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材料的重大發現

2020-12-05 親密愛人啊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傑健談,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超導材料的重大發現。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昂納斯在研究水銀低溫電阻時發現:當溫度降到4.2K時,水銀的電阻急劇下降,以至完全消失(即零電阻)。1913年他在一篇論文中首次以「超導電性」一詞來表達這現象,把某些物質在冷卻到某一溫度點以下電阻為零的現象稱為超導電性,相應物質稱為超導體。超導現象的發現,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高度重視,並寄予很大期望。但直到1986年以前,已知超導材料的最高臨界溫度只有23.2K,大多數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還要低得多,這樣低的溫度基本上只有液氮才能達到。

因此,儘管超導材料具有革命性的潛力,但由於很難製造工程用的材料,又難以保持很低的工作溫度,所以幾十年來超導技術的實際應用一直受到嚴重限制。當前,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發現與研究,為超導技術進一步走向實用化提供了前提條件。1986年,年輕的物理學家貝特諾茨和繆勒在瑞土國際商用公司實驗室工作,他們從奇妙的超導現象中獲得啟示,發現了一種鑭銅鋇氧陶瓷氧化物材料在比絕對零度高43度的較高溫度下,即43K時,會出現超導現象。

此後,我國物理學家趙忠賢、美籍華人科學家朱經武,相繼於1987年發現了釔鋇銅氧系高溫超導材料。不久,又發現了鉍鍶鈣氧銅超導合金和鉈鋇鈣銅氧合金,這種合金在110K和120K出現超導現象,使超導溫度更接近於室溫。接著,我國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高溫超導的材料,這種超導材料在132K時電阻為零。現在,科學家們正致力於使超導臨界溫度達到240K(乾冰溫度)和300K(室溫),他們已經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即利用氟、氮、碳部分代氧,或把鈧、鍶和某些金屬元素加在釓鋇銅氧化物中,這樣就有可能制出室溫超導體。

科學家們對這一想法充滿信心,認為一定能很快實現它。超導材料有幾個特點,首先,超導材料沒有電阻,它輸送電流時,不會造成電力損耗,用它可以製作出體積很小的發電機,送出的電流卻很大。除了沒有電阻外,超導材料還有個重要特性,就是完全抗磁性,也叫做邁斯納效應。這種完全抗磁性是指把個超導體放在一塊永久磁鐵上,由於這個超導體具有抗磁性,磁鐵的磁力線不能穿過超導體,結果就會在磁鐵和超導體之間產生排斥力,這種排斥力使超導體懸浮在磁鐵的上方。科學家們對超導材料的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他們推測,如果利用超導材料的這兩個特性製成各種輸電、發電、儲能設備,將會大大節約能源和提高效率。

國際上正在開發轉子磁場線圈和定子電樞線圈均使用超導線材的發電機這種發電機叫全超導發電機。同時也在研究使用高溫超導線材的發電機,這種發電機叫做高溫超導發電機。這兩種發電機作為新型超導發電機,仍處在研製開發階段。此外,科學家們還在進行試驗,研究用超導材料製作的,能把電能幾乎無損耗地高效地輸送給用戶的超導電線和超導變壓器。同時,對核聚變發電,超導體也將產生重大影響。超導材料在上述強電領域的用途極其廣泛,其在弱電和抗磁性領域的應用也很充分。磁懸浮列車是利用超導材料的抗磁性(磁懸浮效應)生產的,它現在已進入實質性的運營階段。超導材料將會引起人類陸地交通的變革。此外超導體在許多科學儀器中也得到了運用,如粒子加速器,它是使如質子等帶電粒子增加速度,獲得高能的儀器。

超導技術使過去很難實現的10萬高斯的強磁場在現在變得實現起來相當容易。強大的超導磁體可以使觀察分子、原子行為的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輕鬆製成。採用超導磁體的磁共振、人體掃描技術在醫學診斷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總之,凡是需要強大均勻磁場之處,超導磁體都能成功地完成任務。現在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超導電子學正在迅速發展。它的發展必將給電子工業帶來革命性的衝擊。

相關焦點

  • 繼中國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材料後 美科學家隕石中也發現超導材料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材料是在1911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類不斷的探尋著有一種新的超導材料的問世,就在各國科學家苦苦探索的時候,中國殺出了一匹超導材料的黑馬-石墨烯超導材料。發現和發明該材料的人正是中國新一代最年輕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草原,土生土長的中國四川人。
  • 繼中國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材料後 美科學家隕石中也發現超導材料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材料是在1911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類不斷地探尋著有一種新的超導材料的問世,就在各國科學家苦苦探索的時候,中國殺出了一匹超導材料的黑馬-石墨烯超導材料。發現和發明該材料的人正是中國新一代最年輕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草原,土生土長的中國四川人。
  • 清華高溫超導研究取得突破 發現最薄高溫超導材料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朱賢佳) 據清華新聞網21日報導 近日美國《科學》雜誌以「一個非常薄的超導材料」為題,介紹了由清華大學物理系在界面誘導的高溫超導研究方面取得進展。這標誌著該研究團隊在界面誘導/增強的高溫超導研究上取得突破。該體系是目前已發現的最薄的高溫超導材料。
  • 超導材料取得重大突破,科學家實現室溫下超導
    最近,物理學家在超導領域達成了一個重要的新裡程碑,實現了第一次室溫下電流的無電阻流動,試驗溫度僅為15攝氏度。要知道與之最近的記錄是零下23度實現超導,並意味著超導材料的應用前景向前邁了一大步。但是,我們的發現將打破溫度的障礙,並為許多潛在的應用打開大門。」超導電性於1911年首次發現,自那以後便成為物理學最為熱門的一個實現目標。
  • 物理大事件,高臨界溫度超導材料的發現
    1986年高臨界溫度超導材料較其他超導物質相對較高的臨界溫度,並能在液態氮的環境 下產生的超導現象。超導體臨界溫度的年代變化超導現象具有很寬敞的應用空間,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到了現代,人們一直致 力於對超導材料的研究。在1968年以前,高臨界溫度超導材料的研究處於停滯狀 況,一直在探索,但是沒有較大的進展。1986年,高溫超導體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掀起了以研究金屬氧化物陶瓷材料為對象,以尋找高臨界溫度超導體為目 標的"超導熱"。全世界有260多個實驗小組參加了這場競賽。
  • 隕石中首次發現超導材料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近日消息稱,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它是罕見的天然形式的超導材料,還為人類尋找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希望。超導材料即超導體,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 首次在隕石中發現超導材料
    科學日報北京3月29日電(記者張)根據最近發表在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報導,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它是一種罕見的天然超導材料,而且在於它為人類找到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的希望。 超導材料是超導體,是指在一定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 中國學生在麻省理工研究石墨烯超導獲重大發現 登上《自然》
    早在2018年3月5日,國際頂尖期刊《自然》以背靠背的長文形式,在網站刊登了麻省理工學院Jarillo-Herrero教授課題組石墨烯超導的重大發現。此外,網站還專門配上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EugeneJ.Mele對這一重大突破的評述。該研究提出,當兩層石墨烯以一個「魔角」扭曲在一起時,就能在零電阻下導電。
  • 超導材料王國的探秘之旅
    「國際先進、國內空白、解決急需」,這是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超導)的產品定位。 1 搶佔國際超導材料產業化技術前沿 從人類首次發現「超導現象」至今的100多年間,超導研究的每一次跨越都給人類生活帶來更多可能。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繼實現了超導材料產業化。我國在超導研究領域基本上與發達國家同步,但是直到20世紀末,我國的超導產業依然是一片空白。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型非常規超導材料的探索和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型非常規超導材料的探索和機理研究」啟動會召開 3月12日,由我校陳仙輝教授任項目負責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型非常規超導材料的探索和機理研究
  • 超導材料的分類_超導材料的優點和不足
    概念   超導材料,是指具有在一定的低溫條件下呈現出電阻等於零以及排斥磁力線的性質的材料。   特性   1.零電阻:超導材料處於超導態時電阻為零,能夠無損耗地傳輸電能。如果用磁場在超導環中引發感應電流,這一電流可以毫不衰減地維持下去。   2.具有抗磁性:超導材料處於超導態時,只要外加磁場不超過一定值,磁力線不能透入,超導材料內的磁場恆為零。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超導材料特性 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英國《自然》雜誌北京時間29日發表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袁輝球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具有二維層狀晶體結構的鐵基超導體中發現超導態的「各向同性」,這是首次在二維層狀的超導材料中報導三維的超導特性。《自然》雜誌評審專家一致認為,這是超  導研究領域一項非常獨特而重要的發現,將對研究鐵基高溫超導形成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發現新鐵基超導新材料 超導轉變溫度高達40K
    本報北京12月21日電(趙永新、楊保國)我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鐵基超導材料鋰鐵氫氧鐵硒化合物,其超導轉變溫度高達40K(零下233.15攝氏度)以上,在確定該新材料的晶體結構後,科學家發現其超導電性和反鐵磁共存。
  • 隕石中的超導材料-科學家最新發現
    簡介: 科學家通過磁場調製微波光譜法(MFMMS)的技術對隕石進行研究,在世界上最大的隕石之一中發現了超導材料。科學家們在小塊的隕石碎片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顆粒。(圖源:格萊美·徹查德,維基共享資源)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科學家檢測追蹤到世界最大的隕石內部含有大量超導材料。超導材料是電流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進行傳導的材料。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科學家們和試圖提高能量轉化率的公司都對這種材料求之若渴。
  • 超導材料帶來用電方式革命
    1911年發現至今已有100年,在這百年歷史中,超導材料的發展經過了一個從簡單金屬到複雜化合物的過程。超導材料的應用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高溫超導材料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用電方式,給電力、能源、交通以及其他與電磁有關的科技業帶來革命性的發展。 我國對超導材料的探索以及相關的材料科學基礎性研究方面,一直保持或接近世界前沿。在超導材料研究及其應用領域總體上處於國際先進行列,基本掌握了各種實用化超導材料的製備技術,在多個應用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
  • 隕石中的超導材料-科學家最新發現!
    簡介: 科學家通過磁場調製微波光譜法(MFMMS)的技術對隕石進行研究,在世界上最大的隕石之一中發現了超導材料。蒙德拉比拉隕石的主體。科學家們在小塊的隕石碎片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顆粒。(圖源:格萊美·徹查德,維基共享資源)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科學家檢測追蹤到世界最大的隕石內部含有大量超導材料。超導材料是電流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進行傳導的材料。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科學家們和試圖提高能量轉化率的公司都對這種材料求之若渴。
  • 超導又一重大應用——超導磁分離技術讓汙水變清水
    現在,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材料及應用超導研究中心成功研製超導磁分離汙水處理技術,並已經中試成功。在材料人網的努力下,該項目將於1月6日17點15分登陸央視十套《科技之光》欄目。從20世紀70年代起,磁分離技術應用於汙水處理。該方法通過在汙水中添加磁種使汙水中汙染物帶有磁性,再用磁體產生的磁場將汙染物與水分離。而超導磁分離汙水處理技術使用低溫超導體替代永磁體。
  • 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過去百餘年世界超導研究史中,在兩次高溫超導領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時刻,趙忠賢帶領的團隊都「跑」在前列,他們獨立發現了「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以及「發現系列50K(開爾文,熱力學溫度單位)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
  • 阿貢實驗室發現新超導材料,其臨界超導溫度是至今為止最高溫度
    阿貢國家實驗室實驗團隊發現新超導材料三氫化鑭,其臨界超導溫度為-23C,是至今為止最高溫度,實驗產生的新材料,可以完美地進行發電,國際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超導-的完美。正如一個銅線的導電性比橡膠管更好,某些種類的材料是在更好成為超導,由兩個主要的屬性中定義的狀態:該材料零電流的電阻,不能由磁場穿透。但是,科學家們目前夠創造超導材料時,他們只能被冷卻到極冷的溫度。由於這種冷卻是昂貴的,它已經很大限制了它們在全球的應用。從X射線的數據使科學家能夠建立該材料的晶體結構的模型。
  • 什麼是稀土超導材料?
    什麼是稀土超導材料?其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種含有稀土元素的超導材料。超導體是一種抗磁體,低於臨界溫度(Tc)時,其會排斥任何試圖施加於它的磁場,這就是所謂的邁斯納效應。超導材料由於具有零電阻、抗磁性和電子隧道效應,而被人們認為是一種非常有發展潛力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