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

2021-01-08 國際電力網

1月5日,生態環境部舉辦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政策媒體上透露,從1月1日起,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首個履約周期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這是我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通過市場倒逼機制,促進產業技術的升級。

同時,生態環境部1月5日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下稱《辦法》),納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主體為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單位,以及屬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行業。

生態環境部相關人士介紹,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行業範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將有更多行業考慮加快納入

自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深圳、廣東和湖北七省市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至今,中國已經發展成配額成交量規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場。截至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共覆蓋鋼鐵、電力、水泥等20多個行業,接近3000家企業,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

生態環境部去年12月底發布《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將2225家發電行業率先納入。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此前透露,包括鋼鐵、水泥、化工、電解鋁、造紙等行業前期已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工作,下一步要考慮加快納入。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表示,電力行業參與碳市場(初期為發電行業)具有多方面影響,既促進發電行業、發電企業重視碳減排,也促進電力行業向清潔低碳轉型,進一步促進低碳或零碳的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

可再生能源迎利好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碳市場的建設將會促進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光伏和風電)的發展。

生態環境部1月5日發布的《辦法》明確,納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主體為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單位,以及屬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行業。其中,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

這說明CCER(全稱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即中國核證減排量)抵消機製成為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意味著,光伏和風電等減排項目可以將其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在全國碳市場出售,獲取經濟收益。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的CCER累計籤發量為4980萬噸,可滿足各試點碳市場抵消要求的CCER僅約1500萬噸。而各試點地區的年度碳排放配額量遠超這個數。按照目前各地CCER交易標準計算,風電、光伏項目可通過交易CCER帶來每度電1.3-7.4分錢的收益。

此外,碳價也存在很大的上漲空間。《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平均碳價將從2020年的人民幣49元/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到93元,到本世紀中葉將超過167元。

相關焦點

  • 中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李苑)記者5日從生態環境部舉辦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政策媒體吹風會上獲悉,從1月1日起,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首個履約周期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
  •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 發布時間: 2021-01-07 09:38:4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李 禾   生態環境部1月5日公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並印發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
  • 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
    生態環境部1月5日公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並印發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這意味著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第一個履約周期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31日,2225家發電企業將按照分到碳排放配額進行排放。
  • 碳市場的建設將會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記者5日從生態環境部舉辦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政策媒體吹風會上獲悉,從1月1日起,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首個履約周期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這是我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通過市場倒逼機制,促進產業技術的升級。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即將正式投入運行!合規機構和個人可參與交易...
    《辦法》規定,溫室氣體排放單位符合「屬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和「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條件的,應當列入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簡稱重點排放單位)名錄。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不再參與地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
  • 生態環境專家周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設定對山東是重要機遇
    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要求今後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採取有力措施,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消費方式轉變成為必然。對此,齊魯工大(山東省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山東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說:「碳中和、碳達峰將成為我國『十四五』開始的主攻目標,並協同完成『十四五』汙染防治攻堅戰。這個目標的設定對山東是重要的機遇,從產業角度來說,高耗能產業不能發展,氫能、綠色能源等可以大發展。山東要早布局,調整自身產業結構,佔據先機。」
  • 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十四五」將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央廣網北京1月13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後,碳市場後續建設受到廣泛關注。履約周期內將如何核查和結算,企業會不會增加負擔?另外,全國碳市場接下來將以怎樣的節奏納入其它行業?具體納入哪些行業?
  • 思想高地 | 全國碳市場建設有七大當務之急
    根據生態環境部印發的《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全國碳市場以試點為基礎,自2013年7個試點碳市場啟動以來,現已成長為配額成交量規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場。截至2020年8月末,試點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為4.06億噸,累計成交額約92.8億元,共有2837家重點排放單位、1082家非履約機構和11169個自然人參與交易。
  • 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 未來碳市場會是什麼樣?
    發表於:2017-12-20 16:06:52     作者:趙展慧來源:人民日報索比光伏網訊:國家發改委19日宣布,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此前,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氣候變化是全世界都關注的話題,碳排放交易也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
  • 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案出臺
    本報訊記者朱妍報導:2020年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印發《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下稱《方案》),並在此基礎上匯總形成《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下稱《名單》),標誌著全國碳市場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試點碳市場的市場表現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
    導讀  2017年12月19日,首先納入發電行業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啟動,1萬噸標煤的準入門檻使全國碳市場幾乎涵蓋了所有主要火電企業。全國碳市場短期內雖然不會產生明顯效果,但長期來看,將通過倒逼發電行業優化結構來促進低碳發展。
  • 全國碳市場終於來了,能源企業該怎麼應對?
    與此同時,生態環境部首先將發電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並印發了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2225家重點排放單位名單。作為推動我國碳減排工作的重要抓手,我國碳市場自2011年在北京、上海等七個省市啟動試點以來,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實踐。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一系列文件的正式發布,是我國碳市場建設的重要「裡程碑」,標誌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設向前邁了實質性一步。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 對企業影響幾何?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對企業影響幾何?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終於要來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透露,2021年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利用市場機制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強度。「我們選擇一些典型行業,電力行業有2000多家企業,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相關的碳排放配額下達到這樣一些企業。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 首批納入1700餘家發電企業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首批納入1700餘家發電企業  少排可以賣配額 多排就要掏錢買(綠色焦點)  去年12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印發,明確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 深度|一文讀懂「碳中和」
    在履行《巴黎氣候協定》要求和推進能源轉型的雙重背景下,各國增加了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結構中的佔比,全球煤炭產量自2014年開始加速下降,煤炭投資也持續收縮。目前80個國家和地方政府及企業加入「燃煤發電聯盟」,承諾逐步淘汰燃煤發電。金融市場上,目前已有30多家全球性銀行和保險機構宣布將停止為煤電項目提供融資和保險服務。近1000家資產超過6萬億美元的機構投資者也承諾將從化石燃料領域撤資。
  • 深圳碳排放履約率創新高 綠色低碳發展進入新階段
    &nbsp&nbsp&nbsp&nbsp深圳碳市場已「賣碳」1572萬噸&nbsp&nbsp&nbsp&nbsp恩斯邁電子(深圳)有限公司是另一家較早履約的碳交易管控單位。一位楊姓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近年來已更換了3萬多隻LED燈管,在生產中推行節能減排措施。
  • 箭在弦上:鋁行業碳排放交易
    近期,中國再次承諾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國家自2011年進行全國碳排放交易試點研究以來取得重大成果,鋁行業雖未正式進入碳交易市場,但已有多家鋁相關企業的自備電廠被納入近期發布的《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徵求意見稿)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鋁行業碳排放交易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