的是,因為上課,小編沒有第一時間看到這部劇。不過小編一有時間就去了影院,現在才來更新。
  • 攀登心中那座高山
    ,志在登頂6月8日12時50分,馬洛裡的隊友看到但很快便顯示出驚人的攀登天賦△ 電影《攀登者》改編自這段真實故事。挑戰的方式也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攀登者在攀登的同時挑戰極限、突破自我三浦雄一郎「80歲的極限在世界最高處」1970年
  • 吳京《攀登者》被質疑:飯都吃不飽,登珠峰有什麼意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吳京導演指導的戰狼系列電影。是不是非常熱血澎湃呢?現在吳京導演又有一部新作即將上映。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攀登者》。自從吳京導演憑藉著戰狼二一舉登上中國票房榜排名第一之後。吳京導演就成為了大家心中的神。似乎有吳京導演在的電影就一定會火。尤其是流浪地球,本來吳京導演和流浪地球並沒有什麼瓜葛。
  • 馬洛裡,1921,珠峰探險元年重溯
    「我們準備明早8點出發,以便趕上一個晴天。最早下午8點的時候,你們會看到我翻過最後的巖石,登上與天最接近的地點。」本文圖片均為 資料圖關於喬治·馬洛裡,我們或許很難找到比「珠穆朗瑪峰最著名的攀登者」更恰如其分的介紹。在1921年至1924年間,他受託於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和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三次隨探險隊遠徵珠峰,在最後一次登山過程中,與同伴安德魯·歐文一起失蹤於東北山脊距離峰頂僅800英尺(即244米)的地方。
  • 吳京章子怡胡歌《攀登者》:登上珠峰,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人
    第一時間去看了《攀登者》的點映,我挺喜歡這部電影的。電影劇情挺精彩的,一波三折,險象環生,特效也非常震撼,驚心動魄,讓人看得很揪心。電影裡有不少淚點,主題鮮明,以攀登者的故事為主的主旋律愛國電影,涉及國家,個人,集體,榮譽,生命,信念和愛情,可以說,當年那些勇攀珠穆朗瑪峰的人都是無所畏懼、值得歌頌的英雄。
  • 失蹤的馬洛裡
    1999年5月1日馬洛裡遺體和遺物的發現徹底地揭開了1924年馬洛裡的失蹤之迷。多年以來西方人一直對我國1960年首次從珠穆朗瑪峰北坡登頂的事實有所質疑。他們認為英國人在中國1960年攀登珠峰之前曾幾次攀登珠峰,馬洛裡很可能是第一位越過第二臺階甚至於從北坡登頂成功的人。只是在下撤途中馬洛裡與同伴歐文遇突發事件罹難。
  • 攀登者原型故事根據什麼事件改編 夏伯渝幾次登珠峰成功?
    攀登者電影原型登頂幾人?電影攀登者即將上映,電影講述的故事原型讓人淚目,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親歷者現狀如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吳京如何演繹中國攀登者。
  • 尋找馬洛裡
    因此,馬洛裡、歐文的失蹤,就成了人們關注的「馬·歐之謎」。70多年來,人們一直為揭開這個謎而努力。1999年美國派出一支專門尋找馬洛裡和歐文下落的高山探險隊,在西藏自治區政府的支援下,從中國西藏一側沿東北山脊上山,終於找到了馬洛裡的遺體和遺物,還找到自1921年以來近80年裡,從西藏一側攀登珠峰時不幸遇難的17具登山者的遺骸。  自此,「馬·歐之謎」基本揭開。
  • 馬洛裡的照片能告訴我們答案嗎?
    從常人的角度來說,馬洛裡確不應該和登山掛鈎,他畢業於劍橋大學,是著名公學查特豪的書院長,還是英國皇家地理學院的成員,甚至,他還長著一副英俊的面龐,簡直是當代偶像因素的綜合體,以至於當時美國記者在採訪他時都忍不住問:你為何還執著於攀登珠峰?馬洛裡淡然的說:因為山在那裡(It`s there)。
  • 《攀登者》:登頂珠峰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為國登頂,寸土不讓
    1960年,中國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當時物資匱乏,設備簡陋。最終,王富洲,屈銀華與貢布齊心協力讓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珠峰最高處,也成為世界上成功從珠峰北坡登頂的第一人。1975年,後輩接過任務,再次登頂,進行了測繪並架上了「中國梯」。電影《攀登者》的主線故事是二次登頂,也就是中國登山隊在1975年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 馬洛裡是登上珠峰第一人?只有相機才能解開謎底
    探險隊在海拔8235米的高山上,為馬洛裡舉行了一個簡短的葬禮,然後遵照馬洛裡家屬的願望將馬洛裡的屍體安葬在珠峰。  是否登上頂峰爭論幾十年  有人目擊馬洛裡成功越頂  在1924年7月5日出版的《泰晤士報》上,與馬洛裡和歐文一起登珠峰的奧德爾詳細記載了自己那天的經歷。
  • 你知道電影《攀登者》背後的故事原型嗎?為什麼一定要登上珠峰?
    電影《攀登者》是由上海電影集團出品,徐克監製、李仁港導演、阿來擔任編劇、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領銜出演的一部大片。故事是以登山為題材,改編自六十年代我國登山運動員攀登珠峰的故事。所以就發生了後面登頂珠峰的故事。1960年5月24日上午9時,許王富洲、劉連滿、許競和貢布四名隊員從營地出發,屈銀華作為攝像師也一起跟隨,許競後因體力消耗過大,無法繼續前行,只好由攝像師屈銀華臨時頂上。在海拔8700米處,劉連滿託舉隊友攀登而耗盡體力,其他三人連夜則摸黑繼續前行。
  • 《攀登者》:人類心臟「珠峰」透視圖
    沒有相機,你所有的付出都將是徒勞的。救人?還是留著攝像機?這是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時遇到的真實場景,現在阿來由徐克編寫,由李仁港指導,他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在屏幕上複製。在電影《攀登者》,充滿著有很多冰雪搏鬥的冷場,但也有溫暖的時刻。他用幾個簡單的故事來解釋:愛不是看著對方,而是一起看著相同的方向。張譯:在山上高光一直到黑暗中與徐纓的熱度不同,張譯中的松林總是冷的。他很堅強,說話果斷,一瘸一拐的——當他在登上頂峰時,他失去了知覺。
  • 《攀登者》:登頂珠峰,那些使命與生命的抉擇時刻
    英國探險家馬洛裡說:「因為山就在那兒。」 中國登山隊的攀登者說:「人類是註定要走向未來的。」「為國登頂,寸土不讓。尼泊爾方認為,如果你們都沒有登頂過珠峰,為何我們要分享這座最高峰? 從北線登頂是一個悲壯的宣告,也是中國的決心。影片《攀登者》中登山隊的方五洲和曲松林在完成使命和隊友生命之間選擇的內心掙扎,貫穿在兩次珠峰登頂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