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展|發現一類不同尋常的銅基高溫超導新材料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簡稱銅基超導)是常壓條件下迄今轉變溫度最高的超導材料體系,對它的微觀機制破解入選《Science》125個重大科學難題,目前依然是凝聚態物質科學最大的謎團和挑戰之一。選擇這個簡單組分的獨到之處在於既可聚焦產生銅基超導的核心要素,又可廻避銅基超導材料在常壓製備需要的稀土、鉍、汞等昂貴和有毒元素,有助於新材料的進一步應用拓展。運用高壓高溫製備技術,他們相繼發現了「銅系」(Physica C 223, 238 (1994); Phys. Rev.
-
阿貢實驗室發現新超導材料,其臨界超導溫度是至今為止最高溫度
阿貢國家實驗室實驗團隊發現新超導材料三氫化鑭,其臨界超導溫度為-23C,是至今為止最高溫度,實驗產生的新材料,可以完美地進行發電,國際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超導-的完美。採用先進技術,在UChicago下屬的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小組的研究下,他們在大約能在零下23攝氏度(零下9攝氏度)-50度溫度跳躍。5月22日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維塔利,在芝加哥大學的研究教授和伊蘭·格林伯格,在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後學者,是研究的共同作者。
-
超導研究的溫度變遷
14日,剛應邀參加研究的朱經武原來的學生,阿拉巴馬大學的吳茂昆又發現了39K的超導轉變。到12月的第三周,朱經武小組已經將起始轉變溫度提高到了52.5K,並再次觀察到70K超導的跡象,最新結果於12月30日寄給了《科學》雜誌。同時,貝爾實驗室的R.J.卡瓦等人也發現了36K的超導轉變,29日將論文寄到《物理評論快報》。
-
突破極限,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如果發現室溫超導體,我們出門可以坐上懸浮的超導車,甚至手機、手提電腦充一次電,就能用上好幾個月。」正是帶著這樣的夢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超導研究團隊在這一領域裡已經堅守了20餘年。突破超導研究的禁區超導,是指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臨界溫度,或超導轉變溫度以下時,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在超導研究的歷史上,已經有10人獲得了5次諾貝爾獎,其科學重要性不言而喻。
-
室溫超導更上一層樓—新聞—科學網
因此只有將超導體的轉變溫度提升至室溫,才意味著超導體有望實現廣泛應用。 現在,已經有科學家讓超導體轉變溫度提升至近室溫。來自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Russell Hemley在2018年8月公開的研究顯示,其團隊合成的氫化鑭(LaH10)超導轉變溫度為260K(約-13.15℃),相關論文即將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
-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吳濤眼裡,他們所從事的超導研究充滿魅力。「如果發現室溫超導體,我們出門可以坐上懸浮的超導車,甚至手機、手提電腦充一次電,就能用上好幾個月。」正是帶著這樣的夢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超導研究團隊在這一領域裡已經堅守了20餘年。
-
物理大事件,高臨界溫度超導材料的發現
1986年高臨界溫度超導材料較其他超導物質相對較高的臨界溫度,並能在液態氮的環境 下產生的超導現象。超導體臨界溫度的年代變化超導現象具有很寬敞的應用空間,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1986年1月,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設在瑞士蘇黎世實驗室科學家約翰內斯·格奧 爾格·貝德諾爾茨(Johannes Georg Bednorz,1950年5月16日— )和卡爾·亞歷 山大·米勒 (德語:Karl Müller,1927年4月20日— )首先發現鋇鑭銅氧化物是 高臨界溫度超導體,將超導溫度提高到30K;緊接著,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又將 超導溫度提高到
-
突破極限,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發現室溫超導體,我們出門可以坐上懸浮的超導車,甚至手機、手提電腦充一次電,就能用上好幾個月。」正是帶著這樣的夢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超導研究團隊在這一領域裡已經堅守了20餘年。 突破超導研究的禁區 超導,是指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臨界溫度,或超導轉變溫度以下時,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
-
金屬所釔高壓相結構及超導轉變溫度的理論預測研究獲進展
最近,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工程合金研究部陳粵博士、胡青苗研究員與楊銳研究員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結合進化算法,預測了壓力高於100 GPa時釔的晶體結構,發現該條件下超導轉變溫度Tc隨壓力P增大而降低,與100 GPa以下時的Tc-P關係相反。稀土金屬元素釔在高壓下發生超導轉變,是具有最高超導轉變溫度的單質之一。
-
清華高溫超導研究取得突破 發現最薄高溫超導材料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朱賢佳) 據清華新聞網21日報導 近日美國《科學》雜誌以「一個非常薄的超導材料」為題,介紹了由清華大學物理系在界面誘導的高溫超導研究方面取得進展。這標誌著該研究團隊在界面誘導/增強的高溫超導研究上取得突破。該體系是目前已發現的最薄的高溫超導材料。
-
科學網—釔高壓相變及超導轉變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周峰)近日,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工程合金研究部博士陳粵,研究員胡青苗、楊銳一起,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結合進化算法,預測了壓力高於100GPa時釔的晶體結構,發現該條件下超導轉變溫度
-
走向「高溫超導」新境界(砥礪奮進的5年·中國溫度)
因此,高溫超導技術的發展水平制約著「高速飛行列車」和「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研製和應用。 高溫超導中的「高溫」是相對於零下270攝氏度的低溫超導而言的,這裡的「高溫」其實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超低溫,甚至達到-196攝氏度液氮的溫度。 超導全稱超導電性,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臨界溫度,或超導轉變溫度以下時,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
-
研究證明晶格不均勻性對超導溫度有影響—新聞—科學網
北京高壓科學中心研究證明晶格不均勻性對超導溫度有影響 本報訊(記者郭爽)近日,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丁陽與合作者首次在實驗中證實了帶狀相(晶格不均勻性的表現)的存在,並且發現其對超導轉變溫度有著重要影響。
-
2020年全球超導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低溫超導材料佔據...
超導是指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物質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超導體是指能夠產生超導現象的物質。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尼斯(Onnes)發現,在液氦(4.2K)低溫條件下水銀的電阻突降為零。這種在低溫條件下物質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被稱為超導現象,轉變溫度稱為臨界溫度(Tc)。而超導材料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具有直流電阻為零和完全抗磁性的材料。目前,已發現有46中元素和幾千種合金、化合物可以成為超導材料。
-
趙忠賢:兩獲「頭獎」的超導院士—新聞—科學網
也直言,中國在超導研究上取得的成績,是因為超導已在中國深深地扎了根。 佔領新制高點 超導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自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卡麥林·昂納斯發現超導後,已有10個人在超導領域獲得了5次諾貝爾獎。
-
西部超導(688122.SH)科創板上市,超導企業下一個會是誰?
自1911年荷蘭萊頓大學的H·卡茂林·昂內斯發現超導現象,並於1913年獲得諾貝爾獎,超導研究已斬獲五屆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國超導材料與技術的研發具有良好基礎,並在電力、通信、醫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超導研究諾獎成果及目前已發現可實現超導的元素資料來源:superconductors.org,產新智庫整理超導的百年研究歷程中,總共發現57種元素、幾千種合金、化合物在特定低溫環境下會呈現超導態。如此眾多的材料,可粗略按超導轉變溫度劃分為低溫超導材料與高溫超導材料兩類。
-
超導效應是什麼,絕緣體如何轉變為超導體?一位帶你了解
首先,昂內斯將汞冷卻到零下40℃,使汞凝固成線狀;然後利用液氦將溫度降低至4.2K附近,並在汞線兩端施加電壓;當溫度稍低於4.2K時(相當於-269℃時,將開氏溫度轉變為攝氏度的公式就是開氏溫度-273,因為絕對零度是-273度),汞的電阻突然消失,表現出超導狀態,後來他又發現許多金屬和合金都具有與上述汞相類似的低溫下失去電阻的特性,由於它的特殊導電性能,卡茂林-昂尼斯稱之為超導效應。
-
北京英納超導技術有限公司 超導概述
到2010年,按預測的裝機容量,中國在輸配電網上將損失二到三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在美國,每年僅在輸電線路上的損失就高達40億美元。如果使用高溫超導線材,不僅可以避免這些損失,而且可以節約大量的金屬材料。 1、 超導與高溫超導 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尼斯(Onnes)發現,在液氦(4.2K)低溫條件下水銀的電阻突降為零。
-
超導材料的分類_超導材料的優點和不足
3.具有臨界溫度:外磁場為零時超導材料由正常態轉變為超導態(或相反)的溫度,以Tc表示。 4.具有臨界磁場:使超導材料的超導態破壞而轉變到正常態所需的磁場強度,以Hc表示。 5.臨界電流和臨界電流密度:通過超導材料的電流達到一定數值時也會使超導態破壞而轉變為正常態,以Ic表示。Ic一般隨溫度和外磁場的增加而減少。
-
壓力山大更超導|超導「小時代」
本文主要從實驗探索和理論研究兩方面回顧了超導歷史,並對如今研究手段進行了簡要介紹。撰文 | 李濤(中國人民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一 超導現象及其量子本質超導是荷蘭萊頓大學的K. Onnes於1911年發現的一種神奇現象。發現之初,人們完全沒有想到這個現象與十餘年後發生的量子革命居然存在著深刻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