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

2021-01-18 中國經濟網

  生態環境部1月5日公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並印發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這意味著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第一個履約周期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31日,2225家發電企業將按照分到碳排放配額進行排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這對全國碳市場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碳排放權交易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市場化手段,相對於行政手段,具有減排成本較低、能夠為企業減排提供靈活選擇等優勢。國際實踐表明,碳市場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2011年以來,我國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7省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截至2020年11月,試點碳市場共覆蓋電力、鋼鐵、水泥等20多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累計配額成交量約為4.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累計成交額近100億元人民幣。

  「作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中國的全國碳市場在進一步促進減排、降低相關成本的同時,將在全社會範圍內形成碳價信號,為整個社會的低碳轉型奠定堅實基礎。」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建宇說,全國碳市場還將成為助力中國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承諾的有力抓手。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了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分配與登記、排放交易、排放核查與配額清繳、監督管理、罰則和附則等。

  「該辦法、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的發布,實際上是我國首次從國家層面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李高說,「十三五」期間,碳減排責任是分解到地方政府的。啟動全國碳市場,確認了企業是碳減排的主體,對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李高也表示,配額方案不是一成不變的,將根據社會經濟行業技術的發展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推進,持續收緊配額。

  這意味著技術先進、碳排放量少的企業在碳市場中將佔據優勢地位。碳排放量超出規定配額的重點排放單位,可通過發展可再生能源、植樹造林增加碳匯等方式抵銷超量排放的部分,但抵銷比例不得超過碳排放配額的5%。李高說,碳市場將在推動行業減排、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引導全社會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也將促進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溫室氣體減排項目的發展。

  「一個行業成熟了就納入一個行業,在『十四五』期間,會有新的行業進入全國碳市場。」李高說,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率先在全國開展交易,在發電行業碳市場穩定運行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行業範圍,將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實現全國碳市場的平穩有效運行和健康持續發展,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在實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中的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王婉瑩)

相關焦點

  •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 發布時間: 2021-01-07 09:38:4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李 禾   生態環境部1月5日公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並印發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
  • 中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李苑)記者5日從生態環境部舉辦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政策媒體吹風會上獲悉,從1月1日起,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首個履約周期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
  • ...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
    1月5日,生態環境部舉辦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政策媒體上透露,從1月1日起,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首個履約周期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這是我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通過市場倒逼機制,促進產業技術的升級。
  • 碳市場的建設將會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記者5日從生態環境部舉辦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政策媒體吹風會上獲悉,從1月1日起,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首個履約周期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這是我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通過市場倒逼機制,促進產業技術的升級。
  • 試點碳市場的市場表現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
    對中國碳市場建設的相關政策發展及進程進行梳理,分析各個試點碳市場的市場表現及履約情況,通過對其配額和 CCER 交易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各個試點市場的政策效果,並對全國碳市場的發展進行展望。  碳交易市場概述  (一)碳交易市場的背景及含義  碳交易體系是指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為目的, 以溫室氣體排放配額或溫室氣體減排信用為標的物所進行的市場交易體系。
  • 央行:我國碳市場存在金融化程度低等問題 應鼓勵機構參與市場交易
    疫情全球暴發之初,碳市場嚴重受挫,國際碳價大幅波動。美國加州、區域溫室氣體減排行動(RGGI)、加拿大魁北克二級市場價格均下跌。2020年3月中旬歐盟碳價跌至15歐元左右,比疫情前下跌超過30%,創2018年11月以來的歷史新低。瑞士將履約期限推遲4個月,3月和6月的拍賣結果宣告無效,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的連接也被推遲到9月。
  • 思想高地 | 全國碳市場建設有七大當務之急
    例如,深圳試點碳市場2013履約年度納入635家工業企業,2013年較2010年碳排放量下降383萬噸CO2e,降幅11.7%。同時,其中621家製造業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051億元,增幅42.6%。與2014年相比,2015、2016、2017年湖北試點碳市場納入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分別下降了3.14%、6.05%、2.59%,完成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 全國碳市場終於來了,能源企業該怎麼應對?
    來源:中國能源報1月5日,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下稱《管理辦法》),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進行了規定,包括碳排放配額分配和清繳,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核查等。該《管理辦法》將於2月1日起正式施行。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 首批納入1700餘家發電企業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首批納入1700餘家發電企業  少排可以賣配額 多排就要掏錢買(綠色焦點)  去年12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印發,明確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 碳交易微課堂① 溫室氣體為何與汙染物同根同源?
    1月1日,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已經正式啟動。碳排放權交易(簡稱"碳交易")作為運用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手段, 已經成為我國推動低碳經濟轉型的重要政策工具,與城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有效市場手段之一。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即將正式投入運行!合規機構和個人可參與交易...
    碳排放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燃燒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以及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等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購的電力和熱力等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碳排放權是指分配給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的規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辦法》明確,生態環境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 北京和碳中標陝西省2017、2018年度溫室氣體清單編制項目
    根據《陝西省「十三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和《陝西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積極響應,啟動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相關工作。經過招標,確認北京和碳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為陝西省2017、2018年度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單位。
  • 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十四五」將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央廣網北京1月13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後,碳市場後續建設受到廣泛關注。履約周期內將如何核查和結算,企業會不會增加負擔?另外,全國碳市場接下來將以怎樣的節奏納入其它行業?具體納入哪些行業?
  • 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 未來碳市場會是什麼樣?
    發表於:2017-12-20 16:06:52     作者:趙展慧來源:人民日報索比光伏網訊:國家發改委19日宣布,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此前,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氣候變化是全世界都關注的話題,碳排放交易也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
  • 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再次利好光伏!
    據悉,截止到2016年9月,全國7個試點碳市場配額現貨累計成交量已達1.2億噸二氧化碳,累計成交金額超過了32億元人民幣。全國碳市場全面開啟後,預計將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改變世界碳市場格局。隨著各項政策的完善,預計2017年下半年,全國統一的碳市場將正式啟動。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 對企業影響幾何?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對企業影響幾何?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終於要來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透露,2021年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利用市場機制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強度。「我們選擇一些典型行業,電力行業有2000多家企業,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相關的碳排放配額下達到這樣一些企業。
  • 如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建設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國際減排承諾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17年底啟動以來,在國際社會產生廣泛影響並備受關注。當前,我們正面臨國內強化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國際上落實並實施《巴黎協定》、強化減排努力和行動的新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