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明晶格不均勻性對超導溫度有影響—新聞—科學網

2021-01-16 科學網
北京高壓科學中心 研究證明晶格不均勻性對超導溫度有影響

 

本報訊(記者郭爽)近日,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丁陽與合作者首次在實驗中證實了帶狀相(晶格不均勻性的表現)的存在,並且發現其對超導轉變溫度有著重要影響。相關研究發表於《物理化學快報》。

超導現象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研究熱點,但超導機理一直困擾著物理工作者。其中,晶格的不均勻性對超導轉變溫度有著顯著影響,然而,在實驗上證實晶格不均勻性卻非常困難。

研究人員通過單色納米成像測量技術,首次在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鉍-2212中發現存在一個微米尺度的帶狀相,並且在壓力下,帶狀相形態的演化與拱形的超導轉變溫度變化密切關聯。

研究表明,在氧化銅平面內,超導溫度的增加與氧空穴的再分配有關,而當氧空穴不動時,超導轉變溫度開始減少。X射線輻照實驗表明,輻射引起的納米級的氧空穴的短程排序可以進一步降低超導轉變溫度,這表明最優的超導轉變溫度不僅受到了帶狀相形態的影響,而且受到了氧空穴分布的影響。

丁陽介紹說,「這是首次在實驗上證實帶狀相的存在,並發現其對超導轉變溫度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這個發現為超導機理的研究指出了一條新的途徑。我們也期待在更多超導體中發現類似的現象,為超導機理的研究提供更豐富的實驗參考。」

相關論文信息: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2018, 9, pp 4182-4188

《中國科學報》 (2018-07-24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室溫超導成功了!—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ADAM FENSTER 近日,研究人員完成了幾十年的探索,創造了第一個不需要冷卻就能消除電阻的超導體。但這種新型室溫超導體只能在相當於地球中心壓力3/4的壓力下工作。換句話說,如果研究人員能夠將這種材料穩定在環境壓力下,超導應用的夢想就有望實現,比如用於核磁共振機器和磁懸浮列車的低損耗電線和不需要冷卻的超強超導磁體。
  • 證明存在常溫超導(室溫超導)材料
    證明存在常溫超導(室溫超導)材料作者:馮美良1什麼是超導超導體(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氧氣充滿在我們身邊的大氣中,在金屬氧化還原過程中,根據化學動態平衡,也是不可能完全排除氧的存在。而以上四種材料均有氧化物的超導材料。那麼可以大膽推測,在這些材料的金屬內部,存在這樣的金屬氧化物雜質成分構成的晶格缺陷。而異常抗磁性電流,正是在這些晶格中產生。而且是完全抗磁性的。正是這些佔極為少數的完全抗磁性缺陷帶來異常的抗磁性。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影響超導臨界溫度的新因素
    俄羅斯科學院烏拉爾分院固態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對含氧超導複合材料生成過程中影響其超導臨界溫度的因素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為新材料的研製開闢了道路,並可能在多個領域引發技術飛躍。
  • 科學家在關聯氧化物摩爾調控研究中取得突破—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與《自然—物理學》。 由於石墨烯等二維範德瓦爾斯材料層間相互作用非常弱,容易解理並堆垛形成各種人工異質或同質結構。當堆垛的兩層之間有微弱的晶格差異或微小的轉角時,就會形成摩爾圖案。近期研究發現這些二維異質結或同質結體系在摩爾周期勢場作用下,展現出了許多新奇的物理現象,比如在魔角雙層石墨烯中發現了關聯絕緣態以及非常規超導態。
  • 超導研究的溫度變遷
    9月底,後來的中國超導研究領軍人物、當時還是中科院物理所助理研究員的趙忠賢也在所內圖書館的資料中讀到了剛發表的文章。「我認為繆勒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儘管對於真正的機制至今也不清楚。」趙忠賢回憶。此前,他剛在美國進行過一年的超導合作研究。就在當年4月,「所裡的李蔭遠老先生把《美國應用物理》雜誌中關於氧化物超導研究的文章給我看,我還沒有相信」。10月中旬,趙忠賢就聯絡幾位同事開始了實驗。
  • 物理學中最大謎團之一,首次證明:高溫超導體是不均勻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高溫超導是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LION的物理學家米蘭·艾倫的研究小組首次使用約瑟夫森掃描隧道顯微鏡對超導粒子的空間變化進行了成像,高溫超導體的一個神秘之處在於它可能是不均勻的,這意味著庫珀對的密度會導致超導性隨空間的變化
  • 銅氧化物超導臨界溫度或有新決定因素
    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在17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銅氧化物的超導臨界溫度是由電子對密度——單位面積上的電子對數量決定的。這一結論對標準的超導理論提出了挑戰。
  • 違反常規的現象:超導!了解一下超導磁體和超導的原理吧!
    有一天,昂納斯的學生發現溫度降到零下269℃時,奇蹟出現了。此時,線圈中的電阻突然消失,通進的電流可以在線圈中永遠流動,沒有損失。開始,昂納斯並不相信這個結果。他批評學生說:世界上的物質都有電阻,一定是你弄錯了…於是,這位學生重複試驗,測試數據證明,線圈中仍然沒有電阻。這時,昂納斯突然醒悟,有時奇蹟就發生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中。
  • 趙忠賢:兩獲「頭獎」的超導院士—新聞—科學網
    《科學新聞》記者有幸在趙忠賢此次獲獎時採訪到他。但是,在這位樸實真誠的老人身上,記者卻一點也感受不到兩次「頭獎」加身為他帶來的名人光環。他希望公眾能更加關注獲獎名單外默默奉獻的團隊成員。也直言,中國在超導研究上取得的成績,是因為超導已在中國深深地扎了根。
  • 發現電荷密度波順序會被「記住」,或將為超導體研究帶來新突破!
    另一位作者布魯克海文物理學家馬克·迪恩(Mark Dean)解釋說:在高溫超導體中,研究人員對電子的任何排列都很感興趣。目標是研究這些排列,並對它們進行調整(或許將它們移除)以便材料的超導轉變溫度可以接近或超過室溫。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儘可能多地了解高溫超導體中電子的行為及其結構。研究人員確實知道的一件事是,含有相同氧化銅平面的銅酸鹽(但排列方式略有不同)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質。
  • 銅基超導體導電性與薄厚無關—新聞—科學網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合成數十種銅基超導體,它們雖組分有別,超導臨界溫度也各不相同,卻都具有相似的層狀原子結構。為什麼高溫超導體紛紛選擇層狀結構?如果將這些層狀銅基超導體減薄至二維極限,其是否仍具備相同的高溫超導特性呢?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一項的研究給出了答案。歷時4年,該團隊首次獲得了二維極限下的單層銅基超導體的導電數據,證明其具有與塊體銅基超導體相同的超導特性。
  • 進展 | 在鐵磷基超導家族中發現馬約拉納零能模平臺
    然而,p波超導體在測量上的不確定性以及異質結方案的複雜結構為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研究以及未來的應用帶來重重阻礙。因此尋找一種具有拓撲非平庸性質、較高的本徵超導溫度和較強的電子關聯的單一材料來作為馬約拉納束縛態的載體,是進一步探索馬約拉納零能模性質和構建拓撲量子比特的關鍵。
  • 進展|在鐵磷基超導家族中發現馬約拉納零能模平臺
    然而,p波超導體在測量上的不確定性以及異質結方案的複雜結構為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研究以及未來的應用帶來重重阻礙。因此尋找一種具有拓撲非平庸性質、較高的本徵超導溫度和較強的電子關聯的單一材料來作為馬約拉納束縛態的載體,是進一步探索馬約拉納零能模性質和構建拓撲量子比特的關鍵。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創造出臨界溫度約為15℃的室溫超導材料
    他們認為,金屬外層自由電子在有電壓時,會流經晶格點陣形成電流,但通常情況下,這種晶格點陣有缺陷,會因熱振動使電流產生阻礙。而在超導體中,電子會被束縛形成「庫伯對」(Cooper pair),從而產生集體凝聚的波,這種波不同於自由電子,可以無阻礙地穿越晶格點陣。「庫伯對」就仿佛是電子在互相一起舞蹈,但這種和諧的情況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逐漸消失。
  • 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近日發布消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順利引出200兆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實現高能量級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的關鍵突破
  • 科學網—蜂窩晶格量子磁體晶格效應研究獲進展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
  • 金屬所釔高壓相結構及超導轉變溫度的理論預測研究獲進展
    最近,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工程合金研究部陳粵博士、胡青苗研究員與楊銳研究員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結合進化算法,預測了壓力高於100 GPa時釔的晶體結構,發現該條件下超導轉變溫度Tc隨壓力P增大而降低,與100 GPa以下時的Tc-P關係相反。稀土金屬元素釔在高壓下發生超導轉變,是具有最高超導轉變溫度的單質之一。
  • 中科院電工所成功研製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新聞—科學網
    研究團隊成員、電工所副研究員劉建華告訴《中國科學報》,研究高磁場全超導磁體,初衷是建設世界一流的極高磁場的超導磁體,滿足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對極端強磁場的需求,為我國在材料、能源、信息等領域破解關鍵科學問題提供最先進的公共實驗裝置,為重大創新研究提供持續、重要支撐。 據介紹,低溫超導磁體產生的磁場強度上限為23.0T左右。
  • 室溫超導更上一層樓—新聞—科學網
    超導體零電阻或完全抗磁性的屬性,往往要在非常低的溫度條件下(比如-138℃甚至更低)才可實現。因此只有將超導體的轉變溫度提升至室溫,才意味著超導體有望實現廣泛應用。 現在,已經有科學家讓超導體轉變溫度提升至近室溫。
  • 新的測量方法有助於理解高溫超導的物理學原理
    一個以德勒斯登-羅森多夫亥姆霍茲中心(HZDR)和馬克斯-普朗克固體研究所(MPI-FKF)為中心的國際研究聯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了新的測量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動力學研究還揭示了典型的超導前體,即使在被研究材料達到超導的臨界溫度以上,也能發現超導的典型前體。超導可以在不損失能量的情況下傳輸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