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實習生夏志誠、薛雨霏、阮協協、高逸佳
在松原追隕石的獵人們(視頻作者:遊曼藝 包夢瀛)
十月中旬的松原市,剛剛下過初雪。近日,一顆火流星的划過,100多名隕石獵人匯聚讓它熱鬧起來。
15日起,南都周刊記者跟隨隕石獵人腳踏黑土地,在隕石最可能掉落的查幹湖畔進行地毯式搜查。
到目前為止,科研團隊和民間尋寶人隕石獵人在查幹湖和南岸並無收穫。
16日下午,來自北京的隕石愛好者李吉彥發現,查幹湖北岸一輛車的東側屏幕有流星划過的記錄,加油站門口樹的西側也有痕跡,之後專家將繼續向南搜索。
隕石尚未浮出水面,「疑似隕石」的消息卻已傳出。尋石團隊開始警惕:又有人要造假和「埋雷」了!對於圈外人而言,「埋雷」這個術語或許很陌生,但許多民間尋石團隊都曾有過「被埋雷」的經歷。
「人工把玻璃碎屑和金屬溶制後切成片,使其感覺上像橄欖隕鐵,這就是造假的一種手段」,《隕石科普知識講座》授課老師和科普志願者陳雲東這樣解釋道,「而埋雷,則是有人聽到哪兒有目擊隕石掉下來或找不到,就拿一塊新鮮、便宜的隕石去替代,說是那裡發現的。」然而一旦真隕石被發現,簡單的型號檢測便可使「埋雷者」露出馬腳,這也是查幹湖上這場「賽跑」的伊始。
李吉彥說,目前有人說自己發現了隕石,但皆被排查為假。
作為資深科普志願者的陳雲東,也曾有過被假石坑害的幾年。
2014年的一天,陳雲東在福建莆田野外爬山,在路邊撿到一塊奇特的石頭,一個玩奇石多年的當地人信誓旦旦地告訴他這便是隕石。和大量剛剛進入隕石圈的愛好者一樣,陳雲東將這位富有經驗的奇石玩家當作老師,自然而然進入了他的圈子。
但當時的陳雲東並不知道,這個圈子裡的人全是玩「地球石頭」的(即假石),入圈的兩年裡,初涉隕石的他買了很多假石,哥哥和他一樣入坑,兩人買假隕石的損失約有17萬元。
哥哥陳雲劍2012年接觸隕石,同樣被吸引進假隕石圈待了三年。但隨著對隕石了解的深入,兩兄弟愈發懷疑自己看到的那些所謂的隕石的真實屬性。
2017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接觸了一些玩真隕石的人,進一步明白了真假隕石的區別。此後兄弟二人便開始持續系統地學習隕石知識。
兄弟倆加入的30個qq、微信科普群都是真隕石愛好者成立的,他們致力於科普隕石知識,讓那些不認識的或者有撿(假)石頭經歷的人去認識真正的隕石。
陳雲東說:「科普群裡面目前在玩假石的或說不認識隕石的人非常多。建科普群的目的,就是給大眾去科普,讓他們去懂得去認識真的(隕石)。」
2018年初,在中隕網創建人趙志強的建議下,已經具有豐富經驗的兄弟倆也開始進行科普工作。
然而,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隕石圈,有大量被奉為「專家」的人,實際上做著把「地球石頭」說成隕石的勾當。兄弟倆一開始誤入的圈子就是這些玩假者的聚集地。「專家」們經常在一起開交流會,公開攻擊科學家、中科院和天文館,並為部分消費者編織美麗的謊言。
「有些人撿到奇怪的石頭,自己又不懂隕石知識,恰恰又碰上這些人。只要交了錢,就發證書,又自命名某某稀有隕石,把價格吹成天價」,2017年成為中國隕石網版主的陳雲劍說,「玩假者會用大量偽知識覆蓋抖音、博客等隕石科普渠道,給那些剛步入隕石愛好者洗腦。百度上的「隕石」圖片有96%以上都不是真隕石。」
市場上虛高的隕石價格,吸引了很多人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去玩隕石,而不去真正學習科學的隕石知識。
「我們科普到的那些玩家,有很大一部分人其實是裝睡,這些人都是撿石頭冒充隕石;還有一些人因為不認識隕石,撿到石頭形狀有點怪異,就固執己見地認為是隕石。」兄弟倆對此也非常無奈。
陳雲東有些無奈「國內認識隕石的人不過幾千,玩假的人則有幾萬」。隕石圈不為大眾所知的背後,藏著一張錯綜複雜的利益網。
如今,松原獵隕的獵人們發現,埋雷風聲再起,是否會有人頂風造假,南都周刊前方記者會持續追蹤。